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6级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卷历史(文科)命题人:郭靖 审题人:廖会全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
2、0题,共计45分)1.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史料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料解读A“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的政治文化稳定性与延续性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情怀C“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D“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现实主义诗人雪莱的名句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选项是引用三字经中对周代的叙述,可以看出西周的历史时间长,文化相对平稳;B选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将进酒,体现出浪漫主义情怀;C选项体现出的是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D选项错误,雪莱是英国
3、的浪漫主义诗人,故本题选择D选项。2.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B【解析】由“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结合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分裂的形式可以看出政治形势影响了
4、儒学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丰富儒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体现法家;D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3.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
5、舒的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并未成为汉代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也不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是儒家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B。4.“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经世致用C. 知行合一D. 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可知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需由近及远,
6、层层而进,体现了宋明时期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形成,主张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题干中未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题干探究事物无关,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是顾炎武的思想,明道就是明白道理,救世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5.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
7、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 启蒙运动陆王心学B. 文艺复兴宋明理学C. 宗教改革宋明理学D. 文艺复兴汉代儒学【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文字“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可排除启蒙运动即A项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世俗的、
8、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宗教改革依然是神圣的、以上帝为中心的,C项排除;汉代儒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D项排除。故选B。6.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反对埋首书册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这位历史人物指的是顾炎武。“从实际
9、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表明他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与材料描述相悖;B选项错误,顾炎武没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点睛: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10、7.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 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 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 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答案】A【解析】从图表看出,明末清初有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A正确;从图表看出,西方著作包括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种类很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
11、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无法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排除D。8.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C.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发现道德化人物的大量出现表明当时社会所拥护的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过于强调宋明理学的影响,当时的儒学思想已经有所转变;A选项说法错误,这只是当时社会所倡导的有价值的内容,与反封建无关;D选项错误,这与民主专制无关。9.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
12、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顺其自然”,这与道家思想相一致,A项正确;题干“顺其自然”与儒家思想不符,排除B;题干“顺其自然”与墨家思想不符,排除C;题干“顺其自然”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
13、百家争鸣道家思想10.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 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B. 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 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 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苏格拉底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
14、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A项正确;B项政治腐败无法体现,排除;苏格拉底反对的并非是否有辩证法的问题,而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问题,排除C;D项错误,追求真善美是苏格拉底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排除。所以选A点睛:找出试题中的关键词“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忧虑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引起价值混乱。11.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
15、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批判神权统治B. 主张平等自由C. 鼓吹人性解放D. 构建民权政府【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D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选项是两者不同点,但与题干叙述无关,不符合题意。12.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
16、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C【解析】AB两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符,排除。题中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C项表述正确。D项中的“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13.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
17、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A. 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B. 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C. 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D. 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浪漫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信徒”;“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浪漫主义的目的是“消解它(启蒙运动)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是一致的,故A、B、D阐述均不正确;所以应选C。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14. 1
18、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题干作
19、品也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D符合题意,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D。考点:19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15.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B. 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C. 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D. 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历史结论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从材料
20、中伽利略和牛顿的活动来看,他们主要是在揭示力的大小和比例关系,是属于数学的范畴,也就是以数学形式来表达力。正确答案是D。根据分析,ABC明显与材料不符合。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研究方法【名师点睛】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等为主要的代表,采用数学计算的方面,明显不同于传统科学。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16.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
21、,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A.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C.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伏尔泰的哲学通信【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作者坚信“神创论”,并委婉批评了达尔文进化学说。因此这个人读的著作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主要涉及到的是宗教改革的问题;C选项涉及到的是物理学问题;D选项主要涉及到的是“理性”问题。17.下列表格反映出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BA年差CB年差CA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
22、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激光195819601961213A. 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 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都与实际生产有所联系,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并不能说时间长就代表含金量高;B选项错误,这与材料中表格所给出的数据不相符。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需要根据材料中表格给出的数据来分析,要充分尊重材料,而不是仅仅依靠自己所学知识所做出的判断。我们还要清楚得出的结论要与史实紧密结合,论从
23、史出,史论结合。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C.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叙述的这种变化体现出的是全球紧密联系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表现为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选项错误,电话和
24、无线电技术还达不到如此程度;D选项主要是文艺传播方面。19.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A.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 人间喜剧C. 安徒生童话D. 等待戈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发表于1961年的著名反战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诗体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亨利希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故B项错误;安徒生童话属
25、于童话故事类型,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反战题材小说,故D项正确。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等待戈多20.“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 古典主义B. 现代主义C. 印象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C【解析】古典主义美术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印
26、象主义美术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与材料“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相符合,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美术注重揭露社会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21.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A. 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B. “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C. “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D. 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没
27、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前提条件,故B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且“只有”一词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故C选项错误;D选项“普遍地接受”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故选B。22.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
28、化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如小说、白话文、诸子学说和佛教思想等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继承,对儒家文化也没有完全否定,这说明了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D正确。A项“反对”错误。B项中的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并且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文言文,排除。23.1919年2月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
29、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等的经济组织。”该文A. 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B. 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C. 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D. 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中“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平等的经济组织”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民主结合,故C项正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点
30、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2月9日”“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平等的经济组织”;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4.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其针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答案】A【解析】 “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是和民生问题有关的措施,属于民生主义,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就是民生主义,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属于新三民主
31、义的革命策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25.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持久战C. 论联合政府D. 论十大关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可知这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而十大关系是依照中国国情进行的论述,与材料中的“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相符,D正确。A是国民革命时期,B是抗日战争时期,C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
32、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答案】A【解析】“价值法则、供求关系”均是和市场密切相关的,所以材料也就明当时的邓小平其实已经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指1992年的南方谈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978年尚未形成发
33、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个整体认识,例如,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指1992年的南方谈话。27.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
34、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的关于人类进化的唯物史观科学理论适应了新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意识形态,故成为指定教科书,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早在中共诞生时已经确立,故B项错误;全国各高校指定教科书的政策主要目的不是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指定教科书和科学知识展览会不属于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故D项错误。故选A。28.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 体现了
35、传统道德的回归C.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D.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 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D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C项正确。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 社会制度转型
36、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 文学艺术亊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 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 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不同时期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态度的变化上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社会转型”上;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影响;D选项时期不对,故排除。30.如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表格中参加考试
37、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A. 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C.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 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答案】D【解析】从实践来看,高考人数达到峰值的时间正是前三年,这三年人数的峰值主要是因为文革时期造成的十年内没有高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没有结合到当时的史实;B选项错误,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是在恢复高考之前;C选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恢复高考之后。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阅读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
38、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
39、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束缚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原因: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步淡化;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倚重士人;士人自身的努力与社会责任感。(2)贡献:打破传统界限,拓宽学术
40、视野;倡导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领导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评价:士人阶层顺应时代潮流,担当社会责任;学术研究兴趣广泛,积极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总之,社会剧变孕育士人阶层的责任意识,士人阶层是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主要突出和出身无关、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士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等方面内容。原因要从分封制度的瓦解、“百家争鸣”的形成、新兴地主重用士等方面分析。(2)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倡导“中体西用”、宣传维新思想、宣扬实业救国等多方面概括即可,在评价时主要从积极方
41、面进行评价,例如,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挽救民族危机起到一定作用等。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公元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见下表)。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皇族功臣其它部族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兰贺赖独孤贺楼万忸于勿忸于纥奚尉迟出大汗叱罗姓氏元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韩罗据魏书官氏志等材料二(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
42、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姓族”改革的政治影响。【答案】(1)特点:诏令强制推行(诏令、强制,各;以族定姓改用汉族单姓(写成:改用汉姓。或:单姓。给。);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2)影响: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或:封建化。或: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汉、鲜卑贵族(写:贵族,给联姻,巩固了北魏政权;门阀制度(或: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滋长腐败。(如写:百家姓中增加了少数民族成分,也可给。)【解析】(1)从材料来看,北魏时期的姓氏都是皇帝下令决定推行的,具有强制性。从姓氏本身来看
43、,从原来的鲜卑族姓氏转变为改用汉族单姓。从姓氏的含义来看,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区分尊卑地位。(2)从姓氏本身来看,从原来的鲜卑族姓氏转变为改用汉族单姓,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从姓氏产生的作用来看,这对门阀制度来说是一种促进,容易产生腐败情况。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在两千多年前便达到惊人的深度与广度,可谓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但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斯多噶派,似乎都对雅典社会心怀不满。就“主权在民”而言,据学者估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时,雅典成年公民为4万人,其家属14万人,异邦人7万人,奴隶在1540万之间。就其公民内部的民主来说,在伯里克利的时期,享有充分
44、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 000人至35 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 000人至3 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置坚盾,均衡两方,不允许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了苏格拉底讲述的寓言“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商业者上加入了铁和铜。”大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从事工作。“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分内的,而不干
45、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在柏拉图这里,正义意味着各尽其性、各就其位。而在雅典城邦中,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做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摘自倔强的狮子博客 读雅典政制有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主权在民”的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提出“公平正义”带来的影响。【答案】(1)局限:从居民的等级划分的角度看,雅典民主是狭隘的。公民本身因财产等限制,自身权利也不能完全实现。(2)影响:梭伦改革的意义在于这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
46、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时,雅典成年公民为4万人,其家属14万人,异邦人7万人,奴隶在15-40万之间就其公民内部的民主来说,在伯里克利的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归纳为从居民等级划分,根据材料一“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归纳为公民本身因财产等限制,自身权利也不能完全实现。(2)根据材料二“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作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归纳为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不同阶层利益、保证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等角度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