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53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过去10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民情”的探讨,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进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西方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义原则,中国奉行特殊主义原则,等等。梁漱溟对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社会的道德,就是公德,这人对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费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现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点:(1)各种社会群体以成员间的情感

2、、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而非价值中立取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筑起来,难以形成“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2)虽然这些情感、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但同时又是高度主观的。他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不同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端由他来确定。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区分为基础,人对人的依附是这种群体的基本构成逻辑。进入该群体的每一个人都附属于这个群体特别是处于圈子中心的人,没有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其人生价值就是为这个群体甚至群体领袖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为自己可以牺

3、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这样,费孝通先生就以“差序格局”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组织方式和变动模式。(摘选自探索与争鸣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肖瑛)材料二: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由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自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种“爱有差等”的方式来理解并组织其主观世界,并据此同他人交往。从生物学上看,一个人无论是富有爱心或是缺乏足够爱心,都天然更疼爱

4、自家的孩子,更多关心自己的亲人。因为所谓爱,这种自然情感的意味,就一定是对人要有所区别。我们也可以将“一视同仁”定义为一种爱,一种更博大的爱,但那只是文字游戏。因为,老子早就尖锐地指出,就因为其一视同仁,因此天地对于万物,以及圣人对于百姓,就都是不仁的,就无所谓仁或不仁。对常人来说,爱如果不是爱一些人胜过爱其他人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除了人们的生物本能外,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爱有差等”也有突出的地缘根据本中可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古代社会,任何可能相遇的人都一定是地缘的。由于交往、交流和互惠是关键,这也就隐含着,所谓地缘关系并不真的是地缘,其隐含的是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或

5、精神上的互惠。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今会有种种改变,突出表现在交通通讯日益便利的当今,爱有差等的人的天性没变,但当年的地理空间距离如今变成了心理情感距离了。也从来都有努力克服这种可以波纹做比的个人主观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在中国,春秋时期,与认定并坚持“爱有差等”的孔子同时,墨子就倡导“兼爱”“发无差等”,前面也提及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即便孔子,固然看到了人性无法改变,却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以及弟子子夏主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甚至必须建立并实践某些必要的差序格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团体格局”的社会或

6、国家即便规定对公民同等保护,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资源稀缺之际,只要必要且为当时社会和统治者接受为“合理”,不仅有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的优待,也会坚持基于国籍、年龄、性别的某些区別对待(歧视)。对外,每个国家也都会,也有理由甚至必须,基于本国的意识形态或经贸或战略利益,选择同一些国家关系更近甚至结盟,疏离或敌视另一些国家,这同样是差序的格局。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就可以断定,差序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其中某些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合理,是压迫性的,应予且必须废除。但这仍表明无法以差序来概括中国社会甚或乡土中国,至少不准确。(摘编自朱苏力北京大学学报(哲

7、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期)材料三:人与小之用关系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即使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并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社会关系”仅仅局限在血缘关系的范围内,尤其是随着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的丰富和深化,过分强调“差序格局”只会背离现实。然而,许多学者仍然把“差序格局”视为解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构的核心观念,为了证明这一解释的有效性,这些学者除了在经验中寻找证据外,还常常做出一些非常强硬的却不现实的假定。然而,当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差序格局”有效性的匮乏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解释失灵。因为“差序格局”对人的预设是“血缘人”,

8、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减为血缘关系,所以该概念还存在很多无法回应和解决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人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情感、利益关系,同时还有可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中。因此,这种浓描血缘而淡化人之社会性的“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摘编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樊凡 刘娟“差序格局”抑或“关系情理化”: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反思)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差序格局以“情感取向”作为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

9、方式的依据,就无法构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B. 差序格局中的成员个体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来确定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C. 材料二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中现象,并指出差序化地应对和想象世界是人的本能和必然。D. 材料三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这与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有一致性。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费孝通先生看重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价值,但他也认识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构关系是可变的。B. 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既有源自于先天注定的血缘关系,还有因交通不便不得已而形成的地缘关系。C. 由于

10、地缘对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互惠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地缘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 材料二认为“差序格局”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建立和实践。3.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可以用差序格局来解释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签署限制没有医疗保险的移民入境的法令。B.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C. 中国在世界上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 当今社会商品交易中屡见不鲜的“杀熟”现象。4. 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5. 如何辩证看待现代生活中的差序格局,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 C 2

11、. C 3. A 4. 本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驳论论证法,开篇点出错误论点,接着给出自己的正面观点。然后作者围绕“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和“天然且基本的方式”等方面论证差序化的普遍性、必要性和先天性,对错误论点进行批驳。最后得出结论。 5. (1)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2)“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3)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先天性,注定了这种格局并不会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意思对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

12、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C项,“材料二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中的现象”错误,材料二不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的观点,也从历史和实践中寻求证据证明了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模式确定为差序格局的不合理性,例如在材料二第二段中就提到墨子就倡导“兼爱”“爱无差等”,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等论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13、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错。原文是“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是说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地缘是决定性因素,而交通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地缘已不再有决定性影响了。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A项,根据材料一“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可知,美国的做法明显是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它把移民分为三六九等按差序对待处理,这种行为完全符合差序

14、格局的概念要求。B项,“距离虽近,情感却远”这与情感和距离的差序分布明显违背。C项,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国家不分大小远近强弱一律平等的理念,所以不符合差序格局的要求。D项,当前社会上屡见不鲜的“杀熟”现象是六亲不认的表现,明显与差序格局背道而驰。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阅读文本可知,材料一详细介绍费孝通先生以“差序格局”构建了

15、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组织方式和变动模式。而材料二开篇便提出反驳“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所以本文采取的是驳论论证法。然后作者给出批驳的理由“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之后结合关键语句“从生物学上看,更多关心自己的亲人”“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可知,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但这仍表明无法以差序来概括中国社会甚或乡土中国,至少不准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

16、,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结合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人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情感、利益关系,同时还有可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中”可得出“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材料三最后一句可得出“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材料二最后一段,“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就可以断定,差序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可得出“差

17、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先天性,注定了这种格局并不会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盼不到意中人归来,心中自然没有蓬蓬的柳絮飞腾之状,仅有“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B. “意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写女子听不到意中人的足音,就决不会为任何人揭开心中的“帷

18、幕”,突显等待者内心的怨恨和寂寥。C.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是对上一句“错误”的解释:马蹄仅仅从女子的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停驻,因而是个错误。D. 作者说诗的主角是以他的母亲为原型的,1948年12月,作者来到江南的一个村落这唤醒了他童年的逃难经历,于是这些回忆就被艺术化了。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采用倒装结构方法,把本来应该置于结尾的两句放在开头,既可以避免情感上显得过于灰冷,又使结构新颖奇特。B.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用情景化的比喻使女子的内心情感形象化,以色彩的变化暗示情感的变化,显得更加意味深长。C. 诗歌开头句和结尾句都使用节奏急

19、促的短句,这恰恰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水乳交融。D. 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波澜起伏,轻巧婉转而又深情婉曲,让诗歌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之情也韵味十足。8.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句中,诗人用叙事的方式象征化地展开情景,请补齐这句诗所包含故事的四个层面。9. 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中国诗人”,诗人流沙河也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请结合本诗简析郑愁予诗歌的“中国元素”。【答案】6. B 7. C 8. 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

20、(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9. 这首诗使用了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诸如“江南”“莲花”“飞絮”“跫音”等;营造出情意绵绵而又迷离怅惘的意境氛围;全新塑造了古典诗词中幽居深闺的思妇形象和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突

21、显等待者内心的怨恨和寂寥”错,等待者内心没有“恨”的成分。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抒情的方式有哪些,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表达的情感。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C项,“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错,这两句节奏急促的短句,旨在表现过客的来去匆匆,并非表达女子急切的思念之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诗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关注关键字词,联系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画面。错误

22、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

23、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是指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季节”是指时间逝去,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莲花开”是指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落”指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鉴赏与分析能力。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弄清诗中写了什么景,并借助关键词把握其特点,据此回答问题。审读题目要求“中国旧体诗词之美”“

24、中国元素”,明确答题方向,这首诗使用了诸如“江南”“莲花”“飞絮”“跫音”等意象,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进行描绘,营造出情意绵绵而又迷离怅惘的意境氛围,表达失落惆怅之感,全新塑造了古典诗词中幽居深闺的思妇形象和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

25、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

26、君,常复孶孶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

27、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摘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0.

28、下列对文中画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B.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C.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D.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B. 贾人指商人

29、,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中贾人即商人。C. 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D. 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权利。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何做沛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B. 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名过盛,民望太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C. 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空闲

30、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D. 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14. 刘邦说他之所以对萧何“拘而又放”是想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如何理解他这种想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长安一带地域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不

31、要收走禾秆,留下作为禽兽的饲料。(2)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 14. 一是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把萧何关押起来而错上加错,真成了桀纣那样的暴君二是告诫萧何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能因为为百姓争取利益而让国君进退失据,失信于天下;三是要告诫百姓,萧何还在我刘邦的掌控之中,生杀予夺,全决于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

32、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译文为“汉十二年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前线指挥作战,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根据译文可知“将击之”的主语是“上”,所以“上自将击之”不能断开,排除A;“之”是代词,代指黥布,“上自将击之”主谓宾结构完整,后面应断开,排除C;“乃拊循勉力百姓”主语是“相国”,谓语动词是“拊循勉力”,“百姓”是其宾语,若在“百姓”前断开,则该句却宾语,故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

33、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错,古代可以用布衣指称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34、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错,原文第一段中刘邦只是认为萧何“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而没有明确这就是“欺君罔上”的罪行,且“不为君分过”也不是刘邦给萧何所明确界定的罪行,只是他例举前人的做法而已。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重点字:原:通“愿”,愿望、希望;毋:不要;稿:谷

35、类植物的茎秆;以:因为;亡:失去;法:效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是告诫萧何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能因为为百姓争取利益而让国君进退失据,失信于天下;“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是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把萧何关押起来而错上加错,真成了桀纣那样的暴君”;关押和释放也是要告诫百姓,萧何还在我刘邦的掌控之中,生杀予夺,全决于我。【点睛】译文: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担任沛县的主吏禄。汉高祖刘邦还

36、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利用职务权力保护他。刘邦以吏员的身分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汉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前线指挥作战,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被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还能够再加功吗?您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您,您还是那么勤勉地做事,与百姓关系和谐相处。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萧相国听

37、从了他的计谋,高祖才非常高兴。高祖打败黥布军队回来,民众拦路上书,说相国低价强买了百姓数量极多的田地房屋。高祖回到京城,相国进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然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们谢罪吧。”相国趁这个机会为民众请求说:“长安一带地域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大怒说:“相国你大量地接受了商人的财物,竟然替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

38、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且替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多年抗击楚军,陈稀、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吗?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当天,高祖派遣使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

39、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故意把相国拘禁,是想让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高祖去世后,萧何侍奉惠帝。萧何生了重病,皇上亲自前去探望他,趁机询问他说:“您百岁后,谁可以替代您呢?”萧何回答说:“懂得臣子的,没有谁比得上我主。”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拜说:“皇上得到他,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孝惠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谥号是文终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蚕麦二首(其一)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蚕眠已报冬裘具,麦

40、熟旋供汤饼新。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注: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清淡如话,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句,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可谓炉火纯青。B. 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着顾我这贫病之人。C. 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无忧的富足安乐.D. 颈联写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

41、麦穗,日暮方归。表现丰收的来之不易。16.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5. B 16. 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42、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结合小注“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可知,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

43、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贫病不堪的诗人,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能够充分表现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这在文中表述为:“_,_”(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两句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答案】 (1). 风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44、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1)重点字:翼 (2)重点字:蜉蝣、沧海、粟 (3)重点字: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

45、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 ,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井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

46、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 ,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比拟、比喻、夸张B. 比拟、比喻、排比C. 对偶、借代、排比D. 对偶,借代、夸张19.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

47、、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 B 19. 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韵味。原文将描述炊烟形状、姿态和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也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 20. 答案示例:有村舍处有佳荫 朝阳是难得见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牢记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夸张、反问、借代、顶针、设问、对偶、反复。“妩媚的康河”用妩媚形容康河,把康河赋予人的“妩媚”,运

48、用了比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运用了比喻,地形是本体,轻波是喻体;文章结尾处“顷刻间顷刻间顷刻间”运用了排比。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解答本题时,关注所选句式特点,然后结合短句和长句的特点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是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语音的停顿与意义的段落相一致,有韵味,这些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形象描述炊烟形状、姿态和颜色的,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增

49、强画面感和节奏感。【20题详解】本题查考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语段的话题,全面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二是仔细分析判断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权衡上下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与语意衔接。第一空前一句是“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重点在“村舍与树林”,后一句“有佳荫处有村舍”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填:有村舍处有佳荫;第二空前文主要说“雾”“烟”,后文“但是”转折,可知此空所填应是“它”,与前文对应,“它”指“朝阳”,根据语境此处应填:朝阳是难得见的。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目前,嫦娥四号着陆

50、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分别结束月夜休眼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期。截止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工作时长已超过300天,远远超出设计寿命:“玉兔二号”巡视器克服月背复杂地形,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多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在新的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幅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对月表环境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巡视器将继续按照规划路线走,搭载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也将在不同探测点进行科学探测。【答案】“截止”改为“截至”。宾语中心词成分残缺,在“复杂地形后面加“等障碍”。成分赘余,删去“超过

51、”或“多”。“走”改为“行驶”,此处应为庄重严肃的书面语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准确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需要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注意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 “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中“截止目前”强调的是时间,应改成“截至”;中“巡视器克服月背复杂地形”,缺少宾语中心语,“克服”的不应是“地形”,所以应在“复杂地形”后面加“等障碍”;中“超

52、过300多”,“超过”与“多”意思相同,成分赘余,应删去任意一个;中“巡视器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此处应为庄重严肃的书面语体,应改为“行驶”。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数字丝路”(DBAR)是2016年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启动的一个国际计划,目前有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它通过分享经验、技术、数据和知识,各国专家紧密携手,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这有助于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保护降低实害风险、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粮食安全、海岸带管理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2019年9月中科院编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

53、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被列为中国政府参加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四个正式文件之一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的两个文件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地球大数据科学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进程。【答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经各国专家携手,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

54、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是数字丝路,“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启动的一个国际计划”突出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目前有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突出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这进一步推动了地球大数据科学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进程”突出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故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经各国专家携手,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高考结束后,山西朔州的一位地理老师带着孩子们骑行1

55、800多公里到上海。在这位老师出发前后,他的同事、领导都非常紧张,某位同学的妈妈甚至气得住进了医院。与此同时,马云也就此事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今天,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增长知识,而是如何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老师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去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假如你是上述班级中的一员,班委会决定,在到达上海后要给那位住院的家长写封信以表达慰问之情并打消家长的某些顾虑;这封信想请你代写。要求:格式正确,情感真挚,事理透彻,不少于800字。署名为x班委会,时间为2019年6月16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给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阿姨:您好!身体好些了吗?我知道现在

56、的您很担心您孩子的安全,无论是校领导、家长还是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都和您有相同的顾虑。阿姨,但身为骑行队伍中的一员,我想说:“先行自在凌绝顶,何畏浮云遮望眼!” 我知道,您的担心并非空穴来潮,一位老师要带学生们骑行近2000公里,在国内都极为少见,也有众多质疑反对声。但是我想请您相信我们的老师,他有高超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骑行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骑行本身是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跨越如此大的距离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对我们学生而言更是一项极大的身心磨炼。它既能开阔我们的视野,磨炼我们的意志,也能使我们收获人生路上更多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57、。如此一举多得的事又怎么会是错的呢?诚然,骑行本身有一定风险,按传统观念,去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并不明智,可是除去心理因素,无论是对锻炼身心还是增加经历都是极其有益的。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独自骑行至大学早已屡见不鲜,您没有必要为此烦恼。其次,这件事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现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骑行近2000公里,看遍祖国大好风光,弘扬当今的青年形象,又何尝不是对社会的贡献呢?再者,教育也应注重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您能支持我们这次出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且珍贵的机会,我们也会实时向您汇报我们的行程,我们的骑行路线您

58、也会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希望您能理解,您不必担心,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您也不必烦心。相信假以时日,我们骑行归来会让您看到满意的答卷。也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老师,先行者,身在凌绝顶,目光长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同时也希望您可以适当和其他家长沟通,我代表全体同学希望您和其他家长支持我们。阿姨,您不要担心,祝您早日康复。 班委会2019年6月16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以班级成员的身份给一位因担心同学而住院的同学

59、家长写信表慰问并打消家长的某些顾虑,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这位学生家长,由材料可知是该同学的母亲,内容应表达对家长的关心和理解,并告诉家长骑行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如:骑行的收获,大家的互助,吃住行安全等,让家长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希望家长支持和放心等。立意:1.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2.正确认识“教育”。3.青春需要无畏前行。素材:1. 日本教师解释说:教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在风险、冲突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最终需要独立去面对未来,也只有独立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因而,我们(教师、家长)必须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予以对待和教育,最终使学生获得完满的个体自主性。唯有这样,他们未来才能

60、独立地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2.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代文人也多次强调“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你们担心途中我遇到的各种问题,可殊不知,这些正是我期待的!高中毕业,我已成年。也该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你们继续帮我包办一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只学到人生知识中的冰山一角,可接触到的课内课外知识也不少。我一直在好奇当它们从文字跳跃到现实生活中时,它们该是什么样子?这一次骑行,将会是我实践他们的一次良机!3. 岁月匆匆如流水,光阴百年不待人。现在的我早已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已长大,应该独自去面对生活对我的洗礼。即使它会使我受伤,我也愿意用微笑去面对,就像你们微

61、笑迎接我的降临一样。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成长带给我的不仅是磨难,它更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想在这广阔天地中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荆棘遍布,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所以亲爱的爸妈,请别担心我,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一定会坚持走完结构层次:本文选取“在骑行活动中,给家长写一封信”这一任务,中心突出,情感真挚。“骑行本身是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 “这件事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教育也应注重实践”三个分论点的设置,彰显了文章结构,脉络清晰。结尾处“先行者,身在凌绝顶,目光长远,不畏浮

62、云遮望眼”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

63、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