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编 立意高妙篇第1节 人文精神4篇与你为邻2010年广东一考生你等等,我有话想对你说。你迟疑地停下脚步,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我。是的,我喊的就是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虽然你我为邻已久,但我知道你并不习惯被我这样的城市人关注。请恕我冒昧,听我真心实意地讲完这番话。你来自遥远的农村,为了谋生,来到了这样一座陌生的城市与我为邻。你我并不相识,更从未有过交往,但您拿着微薄的薪水,起早贪黑地为我建设着我的家,阳光晒黑了你的脸,汗水打湿了你的衣裳,但你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在你勤劳的手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间间工厂高速运作,一条条马路连南引北,一个个公园横空出世。没有你,这个城市将不再美丽;没有你
2、,我也没有今天的舒适生活!我感激你,我可爱的邻居,我可爱的农民工兄弟!然而,为什么在人群中我没能看清你的脸?你慢点走,不必躲躲闪闪,城市是我的家,同时也是你的家。你为这种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你理应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我们是邻居,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不是吗?可是,为什么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默默忍受着那些化学药剂和粉尘对你们身体和心灵的侵害?而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患了病。为什么你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什么要用开胸验肺”那样血淋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你遇上了不顺心的事,为什么不找我倾诉?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用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我为邻,无法回避,但城市人大
3、多数是友好和善良的,你为什么不试着选择善良的城市人为邻呢?城市是你和我的,城市会保护你和你的家人的,你应该像个城市的主人翁一样,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路上,让我为你喝彩。与你为邻,我懂得了”奋斗”的含义;与你为邻,我看尽了辛酸和血泪;与你为邻,我为你的伟大而骄傲,为我的渺小而羞愧。你我为邻,你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但愿你在城市里能找到你真正的归宿,真正对这城市产生归属感,长久地与我为邻。【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文中的“邻”不是某个特定的邻居,而是作者“左邻右里”的“农民工”。作者选取城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倾诉自己对“农民工”的看法。作者对“邻”的概念理解较
4、为准确,全文也以“你”为倾诉对象,文章完全符合“与你为邻”的题意。文中既对“农民工”比较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表示同情和不平,情真意切,内容充实。这说明作者平时比较关心身边的事情,也是今年作文题的一种导向吧!文章语言平实,没有那种华丽典雅却言不及义的文字。开头一句“你等等,我有话想对你说”,极为平常,但给人一种倾诉的迫切感,随后平平道来,如倾如诉,不虚张声势,给人一种亲切感。在表达上,先赞扬了“农民工”的贡献,再表示对其遭遇的同情,最后给予建议,逐步拉近彼此的情感,较有层级感。当然,文章也有不足之处,最后一段为了照顾“点题”而用几个排比句,无论意或辞与上文都不统一。这也是近年高考文章常见的毛病。回
5、到原点2011年 广东考生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
6、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都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
7、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100多名的现象。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
8、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名师点评】审题准确,入题快速。考生从数学课中的小图谈到治国“宏图”,其关键都是“确立原点”,并引用古今资料力证治国之根本是“以民为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联系生活,论述深刻。根据文体要求,考生联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从“官”和“民”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无视原点”的种种乱象及其原因。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由此可知,该考生并非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活泼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全文九个思想段,第一、二段点名“以民为本乃治国”之原点。接着两段列举了无视原点的
9、种种乱象。第五段分析原因。接着两端以“所幸”引出了当下拨乱反正“回到原点”的不争事实。最后两段引用名言再次强调原点的重要,呼吁大家必须“回到原点”,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亦凸现了文章的主旨。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全文见不到装腔作势的华丽辞藻,却是情真意切的平常文字。其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读来令人信服。当然,作为考场应急之作,不可能十全十美。如表达的流畅性、用词的准确性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对社会乱象的剖析也显得稚嫩了些。莫道百无一用是书生2017年天津一考生这还是初三的事情。(为“重读”作伏笔。)新学期,爸爸做了我们班的班主任。爸爸是全县有名的语文老师,课上得特别好,班主任也能做得很棒吗?我有
10、几分担心。(提出担心,留下悬念。)开学快一周了,位置还没有调。家长们带着礼物,纷纷登门拜托。爸爸对家长们说:“我正在搞调研,准备出台一个科学的调位置方案,到时候保证让你的孩子和其他同学都满意。至于礼物,如果你信任我,就请你带回去;如果你还有点担心,那就放着,等你孩子有了满意的位置之后我再让他带回去。”家长们只得收起礼物,将信将疑地离去。(悬念未解,继续扩大。)一周后,调位置的方案终于公布了。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个子高矮分成两部分,矮个子坐前三排,高个子坐后三排。位置自由挑选,先让女生挑,后让男生挑。两周一轮换,组与组对调,排与排对调。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在哪一个位置上呆得很久,这次坐在最好的位置上,
11、两周后你就得放弃这位置。挑位置那天,大家都很开心,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就是,谁也没有真正用心挑,因为挑不挑其实一样,两周后又有新位置了。(悬念得解,确实高明。)到了两个星期,爸爸不出面,就让班长在班上宣布,同学们自觉地收拾书本,搬到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隆重而敏感的调位置,经过爸爸制度性的变革,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月后,王迪的父亲拎了两包桂圆来看爸爸。他说:“多年来,我家王迪总是坐第一排,不是守门,就是吃粉笔灰,这次多亏李老师,他也有了坐好位置的机会。我痛恨人情风,从来不送礼,这次破例,请老师笑纳。”爸爸说:“人家送礼是求情照顾,你送礼是支持公正,这个礼我收了。”事后,我指责爸爸不该收
12、王迪家的礼,爸爸说:“人家东西买了,钱已经花了,你不收他也没处退货,我们想个办法补偿他不就行了。”(故事继续,侧面烘托。)事情过去三年了。当时只觉得爸爸是个标新立异的人,现在重读爸爸的故事,越发感到内涵的深广。腐败之风蔓延,校园不再圣洁,教育频遭诟病,从建立制度着手,阳光操作,限制特权,凭己之力,努力还校园一方圣洁,如此行为岂能用一个标新立异来涵括?当雾霾袭来时,不但弹其冠而振其衣,还探其源而制其策,彰显的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莫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良知不灭,国运永昌!(这里才是真正的“重读”,深刻。)爸爸,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什么是家国情怀,怎样做一个有家国
13、情怀的人。【名师点评】视角独特 以小见大。调位置在学校中司空见惯,作者抓住寻常小事,表达对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期盼。文章选材独特,以小见大,颇具社会意义。与其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好爸爸,不如说是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他的社会理想。故事紧凑,摇曳多姿。叙事部分先写“我”的担心,设置悬念,再写家长送礼,爸爸拒收,延宕悬念,然后才推出革新方案。至此,文章本可结束,可作者又安排了一个“送礼”和“收礼”的情节,既突出了新方语言精美,议论精当。文章议论部分语言颇有特色,“弹其冠而振其衣”“探其源而制其策”“良知不灭,国运永昌”,有引用,有对仗,兼用书面语,庄重典雅。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一考生不由得想起早上
14、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
15、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
16、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名师点评】考生用随笔来创构此文,很巧妙地由一家小餐馆的名字“风沙渡”入题,显示出考生诗人和哲人的情怀,接着又联想到曾经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而今湮没在滚滚红尘中没了生气和活力的平庸现状,通过对比与反思,揭示出本文的中心观点:要拒绝平庸,成为强者,必要有一颗拒绝平庸的强者的心。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拥有这样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灵,生活会更有意义。用南师大教授骆冬青的话说,这是一篇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佳作。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邈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迴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