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2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秋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课时演练(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答本题。A、B、D分别是从思想、政治、军事的角度分析。答案:C2“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材料表明工厂主的目的是()A坚决维护农奴制B工厂主的积极性不高C强烈

2、要求废除农奴制 D有提高工人待遇的愿望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工厂主认为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带来的弊端,因此要求废除农奴制。答案:C3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 BC D解析: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购买份地,还要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答案:C4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导致“十二月党人”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3、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 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答案:C51866年5月13日,在写给大臣委员会主席的指令中,他对自己任务的解释是“保护俄国人民免受那些刚刚萌芽的伪理论的侵略。这些东西会动摇社会的基础”。“他”最有可能是()A车尔尼雪夫斯基 B亚历山大一世C列宁 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1825年11月,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排除B项。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宁不可能对大臣委员会主席发出指令,排除A、C两项。“刚刚萌芽的伪理论”指的是民主进步思想,故选D项。亚历山大二世的这番言论表达了其改

4、革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其统治。答案:D6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解析:考察团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从各方面加深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并结合本国情况找出差距,将学习到的西方先进经验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C7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5、解析:废藩置县的实质就是消除封建割据状态,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答案:B8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解析:A、B、D三项体现日本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只有C项“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体现日本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答案:C9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

6、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天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两项表述无误,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下列各项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和魂洋才”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是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措施之一B它完全等同于中国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它是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新式教育的原则D“和魂”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忠君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中体西用”是从整个国家层面看,只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触及封建政治制度;日本的“和魂洋才”是从培养人才方面看,既学西方先进技术,又

7、要有忠君思想。中国的“中体西用”反映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日本的“和魂洋才”反映的是经济与思想的关系,故B项理解错误,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其他三项均符合明治维新的特点。答案:B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建立君主立宪主张是在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提出,不是贯穿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A项错误;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是由19世纪60年代的“中体西用”思

8、想开始,故不是贯穿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B项错误;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兴起于20世纪,故C项错误;从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反抗西方侵略的历程,同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兴起,D项是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D项正确。答案:D12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大众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变法脱离国情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析: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

9、而造成混乱状况,说明变法的配套措施并不完整。答案:D1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一败一成,是由两国不同的国情导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答案:C14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

10、实质表明()A中国下层民众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解析:维新变法在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于是民众纷纷上书,出现了材料中情景。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答案:C151897年,康有为面对当时的时局,在日本变政考中写道:“万国竞立之世,最讲进取。比权量力,彼涨则此必缩,无可中立。故改革者所以谋自强,必自强乃可言进取。”这说明他()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认识当时的世界敦促清政府立即维新变法主张以改革谋取中国的自立与自强对维新变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康

11、有为的维新思想,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讲进取”和“彼涨则此必缩”强调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进取改革必然会自强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符合进化论的法则,故正确;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强调变法与改革的重要性,希望清廷早日进行变法,故正确;由“改革者所以谋自强,必自强乃可言进取”可知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他对变法的前景是否乐观,可排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

12、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1)

1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8分)(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包括其他的改革也促进了与欧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说明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者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第(2)问俄国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十月革命的历史根源。答案:(1)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

14、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制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阐释: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2)体现: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影响: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17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

15、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升昧准之辅日本政治史材料二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寇乃天日本宪政文化刍议(1)依据材料一,日本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10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中的“目的”从材料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可总结为争取列强支持,从“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

16、期望”可总结为取得国家独立,从“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可总结为考察欧美体制。“成果”从材料一最后一句日本使员的记载,可总结为全面考察了西方社会情况;确立了明治维新的目标和路径。第(2)问先总结材料二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史实,评价材料二观点,阐明认识。答案:(1)目的:争取列强支持;取得国家独立;考察欧美体制。成果:全面考察了西方社会情况;确立了明治维新的目标和路径。(2)认识:材料二认为,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其拒绝民主化原则、保留封建残余,也导致了二战中日本的失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

17、军国主义色彩,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之路,最终战败。这充分说明,缺少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

18、。”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考研论坛(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早期维新派和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内容,结合材料二中“行三权鼎立之制”作比较。第二小问则从经济、文化上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三信息“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进行分析。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

19、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由要求“大开国会”到反对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实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光绪帝无实权,变法阻力大。19改革的失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

20、,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

21、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4分)(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 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第(1)问,据材料一中“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及明治维新措施的作用概括回答。第(2)

22、问,据材料二中“而变之于指顾之间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所以迫不及待”概括回答。第(3)问,据材料三中“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概括回答。第(4)问,结合材料从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中概括回答。答案:(1)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效果: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2)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3)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4)客观分析基本国情;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