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8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一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百强校】2016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期中

2、文综历史卷)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英国在1948年提出的“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的,因此A、B选项排除。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英国在二战后国际地位被严重削弱,希望借此恢复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排除C选项,本题

3、选D选项。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的是外交的相关内容。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外交,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一场利益的争夺。外交的目的就是维护本国的利益,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由外交产生的政策也都是为了这一利益服务的,这么分析一切都明朗了。3(【百强校】2016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4、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德国“柏林墙”4(【百强校】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法国总统戴高乐”“欧洲,即我”及材料寓意,漫画,即体现“法国领导欧洲的主观愿望”。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题干图片信息,均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

5、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欧洲一体化法国领导欧洲的主观愿望5(【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名师点睛】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四次:(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

6、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突出的事件有: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加入世贸组织、建立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注邻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动向等。(4)第四次是进入21世

7、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6(【百强校】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下表反映出20世纪下半期世界各文明政治控制的领土数量发生变化,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表:各文明政治控制的总领土估算(单位:万平方英里)年份西方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19711280639

8、369183103461993127113923110547169摘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注:东正教地区包括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北非东部,在种族上以斯拉夫人为主体。)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B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控制范围日益扩大C西方国家政治稳定,没有出现民族分离运动D中华文明圈内各国和谐共迸,变化微弱【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7(【百强校】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9、。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联合【名师点睛】欧洲联合的影响:(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2)随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3)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8(【百强校】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

10、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冷战时期”“存在受苏联影响”“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等,材料主旨,即 “北欧平衡产生的背景”。结合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大背景,可知:“北欧平衡”即是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可知

11、:B项具有片面性;CD两项没有依据,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及影响“北欧平衡”9(【百强校】2015届海南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答案】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

12、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0(【百强校】2015届湖南省常德市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C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D西欧人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采用排除法较好,北约体现了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但欧盟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欧盟的出现,体现了欧洲力量的增强,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它的出现

13、,有利于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故B项错误;北约东扩反映了欧洲两大阵营的对峙,故D项错误;题干中北约和欧盟得扩大都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故C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6届浙江余姚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12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

14、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现在大家有机会探讨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崛起的影响。英国剑桥大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复兴之路(1)结合所知识,指出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中国在经济领域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

15、表现。(6分)【答案】(1)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51年六国欧洲煤钢联营成立,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答出任意3个即可得6分)(2)表现:五十年代早期: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也可得分)(4分)七十年代后期: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2分)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战后西欧经

16、济发展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名师点睛】关于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土地制度的变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都以提供新背景材料为主要题型,材料类型多样,很多都是图片材料。以下三个方向要特别注意: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影响;二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三是将新中国经济与古代经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苏联经济联系起来考查的可能性。12(【百强校】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期第

17、二次月考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大国崛起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

18、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请回答:(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2分)(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2分)(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答案】(1)核心国家(2分,每点1分):苏联和美国。变化(2分):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事例(2分,任答1点即可):冷战,北约组织、华 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

19、2)国家(2分,每点1分):法、德。变化(2分):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事例(2分,任答1点即可):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 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3)根本原因(2分):国家利益。影响(4分;要分别答出美苏关系变化和欧洲关系变化的影响;只答其中一个关系,即使答得再好再多也只能给2分;不管积极还是消极的,任答1点即可,每点2分):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名师点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的联合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对

20、峙格局的形成;(2)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3(【百强校】2016届陕西商洛镇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3分)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一国国民被迫行使起义权时,对暴君来说,国民回到了自然状态,暴君怎么还可能引用社会公约呢?他已经把公约销毁了。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罗伯斯比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1792年12月3日)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

21、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7.13)材料三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1)材料一中,罗伯斯比尔主张处死国王,他依据的是启蒙思想家的哪一学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有何重大意义?(6分)(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7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

22、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6)(4)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4分)【答案】(1)学说:社会契约论。(2分)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并做了舆论准备;为反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政治制度。(4分)(2)时局:国内处于内战对峙,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国际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进而向华北进逼。东西:三民主义的指导;正义的力量;全民族团结抗战。(3)格局:美苏不断对抗,形成两极对峙格局。措施:1947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l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

23、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4)应注意:演讲及演讲内容涉及的时代背景;演讲者的价值取向、政治倾向、阶级属性、国家立场等。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及其意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蒋介石的相关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系列表现;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研究史料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名师点睛】针对第(4)小问,考查角度新颖,涉及的是学生史学理论与素养相关内容历史史料。近年来高考比较注重这一块,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此方面理论与素养的补充

24、,并加强训练,做到灵活运用。针对演讲稿,演讲稿具有加工性、鼓动性以及夸张性等,在研究历史时,不能够作为第一手史料直接使用。具体应该这样做:抓住演讲稿的内容,并结合演讲稿所出现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本国的具体社会背景等展开认识,合理取舍。14(【百强校】2015年辽宁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当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下午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宣告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的时候应该说,军人出身的乔治马歇尔是一位富于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二战后作为外交使节走访欧洲,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刻的担忧,他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了

25、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脱离了战后的废墟和一片凋敝,重新在经济上站立了起来,而且恢复了信心和乐观感,为直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歇尔所展望的计划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政治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马歇尔计划不仅让欧洲复兴这个该计划本身的目的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是,借助推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的,而这一切也是在不损害欧洲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刘淄川“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1)依据材料指出,马歇尔“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反”的角度评述马歇尔。(9分)【答案】(1)“二战”

26、使欧洲经济凋敝;(2分)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2分)美国想要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建立世界霸权。(2分)(2)评述:马歇尔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1分)通过援助欧洲进而控制欧洲,造成西欧依附于美国的局面;(1分)将美元渗透西欧,便利了美元霸权的建立以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2分)挑起与苏联的经济对抗,增加了美苏“冷战”对峙的强度,威胁世界和平;(2分)便利了美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建立,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分)便利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形成,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易造成国家间矛盾加剧。(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马歇尔马歇尔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