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解析第1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
2、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答案1.C2.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了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读下图,完成34题。3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B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转向高科技工业C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飞跃D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
3、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4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人口众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A BC 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日本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纺织、食品等初级产业,但它并非承接拉美国家的产业转移;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重点发展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等工业,并非高科技工业;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重点发展微电子、新能源等高科技工业,资源消耗较少,废弃物的排放也较少,故日本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第4题,日本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日本资源短缺,发展工业
4、所需的原料多从国外进口,加工成的产品又多依赖国际市场,因此其制造业多临港布局,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答案3.D4.C俄罗斯方块是一款风靡全球的电视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游戏,它由俄罗斯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发明,故得此名。回味我们在俄罗斯方块中获得的愉悦体验,结合俄罗斯示意图,完成56题。5在俄罗斯四条长河中,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的是 ()。A B C D6在俄罗斯四大工业区中,工业最发达的是 ()。AO BM CN DP答案5.D6.B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8题。7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有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B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炼业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
5、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石油冶炼业8图中乙所在地不属于 ()。A美洲板块 B北美洲C南美洲 D拉丁美洲答案7.A8.C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9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10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解析第9题,首先结合备选项四个国家来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他部分人口稀少,依
6、次可直接判断是澳大利亚,则C、D选项可能正确;德国北部为寒冷的波德平原,人口稀少,依次可判断不可能是印度,则可排除C项,故D选项正确。第10题,德国人口密集区分布基本与工业分布一致。澳大利亚为热带气候,不可能因寒冷而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临太平洋,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答案9.D10.B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1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
7、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解析第11题,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东向西流,商贸船队可顺风顺水驶往红海。第12题,东侧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答案11.C12.C读下图,回答1315题。13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亚热带湿润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4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Aabcd Babc Cacd Dabd15关于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
8、述,正确的是 ()。A畜牲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牲业为主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解析第13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亚热带湿润(或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项不正确。第14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大量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a、b、d说法正确。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而最大城市是悉尼。第15题,澳大利亚农牧业比较发达,而畜牧业产值
9、又超过种植业,A项正确。其他选项中,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小麦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不可能向北扩散,因为北部以沙漠、草原为主。答案13.D14.D15.A二、综合题16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人口7 004.9万人,面积约163.6万平方千米。材料二卡伦河是该国最长河流,也是唯一的可通航河流,下游从阿瓦士到河口,是良好的水运航道。(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2)评价卡伦河下游通航的有利条件。(3)该国粮食不能自给,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低洼,河流多汇
10、集于此;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因而形成盐沼。第(2)题,从自然(流量、河流落差等)、社会经济(流域内货物运输情况)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气候、耕地、需求量等角度分析。答案(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2)位于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有支流汇入,水量相对较大;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稳;可通航里程长;流经石油开采区,航运价值高。(3)高原、山地为主;干旱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17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丙是区域
11、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3)说出图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4)图甲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若两个问题都作答,按问题一赋分)问题一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问题二某人在考察日记中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如下记载:“峡谷岩壁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材
12、料中哪一信息能验证他的观点?如果进一步验证他观点的科学性,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解析(1)图中A、B两河从海陆分布、经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来分析,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2)从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分析其差异,原因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冬半年差异更明显。(3)判断图乙区域农业地域类型需回忆美国农业分布,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应该为地中海农业,其有利区位因素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4)开放性题目,结合地质作用和材料分析说明。答案(1)径流季节变化B河大于A河,B河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含沙量B河大于A河;B河有结冰期
13、,A河没有结冰期。(2)丹佛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大于西雅图,冬季(冬半年)差值更大。原因: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阴雨天气多,丹佛受山地阻挡,阴雨天气少,丹佛冬季阴雨天气远少于西雅图;丹佛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冬半年西雅图的昼长小于丹佛。(3)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式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光热条件好);河谷平原(盆地)丘陵地形;(河流众多)有较多的灌溉水源,城市众多,市场广阔。(4)问题一: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地壳断裂下陷;河流侵蚀下切(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冰川侵蚀下切。证据及推理:由于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说明其岩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时,地势较低,后来地壳上升运动,岩层抬升。河流位于峡谷底部,说明受河流(流水)的强烈切割(侵蚀)。问题二:“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的信息能证明其观点。还需要收集: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岩层中有否生物化石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