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A.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周公把“重在敬神”的礼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这说明周礼的重心由神转移到人,故C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信息
2、。2.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应。”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 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 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 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答案】D【解析】题干中时间“19世纪末”说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而材料中“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说明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是从南京条约开始,不符合题意。点睛: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1、从背景看,清政府的借款是在帝国主义加大对
3、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中国成为主权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进行的。2、从目的看,清政府借款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赎辽”费用以及满足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3、从性质看,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4、从影响看,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3.19551971年,一共
4、有4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非洲国家有25个,亚洲国家有12个。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C.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此后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故D正确;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中时间“1955-1971年”不符,排除A;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材料表明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建交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是主要原
5、因,排除。4.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
6、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5.在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甚至连个像样、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的领导下,最高法院终于争取到了司法审查权(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以上变化反映了美国A. 制衡机制得到加强B. 最高法院由民选产生C. 国会立法权削弱D. 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由政府、国会、最高法院行使,三权互相
7、制衡,最高法院从不是非常有力机构到取得司法审查权,体现司法权的加强,增强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立法权的制衡能力,故A项符合题意。联邦法院法官均由美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故排除B项。C项,题干旨在阐述司法权的增强而未体现立法权的削弱,故排除。D项,三权分立体制由1787年宪法确立,题干未体现,排除。6.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
8、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7.据记载,南宋初年,
9、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8.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
10、,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A.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 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C. 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干预,新自由主义强调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苏联模式强调国家计划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题干材料说明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的识记。9.对于哥伦布及其事
11、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信息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站在全球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A正确;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70年代,排除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12、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B. 经济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答案】B【解析】“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表明新
13、政符合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新政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正确;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故A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11.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表明当时的火药A. 已用于军事和战争B. 开始用于民俗活动C. 主要是起助燃作用D. 主要是配制中药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伏火矾法”“ 掘坑,烟渐起”可知,当时的火药是用于点火助燃的,故C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是从唐朝末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与
14、民俗活动无关,且也不能证明这时候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药方的内容,故D项错误。12.1952年秋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院系调整后,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 彻底改变原有不合理区域布局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来看,院系调整前,重理论学习,之后重专业技
15、能培养,结合年代,目的是为1953年即将开始的“一五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B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
16、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
17、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在各自区域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答案】(1)中国古代: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
18、信。西方人文复兴时期:尊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现实生活需求。(2)中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西方:推动了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不同点:中: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修补。西:描绘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政治构想)。经济根源:中: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西: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国家蓝图: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主张法治。【解析】【详解】第(1)问,“主要观点”,根
19、据材料一“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概括得出: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依据材料二信息“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概括得出:尊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现实生活需求等。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20、所学知识,中国的影响从社会的和谐发展、良好的道德规范角度分析。西方的影响才能够推动了科学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第(3)问,“不同点”,依据材料三信息“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概括得出:中国,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修补;西方,描绘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依据材料信息“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并
21、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西方,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角度分析。第(4)问,“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依据材料信息“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主张法治等。14.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
22、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
23、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3)据材料三
24、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世界逐渐连成整体)。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事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的能力。根据材料“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
25、水果”可知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导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的能力。根据材料“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的能力。根据材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
26、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
27、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答案】(1)成因:改朝换代引发的社会动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灾荒的影响;农民起义的冲击;土地兼并的加剧,特点:因事而设
28、,兴废无常,未成定制;职能逐渐强化和转变;设置区域日益扩大。(2)评价:设置抚民官是明廷处理流民问题的应对之策,一方面起到了安抚流民、减轻民困、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开发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全周全的考虑,抚民官的地位不稳定,兴废无常,职务重叠。造成权责不明,徒增负担,没有达到施政者的预期效果。【解析】【详解】(1)成因,根据材料“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朝换代、社会动荡、游牧民族南侵、灾荒、农民起义、土地兼并等方面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特点,据材料“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从因事而设、职能强化、区域扩大等方面回答抚民官设置的特点。(2)评析,根据材料“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