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高三历史期中考试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二千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 B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 C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 D.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棋行 2.“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
2、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3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人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 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 4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 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 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
3、武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人民拂晓前进行交易 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 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 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 6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径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D.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7.据研究显示,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约有81000吨自
4、银运到欧洲而这些白银中大约一半又转手到亚洲,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另外,共至有高达25000吨白银是从美洲直接通过太平洋运到亚洲,而这些白银的大多数也最终流人中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 A传统工艺领先世界 B对外贸易居于优势 C.贸易环境相对宽松 D民间贸易发展迅猛 8.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自然经济最光开始瓦解 B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5、C近代工业己经初具规模 D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9右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初创时期发行的股票,由此可见,当时 A洋务派具有近代经营理念 B中国国内证券交易市场已经产生 C.民众对洋务企业寄于厚望 D.洋务派创办军事上业时捉襟见肘 10.在1905年7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这变化表明 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 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 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 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 11. 1931年,荧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企业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
6、后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1931年,其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 9 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大中华火柴公司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的鼓励支持 B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C.企业合并规模化经营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放松侵略 12.右图是一幅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国统区人民生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社会上囤积居奇严重 D官场黑暗贪污成风 13,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7、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14. 1970年1月8日,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 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D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15. 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 A.最大
8、限度的缓解经济困难压力 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C.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厅力 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16.右图是20世纪80年代末个体户经营的情景。这表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速 C人们普遍崇尚艰苦朴素D民工潮带动了服务业发展 17.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 18.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
9、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 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接任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办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20.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
10、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体闲运动。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节命时出现各主要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这一变化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2.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命集体农
11、庄。这表明,苏俄(联)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23右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 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D.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 24.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 而1953年仅有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二战后东欧经济的普遍衰退 B西欧各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国际关系变动影响经济联系 D.意识形态的对立制约全球化进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
12、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基础之上的,它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它一方面,把农民束缚在上地上,以保证对农民的赋役剥削;另一方面,对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明王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改变了自宋代以来海上贸易的发展方向,打击了中国人民向海外发展的活力和进取精神尽管明朝有的商贾已家财万贯但整个明代商人仍是官府敲作、勒索、鱼肉的对象。因此,工商业者在政治上的无权状态和在经济上对财富的占有显得极不相称。 材料二
13、西欧专制王权是在市民(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角色。为取得市民阶层的支持,一般都采取削弱和打击贵族,扶植市民阶层的措施。如英国的都铎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和鼓励制造业、采矿冶炼业的政策法令;法国政府用分赐补助金和特权的办法扶植私营手工工场。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航海法案,限制外国航海事业在英国的发展,大力促进英国造船业和海军的发展;还组织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直接拓展航海贸易活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的工商业者获得了一定政治地位。据统计,1509年至1558年间的英国16届议会中,伦敦共派出议员36人,其中26人为商人;法国资产阶级还通过出钱买得官职参加政
14、府机构,掌握部分行政权。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而当西欧专制君主们幡然醒悟时,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把封建专制制度送进历史的坟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文仪:14 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发展之比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中西方封建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有何不同,并简析具历史原因(忌抄袭原材料)。(13分)(2)根据以上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酉方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不 同发展趋势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12分) 26.(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魏源于1842年写成 海国图志。他讲到写作的目的:“是
15、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此书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天朝上国 的史地观念,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其他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姚莹曾指出“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谈海国图志成为封建士大夫的禁忌。海国图志在日本社会 却深受欢迎。有日本学者将海国图志比作“幕末决定日本前进道路的指南针”。 一一据吴兴勇魏源与海国图志整理 从
16、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结合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评价。(要求:信息准确, 评价全面,逻辑严密)27.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上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
17、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二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 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国后,党和政府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使亿万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实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愿 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此步入了长期的土地公有制时代。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相比有何调整,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7分)123456789101112DBABCBBCADC学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DAABBDDD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