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微观粒子的运动1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项是加拿大萨得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成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原因,即观测到的中微子数目比理论值少是因为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子和一个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该研究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依然适用B该研究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依然适用C若发现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也可能一致D若发现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也可能相反图12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0,K介子和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0介子不带
2、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如图1),、所在圆的半径之比为21,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介子的动量大小与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11 B12C13 D16知识点二多个物体的动量守恒问题3如图2所示,一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车的左、右两侧,整个系统原来静止,则当两人同时相向走动时()图2A要使小车静止不动,甲、乙动量必须大小相等B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速率必须比乙的大C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大D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小图34如图3所示,滑块A、C质量均为
3、m,滑块B质量为m.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地放在A上,并与A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与B相距较近,B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与B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什么关系?知识点三单一方向的动量守恒问题图45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装有光滑弧形槽的小车,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沿槽口向小车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右端,则()A小球以后将向右做平抛运动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D小球在弧形槽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方法技巧练】一、动量守恒定
4、律应用中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图56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质量都是M,A车头站立一质量为m的人,两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为避免两车相撞,人从A车跃到B车上,最终A车停止运动,B车获得反向速度v0,试求:(1)两小车和人组成的系统的初动量大小;(2)为避免两车相撞,且要求人跳跃速度尽量小,则人跳上B车后,A车的速度多大?图67如图6所示,将两条磁性很强且完全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质量相等的小车上,水平面光滑,开始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 m/s,乙车速度大小为2 m/s,相向运动并在同一条直线上问:(1)当乙车的速度为零时,甲车的速度是多少?(2)若使两车不相碰,试求出两车距离最近时,乙车速度
5、为多少?二、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图78质量为M2 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如图7所示,一颗质量为mB20 g的子弹以600 m/s的水平速度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 m/s,最后物体A仍静止在平板车上,若物体A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0.5,取g10 m/s2,求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图81如图8所示,A、B两物体质量mA2mB,水平面光滑,当烧断细线后(原来弹簧被压缩且与A、B不拴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开过程中A的速率小于B的速率B弹开过程中A的动量小于B的动量CA、B同时达到速度最大值D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体同时脱离弹
6、簧2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1的不稳定的原子核,当它放射出质量为m2,速度为v的粒子后,剩余部分的速度应为()Av BC D3一质量为m1的木块从高为h的地方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当它下落到离地高时,被一质量为m2,速度为v0的子弹水平击中并留在木块内,则木块着地时的竖直分速度()A等于 B大于C小于 D无法确定4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 500 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 000 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 m/s的速度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A小于10 m/sB
7、大于10 m/s,小于20 m/sC大于20 m/s,小于30 m/sD大于30 m/s,小于40 m/s5一弹簧枪可射出速度为10 m/s的铅弹,现对准以6 m/s的速度沿光滑桌面迎面滑来的木块发射一颗铅弹,铅弹射入木块后未穿出,木块继续向前运动,速度变为5 m/s.如果想让木块停止运动,并假定铅弹射入木块后都不会穿出,则应再向木块中射入的铅弹数为()A5颗 B6颗C7颗 D8颗图96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木块静止,如图9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射向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子弹初速度为v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
8、守恒B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故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C忽略空气阻力,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其机械能等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D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题号123456答案图107如图10所示,在高h1.25 m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20.3 kg的物体B静止在平台上,另一个质量为m10.2 kg 的物体A以速度v5 m/s向B运动,A、B碰撞后分离,物体B最后落在平台右边离平台右边缘水平距离为2 m处,则物体A应落在平台的_侧,离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为_m.图118将质量为m的铅球,以大小为v0,仰角为的初速度抛入一个装着沙子质量为M的静止沙车中,
9、如图11所示,沙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可忽略求后来球和沙车的共同速度为多少?9一辆质量为60 kg的小车上有一质量为40 kg的人(相对车静止)一起以2 m/s的速度向前运动,突然人相对车以4 m/s的速度向车后跳出去,则车速为多大?下面是几个学生的解答,请指出错在何处解答(1):人跳出车后,车的速度为v,车的动量为60v,人的动量为40(4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6040)260v40(4v)解得v0.4 m/s解答(2):选车的运动方向为正,人跳出车后,车的速度为v,车的动量为60v,人的动量为404,由动量守恒定律有(6040)260v404解得v6 m/s解答(3):选车的运动方向为正,人跳
10、出车后,车的速度为v,车的动量为60v,人的动量为40(4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6040)260v40(42)解得v m/s.图1210如图12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mAmC2m,mB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拴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第2课时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堂探究练1BC点评微观粒子的运动也遵循动量守恒定律2C3AC41.5v2v12v2或v1v20联立式得15v2v12v2或v1v2v1点评多个物
11、体相互作用力时,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其中几个物体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则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5BC6(1)(Mm)v0(2)解析(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系统的初动量大小p(Mm)v0(2)为避免两车相撞,最终两车和人具有相同速度,设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m)v0(2Mm)v解得v方法总结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常常会遇到相互作用的两物体恰好分离、恰好不相碰、两物体相距最近、某物体恰好开始反向等临界问题,分析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2)分析临界状态出现所需的条件,即临界条件
12、临界条件往往表现为某个(或某些)物理量的特定取值(或特定关系),通常表现为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关系或相对位移关系,这些特定关系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7(1)1 m/s(2)0.5 m/s解析(1)设小车的质量为m,选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甲mv乙mv甲,所以v甲v甲v乙1 m/s(2)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故有:mv甲mv乙2mv共,所以v共0.5 m/s82.5 m/s解析对子弹和物体A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Bv0mBv1mAvA对物体A与平板车有:mAvA(mAM)v联立解得:v2.5 m/s课后巩固练1ACD2B3C4A5D6BD7左0.5解析A、B碰撞后B离开平台做平抛运动
13、,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0.5 s碰撞后B的速度vB m/s4 m/s,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m1vm1vAm2vB,碰撞后A的速度vA m/s1 m/s负号说明碰撞后A被弹回,向左侧运动并离开平台做平抛运动,并且水平距离为xAvAt0.5 m.8.解析以球和砂车作为系统,整个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cos (Mm)v,所以v.93.6 m/s,解答(1)没有注意矢量性;解答(2)没有注意相对性;解答(3)没有注意同时性解析选地面为参考系,小车的运动方向为正,v02 m/s,人相对于车的速度v4 m/s,人跳出车后车的速度为v1,人的速度为v2,则v2v1v(v14) m/s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v1mv2代入数据得(6040)260v140(v14)解得v13.6 m/s10.v0解析设三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A与B分开后B的速度为v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mB)v0mAvmBvBmBvB(mBmC)v联立以上两式,得B与C碰撞前B的速度vB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