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重点)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重、难点)1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具体表现如下: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平原和
2、高原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水文冬季河湖结冰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土壤棕壤淋溶作用强烈的红壤和砖红壤特别提醒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而水分原因居于次要地位。(4)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作方式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民居特点平顶屋居多屋顶坡度大原因分析
3、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利于雨水排泄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吃面食为主米食为主住注意保暖通风防潮行(古代)马船体育运动滑冰、滑雪赛龙舟方言少繁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达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划分依据范围:在图中序号后写出该省区的简称。(2)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 ,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4、(3)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特别提醒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暂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都是沿海省、市、区,北京虽不沿海,但习惯上划归为沿海地带。2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不是西部经济地带。我们所说的西部大开发除了包括西部经济地带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共12个省级行政区。(1)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5、盛产亚热带水果;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2)南北方房屋屋顶坡度不同,是因为气温差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5)我国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提示:(1)北方地区处于我国的温带季风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棉花,盛产温带水果;南方热量、水分较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2)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屋顶坡度小;南方由于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3)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地理位置、气候、地形、
6、交通等优势条件,改革开放优惠政策使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扩大。(4)北京市不临海。(5)C南北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近几年每当冬季来临,南方部分居民和媒体热议南方集中供暖。下图是“南北供暖线示意图。”问题1(区域认知)图中“南北供暖线”,大致与我国哪些地理事物吻合?提示:秦岭淮河。问题2(综合思维)与图中分界线吻合的地理分界线还有哪些?提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1月份0 等温线;年800 mm等降水量线。问题3(地理实践力)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供暖线的依据。提示: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南方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归纳总结 一、自然环境
7、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1)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2)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3)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4)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读图,回答(1)(2)题。甲乙(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下列能够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8、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强水稻土水田稻作农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BCD(1)B(2)B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所示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所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因热量差异而导致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第(2)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材料二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
9、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注:暂不包括港、澳和台湾地区数据。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2005年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提示:增长。问题2(区域认知)由材料一中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以看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有什么差异?提示:经济发展水平:东中西;经济发展速度:东中西。问题3(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二,分析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地区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因素和政策的差异。归纳总结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前提,自然差异是形成经济差异的基础。分析我国三个
10、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分析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外,还要考虑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以及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等。1自然因素区域因素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地形地势低平,以丘陵、平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气候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源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社会经济因素区域因素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发展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
11、趋势产业结构较优,第二、三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高,生产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输状况交通发达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城市化水平高低科技、教育和文化水平高低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东部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深厚,西方先进技术首先传入,资本主义工业、商业首先兴起;首先进行改革开放文化、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开放时间较晚2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
12、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1)(2)题。(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开发程度A.BCD(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1)D(2)D第(1)题,东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但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程度低;中部经济地带介于二者之间。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
13、国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图的比较分析阅读下图思考有关问题:甲 乙【探讨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区域名称。提示:甲长江三角洲,乙珠江三角洲。【探讨2】从哪些方面比较甲、乙两区域差异?提示: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化。【探讨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甲、乙两区域的发展方向?提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1根据图中信息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标记和图例等信息,可以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2区域特征分析(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14、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3)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措施。下面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甲图 乙图(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主要开发能源主要环境问题甲乙(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上的差异。(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答案(1)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主要开发能源主要环境问
15、题甲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重要的商品棉、瓜果生产基地,畜牧基地石油、天然气、煤荒漠化严重乙沿江邻海,交通便利浦东开发,沿海沿江开放重要的商品粮、棉、水产基地核能环境污染严重(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区域认知改革开放40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
16、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全方位开放。从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设立,到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1984年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到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下图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划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1999200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据此完成12题。1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 ()地理区位矿产丰
17、富程度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土地面积ABCD22008年东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最大,说明()A中西部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差距逐渐消失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发展衰落C东部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D东部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1C2.D第1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主要与地理区位、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有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大,则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第2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向型经济影响较大。(教师独具)题组1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读下图,完成13题。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不同B地形条
18、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3我国南方住宅中的傣族竹楼主要反映了当地的 ()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1A2.D3.B由于秦岭淮河南北水热条件的差异,使得南北方农业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等存在差异;同样是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南北方民居有较大差异。题组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读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45题。4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东部科技水平高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交通落后西部地区资源短缺A BC D5有关三个经
19、济地带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A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B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D经济增长:东部为正增长,中、西部为负增长4A5.D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第5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最低的梯度排列方式,并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12思考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从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来看,东部经济地带完全位于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
20、全部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全部属于中、西部经济地带。教材P15活动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位置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西北干旱区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约5万平方千米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地形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部是成都平原,中间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周围山岭环绕,海拔差别大,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低山土壤肥沃的紫色土和水稻土荒漠土,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水利工程人工河渠,如都江堰坎儿井农作物水稻、蚕桑长绒棉、葡萄教材P15复习题1略2略3在东部季
21、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民居建筑的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以平顶屋为主,南方民居多斜顶屋。(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总体来讲,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5)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