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四对应学生用书P07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措施目的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皇帝独揽大权设内阁制度协助皇帝决策设特务机构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A.明太祖加强皇权 B.明朝的君相关系C.明成祖加强皇权 D.明朝的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度”“设特务机构”可知,是明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措施,故选D项。明朝内阁制度在明成祖时才正式确立,而废除宰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则始于明太祖时期,A、C两项表述片面,排除;设立特务机构与君相关系无关,建立内阁制度则意味着已废除丞相,
2、排除B项。2.(2017天津高考)“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故D项正确。A、B两项
3、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虽然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极其复杂,但并非无法理解,C项错误。3.(2014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属于皇帝增设的体制外机构,用以加强皇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能够操纵体制内机构,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表明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而非取代六部,C项错误;虽然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但是其权力源于皇帝,不能理解为首辅权力失控,D项错误。4.(201
4、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派遣巡抚管理地方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客观上会加剧中央与地方的对立,A、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5.(2018全国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
5、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外国贡品,体现的依然是“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D项错误。6.明朝实行海禁,滨海
6、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盗猖獗 B.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C.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 D.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答案A解析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人民从事海外贸易受到限制,加上倭寇的侵扰,沿海的海盗活动频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7.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
7、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答案A解析奏折制度的形成,减少了中转、收发的环节,具有机密、迅速的特点,便于皇帝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皇帝朱批后形成的决策,能迅速地反馈给官员并被迅速地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强化了皇权,故A项正确。该变化与官员权力的扩大以及参与决策官员数量的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C两项;D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明代
8、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其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清初军机处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二者都参与机要政务,但都没有决策权,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超出了二者的职能范围,均排除。9.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
9、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答案B解析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故B项正确。戚继光抗击日寇,而日本并非世界头号殖民强国,A项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明朝已经灭亡,故C项错误;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与戚继光不符,故D项错误。10.康乾盛世时期,国家版图在前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下列措施与此相关的是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与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境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在东部沿海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抗击倭寇A. B.C. D.答案A解析初设于清初,完成于乾隆时期,正确;是康熙在位时期的措施,正
10、确;是雍正在位时期的措施,正确;在东部沿海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抗击倭寇是明朝前期的政策,错误。故选A项。11.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人口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12.“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给今人留下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A
11、.勤于政事,善始善终B.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C.选贤任能,惩治贪污腐败D.顺应时代潮流,避免虚骄自大答案D解析“康乾盛世”无论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还是从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讲,都可谓中国封建王朝的辉煌时期,但是由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不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局面,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清朝很快衰落的历史教训,排除。13.(2018江苏高考)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
12、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小农经济此时并未瓦解,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地主收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说明农民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14.(2015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A项错误;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
13、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因此迁都北京,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从而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C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排除。15.(2019天津高考)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歌
14、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可知,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B正确。“集日寡而旷多”说明集市本来就存在,材料并非只强调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16.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
15、系的松弛,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A.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答案D解析材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说明农村存在雇佣关系,故选D项。A项“根本”一词太绝对,排除;自然经济此时并未解体,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排除C项。18.(2017天津高考)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
16、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朱仙镇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可知,朱仙镇应位于交通的枢纽地带,且在佛山镇和汉口镇的北方,据此可推知为朱仙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位于江西,应为处,故选B项。19.(2019海南高考)“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
17、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可知,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制度继承,排除A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D项。20.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统治
18、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答案D解析材料分别介绍了刘宗周、王夫之和清代戴震的理欲观,三者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选D项。当时理学地位并未丧失,排除A项;此三人并非市民阶层,排除B项;当时仍是农业文明,并未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C项。21.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9、识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体现了求实的批判精神,C项正确。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仍然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B项错误;材料与陆王心学无关,排除D项。22.(2019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由材料“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到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明朝晚期没有产生资产阶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C项错误;明朝时反正统思想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错误。23.下面是明清时期小说读者与传播方式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小说()A.直接读者均属社会上层B.成为当时文学的唯一体裁C.曲艺传播优于版籍传播D.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说的读者有直接读者(购买文本、转借文本、租赁文本)和间接读者(听书、看戏),传播方式有版籍传播(购买文本、转借文本、租赁文本)和曲艺传播(听书、看戏)等方式,
21、这说明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直接读者均属社会上层”,A项错误;B项“唯一”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曲艺传播优于版籍传播”,C项错误。24.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时期包公戏的比
22、较,A项错误;古代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排除B项;C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25.(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可知,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还魂纸是废纸的再度复造,这使成本降低且造纸原料来源扩大了,正确;根据材料“全省从前煮浸之力”可知,还魂纸制造工艺更加简单,错误。故选
23、C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7分,27题12分,28题21分,共50分)26.(2014浙江高考)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
24、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6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7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4分)答案(1)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
25、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3分)原因: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3分)(2)新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手工工场出现,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6分,任答三点)老政策:重农抑商。(1分)(3)内容:倭寇骚扰;(1分)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1分,任答其中一点)政策: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一“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
26、首辅张居正。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可知,倭寇骚扰;根据材料一“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可知,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根据材料一“在内地已成功
27、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可知,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对外政策一是“朝贡”体制,二是“海禁”政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明清时期加强边疆管理的部分措施材料二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杨遂从甘肃安西、高台等处招募贫民四百户,携眷前往屯种。1764年,甘肃大旱,乾隆再次提出移民乌鲁木齐,杨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零八户前往。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据清高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代边疆管理的共同特点。(6分)(2)根据
28、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移民乌鲁木齐的历史作用。(6分)答案(1)有战有和;武力平叛;册封当地首领;设立管理机构;尊重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人士。(6分,任答三点)(2)缓解内地人地矛盾;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加强了边疆管理。(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明清政府对台湾、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和西南地区的管理措施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缓解内地人地矛盾;由材料二“杨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零八户前往。至乾
29、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加强了边疆管理。28.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之际的文学继承了宋代风俗文化的特点,明代的宝剑记浣纱记等,充斥着愤世、怨世情。汤显祖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
30、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三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王永星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31、识,归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并举例。(7分)(4)综上,分析归纳影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6分)答案(1)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4分)(2)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2分)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2分)(3)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它们成为古代中国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3分)举例:农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数学:九章算术;天文学:元朝授时历;医学: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举例应为汉代以后的成就,各举一例即可,4分)(4)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中外交流促进了科技发展;传统文化影响科技文化的发展。(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次相互的启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举西汉以后的例子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注意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