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42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时期,只有大宗的宗子(嫡长子)才能祭祀始祖,其他庶子仅有供纳祭品的义务,而无庙祭之权。这种礼制规定A. 体现了伦理道德的作用B. 确保了贵族的特权地位C. 维系了宗法等级秩序D. 突出了血缘纽带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宗庙祭祀非常严格,只有嫡长子才有主祭权,即在庙祭中主持对祖先行孝的特权,庶子没有庙祭权,这维系了宗法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伦理道德与维护统治之间的关系,排

2、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嫡长子与庶子在庙祭问题上的不同规定,不能反映各级贵族的特权地位,排除B项;嫡长子与庶子血缘相同,而材料突显的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故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本原因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君主权力的不断集中C. 过分倚重母族亲属关系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正是由于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

3、、内侍或其他人干涉朝政,形成专制局面,从而导致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所以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本原因是君主权力的不断集中。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皇帝制度3.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 削弱了中央集权D. 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中枢机构分化事权,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反映的是中央官制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能削弱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故BCD不符题意。4. 明成祖曾对

4、内阁首辅解缙等人说:“朕以一人之智处万几之繁,岂能一记忆不忘,一处置不误,拾遗补过,近侍之职朕自起兵以来,未尝违忤直谏,尔等勿有所顾避。”这表明内阁A. 对皇帝权力有很大的制约B. 职权等同于前代的宰相C. 起了协助皇帝决策的作用D. 冲击了君主独断的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近侍之职”“尔等勿有所顾避”可知,当时明成祖鼓励内阁向皇帝直谏,反映政情,以使皇帝“拾遗补过”,这说明内阁起了协助皇帝决策的作用,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内阁对皇帝权力的制约和冲击,排除AD两项;内阁与宰相不能等同,B项说法错误。5.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

5、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A. 南京条约B. 五口通商章程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章程中清政府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B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与司法主权破坏无关,A选项排除。天津条约未涉及到司法主权的破坏,C选项排除。辛丑条约体现的是列强以政治控制为主要目的,未对中国司法主权进行割让,D选项排除。【点睛】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凡英国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

6、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些规定可以说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6.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中可以看出,资政新篇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先进科

7、技,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并不符合太平天国的实际,故A、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强的支持,故C项排除。故选D。7. 在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中提到:“黄海海战战斗结果,中国损失较大。但北洋舰队这时仍有一定的战斗力。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造成了坐守待毙的局面。”下列对黄海海战描述不正确的是()A.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5年9月B. 黄海海战开始时,北洋舰队仓促迎战C. 黄海海战的海军提督是丁汝昌D.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未被全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

8、发生在1894年9月,A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CD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8. 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实现了宪政原则B. 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 奠定了统一基础D.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在于实现了宪政原则,故A项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9. 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

9、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主要理由是( )A. 遵义会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B. 遵义会议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 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 遵义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答案】D【解析】1935年遵义会议并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故A错误;中共二大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故B错误;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但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含义,故C错误;遵义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故D正确。故选D。10.

10、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 标志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等信息可知淞沪会战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D选项符合题意。消弭了嫌隙太绝对,A选项排除。粉碎了日本三个

11、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的意义但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C选项排除。11. 彼此竞争、互相倾轧是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政党关系的突出特点,而在一党制国家,执政党对待其他政党往往采取禁止或者限制其发展的政策。针对两者弊端,新中国开创了新型的政党制度,它主要“新”在政党之间的关系是A 平等竞争B. 共存和监督C. 轮流执政D. 政治联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职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各政党是共存与监督的关系,故正确答案是B项;其他三个选项都与史实不相符,故排除。12. 1978年邓小平谈道:

12、“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下列改变此现状的主要举措是A. 抵制个人崇拜B. 完善法律体系C. 结束“文革”动乱D. 健全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邓小平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个人崇拜”,要求全面健全法律制度,故正确答案是B项;A项非主要举措,排除;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C项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非材料主旨所在,排除。13. 国共两党领导人在2005年4月举行了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海峡两岸双方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

13、协商,先后达成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如今,两岸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九二共识”的影响B. 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C. 两岸人民的同根同源D. 祖国国力强大的推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持续发展是在双方达成“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完成的,故正确答案是A项;BCD两项非主要原因,排除。14. 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由于其没有真正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决定暂不解决与之建交的问题。这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另起炉灶”D. “

1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了其他国家要与新中国建交,就必须结束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的外交原则,这是新中国坚持“另起炉灶”方针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一边倒”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信息说明新中国可以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了不以意识形态为唯一,排除B项;材料信息所体现的宗旨是维护中国的外交独立性,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无关,排除D项。15. 20世纪70年代,针对某一事件,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喜悦、迷惘、震惊交织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三句话是:“蒋帮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日本时任首相)真着急”。由此可知,该事件A. 源于美苏关系

15、的日益缓和B. 折射出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C. 表明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D. 直接促使中国重返了联合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成为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符合材料“蒋帮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日本时任首相)真着急”,即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折射出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故B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且不符合“苏联干生气”,故A错误;根据材料“佐藤(日本时任首相)真着急”,与C相矛盾,排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并不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故D错误。1

16、6. 1978年后,中国对世界局势的认识转向“和平与发展”上,在此认识指导下提出构建一个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的“和谐世界”国际新秩序的诉求。这一“诉求”A. 表明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B. 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C. 说明不结盟运动得到深入发展D. 助推了新型国家关系的建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中国外交诉求体现了对外友好交往的特性,这一特性使中国与一些国家建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17、项。17. 梭伦这项改革的意义在于他通过改变选举程序、扩大候选人范围的办法,切断了任官和出身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第一次对贵族的垄断地位给予打击。据此可知,梭伦的“这项改革”指的是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 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设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改变选举程序、扩大候选人范围.切断了任官和出身之间根深蒂固联系,第一次对贵族的垄断地位给予打击”可知,梭伦的该项措施旨在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使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这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故B项正确;设立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是人民主权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故AD

18、两项均错误;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措施,故C项错误。18. 只有罗马人才第一次真正推行起全世界的法治思想,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塞罗大力推介自然法思想,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后来国际闻名的普遍法律。由此可见A. 西塞罗亲自参与了制定罗马法B. 罗马人摆脱了公民法的狭隘束缚C. 罗马法诠释了法律的公平正义D. 自然法思想助推了罗马法的完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如果没有西塞罗大力推介自然法思.绝不可能演变成后来国际闻名的普遍法律”强调了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作用,故D项正确;A项所述与史实不符;BC两项从材料中均体现不出。19. 1832

19、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山由5%提高到8%。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B.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 英国的民众获得了普选权D. 议会改革取消贵族特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山由5%提高到8%”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举权和参政权,因此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B正确;材料与两党轮流执政无关,A错误;英国的民众获得了普选权是20世纪初,C与材料不符;D违背史实。20. 据纽约邮报报道,纽约州州长安德鲁

20、科莫表示,纽约州目前面临大量呼吸机短缺,然而现在却陷入一场和其他各州以及美国联邦政府争抢呼吸机的竞标战,他还吐槽:“这就像是在 eBay(美国购物网站)上与其他州一起竞拍”。这表明美国A. 市场经济体制效率低下B. 联邦制下各自为政C. 工业生产能力日益下降D. 分配制度严重不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陷入一场和其他各州以及美国联邦政府争抢呼吸机的竞标战”反映了美国联邦制下各州各自为政的现象,故选B;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效率,排除A;C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分配制度,排除D。21. 根据德国“1871年

21、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B. 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C. 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D. 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的信息说明两个国家国情以及面临任务根本不同,故选择B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比较22.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 呈

22、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 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C.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D.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1875年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美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时间是17751783年,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项目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

23、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政府内阁首脑首相总理政府内阁产生方式皇帝任命议会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皇帝议会议会的权力行使立法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行使立法权权力很小,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23.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 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C. 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24、的终结D. 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甄别和澄清了杂七杂八的社会主义学说,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合作性,故A不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就在于工人运动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而变得有科学性,故B项没有将恩格斯的话说透,不符合题意。虽然共产党宣言发表了,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C不符合题意。24. 1895年,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恩格斯的这一说法A.

25、 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B. 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是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反思D. 推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远没有未成熟到要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是指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但巴黎公社却是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其失败其必然性。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巴黎公社的反思,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说法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也不能依据材料推出恩格斯“推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论,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赵宋王朝

26、重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平定节度使李药、李重进的反叛之后,宋太祖实行朝官知县,文官知州,设通判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将地方官僚生杀大权收归中央,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为赵宋王朝300年沿袭不变,基本上形成了“政出于一”“权归于上”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莫定基础。在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上,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权归于三司主管,而台谏制度的建立,又给言官“风闻言事”的监督权,从而对皇权和相权进行了限制。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评析材料二 古代雅典对官员和政治精英们的权力予以控制和约束,并保证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以充分保障公民有能力也有可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27、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防止权力集中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

28、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北宋和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表现:地方:朝官知县,文官知州,收回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设通判等,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中央:分化宰相权力,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归三司;设台谏制度。(2)措施:实行轮番而治;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及投票评定。(3)原因:北宋是君主专制统治,一切机构都对皇帝负责;古代雅典是民主制下的城邦,国家机构对公民负责。【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宋太祖实行朝官知县,文官知州,设通判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将地方官僚生杀大权收归中央”可归纳出朝官知县,文官

29、知州,收回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和设通判等,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根据材料“在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上,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权归于三司主管,而台谏制度的建立,又给言官风闻言事的监督权”可归纳出分化宰相权力,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归三司和设台谏制度。(2)措施:根据材料“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可归纳出实行轮番而治;根据材料“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可归纳出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根据材料“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可归纳出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及投票评定。(3)原因:结合上述

30、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二者的政治体制不同有关。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

31、所必然的。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起因: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影响:刺激列强侵略的野心

32、;促进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开展;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解析】【详解】(1)起因:由材料“英国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可知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后果: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影响:由材料“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可知刺激列强侵略的野心;由材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可知促进中华民族

33、民族意识的觉醒;由材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可知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开展;由材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可知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由材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可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类型(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材料二 国会可以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

34、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美国1787年宪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王的哪些权力受到了限制。(2)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内容起到的进步作用。【答案】(1)限制:任意立法权;任意征税权;违法行政权。(2)进步作用:实行分权形式,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法律作保障,有利于推动法制社会的建立。【解析】【详解】(1)限制:根据材料“不经议会同意不得立法”可归纳出限制立法权;根据材料“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可归纳出限制征税权;根据材料“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可归纳出违法行政权。(2)进步性:从美国的中央行政体制来看,实行分权形式,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从两部宪法的作用来看,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以法律作保障,有利于推动法制社会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