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一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课后达标检测2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3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一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课后达标检测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一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课后达标检测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一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课后达标检测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一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课后达标检测2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达标检测2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湛江高三测试)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解析:选D。本题考查秦朝的皇帝制度。解读题意,因与秦始皇的名字同音,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月”,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

2、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C项错误。2(2015福建普通高中毕业班质检)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 D扩大了地方权力解析:选C。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军功授爵制。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官员职务、奖赏、俸禄的规定,不属于规范官员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秦代官员有爵位,说明官员任命不是靠血缘,而且官员

3、有职务及俸禄,体现的是维护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秦代官员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不能说明地方权力扩大,故D项错误。3(2015广元模拟)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学术观点 D秦简的记载解析:选D。本题考查史学常识,最可信的应是第一手史料,秦简是当时的官方文献,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有可信度。史书和史家观点都具有主观性,可信度降低;民间传说含有不少传说成分,可信度最低,故选D项。4(2015浙江衢州一中模拟)

4、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主要表现在()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相权对君权的威胁解除是明代,故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所以的说法错误,也应排除,答案为B项。5(2015自贡诊断)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

5、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解析:选C。“二千石”是较高的年俸,代指高级官员,而汉武帝时刺史的职责是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向私”“守利”“侵渔”“聚敛”等都是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故本题C项最符合题目要求。6(2015雅安中学模拟)最近,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八股取士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属于贵族官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

6、为标准,因此A、C、D项错误;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B。7(2015北京东城区联考)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郑国渠都江堰白渠灵渠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水利工程知识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郑国渠和白渠都在陕西境内,即位于黄河流域。都江堰处于四川,属长江流域,灵渠处于广西,也不是黄河流域,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8(2015贵州六校联盟联考)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

7、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C D解析:选C。从三张“名片”可以看出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是自然经济的体现,故正确;西方国家进口这些东西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正确。与题干意思相反,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所以答案为C项。9(2015济南调研)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

8、弱性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可知当时已有牛耕,“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可知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境内丰给”说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中无法看出农作物种类多寡,故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10(2015成都七中检测)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使得官

9、营手工业的技术更加成熟,故选A项。民营手工业在汉武帝时期遭到打击,无力与国家抗衡,排除B项;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是东汉时期,排除C;铁农具广泛应用是题干材料的结果不是原因,也应排除。11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A燔诗书,明法令 B罢百家,尊儒术C立中正,定九品 D正君心,致良知解析:选B。“燔诗书,明法令”属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错误;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项正确;“立中正,定九品”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10、即九品中正制,故C项错误;“正君心,致良知”属于宋明理学的内容,故D项错误。12.(2015南京高三学情调研)右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C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解析:选B。A项不正确,只能说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不能就此证明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B 项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创造了“蔡侯纸”,时间上晚于该纸;C项不正确,不能仅凭这张纸的情况就推断当时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D项不正确,纸

11、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非选择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13(2015雅安模拟)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12、。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10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10分)(3)依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6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第(1)问需要理解材料意思,从中分析出“百世不迁”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周天

13、子的权威。第(2)问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斯的观点是周封子弟,最后疏远,导致相互攻击;结合材料三分析柳宗元的观点是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高。结合所学分析,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唐为了提高官员素质,推行科举制。第(3)问依据材料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收万方以自私”,指出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手段。第(4)问应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等来分析其原因。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度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度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

14、4)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20分)(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探究

15、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