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庆铁人中学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第卷(选择题,共48分)时间 2013年11月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墨家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关于君主与百姓
2、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
3、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5、“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A写意画B风俗画C山水画D宫廷画6、下图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它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蓝色为主色调,表明了中国人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这一创意体现了
4、: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A. B. C.D.7、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9、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
5、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A理性主义B个人主义C怀疑主义D人文主义10、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11、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历史时期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D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启蒙运动12、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
6、的产物。两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3、著名诗人雪莱的诗,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下列哪些诗句充分说明这一点?“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心灵纯洁的人,他的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A.B.C.D.14、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
7、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15、右图是莫奈的作品干草堆中的一幅,为了创作这一主题,莫奈从秋天一直画到翌年初春,不断观察其光的变化。前后一共画了24幅。既有单幅的,也有成组的。角度也都不同,表现在不同时辰和不同光线的变化下的草垛形象。下列作品中与干草堆艺术风格相似的是A.凡高的向日葵B.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C.籍里柯梅杜瓦之筏D.毕加索格尔尼卡16、电视剧家有儿女,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电视节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笑声,由此说明电视具有的功能是A娱乐功能B.艺术鉴赏功能C.传播信息的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功能17、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
8、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19、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
9、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20、引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思想C社会进化论思想D民主与科学思想21、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山大学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的“黄金”及其作用是A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B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相对时空观C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变化22、1982年,美
10、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以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Ks5uA.时代的语言非常正确 B.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影响深远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23、嫦娥奔月,千年飞天梦成真。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成就是A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B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C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六号飞船
11、成功发射安全返回24、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表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C.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Ks5u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12、;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4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
13、了什么变化?(2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
14、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伏尔泰语录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
15、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材料五: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
16、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请回答:Ks5u(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4分)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2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2分)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4)根据材料五,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2分)(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谈谈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Ks5u新文化
17、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做一种参政”。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看法。摘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DABBCADA才A题号13141516
18、1718192021222324答案CCAADDBBABCC二、非选择题25、(1)因素:民心。 (1分) 主张:仁政。(1分)(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2分)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3)关键:薄敛节俭。(2分)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Ks5u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5)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2分)Ks5u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
19、(或与时俱进)。(2分)26、(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4分)体现了人文精神(2分)(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2分)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2分)(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2分)材料四:三权分立。(2分)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4)由经验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到理性思维。(2分)(5)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2分)27、本题属于开放性评价试题,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观点有选择性的进行评价。考生在评价时,选择哪一种观点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观点明确。材料提供
20、两种观点,一是认同“文艺复兴”说,主要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重大作用方面论证。一是反对“文艺复兴”说,主要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取向、及历史影响方面进行论证。只要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达清楚,就可以得分。提示一: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2)倡导文学革命;(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4)呼唤人性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提示二: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三个方面进行:(1)历史背景不同(2)价值取向不同,(3)作用和影响不同。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达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为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