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9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本资料包括24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一、选择题1(2016中山期末)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2、【试题解析】本段话的含义是:落后的清政府虽然反抗英国侵略是正义的,但结果却失败了;市场贸易的原则是公平原则,英国却通过发动鸦片战争获得不平等贸易的特权。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故选D项。【答案】D2(2016绍兴期末)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试题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南京条约签订后对外贸易口岸达到了五个,广州对外贸易总额必然

3、有所下降,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57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6龙岩质检)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WWW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试题解析】由“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可知,材料提及的是领事裁判权,故A项正确。 【

4、答案】A4(2016东北三校联考)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试题解析】从“失败后还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的意思是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应顺势改革,挽救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可知作者已经找到鸦片战争失败的理由,故A项错误;C、D两项

5、在题中没有涉及,排除。【答案】B5(2016甘肃诊断)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试题解析】从题中的“平等”“均用平礼”“对等级别”等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外交具有了近代文明的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

6、均不能从题干信息中获得,故排除。 【答案】D6(2016临沂模拟)“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试题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五口通商,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咸丰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光绪年间,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B7(2016吉林省长春市外国

7、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亡矣。”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所以C项正确。A项指的是鸦片战争;B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D项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8(2016衢州检测)马关条约第

8、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试题解析】由“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可知,日本要求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故D项正确;日本独占中国是在全面侵华期间;马关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9(2016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文综)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

9、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B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C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D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体现出当时国人盲目自大的心态。所以答案选C。【答案】C10(2016无锡期末)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

10、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试题解析】“改年号为永清”说明还是旧式政权,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台湾人民采取的特殊措施,故B项正确;台湾民主国成立是为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而不是脱离祖国的行为,故C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材料中体现不出拥护大清王朝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6枣庄二模)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题目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同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议第68期WWW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

11、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试题解析】由1898年可排除A、D两项;由“义民”“民气”“排外”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故选C项,排除B项。【答案】C12(2016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 “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试题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

12、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可知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应选D项。【答案】D13(2016济宁期末)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缴国库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试题解析】“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产品上缴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兴办学校教育并不是农民阶级的

13、迫切需求,故D项错误。【答案】A14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如图文物是安徽望江县发现的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B这是按人口和田亩数量征税的收据凭证C政府分夏秋两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D天王未应允“照旧交粮纳税”的奏请【试题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说明农民仍然要向地主缴纳地租,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因此选择A项。B、C、D三项无法直接从图片中得出。【答案】A15(2016宁德质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1、图2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14、)图1图2A划分“势力范围”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C进行资本输出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试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列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特权的区域多有重合,因此列强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的用意是维护既得利益,故B项正确。【答案】B16(2016北京西城区质检)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力就是本国的封建主义,故B项正确。【答案】B

15、17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试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潮流,即开始了近代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些汉族士大夫进一步认识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他们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D项正确。【答案】D18“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

16、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拼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试题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被运用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促进了两个政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中体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借鉴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没有对其推崇,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没有给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康有为和孙中山是借鉴其不足为其政治运动服务,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性质不同,不能称之为一脉相承,故D项错误。【答案】A19(2016商丘期末)19

17、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试题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在湖北创办洋务企业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答案】C20(2016武汉调研)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就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

18、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试题解析】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立宪派未广泛发动群众,故不能称人民集体觉醒,也未能冲击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故A、B两项错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迈出的,故C项错误;立宪请愿运动宣传了近代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1(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国家权力。3月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法令须经国务总理副

19、署才能有效。第二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政府实行总统制。这反映了()A新政府难以产生WWWB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C孙中山是务实的政治家D帝国主义敌视新政府【试题解析】从材料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国家权力”可分析出中华民国推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关于国家政治体制方面,明文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临时约法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的制约范围扩大了,并增加了弹劾权。根据这个约法,国家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内阁而不在大总统。191

20、4年5月,袁世凯一手操纵下的中华民国约法公布,临时约法随即失效。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终生制,辛亥革命的成果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民国招牌了。材料中“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总统制”反映了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故答案选B。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2(2016资阳诊断)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试题解析】从题干“最

21、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亦不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2月,故D项错误。【答案】A23(2016阳泉期末)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退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C清帝顺应形势

22、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也是在权力和平过渡下实现的,故选B项。【答案】B24(2016北京东城区检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试题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

23、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以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2016北京朝阳区质检)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 000美元)资料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

24、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1)评述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8分)(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10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8分)【试题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评价。材料一的观点认为主要是经济上的因素,解答时可认同,也可不认同。如果认同,则从经济角度分析;如果不认同,则从侵略性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表格信息从贸易量和贸易产品种类的特点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应从中英双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与工业革命、南京条约和中国经济政策等史实相联系。 【答案】(1)示例一:同意鸦

25、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

26、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2(2016临沂模拟)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有几个主要意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危船”与“陆沉”刘鹗在1903年发表的老残游记首章中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把大清帝国比作一艘行在“太平洋”上即将沉没的危船,船

27、上有数不清的难民,有手足无措的水手,有糊涂的船长,有趁火打劫者、跳海逃命者,还有鼓动人们造反的演说家。自命不凡的老残认为只要给他们送去罗盘,调整航线,就可以化险为夷。然而,当老残等人冒险驾船给危船送去罗盘和纪限仪的时候,却被众人认作“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而被砸翻船。与“危船”隐喻相近的中国形象还有“陆沉”意象。同时代政治家与知识分子的诗文当中,都运用“陆沉”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秋瑾诗句:“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章太炎撰文署名“陆沉居士”。材料二“东方病夫”与“东亚病夫”英国侨民奚安门主办的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东方病夫”一词,时任时务报主编的梁启超译为

28、:“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1938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讽刺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驮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梁启超完成于1906年间的新民说中提道:“我以病夫闻于世界,手足以瘫痪,以尽失防护之机能,东西诸国,莫不磨刀霍霍,内向而鱼肉我矣。”(1)“危船”和“陆沉”意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状况?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怎样的心境?(14分)(2)“病夫”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主要是指什么?“东亚病夫

29、”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12分)【试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逐层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秋瑾诗句体现出的情感中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等信息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可从民族危机、中国国际地位、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的思考等角度分析。【答案】(1)状况:中国社会落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排斥外来先进文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心境:中国文化已经不能应对西方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具有亡国灭种的心理忧惧;对清政府的幻想不复存在,感受到救亡图存的自身责任。(2)病夫:男人吸烟片、梳辫子

30、,女人裹小脚等丑陋病态。问题: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为西方所轻视,殖民者对中国形象的歧视性描绘;近代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31、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Z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12分)【试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

32、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方面的变革回答;第二小问从小农经济的本质等方面分析。【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4(2016四川名校联考)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

33、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宴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展示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4分)(2

34、)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8分)(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8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辛亥革命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6分)【试题解析】第(1)问,材料一关键信息是“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可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关键信息“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即可。第(3)问,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结束专制政体的历史贡献,同时指出未经过帝王之治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说明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这一看法是客

35、观的。第(4)问,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会受到内因(如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和外因(如时代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认识。【答案】(1)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除。(2)观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民主共和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袁世凯甚至废共和而复辟帝制;国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造。(3)这一评价比较客观。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该观点认识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分析了人们忽视这一意义的原因,即往往没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4)研究者(评论者)的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时代要求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