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对应学生用书P133时空定位 子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会议纪要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下面的纪要出自()A.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A.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C.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华人
2、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答案C3.下表所列内容为20世纪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具有的意义。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覆灭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答案A子目二人民政权的巩固4.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时间开展地区涉及人口主要意义1950年6月1952年冬新解放区3亿多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C.土地改革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事件中,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民众信任的是()
3、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B.土地改革C.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D.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6.20世纪50年代初期,彭德怀说:“(_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文中的横线处应填()A.人民解放战争 B.银元之战C.抗美援朝战争 D.米棉之战答案C子目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剩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
4、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这是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的内涵,A项正确。其他三项的内涵与材料不符,排除。8.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朝鲜停战谈判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答案B9.对如图所示史料看法正确的是()A.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有益探索B.是研究日内瓦会议的第一手资料C.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首次提出D.刚面世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答案A10.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答案A子目四社
5、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1.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大制度的形成答案B1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A.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答案A1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其中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海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6、商制度答案A1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C一、选择题1.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答案C解析由共同纲领三次
7、起草和命名可以看出,其逐渐由强调革命建国向民主协商建国转变,这体现了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2.(2019江苏高考)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解析“普遍”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对漫画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图片名称大旗招展全球及图片中中国人
8、对外友好握手,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10月3日,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A、B、C三项均是对漫画的正确解读,故排除。3.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
9、权的巩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米棉之战”主要打击的是投机倒把,国家通过调用等手段,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这是与“银元之战”的主要区别,故选B项。A项
10、是共同点,排除;“米棉之战”中政府强力干预,而非放任自流,排除C项;“米棉之战”中基本顺应市场规律,而非计划供应,排除D项。5.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11.8828.8342.7156.04自产自销比重88.1271.1757.2943.96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C.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当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例上升,说明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故B项正
11、确。19491952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知私营工业是否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6.(2018北京高考)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
12、A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故A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7.(2014广东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解析中国政府倡导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项正确。A、D两项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故排除;新中国初期坚持“一边倒”政策,故C项错误。8.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
14、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不是其使用的原因,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项错误。9.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
15、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答案B解析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排除A项;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物质积累,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措施没有扭转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排除C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材料中前两次改革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排除D项。10.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当时()A.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B.恢复发展国民
16、经济是首要任务C.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D.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所有制变革的同时要加强技术革新,即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故选C项。11.1954年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可知宪法的突出特点
17、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B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排除C项;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排除D项。12.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民主是人民统治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A项正确。B项是民族制度、C项
18、是政党制度、D项是治国具体方略,均不能最直接体现人民统治国家,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
19、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的“28响”象征着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开辟了历史新纪元)。1949年9
20、月,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8年。(2)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3)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援助。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解析第(1)问,从“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可知,这一事件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回答其意义,及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和“28响”的象征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21、,为巩固政权,在肃清反动势力残余方面采取了剿匪镇反运动;在土地问题方面采取土地改革;在经济秩序方面采取稳定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采取抗美援朝。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在经济方面的背景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根据材料二“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可知,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一五”计划实施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从指导思想方面看,“一五”计划得益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根据材料二“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可知,“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从不利因素看,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当时帝国主义的封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
22、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根据材料二“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可知,“一五”计划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领导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修改,尝试缓和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和平共处,争取使冷战对抗从其最全面、最激烈的形态显著降级。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会议决定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鉴于英法两大盟国的积极态度,美国不得不同意
23、召开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摘编自赵慧君1954年日内瓦会议研究材料二日内瓦会议召开以前,中国政府就决定在会议之外与英国代表进行接触。会议期间,英方对中方释放出较为友好的态度,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抓住机遇,与英方进行频繁接触,这种做法对1954年6月17日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公报起了促进作用。联合公报宣布中国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随后在英方盛情邀请下,中国还组织代表团对英国进行了贸易访问。摘编自邓力日内瓦会议与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关系的变化及
24、其主要影响。答案(1)背景: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东西方关系有所缓和;西方阵营因利益分歧而出现分化;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局面;朝鲜战争结束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陷入困境。(2)变化: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影响:中国进一步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促进了中英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领导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修改”可知,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根据材料一“鉴于英法两大盟国的积极态度,美国不得不同意召开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可知,西方阵营因利益分歧而出现分化;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
25、方关系有所缓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局面、朝鲜战争结束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陷入困境等角度补充。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联合公报宣布中国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可知,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进一步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促进了中英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等角度分析。一、选择题1.1949年,毛泽东主席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
26、不移的。”毛泽东这一思想()A.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成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答案A解析建国后新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这一说法为建国后社会主义政党理论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成是建国后的1954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政党合作理论,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C项错误;D项为1954年宪法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2.(2014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
27、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排除A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3.万隆会议之前,亚非地
28、区除朝鲜、蒙古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仅5个;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这说明万隆会议()A.扩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使中国外交战略发生根本转变C.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D.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之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多,可知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选A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战略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缓解了亚非各国的误解,“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
29、经济实力的强大为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4.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答案D解析由社论标题中“不要轻易”“慎重地”等字眼,可知其意在强调改造的稳定性,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社论主旨不符,故排除。5.(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
30、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及李大娘当选为代表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政协制度为政党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
31、,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32、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取得成功的影响。答案(1)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2)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可知,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根据材料“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知,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根据材料“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可知,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根据材料时间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互助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互助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农业互助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