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D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根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分析A根据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分析B根据生命系统要有生命特征分析C根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D解答:解:A、在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2、;B、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B错误;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无生命特征,只有构成细胞后才发挥作用,C错误;D、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系统的层次、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本题主
3、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以及生物的特点,可结合图片记忆思考答题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与遗传物质核酸,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且含有多种细胞器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B、蓝藻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水绵含有带状叶绿体,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四种都属于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但是病毒不可以独立繁殖和代谢,只可以寄生在活细胞内才可以,C错误;D、四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在繁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可结合示
4、意图识记各种生物的结构特点,基础题,难度不大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ABCD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本题是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功能,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的功能是参与反应,是良好的溶剂,作为 反应的介质,运输营养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解答:解: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正确;由自由水的功
5、能可知,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正确;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正确;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正确;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可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新陈代谢作用越强,错误;不同的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不同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很大,错误综上所述中错误的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关系,解题时要把各项分析归纳到水的存在形式与功能上,便于理解和掌握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酶
6、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
7、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图3所示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B图2特定受体蛋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说明细胞间可进行
8、信息交流C从图1、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可知,伴随H+的运输有ATP生成D图13中生物膜功能不同,主要因为生物膜上蛋白质种类不同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3、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解答:解:A、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错误;B
9、、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糖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C、图1、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可知,伴随H+的运输有ATP的生成,C正确;D、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其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D正确故选:A点评: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排出细胞需要消耗ATPC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在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
10、胞内渗透压升高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1、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2、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3、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渗透压增大,吸水力增强解答:解:A、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阻碍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而细胞吸收氧气是自由扩散,A错误;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葡萄糖属于主要能源物质,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能量代谢,则此时有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错误;D、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溶质微粒浓度升高,故
11、渗透压升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B选项中静息电位产生的物质基础是钾离子的外流,属于协助扩散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D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
12、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加热或加入过氧化氢酶均可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解答: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少数酶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B正确;C、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不适合酶的长期保存,C错误D、过氧化氢在高温或加入过氧化
13、氢酶的条件下均可以快速分解,所以,一般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B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C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
14、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AMP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AMP+Pi+能量ADP,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mRNA的原料,A正确;B、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B错误;C、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
15、种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包括ATP的结构组成、合成、水解及利用的知识是ATP内容的基本要求9如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正确的说法是()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当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D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02与吸收的O2之比约为1:1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呼吸作用过程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在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完全
16、氧化时,能够产生38molATP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只产生2molATP解答:解:A、由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小,A错误;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推测可知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C错误;D、马拉松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肌肉细胞呼吸释放
17、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之比为1: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无氧呼吸发生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条件:缺氧或无氧,几种酶的参与物质变化: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分解成乳酸(有机物不彻底分解)能量去向: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10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光照时间(s)放射性物质分布12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22012种磷酸化糖类360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
18、用的暗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题表分析:该实验是利用放射性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碳元素的利用途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时间,因变量是放射性碳元素的分布情况,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解答:解:A、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A正确;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防止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使碳元素转移干扰实验结
19、果审议要先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B正确;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C错误;D、表中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意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规划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1如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图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中考点:有丝分裂过程
20、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分析题图:图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图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但着丝点已经分裂,因此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故A正确;B、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B错误;C、图中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8条)、核DNA(8个)的数目之比为1:2:2,故C正确;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细胞中也含有等位基因,也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21、,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癌变的细胞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周期变短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化与再分化;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
22、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化与再分化,会发生细胞分裂和分化,故A正确;B、衰老细胞中由于染色质收缩,DNA的解旋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其DNA的复制和转录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故C错误;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所以癌变的细胞受基因控制,由于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变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23、析问题的能力1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C用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24、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D、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因为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留在
25、外面,经过搅拌、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4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B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C若最终形成的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中至少含51个碱基D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6、的过程,其中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解答:解:A、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A错误;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B错误;C、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若最终形成的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中至少含173=51个碱基,C正确;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后,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翻译的相关
27、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的名称;掌握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也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15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
28、AAAa、AAaa、AaAa、Aaaa、aaa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据此答题解答:解: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C、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29、,C正确;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孟德尔的解释、验证方法及结论,理解测交法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如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A图、图B图、图C图、图D图、图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逐对分析法的应用,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
30、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和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B、图和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C、图和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D、图和图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21,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判断各选项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
31、及基因型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7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bBxbYCXBYDBb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和“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但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II1的母亲正常,所以该病也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1的基因型为bb,故A正确;B、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1的基因型为xbY,故B正确;C、II1的母亲正常,所以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
32、传病,所以II1的基因型不可能为XBY,故C错误;D、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I1的基因型为Bb,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能力18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33、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
34、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特点、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C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突变体中基
35、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A正确;B、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C、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D、突变体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
36、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考点:诱变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
37、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双链分开,结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并可用于诱变育种,A正确;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获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没有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三
38、倍体植物可以用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C错误;D、由花粉发育成的个体都叫单倍体,D错误故选:A点评: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2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
39、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解:A、自然选择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A错误;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C错误;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只要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
40、右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表示抗利尿激素B激素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
41、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3、图中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解答:解:A、图中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不是同一生理过程,B错误C、寒冷环境中激素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减少,C错误;D、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综合考查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反
42、馈调节等内容2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考点:真题集萃;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牵拉骨骼肌产生了兴奋,且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递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bc、d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和传出神经解答:解:A、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
43、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故A选项正确;B、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故B选项正确;C、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选项错误;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
44、化形成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图中流程可以看出,E细胞为浆细胞,M细胞为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解: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浆细胞
45、没有识别功能,故A正确;B、M细胞为记忆细胞,只有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才能增殖分化,故B正确;C、E细胞为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故C错误;D、对于入人体的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的传播感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5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D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考点:植物激素的作
46、用分析:由图可直接看出,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协同作用指起同一作用,并相互促进的两种激素解答:解:A、随乙烯浓度升高,成熟叶片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A正确;B、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乙烯的含量亦增加,B正确;C、从图中可知,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浓度也升高,故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C正确;D、如图,可看出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而非提高脱落率,D错误故选:D点评:
47、本题考察生长素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对考生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26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都为S型曲线,甲种群t2时达到K值,乙种群t5时达到K值;t1t2时时间内两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所以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t3t5时甲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为稳定型,而该时间段内乙种群数
48、量不断增加,属于增长型解答:解:A、t1t2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错误;B、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故B正确;C、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故C错误;D、t4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防止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最少时,即t1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27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49、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解答: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
50、正确;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图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28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
51、成提取液和提取液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分析:1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减弱,甚至失活2酶的催化功能具有特异性,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3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沸
52、水浴下发生颜色反应,呈砖红色解答:解:D提取液为淀粉酶溶液,加入淀粉后,淀粉被水解形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与斐林溶液在沸水浴情况下发生颜色反应呈砖红色20度的酶活性小于30度的酶活性,所以30度呈砖红色,20度的呈浅砖红色;而丙试管中淀粉未被酶水解,呈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9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
53、适当降温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考点: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条件适宜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解答:解: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故A正确;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瓶口铺得厚一些,防止杂菌污染,故B正确;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
54、,故C错误;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排出果酒制备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能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0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分析:本题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
55、的操作,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解答:解: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不能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D、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操作方法及所用的培养基,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解尿素的菌的分离和计数这一课题的掌握与运用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31为研究高温对盛花期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
56、究者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请分析回答:(1)在高温环境下,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高温破坏了类囊体膜的结构,使光合色素捕获(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高温下气孔开放度下降,使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碳反应受到抑制(2)三个品系中的A品系在高温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最少原因之一,该品系在高温下蒸腾速率上升更显著,因而能更有效地散热,以降低高温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在30时,测定三种品系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当光照强度过大时,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在P点时,检测的是棉花叶片的呼吸速率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绿色
57、植物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高温环境下,类囊体薄膜会被破坏,从图1所示可知,三个品系中A品系蒸腾作用最强,散热最快,能降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从图2所示曲线变化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棉花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大,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速率开始下降P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则P点所对应的值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绿色植物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高温环境下,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导致三种品系的光能捕获效率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高温导致三个品系气孔开放度下降,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减少,暗反应受到抑制(2)从图1所示可知,三个品系中A品系蒸
58、腾作用最强,散热最快,能降低高温对植物的影响(3)从图2所示曲线变化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棉花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大,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速率开始下降P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则P点所对应的值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故答案为:(1)类囊体 光合色素气孔开放度下降(2)A 蒸腾速率上升(3)下降呼吸速率点评:本题考查高温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高温对不同棉花植株影响结果的原因分析,意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2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59、(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2对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B
60、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显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鼠:灰鼠:黑鼠=2:1:1,则上述推测正确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实验一:甲(灰鼠)乙(白鼠)F1全为灰鼠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A时表现为黑色,其余均表现为白色,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分析实验二:乙(aabb)丙(aaB_)F1全为黑鼠,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解答:解:(1)实验一的F
61、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一的F2中,白鼠有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中纯合体AABB的,杂合体占的比例为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2)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B为显性(
62、用B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AAB1B 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1B:AAB1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故答案为:(1)2自由组合定律 3 黑aaBB、aaBb(2)B显 黄鼠:灰鼠:黑鼠=2:1:1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3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其去向其中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填序号)(2)结
63、构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翻译(或蛋白质合成),甲表示的物质是mRNA(3)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填序号)(4)若图中物质丁是抗体,则该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图解,确定表示细胞结构和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是解题关键图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甲表示mRNA,乙表示在内质网上加工的多肽,丙表示经过内质网加工的未成熟的蛋白质,丁表示经过高尔基体加工的成熟的蛋白质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为叶绿体、线粒体,它们均具有双层膜结构(
64、2)图中表示核糖体,在核糖体上发生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通过tRNA的协助合成蛋白质(3)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均含有遗传物质DNA,能够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4)若图中物质丁是抗体,则该细胞为效应B细胞,该细胞可以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也可以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由记忆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故答案为:(1)(2)翻译(或蛋白质合成) mRNA(3)(4)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着重考查了细胞结构中双层膜的结构、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以及体液免疫等知识,关键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34家蚕属于二倍体生物,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
65、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如图表示家蚕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变化请分析并回答:(1)正常情况下,雌蚕在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含有2个Z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通过杂交育种来完成(2)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图中BC、FG段被抑制,导致细胞分裂不能完成(3)若在图中A点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DNA,之后将细胞放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在GH段进行检测,其中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所占比例为25%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E段表示有丝
66、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曲线,EK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曲线解答:解:(1)正常情况下,雌蚕在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含有2个Z染色体,表明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为两条染色体,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图示BC段和FG段表示DNA分子复制,所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图中BC段和FG段被抑制,导致细胞分裂不能完成(3)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在GH段进行检测时,DNA共复制了两次,即1个DNA经过两次复制,形成4个DNA8条链,含有原DNA分子两
67、条链,所以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所占比例为28100%=25%故答案为:(1)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基因重组(2)BC、FG(3)25%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5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为食作为食材引入我国后,因管理不善逃逸到各类水体中,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环境造成威胁请分析回答:(1)稻田植物群落中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等,形成较为明显的垂直结构,这些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福寿螺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二营养级(2)研究发现,原产地植物五爪金龙对福寿螺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五
68、爪金龙叶片提取液处理福寿螺一段时间,统计福寿螺的死亡率,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三个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都可以杀死福寿螺要减少对环境中其他生物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又达到抑制福寿螺的目的,最好采用0.54g/L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3)在将五爪金龙提取液用于稻田除螺之前,为检验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设计了4组实验:第一组:常规水稻苗培育系;第二组:添加一定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的水稻苗培育系;第三组:在常规水稻苗培养系中仅投放福寿螺;第四组:添加一定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及投放了福寿螺的水稻苗培育系第二组与第一组对照,可以说明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设置第四组的目的是研究有福寿螺的情况下,五爪
69、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1、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解答:解:(1)稻田植物群落中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些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福寿螺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为食,故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二营养级(2)据图示可在,三个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都可以杀死福寿螺要减少对环境中其他生物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又达
70、到抑制福寿螺的目的,最好采用0.54g/L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3)第一组为常规水稻苗培育系,作为对照组,故第二组与第一组对照,可以说明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第四组添加一定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及投放了福寿螺的水稻苗培育系故设置第四组的目的是研究 有福寿螺的情况下,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故答案为:(1)垂直 竞争 第二营养级(2)杀死福寿螺 0.54 g/L(3)第一组 有福寿螺的情况下,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种群的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36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
71、用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血液)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减少,从而使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食欲失去控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考点
7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由题图知,神经元A兴奋时,会使信号分子x增多;神经元B受到抑制时,会使信号分子Y和Z均减少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瘦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激素随体液(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2)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
73、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分泌量会分别增加和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也减少,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激素调节一般为(负)反馈调节,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故答案为:(1)胞吐 体液(血液) 特异性受体(2)增加 减少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3)吸收(摄取) 抑制点评:本题以瘦素为题材,考查了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能够充分摄取题干中有效信息并对题图正确分析和总结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