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565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5四川文综,5)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图中的旗帜是美国国旗。晚清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1885年中法战争后,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答案D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2、:“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北京条约内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描述,此时洋人已经取得了到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并且西方列强公使已经进驻北京,联系教材知识,这是天津条约内容,后来在北京条约中被清政府承认继续有效,故选B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均没有以上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3(2015山东文综,17)右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

3、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解析图表反映了18711921年5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趋势,关注两个时间段,一是1871年贸易比重很小,说明起步晚,二是19111921年贸易额迅速增加,说明不仅没有受到一战的影响,反而利用一战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从而可以判断是日本,D项正确。英国最早打开中国市场,1871应该占比重大,一战期间受影响下降,A项错误;德国和俄国一战期间都下降,B、C项错误。答案D4(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

4、,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贪暴腐败,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答案D5(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

5、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解答本题抓住“根本原因”限定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革命纲领,导致其失败,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是根本原因。答案D6(2014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由材料中的“厦门、宁波、上海、香港”等判断该谕旨与南京条约有关,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谕旨颁布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前,

6、C项错误;由材料中“赏借”香港赔款,可知道光并未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D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赏借”可知隐含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7(2014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举国争言洋务”。南京条约签订后,很多人仍没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故不可能“举国争言洋务”,故A项错误;B、C两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

7、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故也不可能“举国争言洋务”,也可排除;马关条约的签署,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答案D8(2014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解析题干中“英国要求重庆对外通商,而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表明他反对重庆开埠,但又不能直接拒绝

8、,就以轮船可以抵达重庆为条件,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D9(2013课标全国,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领事馆的设立是近代外交的产物。清政府在国外多处设领事馆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材料均无法说明。答案C10(2012北京文综,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

9、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未完全打开中国的市场,列强认为是获得的权益不够,因此对中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且清政府基本遵守了条约的规定,故A、 C两项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总理衙门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1课标全国,31)1900年6月21日

10、,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私自与列强签订地方保护条约,实质上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答案B12(2015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1、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

12、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外交礼仪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回答;第三小问从两国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分析;第二小问从帝国主义的发展及其本质方面回答。答案(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屈辱的服从地位。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13、建社会。13(2015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接之关系(1902年)(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可以看出“核心观点是先“完全法律”,再“修约”,进而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

14、结合近代最早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回答即可;“影响”从中国司法、社会性质等方面回答。答案(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4(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

15、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

16、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兵舰既弱,坐守而已”即可得出“被动挨打”;由“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即可得出“海陆交织”。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仍统海军驻威海”即可得出“主帅指挥不力,避战不出”;由“诸洋员请姑许乞降”即可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从“日本不敢与抗”到“日人培力既厚”即可得出“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由“中国乃不国矣”即可得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17、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论。第(3)问,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思考。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考点二辛亥革命1(2014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

18、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析题干日记记于“1917年”,而图片材料显示新县长上任“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而且该会长认为新县长“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显示二人均属于尊孔复古的人士,这体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答案为B项。答案B2(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治中国。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

19、影响到民众,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故排除D项。答案B3(2013课标全国,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上的现代化,故B项符合题意。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2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

20、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分别是辛亥革命的政党和指导思想。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5(2011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从时间上分析,材料记述时间为公元1913年,而

21、日记依然使用宣统年号、阴历;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后社会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列强却“蚕食鲸吞,日甚一日”,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从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作者只是记录辛亥革命后社会的变化,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也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D两项错误;从日记中“来拜年者”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可知C项错误。答案A6(2011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

22、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解析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是按照美国共和制模式确立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并未完全照搬美国模式,如并未实行联邦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等,排除B,答案为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袁世凯虽任临时大总统,但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排除D。答案A7(2012浙江文综,39)(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

23、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

24、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第(3)问,一方面根据材料,另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既要看到辛亥革命的国内意义,又要看到其国际意义。答案(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8(2011福建文综,38)(节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

25、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

26、命的不足及其原因。解析第(3)问,根据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原因则要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入手。答案(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考点命题统计命题导向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5年17考(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及对中国的影响(2)利用文献资料、历史遗迹来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史实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辛亥革命5年12考(1)引用新材料联系现实来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2)采用中西对比的方式来考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与西方民主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