1、单 元 整 合网络构建考题例证例1(2015四川卷)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初稿作者既听到赞誉声,也受到某些报刊的批评,且表示有了坐牢的思想准备,说明当时中国受“左”倾思想束缚严重,亟待突破,故选B项。从时
2、间上看,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两个凡是”仍然存在,社会舆论不可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例2(2015重庆卷)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
3、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答案:A升华拓展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 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 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
4、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 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 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 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 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 结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