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2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3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 1.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A. 10左右B. 20左右C. 30左右D. 40左右【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825,因此最适温度是20左右。故选B。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 氧气、糖源充足B.

2、 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 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 氧气、糖源都缺少【答案】A【解析】【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A正确;B、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错误;C、醋酸菌是嗜氧菌,缺少氧气时,醋酸菌不能进行发酵,C错误;D、醋酸菌是嗜氧菌,缺少氧

3、气时,醋酸菌不能进行发酵,D错误。故选A。3.制作果醋时要适时向发酵液充气是因为( )A. 醋酸菌发酵时需要充足是氧气B. 酵母菌发酵时需要充足的氧气C. 防止发酵液温度过高D. 防止发酵时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发酵瓶爆【答案】A【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

4、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因此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故选A。【点睛】熟悉果醋的制作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尤其要知道醋酸杆菌是需氧代谢类型。4.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B.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C. 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D.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制作果酒时,一般选择含糖量较高的水果,A项正确;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B项正确;制作果酒的菌种为酵母菌,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而醋酸

5、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C项正确;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B.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C. 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D. 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答

6、案】B【解析】【详解】A、在制作果酒的制作的过程中,前期需要氧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厌氧环境,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需氧环境,A错误;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B正确;C、虽然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C错误;D、无论酵母菌还是醋酸菌都有生长的最适温度,所以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也很大,D错误。故选B。6.在果酒发酵的过程中,可用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是A. 双缩脲试剂B. 酚红指示剂C. 刚果红染料D. 重铬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不能鉴定酒精,A错误

7、;酚红指示剂适用于鉴别尿素的分解,B错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用于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C错误;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点睛:酒精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洗去浮色(检测脂肪实验);(2)解离(观察有丝分裂);(3)色素的提取;(4)消毒。7.葡萄酒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下列关于其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 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B. 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C. 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 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

8、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详解】A、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不需要人工接种菌种,其所需菌种来自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A错误;B、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25,因此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B正确;C、在发酵过程中,应先通气,后密封发酵,C错误;D、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果酒制作的原理、步骤以及相关的实验注意点;识记葡萄糖冲洗的方法;识记实验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相关操作;明确酵母菌酿酒是利用的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

9、精的原理。8.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 过程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C. 在过程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D. 过程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

10、+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冲洗,然后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蓝莓破损,防止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A正确;B、过程是果醋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B正确;C、过程果酒制作的菌种的来源于蓝莓皮上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蓝莓汁不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D、在没有糖原的情况下,醋酸菌可以把酒精转化为醋酸,即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

11、能源,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9.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 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 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 密封瓶口前瓶口不需要通过火焰灭菌【答案】C【解析】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

12、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B错误;加料酒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封瓶时,需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所以选C。10. 豆腐发酵时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主要有 ( )A. 蛋白酶和淀粉酶B. 蛋白酶和脂肪酶C. 脂肪酶和淀粉酶D. 肽酶和麦芽糖酶【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制作的原理:(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

13、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毛酶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蛋白酶和脂肪酶,其中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B。11.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动作要迅速小心B.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C. 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D. 封瓶时, 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制作的流程中应控制的条件、材料的用量以及如何防止杂菌污染都是考查的内容。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

14、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详解】A、装瓶时动作要迅速小心,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污染,A正确;B、为防止杂菌污染,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B正确;C、腐乳制作中虽然进行了加盐腌制,可以抑制微生物

15、的生长,但如果不注意无菌操作,一些耐盐微生物照样还可以滋生,C错误;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可以起到防止杂菌污染的作用,D正确。故选C。12.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 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 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

16、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A、果醋发酵用到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严格的需氧菌,封闭充气口,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A错误;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以调味和抑制细菌的增殖,B正确;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不能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否则会杀死葡萄汁中的野生酵母菌,C错误;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由于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因此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7、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D.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适宜湿度。【详解】A、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其中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B、在果酒发酵

18、后期,瓶内的有机物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微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正确;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和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D、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需要考生明确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14.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 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 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D. 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答案】D【解析】【分

19、析】本题考查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详解】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复合物,亚硝酸盐浓度不同,颜色深浅不同,D正确。【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15.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A. 乳酸菌、醋酸菌、毛霉菌丝B. 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答案】D【解析】【分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

20、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详解】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是醋酸菌;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菌繁殖的结果;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选D。16.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乳酸菌初期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 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

21、CO2;气体为CO2C.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D.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B【解析】【详解】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B正确;CD错误。【点睛】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

22、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17.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A. 先增加后减少B. 先减少后增加C. 逐渐增加D. 逐渐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泡菜的制作过程,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除了乳酸菌之外,在初期也有硝化细菌,所以从不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角度考虑本题。【详解】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

23、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点睛】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在腌制食品中初期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会下降。1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B.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获得充足的氧气C. 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盐浓度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D. 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泡菜的制作、果酒和果醋制作、腐乳的制作的综合性考

24、查,回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泡菜的制作、果醋制作、腐乳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是需氧菌,且生活温度高于酵母菌,因此,在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并持续通氧制作果醋,A错误;B、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B错误;C、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可能的原因盐浓度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C正确;D、加卤汤、密封腌制时毛霉已经死亡,但是其体内的酶仍可继续发挥作用,分解蛋白质,D错误。故选C。1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人类用不同原料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勤

25、劳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制作泡菜、果醋、果酒、腐乳等发酵食品的实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需要保证无氧的环境B.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C.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 将长满毛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

26、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酶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泡菜的制作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分解成醋酸,B正确;C、参与果酒发酵酵母菌和果醋发酵的醋酸菌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将长满毛霉的豆

27、腐装瓶腌制时,应逐层加盐,近瓶口处需铺厚一点,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20.灭菌的标准是()A. 杀死所有的细菌B. 杀死所有的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C. 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D. 使病原菌不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消毒和灭菌消毒灭菌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

28、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详解】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故选B。2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 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 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D.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答案】D【解析】【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

29、、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22. 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 )A. 接种时再拿起来方便B. 在皿底上标记日期等方便C. 正着放置容易破碎D. 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答案】D【解析】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故选D。【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 接种纯种细菌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答案】D【解析】【分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

30、键是无菌技术,即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详解】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只是无菌技术的一个方面,不是无菌技术的全部,A错误;接种纯种细菌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前提,B错误;适宜条件下培养只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不能防止杂菌的污染,C错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D正确。24.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对操作者的双手、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超净工作台的处理方法依次是A. 酒精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B. 酒精消毒、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C. 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D. 酒精消毒

3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酒精消毒【答案】A【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适用于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食品等;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适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据此可知: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对操作者的双手、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超净工作台的处理方法依次是酒精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25.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

32、是A. 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B. 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C. 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 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答案】D【解析】【详解】A、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 A正确;B、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C、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D、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D错误。故选D。26.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 将

33、已冷却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C.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 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操作方法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A、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的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故A正确;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故B正确;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故C正确;D、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 因为最后一区是

34、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平板划线操作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要从土壤中将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应该将它们接种在(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 只有尿素而无其他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 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答案】C【解析】【分析】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由于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

35、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根据试题分析,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故培养基要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故选C。28.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A. 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 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C. 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D. 随机的,没有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细菌少。样品的稀释度越高,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数目就越少。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

36、平板计数,所以细菌的稀释倍数要高于真菌的稀释倍数。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29.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干热灭菌法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可不再灭菌B. 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即可C. 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D. 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实现菌种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详解】A、已灭菌的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要灼烧处理再使用,灼烧过程也是灭菌过程,A错

37、误;B、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需要在45个区域重复划平行线,并非只在一个区域划平行线,B错误;C、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活菌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纯化微生物,D错误。故选C。【点睛】微生物的培养过程都要避免杂菌污染,除了实验前对操作空间、操作者衣着、手消毒,实验器皿灭菌外,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所以操作应该在酒精灯附近进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可以测得溶液中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包括活细胞还是死细胞,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用于活菌计数。30.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

38、”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杂菌污染B.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氮气和CO2C. 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以内的平板进行计数D. 该实验所用培养基应以尿素作唯一氮源、并加有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B【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杂菌污染,A正确;B、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

39、尿素分解为氨和CO2 ,B错误;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C正确;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细菌的培养条件和计数的识记与理解。31.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A.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B. 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C. 作细菌的营养成分D. 如指示剂变蓝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答案】B【解析】【分析】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利用尿素作氮源,将

40、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将变红。【详解】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故选B。32.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B. 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D. 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特定菌种,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41、详解】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对微生物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A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D正确。33.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培养基中,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是( )A. 葡萄糖、NaCl、K2HPO4、酚红、琼脂糖、水B 葡萄糖、NaCl、K2HPO4、酚红、

42、琼脂糖、水、尿素C. NaCl、琼脂糖、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尿素D. 葡萄糖、NaCl、K2HPO4、酚红、琼脂糖、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答案】B【解析】【分析】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详解】A、该培养基无尿素,不能分离出尿素分解菌,A错误;B、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可以分离出尿素分解菌,B正确;C、蛋白胨有也含有氮元素,不能分离出尿素分解菌,C错误;D、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缺少尿素,不能分离出尿素分解菌,D错误。故选B。34. 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 分解尿素的细菌B. 硝化细菌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 乳酸菌【答案】C【解析】【分析

43、】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详解】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故选C。35.下列与纤维素分解菌及其分离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B. 正确的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挑选菌落C.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 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

44、菌培养液中纤维素酶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A正确;

45、B、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B正确;C、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错误;D、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D正确。故选C。36.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刚果红可以和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B. 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C. 在倒平板时加入的刚果红溶液不需要灭菌D. 在菌落形成后加入的刚果红溶液不需要灭菌【答案】D【解

46、析】刚果红不能与淀粉形成红色复合物,A项错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B项错误。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溶液,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培养过程才能检测培养基中纤维素的有无,需要灭菌,C项错误;在菌落形成后加入的刚果红溶液可直接检测培养基中纤维素的有无,不需要灭菌,D项正确。【点睛】两种微生物筛选方法的比较项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原理土壤中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脲酶而不能正常生长,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

47、利用尿素为氮源正常生长,从而起到选择作用因为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因此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具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而大量繁殖特有代表过程CO(NH2)2H2OCO22NH3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37.下表为某种培养基的配方,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出( )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K2HPO42g(NH4)2SO41.4gMgSO47H2O0.3gCaCl20.3g纤维素粉20g琼脂20g水1 000mLpH5.5A. 此培养基可以用来筛选自生固氮菌B. 此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C. 此培养基可以用来筛选生产纤维素酶的菌种D. 此培养基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五类营养要素【答案】C【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

48、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分解菌葡萄糖的实验进行测定。酒精发酵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详解】A、筛选自生固氮菌不能添加N源,A错误;B、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B错误;C、由于此培养基只含有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故此培养基可以用来筛选生产纤维素酶的菌种,C正确;D、此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4类营养要素,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培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38.取9个洁净培养

49、皿,均分为三组(、),各组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培养基,每个平板均接种0.1mL大肠杆菌菌液,37培养36小时后,统计菌落数(见表),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基各平板的菌落数123琼脂、C6H12O6、NH4NO3303127琼脂、C6H12O6、NH4NO3、维生素169178193琼脂、NH4NO3、维生素001A. 组和组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繁殖B. 组和组说明大肠杆菌正常生长需要葡萄糖C. 三组实验均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以便菌落计数D. 三组实验所使用的培养基均需62、30min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微生物的培养,涉及灭菌方法、接种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属

50、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详解】组和组培养基成分的差异是有无维生素,结果可以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繁殖,A正确.组和组的差异是有无葡萄糖,结果说明没有葡萄糖大肠杆菌不能正常生长,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大肠杆菌便于菌落计数,C正确.对培养基加热到62不能彻底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D错误.39.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B. 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到的过程中,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 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本

51、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详解】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A正确。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B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防止造成污染,C正确。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错误【点睛】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40.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的目的是( )A. 增加果汁的营养成分B. 增加果汁的黏稠度C. 使榨取果汁变的更容易,并使果汁澄清D. 分解纤维素【答案】C【解析】【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

52、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果胶酶能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并使果汁澄清。【详解】A、胶酶能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不能增加果汁的营养成分,A错误;B、果胶酶能水解果胶,会降低果汁的粘稠度,B错误;C、果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并且该物质不溶于水,因此利用酶的专一性,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使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的澄清,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果胶酶只能水解果胶,不能分解纤维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

53、查。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B.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C. 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D. 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的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被果胶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3、果胶酶的植

54、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4、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详解】A、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正确;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其中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最大的酶制剂之一,B正确;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或苹果汁的澄清度都可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C错误;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D正确;因此选C

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果胶本科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2.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B. 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浓度C. 在A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D. 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以知道,自变量是酶的用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OB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C段表示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加快。【详解】在

56、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A正确;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B正确;在AB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在BC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43.下列不属于果胶酶的是A.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B. 果胶分解酶C. 果胶酯酶D. 半乳糖醛酸酶【答案】D【解析】【分析】果胶酶主要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详解】果胶酶主要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不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

57、查果胶酶的组成,意在强化识记能力,是一道基础性题目。44.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活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B. 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洗衣粉C. 水质、水量、pH等均可看做无关变量D. 洗涤过程中只要保持水温相同即可【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因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可通过观察污物的颜色、体积大小等检测。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则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均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详解】A、该实验探究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即一种加酶洗衣粉只能洗涤一种污染物,A

58、正确;B、分析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B错误;C、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则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C正确;D、在控制无关变量时,不仅要保证它们是相同的,而且要保证是适宜的,D错误。故选BD。【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实验课题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各种变量,无关变量不仅要相同还要适宜。45.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加入蛋白酶而不加肽酶,原因是A. 肽酶制备成本高B. 肽酶会影响蛋白酶活性C. 衣服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容易脱落D. 蛋白酶把蛋白质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

59、、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详解】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加入蛋白酶而不加肽酶,原因是蛋白酶能将衣服上的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容易脱落。故选C。46.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酶洗衣粉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B. 水质和水量不会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C. 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

60、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D. 加酶洗衣粉在各种条件下的洗涤效果都比普通洗衣粉好【答案】C【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详解】A、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A错误;B、水质和水量均会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B错误;C、加酶洗衣粉中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C正确;D、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主要在于酶的催化作用,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加酶洗衣粉在各种条件下的洗涤效果不一定都比普通洗衣粉好,D错误。故选C。47.下列有关“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

61、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先用沸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 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污渍洗净所用时间的长短C. 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D. 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增强洗涤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1、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中,自变量是洗衣服的种类,因变量是洗涤效果,其余均为无关变量。【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不能先用热水溶解洗衣服,A错误;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B正确; C

62、、普通洗衣粉往往含有P,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 D、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纤维素蓬松,使蛋白酶等与污渍充分接触,增强洗涤效果,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8.如图为四位同学选择不同温度范围进行的“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其中所选择的温度范围最合理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曲线图显示,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而降低,说明选择的温度

63、范围过高,不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A错误;B、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先增加后降低,因此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B正确;CD、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说明选择的温度范围过低,不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C、D错误。故选B。49.下列关于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B.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C. 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D. 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既保护环境又使其合理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详解】A、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

64、作用,A正确;B、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和胞间层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B正确;C、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才能比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C错误;D、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既保护环境又使其合理利用,D正确。故选C。【点睛】了解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0.下列关于用加酶洗衣粉手洗衣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温水浸泡、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洗涤效果B. 用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衣物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双手C. 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可使衣物蓬松柔软,棉织制品不可使用D. 加酶洗衣粉的酶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答案】C【解析】【

65、分析】加酶洗衣粉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详解】A、用温水浸泡,该温度下酶活性较强,延长浸泡时间,可以让酶充分的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洗涤效果,A正确;B、用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衣物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双手,避免伤害皮肤,B正确;C、棉织品可以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洗涤,C错误;D、加酶洗衣粉的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D正确。故选C。51.固定化酶的优点是A. 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B. 有利于产物的纯化C. 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D. 有利于酶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固定化酶技术没有提高酶活性,A错误;固定化酶能

66、够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有利于产物的纯化,B正确;固定化酶技术没有提高酶活性,所以也没有提高反应速度,C错误;固定化酶的优点中没有有利于酶发挥作用,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识记与理解固定化酶与普通酶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A. 包埋法固定操作最简单B. 包埋法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小C. 包埋法固定化具有普遍性D. 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

67、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所以常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固定化技术。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5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溶液pHB. 进行离子交换C. 胶体聚沉D. 为酵母菌提供Ca2【答案】C【解析】【分析】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CaCl2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

68、的活性)固定化酵母细胞。【详解】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形成稳定的凝胶珠。故选C。54. 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 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C. 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D. 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答案】D【解析】【详解】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A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B正确;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

69、数目过少,C正确;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影响发酵效果,D错误。55.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主要依据是( )A. 溶解度大小B.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C. 吸附性质D. 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答案】B【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详解】根据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可知,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主要依据是相对分子质量大小,B正确。故选B。56.将经处理破裂后

70、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A. 血红蛋白、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B. 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 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D. 甲苯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血红蛋白、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考查,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详解】分离血红蛋白时,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

71、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故选D57.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B. 洗涤次数、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都会影响实验效果C. 洗涤过程选用0.1的生理盐水D. 在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能够加速红细胞破裂【答案】B【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

72、分离: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A项错误;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白细胞会一同沉淀,所以B项正确;洗涤是用0.9%的生理盐水,C项错误;在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能够防止血液凝固,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8. 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

73、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 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答案】B【解析】【详解】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A正确;B、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B错误;C、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C正确;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是蛋白质纯化鉴定使用最多的方法,所以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74、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9.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 )A. 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B. 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 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D. 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

75、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60.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B. 纯化过程中要

76、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C. 样品处理过程中用蒸馏水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D. 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A正确;纯化过程中要缓冲溶液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B错误;样品处理过程中用蒸馏水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血红蛋白,C正确;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知道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

77、,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 (2)粗分离;(3)纯化;(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1.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A. 防止凝血B. 加快DNA析出C. 加快DNA溶解D. 加速凝血【答案】A【解析】在制备鸡血细胞液的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故选A。62. 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可以根据其原料不同而不同。从柑橘、柠檬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植物芳香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水中蒸馏B. 水下蒸馏C. 压榨法D

78、. 萃取法【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如柑橘和柠檬等植物的果皮中,由于有效成分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同时原料容易焦糊,所以通常采用压榨法,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3.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A. 水气蒸馏B. 压榨法C. 水中蒸馏D. 萃取法【答案】C【解析】分析:选择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主要的根据提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用途考虑。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

79、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瑰精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可以使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具体

80、采用水中蒸馏最简便,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之所以选水中蒸馏,而不选水气蒸馏,主要是因为水中蒸馏装置制作更简单,操作更快捷、方便。 64. 在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收集锥形瓶屮的乳白色的乳浊液,需要向锥形瓶中加入的是( )A. 氯化钠B. 硫酸铜C. 石灰水D. 无水硫酸钠【答案】A【解析】【分析】玫瑰精油提取的实验流程中的试剂的作用是: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水的密度,有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详解】在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后,需要向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原因是其易溶于水且其溶液的密度比玫瑰精油的密度大,可以

81、使油水分层。故选A。65.对于玫瑰精油的提取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2为进水口,3为出水口B. 收集后的液体中,要加入NaCl,使水油明显分层C. 本装置为萃取装置D. 使用该装置时,由于原料在水中,不易产生原料焦糊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题图,2表示出水口,3表示进水口,故A错误;B、收集后的液体是油水混合物,需要要加入NaCl,增大水的密度,使水油分离,故B正确;C、本装置为蒸馏装置,故C错误;D、使用该装置时,由于原料在水中,易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故D错误。故选B。66.如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进行干燥处理时,要注意控

82、制干燥时间和温度B. 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丙酮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因此能用于此过程C. 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 提取的胡萝卜素可以用纸层析法鉴定,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答案】B【解析】【详解】A、干燥处理时的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正确;B、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不能用于此过程,B错误;C、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正确;D、可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D正确。故选B。67.对

83、于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B. 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还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C. 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D. 在浓缩前,不需要过滤,因为萃取液中没有不溶物【答案】D【解析】【分析】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详解】A、萃取过程中由于萃取剂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所以要采用水浴加热,A正确;B、萃取过

84、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B正确;C、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萃取液将来流入冷凝装置,剩下的就是胡萝卜素,C正确;D、在浓缩前,需要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意在强化学生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8.玫瑰精油、橘皮精油、胡萝卜素的提取应分别使用( )A. 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B. 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C. 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D. 压榨法、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答案】B【解析】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

85、同蒸馏,玫瑰精油常采用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一般用萃取法提取,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玫瑰精油、橘皮精油、胡萝卜素的特点,根据各自的特性确定它们的提取方法。69.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 烘干胡萝卜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B. 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C. 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D. 浓缩时,要

86、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答案】B【解析】烘干胡萝卜时,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项错误;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B项正确;在浓缩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项错误;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剂,留下的是胡萝卜素,因此浓缩时要收集留下的液体,D项错误。70.如图所示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也可以用于提取柑橘和柠檬中的植物芳香油B. 提取胡萝卜素时,1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C. 提取胡萝卜素时,2中可以加入酒精来提取D. 提取胡萝卜素时,为了提高

87、温度,可以不要水浴锅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萃取装置示意图,1为冷凝管,2为烧瓶,3为是水浴锅,4是酒精灯,5是铁架台。【详解】A、该装置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萃取装置,提取柑橘和柠檬中的植物芳香油通常采用压榨法,A错误;B、1为冷凝管,提取胡萝卜素时,1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B正确;C、2为烧瓶,酒精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因此提取胡萝卜素时,2中不能加入酒精来提取,C错误;D、萃取剂为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所以提取胡萝卜素的萃取过程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应采用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和理解胡萝卜素与橘

88、皮精油的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用压榨法和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实验流程和萃取装置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71.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

89、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三处滴加量相同。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答案】 (1). W (2). 乙 (3).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4). 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

90、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5). 缓冲液 (6). 缓冲液不能降解W (7).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解析】【分析】筛选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地区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目标菌种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微生物的筛选效率。【详解】(1)该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而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故可作筛选培养基中的氮源。(2)研究小组的目标菌,是能够降解物质W的细菌,培养基中乙菌落的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落能够降解物质W,故乙菌落为该小组的目标细菌。(3)目标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91、作为氮源,故选用的筛选培养基不添加氮源,能够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便是目的细菌,故实验操作为: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4)C处作为空白对照,要排除作为溶剂的缓冲液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影响,故需要在C处滴加缓冲液,且保持滴加量相同;培养基中的透明圈表示物质W被降解的情况,若C处不出现透明圈,则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物质W;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物质W被降解的程度相近,即酶E与天然酶降解物质W的能力相近。【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培养基的配置和使用,针对不同要求的目标菌种,选择不同物质配制不同筛选作用的培养基。并且要求学

92、生理解识别目标菌种筛选的现象,判断筛选结果。72.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其对某些药物发挥作用或解除药物毒性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从菊科植物艾草中提取艾草精油,用于研究艾草精油对小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便开展有关药物临床运用试验。实验内容如下:实验1:提取艾草精油将艾草叶粉碎成粉末与蒸馏水按1:20于圆底烧瓶中浸泡,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收集到艾草精油。实验2:检测各组细胞色素P450含量将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灌胃一定量的0.1%的吐温(增溶剂),实验组小鼠做X处理,每组每日各处理2次。连续处理3日后,取小鼠肝脏

93、组织,测定细胞色素P450含量。请分析回答:(1)实验1中提取艾草精油的方法是_,采用此方法的理由有_。艾草精油出油率的计算公式是_。(2)实验2中实验组“X”处理为_。科研人员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从样品细胞中分离细胞色素P450,可采用的方法是_,样品中先分离出来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应该_(填较小或较大);若要对分离到的细胞色素P450进行分子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_。(3)若实验2的结果表明,艾草精油对细胞色素P450表达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推测艾草精油_(填能或不能)与以细胞色素P450为主要代谢酶的药物同时使用。【答案】 (1). 水中蒸馏(水蒸气蒸馏) (2). 精油化学

94、性质稳定有较强挥发性 (3). 精油质量/原料质量 (4). 灌胃等量的0.1%吐温和艾草精油混合液 (5). 凝胶色谱法 (6). 较大 (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 不能【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

95、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2、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据此答题。【详解】(1)实验1中提取艾草精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采用此方法的理由是艾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有较强挥发性艾草精油出油率的计算公式是精油质量/原

96、料质量(2)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2中实验组“X”处理为灌胃等量的0.1%吐温和艾草精油混合液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从样品细胞中分离细胞色素P450,可采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样品中先分离出来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应该较大;若要对分离到的细胞色素P450进行分子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若实验2的结果表明,艾草精油对细胞色素P450表达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推测艾草精油不能与以细胞色素P450为主要代谢酶的药物同时使用。【点睛】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