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3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景观。5现状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2行政范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3气
2、候区: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400 mm的干旱半干旱区)4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5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6自然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7表现脆弱的生态环境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活动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危害(1)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2)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
3、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2)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5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1读教材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关注以下问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2)该地区为什么沙漠广布?(3)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提示:(1)山地、高原、
4、盆地。(2)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高大地形的重重阻挡,进一步加剧了本区的干旱程度;风力强盛、植被稀疏、土质疏松等条件,都是沙漠广布、连片的自然条件;另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土地沙漠化的发展。(3)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地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古长城为界。2读教材图2.11植物固沙,关注以下问题:(1)常见的固沙植被有哪些?与其他植被的生长环境、形态等有何差异?(2)图示表明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提示:(1)梭梭、柠条、沙拐枣等。这些植物根系发达,微叶或无叶,属肉质植物,便于适应干旱的生长环境。(2)封沙育草,恢复自然植被;人工补
5、种。3读教材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思考以下问题:(1)沙坡头地理环境状况怎样?(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缺点?提示:(1)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该地气候干旱、风沙大,沙尘暴次数多,北面的腾格里沙漠有向南运动的趋势,这样沙漠极易破坏铁路。(2)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又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再辅之以培育固沙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治沙漠扩张,形成工程养林草、林草固沙的良性循环。不过由于成本较高,一般只在重要的铁路沿线才采用该方法。教材P17活动区域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植被恢复更困难。
6、植被覆盖减少不仅会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蒸发加强,又会导致地面变干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图用联系图的方式揭示了水气生的相互作用,其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也反映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教材P2021活动1潜在的荒漠化威胁是由本地区地理位置和水热等气候条件决定的。本区位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少而蒸发旺盛,这就为荒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将传统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图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质的游牧经济,因其牲
7、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因其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人口数量增长和荒漠化过程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4“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图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主题一 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吗?提示:荒漠
8、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一、荒漠化的内涵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以从成因、发生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如下表所示:二、荒漠化的类型1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2石质荒漠化(1)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
9、石质荒漠化。(2)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3)典型分布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区。3次生盐渍化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如漫灌、滴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次生盐渍化现象。同学们需要依据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原因判断次生盐渍化易发的地区,其关系图如下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
10、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题。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解析: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也有荒漠化发生;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
11、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解析: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C)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解析:我国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主题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2018年6月11日,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地突遭强沙尘暴袭击。滚滚黄沙步
12、步逼近,不一会儿就覆盖了上空,空气中是沙、是土已分不清。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公众纷纷回家关门闭窗预防。其实沙尘暴天气古已有之,只不过到了现在,变得愈发严重了。过度放牧、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工矿生产、交通建设等等,都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地表植被,造成了土地大面积的沙漠化,并加速孕育了沙尘暴天气。近年来,我国沙尘暴肆虐,其原因有哪些?提示: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及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源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有丰富的沙源,除了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
13、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气候异常本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人为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樵采。过度樵采使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沙丘活化,荒漠化加剧。其关系如下图所示:2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导致土地沙化,草场载畜
14、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3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在不同地区判断荒漠化人为原因的技巧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地区人为因素主要危害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樵采草场遭破坏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过度开垦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B大
15、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解析: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A)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解析: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读“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A)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它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4图
16、中因素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B)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C干旱的绿洲边缘D内陆河流或冲积扇地区解析:过度放牧主要发生于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牧区。主题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材料一: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其纪念大会于6月14日在陕西榆林举行,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材料二:植物固沙。(1)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示: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提示:恢复自然植被。(3)图中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以高大乔木来
17、固沙?提示:图中植被多为灌木丛林。高大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根系不够发达,耐旱性差。所以固沙植被多为根系发达且耐旱的灌木丛林。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1“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
18、、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2“由因索果法”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具体图解如下: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区域是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区域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B)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本地消费市场广阔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A BC D解析:图中甲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且有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2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B)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
19、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解析:图中乙处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能源矿产丰富,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有关。3图中丙处要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C)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解析:丙处位于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有关;因而要治理荒漠化就要合理分配内流河的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C)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
20、干旱为主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解析: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B)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解析: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
21、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还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34题。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B)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解析: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人们过度放牧、垦殖,樵采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4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D)大量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减少薪炭林木采伐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固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
22、林网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A BC D解析:防治荒漠化就应该解决过度垦殖、放牧、樵采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挖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
23、地区。(1)材料反映出沙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什么?(4)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答案:(1)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2)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樵采;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第(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第(4)题,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控制人口增长、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