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04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秋高中历史 期末检测一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末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下图所示国家治理体系确立于()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4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

2、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 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5宋代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城市人口的增加C商业政策的调整 D文学艺术的发展6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

3、人制”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A.割让香港岛 B战后赔款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8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C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9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A限制总统权力 B防止内阁专权C维护共和体制 D维护法律尊严10如图旗帜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昌起义时期 B秋收起义时期C井冈山会师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11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A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C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12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

5、是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D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3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4促成中国19492009年期间三次建交高峰的共同因素是()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中美关系的正常

6、化C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D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5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分为十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这次会议是()A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五大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察举制是汉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沿袭秦朝,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等方式,任子是沿袭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由于任子、赀选讲究门第和财产,不仅排斥了被统治阶级入仕为官,也排斥了地主阶级中下层进入仕

7、途,容易引起在野者阶层的强烈不满。军功则要在战场立军功,受封军功爵。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安定,朝廷急需大批治国安邦人才,仍按“军功爵”选官,不仅有弊端,而且不是长久之计。摘编自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材料二察举制是由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各郡国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此外,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

8、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产生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5分)17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春秋老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春秋孔子材料二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战国韩非子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西汉董仲舒材料三君之无道也多矣,民

9、之不乐其生也久矣!(君)自尊(注:尊崇)则无臣,无臣则无民,无民则为独夫。清初唐甄(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张中对“民”的不同态度。(4分)(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君民关系主张有何历史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有关君民关系的主张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4分)18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0、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1900年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11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4分)(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

1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6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政治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

12、点思考材料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到选举站。天津市四区郭庄子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民众对于选举的态度及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

13、,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首次普选的意义。(6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对于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说:“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西欧的新兴文明对中国封建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的冲击。然而这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汉唐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有不同。这次文化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沉痛而悲壮的一页,从此中国人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有了重大转变。摘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版)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围绕“文化冲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期末检测一1答

14、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既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项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图示国家治理体系中含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县制度,这些制度合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于秦朝,A项正确;汉代地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度,B项错误;唐朝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C项错误;宋代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实行的是两府三

15、司制,D项错误。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少数民族南下,出现民族融合。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故D项符合题意;繁荣开放、文化停滞和中外交流不符合此一时期的时代主流特征,排除A、B、C三项。4答案:D解析:材料中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说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困弱,面对金军侵扰无力还击。故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和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无

16、关,故B项错误;C项错在“根本”,说法过于绝对。5答案:A解析:宋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阶层不同层次的需求造成不同层次的消费喜好和娱乐方式,故A项符合题意;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市民阶层壮大的体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限制商业的政策,故C项不符合题意;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6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元朝统一后,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蒙古人和色目人主要是蒙古等少数民族,而汉人和南人是按其征服的先后划分。据材料“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

17、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可知,令蒙古、色目人氏和中国人(汉族人)通婚,其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A、B两项违背史实;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加速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化及封建化过程,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而不是“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D项说法错误。7答案:D解析:据材料“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表”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是导致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的原因,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8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的拜上帝教符合“中国民间的朴

18、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的信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西方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项错误;C项是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9答案:A解析:材料“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其直接目的在于防止总统独裁,故排除B项,A项符合题意;C项是根本目的,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旗帜番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可知,这一称呼是在秋收起义时期革命军队的称呼,选项B正确;南

19、昌起义时仍称国民革命军,选项A排除;井冈山会师时期称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选项C排除;长征时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数省交界的山区,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近代中国社会长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数省交界的山区往往是各派反动势力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客观条件,故选C项;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根据地有若干块。前四次反“围剿”均胜利,可见,革命根据地的分布不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放弃攻打大城市,开辟农村革命

20、根据地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突破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中心”的革命经验,排除B项;放弃攻打大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图表中公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革命军陆军占29%,党政工作人员占10%,东北抗日联军占7%,新四军占9%等等,这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B项正确;据图示不能得出“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A项错误;据图示不能得出“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C、D两项错误

21、。1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民个体经营;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收归公有,实行合作社经营;1978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给农民土地经营权,故B项正确;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是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合作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现今的土地政策,故A、C、D三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数轴显示三次外交的高峰分别是1949年、1972年以及1992年,这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现都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关,A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

22、美建交,与材料中三次建交高潮不符,B项错误;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和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均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表现,C、D两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于1954年12月召开,与材料“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并不属于世纪之交,并且邓小平理论尚没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3月召开

23、的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主要是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里,没有提到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6答案:(1)背景:汉初沿袭秦制产生弊端;依据门第选拔人才,限制选拔范围;以军功爵为标准,与稳定的社会局面不符。(2)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自下而上;重视道德品行、才能;儒学为主,儒、法并用;选官范围扩大;考试成为重要环节。积极影响:有利于人才选拔;为平民参政提供渠道;有利于巩固统治;为科举制提供借鉴。解析:第(1)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沿袭秦朝,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等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初沿袭秦制产生弊端;由材料信息“由于任子、赀

24、选讲究门第和财产,不仅排斥了被统治阶级入仕为官,也排斥了地主阶级中下层进入仕途,容易引起在野者阶层的强烈不满”得出:依据门第选拔人才,限制选拔范围;由材料信息“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安定,朝廷急需大批治国安邦人才,仍按军功爵选官,不仅有弊端,而且不是长久之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军功爵为标准,与稳定的社会局面不符。第(2)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察举制是由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各郡国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的一种制度”得出:由地方向中央推荐,自下而上;由材料信息“汉武帝时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得出:重视道德品行、才能;由材料信息“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

25、,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得出:儒学为主,儒、法并用;由材料信息“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得出:选官范围扩大;由材料信息“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得出:考试成为重要环节。“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信息“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得出:为平民参政提供渠道、为科举制提供借鉴;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巩固统治等角度补充。17答案:(1)不同态度:老子:无为而治,而民自治;孔子:以德治民(实行德治),民自悦服。(2)历史意义:韩非子建立君主权威,控制臣

26、民的主张,体现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使法家学说逐渐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治国理论;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尊崇儒术主张,适应了西汉神化皇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时代需要,也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3)时代特征:君主专制加强,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思想界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解析:第(1)问,“不同态度”:老子:据材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可知,主张“无为而治,而民自治”;孔子: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主张“以德治民(实行德治),民自悦服”。

27、第(2)问,“历史意义”:据材料“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可知,韩非子建立君主权威,控制臣民的主张。其意义可从其主张体现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使法家学说逐渐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治国理论等方面回答;据材料“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可知,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尊崇儒术。其意义可从神化皇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回答。第(3)问,“时代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君主专制加强,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出现新的生产方

28、式,思想界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进步思想产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等方面回答。18答案:(1)内容补充: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2)大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任答两组,需前后有直接因果关系)(3)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

29、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解析:第(1)问,内容补充:据所学可知,1900年“”是八国联军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在华权益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所学可知,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第(2)问,“大事”: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面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展了旨在挽救统治危机的洋务运动。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梁启超

30、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第(3)问,“事件”:据所学可知,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据所学可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方面回答。19答案:(1)态度:冷漠。原因: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民国政府对于选举缺乏宣传力度;社会动荡使民众缺乏关心政治的热情。(2)不同:选民范围更加广泛;民众更具选举热情。意义:提高了广大民众

31、的民主意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解析:第(1)问,“态度”:从材料“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可知冷漠,漠不关心。“原因”:联系所学可知是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民国政府对于选举缺乏宣传力度;社会动荡使民众缺乏关心政治的热情。第(2)问,“不同”:从材料“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相比于民国选举,选民范围更加广泛;从材料“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

32、来到选举站”“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可以看出民众更具选举热情。“意义”: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首次普选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20答案:示例1:看法: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探寻救国之道。说明:西方的船坚炮利让沉睡中的国人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林则徐、魏源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加深,薛福成、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派人士,纷纷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制度,号召改良国

33、家政治制度,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以期变法自强。示例2:看法:中国传统伦理纲常受到冲击。说明:西方近代新思想新科技的涌入,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伦理纲常。先进的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欧洲哲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翻译和推荐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经典文献。这些都剧烈地冲击着封建礼教。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和革命派以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平等思想为武器,批判传统的儒学和封建纲常伦理。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伦理道德,致使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文化遭到沉重打击。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读懂材料,然后依据材料提取自己的观点,再依据提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信息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探寻救国之道”提取观点,“说明”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近代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回答。当然本题还可以从“中国传统伦理纲常受到冲击”提取观点,“说明”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西方近代新思想新科技的涌入,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