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9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臭氧层空洞属于A. 环境污染问题B. 生态破坏问题C. 自然资源的衰竭问题D. 由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臭氧层空洞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D对。排放氟氯烃等气体,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氟氯烃气体增加,引发臭氧层破坏,A错。臭氧层空洞不是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的衰竭问题,

2、B、C错。2. 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B. 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C. 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D.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详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危害的不可控制性A. B. C. D. 【答案】A【解析】【

3、分析】本题考查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详解】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正确;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正确;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正确。故选A。【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4. 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B.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

4、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详解】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技术水平低,目前,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A错。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包括水土流失,它只是在河道沿岸的植被稀疏区才会出现的问题.B错。水的自净能力要靠流动来体现,水的流动能力高,其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强;水的流动能力强,充入的氧量比较打,有利于水中的微生物对有机和无机物质的转化和吸收,C错。生活污水、地表径流、雨污水等等都会造成氮磷营养盐富集,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对。【点睛

5、】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5. 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A. 水污染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大气污染D. 噪声污染【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废弃物,所以B正确。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A. 数量不断增大B. 品种不断增多C. 变化大D. 治理越来越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新增垃圾多,变化大,C正

6、确;数量、品种、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选C。【点睛】本题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7. 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B. 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 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 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城市垃圾产生的危害的理解。【详解】固体废弃物的细微颗粒,在风吹拂下,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另外它可通过

7、水和土壤危害植物和人体健康;如果把固体垃圾倾倒于湖泊中,必然造成水污染,同时也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选B。8. 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B.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C. 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D. 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酸雨危害。【详解】A项由于我国主要的能源以煤炭为主,故我国的酸雨为硫酸型酸雨;错误;B项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错误;C项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发展使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而导致酸雨面积还在扩大;错误。故选D项。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了迎

8、接上海世博会,2009年上海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据悉上海市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比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18%、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有关控制上海市大气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为机动车加装净化装置并使用清洁燃料 植树种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大量使用石油作为能源,减少煤炭使用量A. B. C. D. 10. 为防治酸雨,上海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防治酸雨的措施是( )限制高硫煤的使用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植树造林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A. B. C. D. 【答案】9. A 10.

9、 A【解析】【9题详解】石油的使用同样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不能作为煤炭的替代产品使用。【10题详解】减少酸雨的关键在于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因此一方面要使用替代能源,另一方面要限制酸性物质的排放量。11.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水土流失加剧 降水减少 大气污染严重 气候变暖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煤炭资源开发时破坏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煤炭资源使时会排放二氧化碳和硫氧化合物,造成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降水量没有影响,所以C正确。12. 读我国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新疆

10、、内蒙古地区因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风能资源最丰富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间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风能资源贫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新疆、内蒙古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盛行偏北风,风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区春夏季节热力作用大,对流旺盛,且地势开阔,因此多大风,但该地风能资源并不是最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风和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因地形封闭,冬季冷空气很难入侵,夏半年台风也很难影响到这里。故选C。13.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

11、价值。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A正确。风能是可再生资源,B错误;撒哈拉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能不丰富,C错误;风能分布分散,收集困难,风力发电投入较大,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影响风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3、大气环流,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

12、响强烈);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5、再者就是风带(比如南极有强烈的极地东风)。14.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积极营造护田林网人口大量外迁,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扩大植被覆盖率,进行封沙育草,构筑防护体系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详解】土地荒漠化地区一般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排除;人口大量外迁,会增加另一地区的环境压

13、力,同时也违背当地人民的乡土情结,一般是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实施就近生态移民,所以排除,故选项C正确。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所反映的生态系统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A. 亚洲、非洲B. 大洋洲、非洲C. 南美洲、大洋洲D. 欧洲、非洲16. 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B. 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C 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D.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17. 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种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是()生态旅游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建自然保护区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A. B. C. D. 【答案】15

14、. A 16. C 17. B【解析】【15题详解】该森林生态系统有高大的乔木,属于热带雨林,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A正确;大洋洲热带雨林分布面积较少,不是主要分布区域;南美洲位于西半球,欧洲无热带雨林分布,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但并不是都分布在赤道附近,A错;热带雨林所在区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B错;热带雨林所在区域生物种类繁多,但气候湿热,人口稀少,对外联系不便,C正确,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会加快雨林的破坏,错误;均有利于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开发。故选B。【点睛】下图为热带雨林在全球的分布示

15、意图,通过该图可知,热带雨林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以及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区也存在热带雨林的分布,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以及巴西东南部地区等。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下列省区(简称)荒漠化比例最小的是A. 青B. 宁C. 新D. 秦19. 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生态退耕 开采矿产合理载畜 增加水井数量A. B. C. D. 【答案】18. D 19. B【解析】【18题详解】据图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小的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故选D。【19题详解】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应退

16、耕还草、合理放牧,正确;减少水井数量、禁止开矿等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荒漠化典型的地区是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2)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20. 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A. 是执行主体B. 是被管理对象C. 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D. 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

17、管理对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国家强制”说明国家在环境管理中是执行主体,采购节能产品说明国家又是被管理对象,C正确。21. 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很多,如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其中,主要的手段是 ( )A. 经济和法律B. 法律和行政C. 法律与教育D. 技术与宣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管理手段。【详解】环境管理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教育手段等,其中最主要的为法律和行政手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2.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 )A. 特殊性和差异性B. 共同性和普遍性C. 特殊性和普遍性D. 相似性和差

18、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理解程度。【详解】有些环境问题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选项B符合题意。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同时存在,但这不是环境问题全球性的表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 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幅图示地区在南半球,(30S,30W)、(0,0);第二幅图示地区在北半球,(30N,30E);第三幅图是全球经纬网简图,(30S,30W)、(60N,90E

19、)。坐标相同,所以选B项。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24. 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A. 100mB. 150mC. 200mD. 250m25. 图中四地中一定看不见丙村的是A. B. C. D. 【答案】24. A 25. D【解析】本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海拔高度判断、地表起伏状况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4题详解】图中山顶高度为372m,与200等高线的相对高差为172m,两者相差3条等高线,相差3个多等高距,所以1个等高距最可能为50m,从河流发育及流向判断,X的海拔比200米低两个等高距,由此推算,X的数值最可能为100

20、m,选项A符合题意。如果X的海拔为150米,则等高距为25米,由此推出山峰高度与等高线分布不配套,排除B。如果X的海拔为200米或250,则河流流向不对,排除C、D。【25题详解】用直线把丙村分别连接、四地,观察连线上地形的起伏状况。与丙村之间为河谷,不阻挡视线,A不符合题意。与丙村之间为一凹坡和河谷,不阻挡视线,B不符合题意。与丙村为一凹坡,不阻挡视线,C不符合题意。与丙村之间有山脊的阻挡,不能看见丙村,D符合题意。26. 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B. 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C. 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D. 与两大洲的分

21、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世界的陆地与海洋。【详解】读图可知,海洋面积北半球小于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多;为印度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北美洲,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选C。27.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题。1. 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 M湖是内流湖,N湖是外流湖B. 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C. 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D. 两湖均位于西半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M湖为东非大裂

22、谷带上的维多利亚湖,是地壳凹陷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 N湖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的休伦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C正确;休伦湖和维多利亚湖均为外流湖,A错误;M湖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的为热带草原带,N湖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从两湖所在的经度范围可知,甲湖位于东半球,乙湖位于西半球,D错误。故答案选A。28. 关于世界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人口一直是快速增长B.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区域不平衡,发达国家增长速度快C.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D. 世界三大宗教是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答案】C【解析】【

23、分析】考查世界人口的特点。【详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在初期是原始型、传统型,人口增长缓慢,过度型时是快速增长,现代型时又是增长缓慢,A错;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区域不平衡,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慢,B错;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C正确;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D错。故选C。下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9. 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纬度低,蒸发量大B.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C.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D. 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30. 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A. 德干高原西

24、北部B. 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平原C. 德干高原中部D. 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答案】29. C 30. 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印度农业的分布特点,考查印度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29题详解】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降水丰富,是一年中的湿季,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是一年中的干季;夏季风强弱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故C项正确;蒸发量、植被覆盖率、湖泊的数量等不是主要的原因,故排除A、B、D项。【30题详解】水稻是一种喜湿、生长过程需水量大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图中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大,适合种植水稻

25、,故B项正确;德干高原西北部、德干高原中部、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均是易旱区域,地表水资源不足,不适合种植水稻,故A、C、D项错误。【点睛】印度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东北风,雨季盛行西南风(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31. 东南亚地区世界闻名的物产有( )A. 可可、稻米、铜、石油B. 橡胶、玉米、铜、石油C. 橡胶、稻米、锡、石油D. 橡胶、稻米、铜、咖啡【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东

26、南亚的物产。【详解】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的锡矿国;咖啡的主要产地在巴西;东南亚水稻种植业分布广;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是著名的石油国;可可的主要产区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答案选C。32. 关于中亚和西亚地理特征的不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 中亚地区不直接濒临海洋,西亚直接临海B. 西亚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亚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C. 中亚地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西亚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D.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缺乏【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详解】中亚地区不直接濒临海洋,西亚直接临地中海、阿拉伯海、红海等;西亚地形高原为主,中亚地形以

27、平原与丘陵为主;中亚地区和西亚居民都多信奉伊斯兰教;西亚地区、中亚地区石油资源都丰富。故选A。33. 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来源国中,法国独占鳌头,体现法国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A 乳畜业B. 水稻种植业C. 种植园农业D. 地中海式农业【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详解】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来源国中,法国独占鳌头,葡萄产地分布在法国地中海气候区,体现法国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D对。乳畜业产品主要是肉、蛋、奶、蔬菜等,A错。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产品不是葡萄,与葡萄洒生产无关,B、C错。结合俄罗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4. 在俄罗斯四条长河中,不可能出现“凌汛”现

28、象的是 ( )A. B. C. D. 35. 在俄罗斯四大工业区中,工业最发达的是 ( )A. OB. MC. ND. P【答案】34. D 35. B【解析】【34题详解】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河流有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图中河流自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35题详解】俄罗斯工业区自西向东依次是圣彼得堡工业区(图中O)、莫斯科工业区(图中M)、乌拉尔工业区(图中N)、西伯利亚工业区(图中P)。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重要的工业中心,其中以莫斯科工业区工业最发达,是最大的工业区,B正确;在乌拉尔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

29、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在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故选B。36. 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主要是A. 河流强烈下切B. 冰川多次下切C. 石灰岩被水溶蚀D. 地壳运动张裂形成大地堑【答案】D【解析】【详解】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水平张裂形成的,是地壳运动张裂形成大地堑,D正确。河流强烈下切属于外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位于热带,没有冰川作用,B错误。石灰岩被水溶蚀地貌较少,不是主要作用,C错误。故选D。读巴西人口密度和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37. 巴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 东北沿海地区城市密集,西南内陆地区城市稀疏B. 平原地区城市密集,高原地区城市

30、稀疏C. 低纬地区城市密集,高纬地区城市稀疏D.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城市稀疏38. 巴西利亚市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纬度低,气温高B. 位于河谷低地,地势平坦C. 海拔高,气候适宜D. 地处内陆,降水稀少【答案】37. D 38. C【解析】【37题详解】东北部地区属于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A错误;巴西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气温高,人们往往居住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城市较多,而闷热潮湿的亚马孙平原人口较少,城市少,B错误;低纬地区是亚马孙平原人口较少,城市少,高纬地区城市气候凉爽,城市密集,C错误;从图中人口密度可以看出,巴西人口

31、聚集于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分布密集,D正确。【38题详解】巴西利亚市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降水适中,适合人类居住,因此C正确,A错误;巴西利亚市距河流较远,不是位于河谷低地,B错误;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D错误。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世界,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9. 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B. 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C. 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D. 企鹅和北极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40. 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A. B. C. D. 【答案】39. A 40. D【解析】【3

32、9题详解】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故A符合题意;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南极洲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C不符合题意;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题详解】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图所示的是热带沙漠气候,C图所示的是地中海气候,D图所示的是冰原气候。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41. 环境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水体污染造成的

33、水质性缺水状况严重。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近ll年来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说出我国近ll年来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提出防治措施。【答案】主要污染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生活污水。(每点一分,共4分)防治措施: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水环境管理与监测;加强水污染治理的配套工程建设,依法治理水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任答三点,共6分)【解析】【分析】【详解】读取图中信息,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生活污水。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法治水治污、加强水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分析。

34、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水环境管理与监测;加强水污染治理的配套工程建设,依法治理水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42. 材料一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下图为扎龙湿地位置图。材料二扎龙湿地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湿地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1)简析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2)湿地的环境效益非常显著。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

35、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3)近年来,由于湿地退化,珍禽减少,齐齐哈尔市的魅力大减,为此该地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1)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3)采取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相结合,增加丹顶鹤等珍禽的数量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湿地的生态效益和保护措施。 (1)湿地的形成条件可从该地的从气候、地势、冻土、河道状况来分析。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水源

36、充足;温度较低,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湿地的价值。城市人工湿地具有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功能。 (3)主要从恢复湿地和保护丹顶鹤等珍禽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方面可以采取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相结合,增加丹顶鹤等珍禽的数量等。点睛:湿地的成因:湿地的成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

37、(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43. 读北美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A山脉是美洲板块与_板块挤压碰撞抬升形成,因此该地区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边界。(2)B是北美洲著名的五大湖,其对沿岸地区气温的影响表现为_。冬半年,五大湖南岸的多年平均降雪量_(大、小)于北岸。(3)一月,北美洲大陆内部受_(高或低)气压控制,切断了_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4)A山脉的

38、西坡与东坡相比,年降水量较_,原因是_、_、_。【答案】 (1). 太平洋 (2). 消亡 (3). 气温年变化小 (4). 大 (5). 高 (6). 副极地低 (7). 多 (8). 常年盛行西风 (9). 暖流增温 (10). 地形抬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板块构造学说,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等。【详解】(1)据图可知,A山脉为北美洲海岸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该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抬升形成,因此该地区的板块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2)相对陆地,湖泊的热容量较大,因此北美洲五大湖可以调节沿岸地区的气候,减小气温的年较差。冬半年

39、,五大湖区盛行偏北风,风从湖泊携带一定水汽,在湖泊南岸形成地形雨,故冬半年五大湖南岸的多年平均降雪量大于北岸。(3)一月北半球是冬季,根据海陆热力差异原理可知,北美洲大陆内部此时受高气压控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4)A山脉附近常年盛行西风,山脉的西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而东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A山脉的西坡与东坡相比,年降水量较多。44. 阅读澳大利亚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城市、铁路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

40、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简述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2)“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3)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答案】(1)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由于山脉的阻挡,东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无法达到;西部地区还受寒流减湿的影响,降水稀少。(2)畜牧业发达,养羊业是重要生产部门,是世界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3)东南沿海地区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坦;

41、沿海地区,海运发达,交通便利【解析】【分析】本题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东部为大分水岭,由于山脉的阻挡,东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无法达到;西部地区还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减湿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骑在羊背上”是说明畜牧业发达,养羊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是世界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坐在矿车上”说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出口量大,采矿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3)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沿海地区,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