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枣庄三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共45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上对应题图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水流最平缓的是(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2. 图示区域( )A. P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B. 河流可能自西南流向东北C. Q地为阳坡,光照条件
2、较好D. 甲处水热条件比丁处好【答案】1. A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坡度最小,地面较平坦,水流最平缓,A正确。故选A。【2题详解】根据图中指向标,P、Q地可能位于东坡,也可能位于西坡,无法判断阳坡,AC错误。图中等值线表示坡度,无法确定地势起伏特征,从甲到丁地势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所以河流可能自西南流向东北,B正确。甲处海拔可能比丁处高,所以水热条不一定比丁处好,D错误。故选B。【点睛】图中虽然为等值线,但与等高线表示的数值不同,不能用等高线的判读规律分析该题。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一般分两种情况,有水汽凝结时
3、遵循湿绝热变化规律,无水汽凝结时遵循干绝热变化规律,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的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图为某山体两个坡向气温垂直分布理论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关于该图表的判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B. 曲线b现象一般出现在迎风坡C. 曲线a至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蒸发吸热导致D. 500m以上,海拔越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越大4. 在海拔500m处,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 )A. 8B. 9C. 10D. 11【答案】3. A 4. C【解析】【分析】【3题详解】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
4、。根据图示曲线,曲线a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A正确。曲线b现象表示干绝热变化,一般出现在背风坡,B错误。曲线a至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导致,C错误。500m以上,海拔越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越小,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图示横轴表示温度,在海拔500m处,a曲线对应的温度为10C,b曲线对应的温度约20C,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10C,故选C。【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内容,分析总结:线越陡,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我国某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优美,楼房采光条件好,楼房之间对采光影响不大。小区内一栋楼房,在北京时间夏至日(晴天)14:40时太阳光线从南偏西30方向射向
5、阳台,该日阳台日照时间是10小时40分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该城市的经度是( )A. 100EB. 105EC. 110ED. 115E6. 此日该城市的昼长是( )A. 13小时B. 14小时40分钟C. 16小时D. 15小时20分钟【答案】5. C 6. B【解析】【分析】【5题详解】我国某城市居民小区,楼房采光条件好,楼房之间对采光影响不大。楼房在北京时间夏至日(晴天)14:40时太阳光线从南偏西30方向射向阳台,根据地球自转速度计算,此时太阳视运动从正南12时向西偏移30,用时约2小时,所以该地地方时为14时。因此时北京时间是14:40,该地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所以两地经
6、度差为10,所以该地经度为110E,C正确。故选C。【6题详解】从图中小区东侧围墙与南北方向夹角为40分析,阳台延伸方向与南北方向夹角为50,当太阳从南偏东50照射时开始,阳台就可以获得光照,到该地正午12点,经过了3小时20分钟的照射,因该日全天阳台日照为10小时40分,所以下午经过了7小时20分日照。该地18点之后照射了1小时20分,因阳台走向与东西方向夹角为40,墙壁不会阻挡日落前的阳光,所以正午之后到日落的昼长为7小时20分。根据日出到正午和正午到日落的时间相等,所以此日该城市的昼长是14小时40分钟,B正确。故选B。【点睛】太阳视运动角度的变化主要是地球自转引起的,所以太阳视运动的角
7、度变化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接近。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 大气吸收强B. 大气逆辐射弱C. 大气反射强D. 地面反射减弱8.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乙近地面风力较小乙上升气流较强丙近地面风力较小丙上升气流较强A. B. C. D. 9. 现代气象研究将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 )A. IIIIIIIVB. IVIIIIIIC. IIIVIIIID. IVIIIIII【答案】7. B 8. C 9. B【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天气
8、的形成原理。雨过天晴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形成浓雾,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乙处等压线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乙处风力较大,丙处风力较小,错误,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冷、暖空气在低压槽相遇,辐合上升,结合前面分析,乙处大气的水平运动较强,则上升气流也较强,而丙处大气的水平运动较弱,则上升气流也较弱,正确,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9题详解】由图中冷暖锋位置,可判断冷锋移动速度快,暖锋移动速度慢,则随着锋面气旋的发展,冷锋逐渐向暖锋移动,冷暖锋之间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冷锋与暖锋局部合并在一起;结合四幅图,
9、可判断发展过程为IVIIIIII,故选B。【点睛】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空气遇冷,二是空气湿度大,三是有凝结核(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气溶胶质粒)。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 夏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B. 冬半年 受东南信风影响C. 夏半年 受东北信风影响D. 冬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11. 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 )A. 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 受索马里沿岸的上
10、升流影响D. 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答案】10. A 11. B【解析】【10题详解】夏半年,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海洋上吹来)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到达图中M地(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而冬半年当地盛行由陆地(阿拉伯半岛或亚欧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该地为北半球,不直接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影响,B错;当地的东北信风被季风环流取代,C错;冬半年影响该地的是东北季风,D错。故本题选择A。【11题详解】图中显示,N地纬度在10N附近,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而不是受其控制,因此B符合题意。夏半年该地盛行西南季风影响,此处的西
11、南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排除A;夏半年N地的西南季风属离岸风,使得沿海形成上升流,降温减湿,导致沿岸降水更加稀少,排除C;冬半年N地受主要来自陆地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排除D。故本题选择B。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A. 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 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 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13. 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 农作休耕B. 农业用水多C. 蒸发旺盛D. 降水量较少【答
12、案】12. A 13. D【解析】【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得破坏植被,使得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即等高土埂,则为等高草带。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所以D正确。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关
13、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 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B. 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C. 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大D. 长江干流水位高15. 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B. 蓄水期泥沙输出最增大C. 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D. 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答案】14. D 15. A【解析】【14题详解】由图知,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水补给湖泊,为雨季,河流水位高,D正确;79月为长江流域的主汛期,不可能进行清淤,A错误;从示意图中看出出库流量不是一年中的最小,B错误;这里对比的是湖口的输沙量,不是整个鄱阳湖的含
14、沙量,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此小题考查水库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影响。在汛期来之前为库区腾出库容,排出淤积在水库和河道中的泥沙。水库截水的同时,截留泥沙,使泥沙吞吐量差异变大,A错误;蓄水期为河流的枯水期,此时鄱阳湖补给长江,泥沙输出增加,B正确;水库截水的同时,截留泥沙,使泥沙吞吐量差异变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C正确;三峡水库排蓄水使湖泊的吞吐量差变大,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和水利工程对水文特征的影响,结合图片信息进行判读即可。第II卷(共55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4大题,共55分。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
15、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下垫面与近地层空气的热量交换以湍流显热和水分潜热两种形式为主。湍流显热交换是指地一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作用进行热量交换,会引起空气温度变化;水分潜热交换是指水汽蒸发(蒸腾)、凝结时所引起的地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不会直接引起空气温度变化。材料二: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有的扬尘可发展到数十
16、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扬尘到达草地上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图1表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反射率平均变化,图2表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1)据图说明开垦地和草地地面平均温度的差异及其原因。(2)解释扬尘在开垦地生成,到达草地上后衰减和消失的原因。(3)根据“地气上升”的原理分析我图北方过度开垦草原的不利影响。【答案】(1)开垦地的地面平均温度比草地的地面平均温度高。原因:开垦地的地面反射率比草地小,吸收太阳辐射能更多,温度更高。(2)开垦地近地层空气因以湍流显热交换为主,升温快,大气对流上升作用强,容易将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形成扬尘;草地近地层空气因以水分潜热交换为主,升温慢
17、,温度较低,开垦地与草地间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草地近地层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利于扬尘沉降,因此扬尘到达草地上后衰减和消失。(3)不利影响:扬尘现象加剧,草原近地层大气浑浊度升高,大气能见度和质量下降;开垦地土壤中细小颗粒物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差,加速沙化过程;缺少植被保护的开垦地抗风蚀能力下降,土壤沙化后能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加剧北方沙尘暴灾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材料以“湍流显热”以及“水分潜热”两个新概念导入,难度大,注重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与运用,需要加强两组新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认识,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
18、原理分析作答。【详解】(1)根据图2信息可知,开垦地(实线)地面平均温度比草地(虚线)地面的平均温度更高。其原因在于:根据图1信息可知,相比而言,草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开垦地更高,因此草地吸收的太阳辐射相对于开垦地更少,平均地温更低。(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开垦地近地层空气以湍流显热交换为主,升温快,大气的对流上升作用较强,形成“地气上升”,地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将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而草地地面与近地层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以水分潜热交换为主,升温速度慢,相比于开垦地而言,草地附近气温较低,由此在开垦地与草地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草地附近由于气温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当扬尘到
19、达草地上后,下沉气流有利于扬尘的沉降,扬尘到达草地上衰减消失。(3)我国北方过度开垦草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过度开垦对水热交汇和环流运动的影响考虑。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偏少,过度开垦草原会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加剧风蚀作用,加速土壤沙化过程,为沙尘暴提供了物质来源。同时,随着草地的过度开垦,地面与近地层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逐渐由以水分潜热交换为主演变为湍流显热交换为主,加剧了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更有利于将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带出,使得草地近地层大气的浑浊度升高,大气能见度和质量下降。并且开垦地与草地之间的局部热力环流减弱,扬尘不易沉降,从而加速了土壤中细小颗粒物的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差,土
20、壤荒漠化现象加剧。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合理控制开垦规模,加强退耕还草;其次,发展水利灌溉,从而增加土壤湿度,进而减少地面与近地层大气的湍流显热交换,抑制扬尘的发生。【点睛】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冰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受大气热状况控制,并对区域能量和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其时空变化能直接反映气候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湖冰完全冰结日期和完全解冻日期可以作为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指标。湖冰的冰结、消融主要受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图1为我国纳木错湖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纳木错最大湖冰厚度和冰盛期(23月)平均气温统计图。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纳木错湖区西部降温明显,但其
21、结冰时间却晚于东部。(1)简述气温对纳木错湖冰厚度的影响。(2)分析纳木错西部湖区冬季降温明显但结冰晚的原因。(3)推测未来纳木错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可能原因。【答案】(1)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2)冬季受西南风影响,西部降温较快;水流速度较快,不易冻结;西部水域开阔,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3)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湖水位季
22、节变化减小。【解析】【分析】题目通过纳木错的位置、地形及湖冰变化等信息,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详解】(1)根据统计图分析,先总体说明气温与最大湖冰厚度的关系,然后再结合最大湖冰厚度的变化加以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湖冰厚度与冰盛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冰盛期平均气温低时,最大湖冰厚度大;冰盛期平均气温高时,最大湖冰厚度小。(2)由题可知,湖冰冻结和气温及风速有关,纳木错湖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受西南风的影响,西部降温快,降温明显,但风速大,水流速度较快,风浪大,水体不易结冰;据图可知湖泊西部水域宽阔,冻结初期受风的影响很难形成稳定覆盖的湖冰。(3)
23、推测未来纳木错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可能原因,主要从全球变暖、冰川消退、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入湖径流季节变化。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夏季为湖泊丰水期,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点睛】18.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左图为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右图为瓜达尔港的气候直方图。材料二:汉班托塔港位于岛国斯里兰卡南部,被誉为
24、“印度洋的心脏”,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货运、13散货海运及23石油运输都要经过此地。2017年12月9日,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招商局集团正式移交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并由此集团管理该港口。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园也由中方开发建设。(1)根据材料一推断并分析瓜达尔港6月气温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出汉班托塔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答案】(1)纬度位置较低,6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6月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沙漠地貌,植被覆盖率低,升温快。(2)汉班托塔港位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节点位置;俯瞰印度洋,是马六甲海峡到西亚、东非航线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
25、站;是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的门户,交通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解析】【分析】题目通过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瓜达尔港的气候直方图及汉班托塔港的发展,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港口位置特征的分析总结能力。【详解】(1)分析某地气温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下垫面等方面分析。读图,瓜达尔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港口纬度位置较低,6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6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该地是沙漠地貌,荒漠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升温快。所以气温高。(2)由材料二可知,汉班托塔港位于岛国斯里
26、兰卡南部,被誉为“印度洋的心脏”,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货运、1/3散货海运及2/3石油运输都要经过此地,紧靠国际海运航线;俯瞰印度洋,是马六甲海峡到西亚、东非航线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站;位于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节点位置;是世界第一大海湾,即孟加拉湾的门户,交通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点睛】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的海湾,其南部多海拔500米以下的冰碛山地。该海湾水温较低,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数量众多,径流量较大。左图为哈得孙湾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海冰消融时
27、到陆地采食果实充饥。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哈得孙湾拍摄的北极熊照片。近年来,该地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14。(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的形成原因。(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哈得孙湾地区北极熊数量减少的原因。(3)当新一天6月22日占全球34时,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此刻的晨昏线并标注晨线、昏线。【答案】(1)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初冬、初春有凌汛现象,地表积水增加。(2)气候变暖,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时间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北极熊栖息地减少;气候变暖,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3)要求:切点准确;弧线90左右
28、大致对称;晨、昏线位置标注正确【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包括水循环、沼泽的形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地球运动等多个知识点,解答时应注意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详解】(1)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参与的应是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与径流四个基本环节。沼泽是指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因此沼泽应发育在“来水”多、“去水”少的地区,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哈德孙湾南部沿岸邻近海洋,水汽充足,降水丰富;哈德孙湾南岸河流冬季结冰,多从南向北流,初冬、初春有凌汛现象,因此“来水”多。当地纬度高,气温
29、低,冻土发育,地表水蒸发较弱且难以下渗;地形低平、排水不畅,因此当地“走水”少。(2)北极熊数量减少应与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北极熊不适应新的环境有关。“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海冰消融时到陆地采食果实充饥”,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消融,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时间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为耐寒动物,变暖之后,气候条件不合适北极熊种群的生存。(3)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材料“当新的一天6月22日占全球34时”可推知90W的地方时为0时,将夜弧平分(红线部分为黑夜)。沿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则为晨线,繁殖为昏线。因此切点右侧为晨线、左侧为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