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春季高一学年统考热身考试语文试题2021年6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学术界使用“古典学”这个词,是晚近的事,大家对它的理
2、解恐怕并不一致。我所理解的“古典学”,系指对于蕴含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过去虽然没有用“古典学”这个名称,但是实质上,古典学早就存在了。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就属于古典学的范畴。经学与政治相结合,在古典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结束了这个局面。“五四”以后,对包括先秦典籍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界有不少人持简单的否定态度。几乎与五四运动同时,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兴起了怀疑古史和古书的思潮。这种疑古思潮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到了顶峰。疑古派(或称“古史辨”派)成为商代之前的故事研究和古典学研究的主力。在将传统的上古史大大缩短的同时,以前代学
3、者的辨伪工作为基础,大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一般认为属于先秦的古书被认为是秦汉以后的伪作。他们的古典学对传统的古典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疑古派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疑古显然过了头。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术界,疑古派怀疑古书的很多看法,也仍为不少人所信从。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对传统文化才有了比较全面、比较正常的态度。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明显加强。很多有识之士指出,我国人民(包括广大知识分子)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甚至对作为本民族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中最重要的那些书(也被称之为“原典”),也茫然无知,或知之过少,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严重问题。发展古典学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在很
4、多方面都早已过时的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那种疑古过了头的古典学,必须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出土文献对古典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的“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就是明证。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里,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含了很多珍贵的先秦典籍(有些是已无传本的佚书)的抄本,下文把这些抄本简称为“新出文献”。从总体上看,它们对古典学的重要性已超过了“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新出文献既是古典学的重要新资料,也是相关学科的重要新资料。要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必须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而为了支持有关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
5、理和研究。当前,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而真正能担负起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却相当缺乏。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大力支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摘编自裘锡圭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古典学”之名,但是有这门学问,它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源头。B. 作者所认为的古典学是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其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C. 以怀疑古史和古书为思潮的疑古派是“五四”以后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兴起的。D. 新出文献指新中国成立后,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出土的珍贵的先秦典籍的抄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6、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先表明自己对古典学的理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对其发展状况的论述。B. 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典学的发展过程,旨在突出重建和发展古典学的必要性。C. 文章分析了疑古派在古典学研究中的地位,既肯定其价值,也指出其疑古过头的问题。D.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是为了证明新出文献比其他文献更重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普遍存在着简单否定传统文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B. 疑古派对古典学造成巨大冲击,极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所谓先秦古书的年代被推迟。C. 发展古典学迫在眉睫,但我们要注
7、意既不能照搬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疑古派”那种古典学。D. 当前重建古典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8、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9、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
10、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
11、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C. 因为年老体弱
12、,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C.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D.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6.
1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看见阿尔山梁豪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直接跳过。阿尔山有个所谓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相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的度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等着撩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
14、眼。当地人叫它红石砬子。当初地壳抬升,这些内含红色矿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状貌多端。峰不高,登上去,讨一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尿臊全身是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尖,看远天雾雨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着柔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的水泥桥,
15、是为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其上站立各具造型的金色骏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色交代无余。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山川原野,鲁莽而生机。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来年春天草势葱郁,常趁着西北风吹,人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试过烧到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边境防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人无所不在,你因而更能感受到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游过对岸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岭,安然而又磅礴。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非
16、要折磨自己,也是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在口岸处逗留良久,一行人改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小巧而温实。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湖,即为玛珥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大发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不清,似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腰,另能感受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聪
17、明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奈何得住。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出,献给当世的表层定居者的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而阿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质,自是得益于地下的鬼斧造化。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看。对于阿尔山,你再怎
18、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你捆不住它,它压根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看法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里,自成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一塌糊涂。阿尔山好样、好境界!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落降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一身的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迹近雷同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土气而可贵。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再见阿尔山,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
19、却真有了些难舍的滋味,实实在在。此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而归于悠悠呼伦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摘选自散文2020年12月,有删节)7. 下列对本文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水、见不见”,到“再见”的过程。B. 文章开篇写“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未亲至之前,对阿尔山的种种无视,与后文写对阿尔山见之“多”形成对比。C. 文章写山道旁的“马尿臊”,写物是为了写人,无论是“马尿臊”还是接骨木”,名字直截了
20、当,作者借此突出了当地的山民本色。D. 文章结尾“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暗指前文所写建于日据时期的火车站“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一事。8. 文章第8段画横线的句子,“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看见不见”的内涵。9. 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
21、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召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
22、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
23、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D. 比至/嵓匿宜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
24、用一个或多个年号。B. 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可世袭亲王爵位。C. 少卿,北魏太和时所设的官名,北齐时为正卿的副职,隋唐至明清时亦沿置。D. 乙丑,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孝孺才能出众,深受众人赞誉。他师从宋濂,才能超过了宋濂门下众多知名人士,太祖认为他是正人君子,他还被姚广孝誉为“读书种子”。B. 方孝孺善于裁断,参与国家政事。惠帝即位之后,常向他咨询政事;大臣在朝廷奏事,当面讨论可否时,皇帝有时就让他在殿上批示作答。C. 方孝孺有谋有略,忠心报效国家。燕兵攻打大名
25、,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并起草诏书;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D. 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起成祖之怒,最终被处死于街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2)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26、。【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 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 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 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15. 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
27、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动物设比起兴劝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的句子是:_,_。(2)离骚中表明作者自己因为德行高尚被小人嫉妒并遭到诽谤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通过描写蛟龙和寡妇听到洞箫声音的反应从侧面突出箫声的悲凉的句子是:_,_。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切割在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
28、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一体的。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_,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延伸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_。何 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菊,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在那里微笑,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
29、遥相呼应,_。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筚路蓝缕 拍案叫绝 如胶似漆B. 风餐露宿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C. 筚路蓝缕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D. 风餐露宿 拍案叫绝 如胶似漆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B. 这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C. 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D. 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B. 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
30、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C.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D. 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20. 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 _。而今天,_,人类已经无法直接
31、处理海量数据并形成信息,更不用说将其转化成知识和智能。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之后得到的信息知识,也就随之成了计算机算法的收获,成了计算机的智能。实际上,这也代表着数据主义不太信任人类知识和智能,_。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发现”一词,现代汉语小词典这样解释:(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2)发觉。纵观历史,历史的车轮在“发现”中前行,历史的书页在“发现”中翻动;放眼人生,人生的精彩离不开“发现”之花的装点,离不开“发现”之水的浇灌。发现,是历史之河中永远跃动的一个音符,是人生之途中亮丽夺目的风景发现,是我们生命中的关键词。对于
32、“发现”,你有何感悟与看法?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春季高一学年统考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版2021年6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
33、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学术界使用“古典学”这个词,是晚近的事,大家对它的理解恐怕并不一致。我所理解的“古典学”,系指对于蕴含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过去虽然没有用“古典学”这个名称,但是实质上,古典学早就存在了。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就属于古典学的范畴。经学与政治相结合,在古典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结束了这个局面。“五四”以后,对包括先秦典籍在内的传统文化,知识界有不少人持简单的否定态度。几乎与五四运动同时,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
34、响下,我国学术界兴起了怀疑古史和古书的思潮。这种疑古思潮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到了顶峰。疑古派(或称“古史辨”派)成为商代之前的故事研究和古典学研究的主力。在将传统的上古史大大缩短的同时,以前代学者的辨伪工作为基础,大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一般认为属于先秦的古书被认为是秦汉以后的伪作。他们的古典学对传统的古典学的冲击是巨大的。疑古派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疑古显然过了头。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术界,疑古派怀疑古书的很多看法,也仍为不少人所信从。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对传统文化才有了比较全面、比较正常的态度。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明显加强。很多有识之士指出,我国人民(包括广大知识分子)
35、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甚至对作为本民族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中最重要的那些书(也被称之为“原典”),也茫然无知,或知之过少,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严重问题。发展古典学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在很多方面都早已过时的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那种疑古过了头的古典学,必须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出土文献对古典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的“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就是明证。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里,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含了很多珍贵的先秦典籍(有些是已无传本的佚书)的抄本,下文把这些抄本简称为“新出文献”。从总体上看,它们对古典学的重要性已超过了“孔壁古文
36、”和“汲冢竹书”。新出文献既是古典学的重要新资料,也是相关学科的重要新资料。要进行古典学的重建,必须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而为了支持有关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更快、更好地开展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当前,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而真正能担负起新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却相当缺乏。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大力支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摘编自裘锡圭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古典学”之名,但是有这门学问,它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源头。B. 作者所认为的古典学是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其发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学
37、。C. 以怀疑古史和古书为思潮的疑古派是“五四”以后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兴起的。D. 新出文献指新中国成立后,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出土的珍贵的先秦典籍的抄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先表明自己对古典学的理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对其发展状况的论述。B. 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典学的发展过程,旨在突出重建和发展古典学的必要性。C. 文章分析了疑古派在古典学研究中的地位,既肯定其价值,也指出其疑古过头的问题。D. 文章最后一段提及“孔壁古文”和“汲冢竹书”,是为了证明新出文献比其他文献更重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运动后,知
38、识界普遍存在着简单否定传统文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B. 疑古派对古典学造成巨大冲击,极大扩展了对古书的怀疑范围,很多所谓先秦古书的年代被推迟。C. 发展古典学迫在眉睫,但我们要注意既不能照搬传统古典学,也不能接受“疑古派”那种古典学。D. 当前重建古典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1. D 2. D 3.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
39、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
40、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
41、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
42、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
43、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
44、可以获得有效解决。C.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D.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6.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A 5. C 6.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
45、字,完成各题。看见阿尔山梁豪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直接跳过。阿尔山有个所谓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相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的度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等着撩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调。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眼。当地人叫它红石砬子。当初地壳抬升,这些内含红色矿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
46、状貌多端。峰不高,登上去,讨一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尿臊全身是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尖,看远天雾雨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着柔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的水泥桥,是为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其上站立各具造型的金色骏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色交代无余。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山川
47、原野,鲁莽而生机。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来年春天草势葱郁,常趁着西北风吹,人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试过烧到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边境防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人无所不在,你因而更能感受到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游过对岸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岭,安然而又磅礴。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非要折磨自己,也是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在口岸处逗留良久,一行人改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
48、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小巧而温实。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湖,即为玛珥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大发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不清,似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腰,另能感受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聪明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奈何得住。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
49、出,献给当世的表层定居者的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而阿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质,自是得益于地下的鬼斧造化。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看。对于阿尔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你捆不住它,它压根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看法
50、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里,自成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一塌糊涂。阿尔山好样、好境界!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落降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一身的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迹近雷同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土气而可贵。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再见阿尔山,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却真有了些难舍的滋味,实实在在。此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而归于悠悠呼
51、伦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摘选自散文2020年12月,有删节)7. 下列对本文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水、见不见”,到“再见”的过程。B. 文章开篇写“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未亲至之前,对阿尔山的种种无视,与后文写对阿尔山见之“多”形成对比。C. 文章写山道旁的“马尿臊”,写物是为了写人,无论是“马尿臊”还是接骨木”,名字直截了当,作者借此突出了当地的山民本色。D. 文章结尾“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暗指前文所写建于日据时期的火车站“褪下历
52、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一事。8. 文章第8段画横线的句子,“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看见不见”的内涵。9. 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答案】7. D 8. 从表层含意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本是地下熔岩喷出地面形成的,它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远未当家作主时地下的光景。从内在精神的角度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不管游人如何主观臆断地“看”,它自美它之美,这让人们看见了平日里那些“无视之见”一如阿尔山一般“无私奉献、不受拘束、自成一格”的精神品格。 9. 从修辞角度看,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如写哈拉哈河的“童心未泯”,使阿尔山的形象更生动,更有人情味
53、,特色更鲜明。从句式运用角度看,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多用短句。如概写阿尔山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运用对称句式,使文章声韵和谐、节奏分明,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从语言风格角度看,本文语言率性明朗、雅俗并重、富有哲理,如对阿尔山直接夸赞“阿尔山好样、好境界”这种通俗口语语言,使文章抒发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54、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召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
55、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6、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D. 比至/嵓匿宜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年号,用年号
57、来纪年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B. 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可世袭亲王爵位。C. 少卿,北魏太和时所设的官名,北齐时为正卿的副职,隋唐至明清时亦沿置。D. 乙丑,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孝孺才能出众,深受众人赞誉。他师从宋濂,才能超过了宋濂门下众多知名人士,太祖认为他是正人君子,他还被姚广孝誉为“读书种子”。B. 方孝孺善于裁断,参与国家政事。惠帝即位之后,常向他咨询政事;大臣在朝廷奏事,当面讨论可否时,皇帝有时就让他在殿上批示作答。C. 方孝孺有谋有略
58、,忠心报效国家。燕兵攻打大名,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并起草诏书;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D. 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起成祖之怒,最终被处死于街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2)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现在他的奏折刚刚到达,应该姑且给他回信,往返超过一个月,让他的将士心中懈怠。(2)攻下京城时,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儒
59、,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 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 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
60、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 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15. 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答案】14. B 15. 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动物设比起兴劝诫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的句子是:_,_。(2)离骚中表明作者自己因为德行高尚被小人
61、嫉妒并遭到诽谤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通过描写蛟龙和寡妇听到洞箫声音的反应从侧面突出箫声的悲凉的句子是:_,_。【答案】 . 于嗟鸠兮 . 无食桑葚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 .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切割在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
62、,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一体的。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_,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延伸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_。何 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菊,热热闹闹开得正盛,(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在那里微笑,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_。这,也是修路人
63、留下的佳作。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筚路蓝缕 拍案叫绝 如胶似漆B. 风餐露宿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C. 筚路蓝缕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D. 风餐露宿 拍案叫绝 如胶似漆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B. 这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C. 像是摆出的一道晚秋盛宴D. 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B. 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
64、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C.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D. 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答案】17. B 18. D 19. B20. 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数据主义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在这之前,大家认为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 _。而今天,_,人
65、类已经无法直接处理海量数据并形成信息,更不用说将其转化成知识和智能。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之后得到的信息知识,也就随之成了计算机算法的收获,成了计算机的智能。实际上,这也代表着数据主义不太信任人类知识和智能,_。【答案】 . 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 . 数据量太大了 . 而更倾向于信任计算机算法21. 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请以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加以说明。【答案】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
66、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遭受了绞刑。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发现”一词,现代汉语小词典这样解释:(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2)发觉。纵观历史,历史的车轮在“发现”中前行,历史的书页在“发现”中翻动;放眼人生,人生的精彩离不开“发现”之花的装点,离不开“发现”之水的浇灌。发现,是历史之河中永远跃动的一个音符,是人生之途中亮丽夺目的风景发现,是我们生命中的关键词。对于“发现”,你有何感悟与看法?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67、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发现我曾花费很多笔墨去描绘原来窗外的一株玉兰,如何盛放,又如何在一夜间匆匆凋零。还有某个冬天,我如何发现玉兰的绽放早在初春之前。寒风中挺立枝头的花蕾曾给我别样的灵感,激励我,不放弃。从前也常常出神地望着天空,寻找一朵不一样云彩,或是发现某一天的晴空有十二度蓝。雨雪初霁时,浓浓淡淡的水汽飘在天上好像一幅印象派的画,看得眼角也跟着湿润,进而清亮。又让人不禁疑问:云的深处是否真的会住着仙人,掌管地上的因缘?曾经,从前。是的,现在很少会一整个课间趴在窗口,只是为了感受叶脉上涌动的绿辉,也没有在路上发现早春盛开的第一枝桃花。我原来总是能在这些生命之中发现属于我的感
68、动,体会它们与我生命的交互。现在却不多了。也许是没有时间,也许是整天整天地不下楼。有时一抬头看见阳光明媚,猛然发觉自己对一连串的晴天竟无知无觉。只是在意识到的时候会想,怎么忘了感动一下?也在那一瞬间懊恼错失了太多美好。但是,似乎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缺少什么。一天天“生之活动”依然充实。也许这是一种成长吧!从前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会“俯察品类之盛”。从自然万物之中找到欣喜,找到灵感。而现在,我开始发现他人,发现自己。坐下来静静地读书,读散文。那是文人们自己的人生体悟。他的所思所感落在纸上,落在我的心里。昨天重拾那本书。看余光中先生爬上阿里山观日出。那情景在先生笔下呼之欲出。在钦佩大师手笔之时,我却发现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那奇异景色的震撼人心,而我只能默默想象而无法同抒感慨了。大家,依然从自然万物中发现,而流露出来的时候带上了自我的非常之观。仔细想一想,人的发展大概也是这样吧,从最初古人的观象,到诸子散文,到修身养性。发现自然,到发现自己。右军察品类之盛,后来还是要论人之相与。我学会了观察自然,但是对于自己,认识还远不清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渗透的不是“道理”或“哲学”,而是真实的自己的心。生活依旧充实,是因为在一室之间,我发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