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8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热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佳,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

2、,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3、敏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

4、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摘编自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材料二: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佳,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

5、、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砚为“天下冠”,并因此敕封李超为检校水部员外郎。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跬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墨呈长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面草书填朱三字,已模糊无法辨认。墨色黝黑有漆光,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面布满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

6、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墨记中记载了李廷佳首创分次和制的对胶之法。墨经则记述了李廷佳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千年”。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良,历史上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中祥符

7、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理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惊奇的是李廷佳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色不变、表里如新。1978年,文府墨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可见,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墨经记载了著名制墨家张遇曾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摘编自唐宋时期的徽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8、徽墨得名于其产地徽州,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关键在于徽州地区有着优质的松烟和桐油烟。B野获篇中所描写的“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等景象,足以说明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C明代徽墨生产因社会需求量增大,逐渐改变了五代和两宋时期的状况,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D后人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这从史料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中可以得到印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近现代以来,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千古墨脉从未断绝,这得益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B人们要想了解徽墨的相关历史,可以查阅歙县

9、志墨记墨经墨谱等古代典籍。C“李墨”能做到“墨寿千年”,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李氏父子对早期造墨理论的坚守与传承。D宣歙之地的张氏、耿氏、盛氏等人皆以制墨名世,这跟受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是分不开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徽墨制作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A黄山、松萝山的古松 B李墨、龙尾歙砚C藤黄、犀角等中药 D杵捣、揉捏和压制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徽墨”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千古墨脉从未断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归 艾芜天已全黑了,康少明独自走着。路上的雪已踏成了冰,硬硬的,有点

10、滑溜,很不好走。刚散会时,队长拍着他的肩说:“小康,搭不到火车了,你怎么办呢?”“不要紧,咱还有双脚哩,不就是十五六里吗?点把钟就跑到了。”他的回答克满了愉快和豪气,觉得这点苦都不能吃,还算年轻人吗?幸好会上说这个月的任务能提前四天完成,至于竞赛胜过乙队,那是没有一点问题了。就这点快乐的火种,燃烧在他的心里,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急匆匆地朝前走去。走了不远,传来赶马的声音,赶车的依希是个很年轻的姑娘。康少明愉快地喊道:“小姑娘,让我搭搭车好吗?“这里没有小姑娘。赶车的尖声回答,胶皮大车一点也不停地,只是跑着。康少明紧跟在后面奔跑,一面改口喊道:“同志,接着又恳求地说,“我是下班回村的工人,你让我搭

11、一节车吧。”胶皮大车慢慢停下来。她坐着没有动,只是侧着脸冷冷地说:“同志,坐上来吧。”姑赶着车,一直没有看他。他有点难受,忍不住问道:“同志,你是哪个村的?”“营下村。”姑娘回了一句,就不再讲了。“呵,那我可以搭十里的车了!康少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是康家屯的。在鞍钢干活,起先在无缝钢管厂,现在”他很想把他们将会胜过乙队的竞赛说出来。这点火种似的欢说,始终燃烧在他的心里。姑娘仿佛没听他说话,只是舞动鞭子,把马赶得飞快。“你是天天回家吗?赶车的姑娘然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康少明奇怪她会这样发问,但因为到底她在讲话了,便高兴地回答:“是的,天天回家。”“你没上过村子的夜校吧?”这回赶车的姑娘侧过脸来

12、,望他一眼,声调里带着责备。康少明看见敢车的姑娘到底望他一眼了,便高兴地解释:“同志,你不晓得,我们都忙去了。”“我们在忙也得上夜校。”姑娘骄傲地回答一句,便又响了下鞭子,赶得马飞跑起来。康少明一下明白她迅速赶马的原因了,便劝慰地说:“怕跑再快,你也赶不上了“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总比不上好。”断然地说,声调里充了自信和骄傲。康少明不满这个姑娘总有点盛气凌人,但还是用温和的口气说:“同志,你怎么不早点回去呢?”“那有什么办法呢?遇见那样多的人。”姑娘重重抵塞一句。他不住诧异地问:“同志,你说什么人多,那样使你难受?”“呵呦,这样大的事情,你都还不晓得吗?”姑娘诧异起来。“什么大事情?”康少明不

13、安地笑了,他得这个姑娘颇难应付,随时都会他突如其来的袭击。“你们当真忙昏头了,”姑娘大声责备他,口气上还带着讥笑,“到处都在讲总路线,你们都不晓得吗?”“怎么不晓得?”康少明立刻反驳,“我就是为了总路线,才拼命搞竞赛哪”但姑娘一直说下去,并不理会他的话:“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好多人送余粮过去卖。”“呵,你是送余粮去卖的吗?少明惊喜地叫了起来,你当真是做了一件极大事情哪.“今天晚上就是缺了课,也是值得的。”他对这姑娘简直是在衷心地赞美了。车子突然停了,康少明赶忙跳下车去帮她饮马,提灯照着。那个鲜嫩的脸蛋冻得通红,像一只苹果,发出美丽的光彩。一个少女这样的漂亮,他好像从来还没有见过,不

14、禁看呆了。饮完了马,抬头望见他满脸的混凝土水浆,不禁笑了。康少明搭讪地笑着说:“同志,你只消看看我这张鬼脸子,就晓得我们工人,真是忙得够呛。”“忙是忙,你们可生产得多喃!”姑感到大笑有些对不起似的,赶紧表示好感,“最近我听到一个报告,说是鞍钢老英雄特等劳动模范孟泰,一年生产,就有七百七十二个老农民那样多,这真了不起!”“他是什么样子,我真想看看他!地说到这里,突然偏起头,笑着问;“同志,你们啥时候,造拖拉机机来呵?可不要叫我们老等哪。”康少明看见姑娘变得那样高兴起来,很想说句暗示他心里所起的某种希望:“你要的话,咱日夜都得为你赶呵!”但立觉得这样说是不好的,很有些冒昧,只能一本正经地说:“只要

15、你们多打粮食,拖机就造得快呵!”“多打粮食,那我们合作社是不成问题的。”姑娘大声地说。康少明希望把话继续谈下去,他觉得听到她的声音,都会感到说不出的愉快。跑到三岔路口,娘冷冷地说:同志,下吧,到这里分路了。”康少明一面爬下车子,一面舍不得似地说:“同志,谢谢你,能问一声你的姓名吗?”“谢什么,我林,叫林云。”康少明很希望林云也问他的姓名,但他没有问。他呆呆地站了一阵,才又动身走着。他边走边不快地想:“这小东西,眼睛真生得高呵,她就只看得见特劳动模范。”白雪盖着的村里静悄悄的,好多人家都熄灯了。妈开门接着他,屋里暖和和的,但灯光照着的玻璃窗上,已结上了冰花。远处雪的原野里,传来火车过的声音,还响

16、了一两声尖厉的汽笛。夜,静极了。 1954年1月16日 (有删改)注: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反复提到的“燃烧在他心里的火种”,指在总路线引领下的劳动竞赛中胜过对手。B.林云在康少明点明身份后答应让他搭车,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表现对工人的信任。C.林云通过康少明搭上车后并不着急的情绪和“天天回家”的话总推断他没上村中夜校D.以康少明对林云由不满到赞美再到不舍分别的情感变化,反映了青年工人的感情

17、生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通过康少明“点把钟就跑到了”的愉快和豪气,林云“能赶上多少,就算多少”的自信和,反映出青年们的精神风貌。B.“提灯照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林云的美丽让康少明暗生情愫;康少明的脏脸让林云为自己的咄咄逼人感到内疚。C.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结构;火车的汽笛声反衬出乡村寂静,也象征着国家奏响了实现工业化建设的时代强音。D.小说虽然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在人物称呼上忠于故事的发展,在林云把自己姓名告知康少明之前,文章都以“姑娘”指代林云。8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康少明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9艾芜曾请教鲁迅写短篇小说

18、时应如何使用材料,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的选材安排及用意。(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第进士。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自政和后,帝多徽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辅上疏曰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臣

19、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夫君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昔者仁祖视民如子,悯然惟恐其或伤。况今革冗员,斥滥奉,去浮屠,诛胥吏,蚩愚之民,岂能一一引咎安分?万一当乘舆不戒之初,一夫不逞,包藏祸心,发蜂虿之毒,奋兽穷之计,虽神灵垂护,然亦损威伤重矣。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曰:“有是事乎?”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

20、用彼相!”黼怒,令吏从辅受辞。辅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于家。黼奏不重责辅,无以息浮言,遂编管郴州。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夕有恶鸟鸣屋极,声若纺轮,心知其不祥,弗恤也。处郴六年,黼当国不得移,辅亦怡然不介意。康王即位,辅仍旧职。未几卒,诏厚恤其家。(节选自宋史曹辅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B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

21、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C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D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坰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今乃谈以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时而归/又云舆饰可辨而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B徽行,专指帝王和诸侯为了避人耳目,隐匿自己身份,改换常服,便装出行或私访。C谢表,臣下感谢君

22、主的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D编管,宋代官吏获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由地方官吏管束,谓之“编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辅忠君忧国,勇于担当。当时国君疏于国政,耽于游乐,而朝臣们一味迎合,不予劝阻,他对此直言不讳,上书切谏。B曹辅刚直耿介,不畏权贵。在都堂受到审讯时,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既质问权贵们未履职责,又表明自己的忠心。C曹辅认识清醒,思虑周详。他官位不大,在上疏之后,料到必将因此获罪,于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后便闭门不出。D曹辅不计得失,看淡荣辱。明知上疏于他个人很是不利,依然义无反顾;尽管遭多年

23、贬谪,但依然内心安然不放在心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2)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不知,焉用彼相!14曹辅上疏劝谏皇帝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闻琴 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

24、典故,总写琴声哀怨。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带有泉水的青峰一样凝重;琴声越来越远,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D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16“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本诗这两句妙在何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_ ,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衬托手

25、法,借鸟兽从侧面写蜀道的高危。(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番的春天。经过了雨季,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昆明七八年,都只

26、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

27、就扮戏。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C“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己。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4分)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020年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28、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奋斗者”号的海试成功及研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发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指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能够成为“新晋网红”的原因。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选取了老舍、赵树理、孙犁、茅盾等著名作家故居作为内容,一经推出,便以亲民、开放和接地气的方式助

29、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文学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让经典文化在直播间成为“新晋网红”,焕发新的活力。当经典文化遇上“直播”,既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万千读者重回文学现场,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为经典文化的传播赋能。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大家故居”试水直播获得了平台方支持,实现了内容有效增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

30、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材料二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一位市

31、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热身试语文科参考答案1.C 【分析】A项中“松烟和桐油烟”属于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因素;B项野获篇中描写的该景象体现的是徽墨的蓬勃发展;D项“黄金易得,李墨难

32、求”与“遂以墨名家”无关联。2.C 【分析】原文是“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3.B 【分析】A项是原材料使用情况;C项是配料添加情况;D项是制作流程与方法。4徽墨是一种起源于南唐,昌盛于清朝,(1分)因产于徽州而得名,(1分)有着制作原料和方法多样(1分)、制作工序繁复(1分),质地坚硬、光泽如漆、历史悠久等特点,(1分)可以用于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墨锭。(1分)5五代时期,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标志着徽墨的兴起;大宋王朝经济、商业、文学艺术活动及读书风气的大好形势,使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及形成的社会导向,使徽墨的生产规模、质量及艺术

33、形式都得以拓展直至昌盛;几任帝王及李氏父子等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6B 7B8用“小东西”指代林云,在嗔怪中表现康少明对她的爱恋;“眼睛真生得高”“就只看得见”表现康少云因林云没看上自己产生的沮丧;“特等劳动模范”既写出康少明的心理落差,也暗示了他的工作目标和决心。9以“夜归”聚焦人物和故事,赞颂各群体废寝忘食的劳动热情;以对话透露出的“上夜校”“卖余粮”“炼钢竞赛”等时代性工作生活场景,反映出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以林云对“特等劳动模范”的景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10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陛下厌居法宫时”为时间状语,“时”翻译为时候,一般放在句末,故从

34、其后断开,排除A、C;“出入街市之中”为承前省略,主语为前文的“陛下”,“出”“入”意思相反,均为谓语动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原文翻译为:陛下厌倦在正宫居住,不时乘坐小车,出入街市之中、郊野之外,尽情享受游玩的快乐,然后才回朝。路人的传言一开始还尚有顾忌,现在则都说皇帝从某地到某地,某时回来,又说可以辨别车上的装饰加以避让。11B【分析】B项,“微行,专指帝王和诸侯为了避人耳目”错误。应为“帝王或官吏等显贵者”。12C【分析】C项,“他官位不大,在上疏之后,料到必将因此获罪,于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后便闭门不出”错误。由“辅将言,知必获罪,召子绅来,付以家事,乃闭户草疏”可知,曹辅料到获罪

35、并托付家事是上疏之前的事。13(1)我没有料想到陛下您承担着朝廷和国家托付的重任,却忽视安全忽视危险,竟然到如此地步。(意,料到;当,担当;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托。)(2)这件事即使大街小巷的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您掌管国政,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还要那宰相干什么!(兹,这;虽,即使;独,难道;曾,竟然。)14皇帝身负国家重托,更当重视自身安全;国家处于改革之际,百姓或许有祸害之心;臣子不加劝谏,易让国君失掉警戒之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由“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可知,皇帝身负国家重托,更当重视自身安全;由“况今革冗员,斥滥

36、奉一夫不逞,包藏祸心,发蜂虿之毒,奋兽穷之计,虽神灵垂护,然亦损威伤重矣”可知,国家处于改革之际,百姓或许有祸害之心;由“又况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可知,臣子不加劝谏,易让国君失掉警戒之心。译文:曹辅,字载德,南剑州人。考中进士。政和二年,凭着通仕郎的身份考取词学兼茂科,历任秘书省正字。自政和始,皇帝经常微服出行,乘着小轿子,几个内臣引导或跟从。朝廷还设置了行幸局,局中把皇帝出行的日子说成宫中设宴。如果第二天皇帝没有返回,就传达皇帝旨意说他身体不适,不临朝听政。一开始,民间还不知情况。等到蔡京谢表中说到“轻车小辇,七赐临幸”,从此朝廷的官报传播四方,而大臣官僚一味迎合顺从,没有谁敢劝谏。曹

37、辅上疏说:“陛下厌倦在正宫居住,不时乘坐小车,出入街市之中、郊野之外,尽情享受游玩的快乐,然后才回朝。路人的传言一开始还尚有顾忌,现在则都说皇帝从某地到某地,某时回来,又说可以辨别车上的装饰加以避让。我没有料想到陛下您承担着朝廷和国家托付的重任,却忽视安全忽视危险,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国君和百姓的关系,以人心相合为根本,如果人心相合,君民就会成为亲信,如果人心背离,君民就会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相距遥远,背叛和顺服的界限在片刻间就可改变,十分可怕。过去仁祖像对待孩子一样看待百姓,但还担忧百姓或许会伤害他。何况现在国家革除多余的人员,摒除过度的费用,铲除浮屠,惩罚小吏,无知愚昧的百姓,哪里能够一一把过失

38、归于自己而安分守己呢?万一在外出戒备不周的时候,有人不满意,藏着祸害之心,作出狠毒凶残的举动,在绝望的境遇中竭力抵抗,即使有神灵护佑你,但也会损害威严,伤害严重。又何况还有臣子不忍谏言,您难道能够不以此为戒吗?”皇上得到奏疏,拿出来给大臣们看,让曹辅到都堂受审。太宰余深说:“你是小官,怎么敢谈论这等大事?”曹辅回答说:“大官不劝谏,所以小官劝谏。官位有大有小,爱君之心却是一样的。”少宰王黼假装看着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说:“有这事吗?”大家都回答不知道。曹辅说:“这件事即使大街小巷的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您掌管国政,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还要那宰相干什么!”王黼发怒,让官吏带曹

39、辅录口供。曹辅拿起笔写道:“我诚挚的心,完全没有什么贪求的,只是忠爱国君罢了。”曹辅回去后,在家里等着被治罪。王黼上奏说,如果不严厉责罚曹辅,就没有办法平息那些没有根据的话,于是把曹辅谪放郴州。曹辅在上疏之前,就知道一定会获罪,召来儿子曹绅,把家事托付给他,才闭门草拟疏奏。傍晚有恶鸟在屋顶鸣叫,声音就像纺轮声,曹辅心里知道这是不祥的征兆,但也不顾及。在郴州待了六年,王黼掌握国政没有改变,曹辅内心安然不放在心上。康王即位,曹辅恢复旧职。不久去世。皇帝下令优厚地周济他家人。15C【分析】C项,“表现了琴声的急促”错误,颈联上句应该译为: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是一种由远而近的感觉,而不是比

40、喻凝重,此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下句应该译为: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是一种声音向远悠扬悠远的感觉,并不是急促。16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同时借月光、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17.(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

41、语的性质和作用。文中“醋栗”的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A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B项,引号的作用是表讽刺。C项,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D项,引号作用是强调突出。19草木都极旺盛 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20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21. 序句,“奋斗者号的海试成功及研制”语序不当,应改为“奋斗者号”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序句,缺少与“能力”相搭配的谓语动词,应改为“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序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前缺少介词,应改为“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 序句,“发挥精神”搭配不当,

42、应改为“发扬(或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22.【答案】它选取的都是著名作家,对观众有天然的吸引力。它的传播方式亲民、开放、接地气,能够赢得观众认可。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选取了老舍、赵树理、孙犁、茅盾等著名作家故居作为内容”,可知选取人物方面,都是著名作家,对观众有天然的吸引力;根据“一经推出,便以亲民、开放和接地气的方式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文学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让经典文化在直播间成为新晋网红,焕发新的活力”,可知传播方式上,亲民、开放、接地气,能够赢得观众认

43、可”;根据“当经典文化遇上直播,既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万千读者重回文学现场,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为经典文化的传播赋能”,可知符合特殊时间段的需求,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注意字数限制。23.(一)审题:第一部分是新闻材料。要注意其个性和共性,尤其是“共性”。第一则材料选自人物通讯,展示的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袁隆平背后的勤勉敬业,朴实淡泊。第二则材料摘编自一则消息,报道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感人事件,从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烈士做出的的巨大牺牲,以及人民对烈士的感激之情。 两则新闻的主角都是国家发展的杰出贡献者:志愿军战士打败侵略者,让中国“站起

44、来”,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让老百姓肚子“饱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对贡献者的尊崇。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1)“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上述两则材料是新闻,文章的主要读者是青年。这暗示写作内容要明确作者的作者和读者立场,要体现历史和现实视角,要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心怀天下(2)“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3)“据此写一篇新闻评论”:此指上面两则新闻。新闻评论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鲜明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引领性,要求行文紧扣两则新闻分析说理。(4) “向校报投稿”:设置了任务情境,限定了读者对象是同龄年轻人

45、;校报的读者主要是师生,内容既要契合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也要体现必要的宣传与鼓动。(5)栏目名称“走在大道上”: “大道”的寓意丰富,例如发展的大道,成长的大道,强大的大道,奋斗的大道,“大道”既是几代人共同践行的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道,也是几代人各自不同的道路选择和使命担当,需要考生就当今的年轻人该如何传承与发扬加以思考。(二)立意参考赞颂英雄业绩,赞颂英雄人物;饮水思源,感恩前辈奉献;传承优良传统,肩负时代使命;要爱护英雄,尊崇英雄;时代的宏伟乐章离不开个体的吟唱;个人价值在肩负时代使命中升华;宣传先进偶像,激发精神力量 写作时可就其中一点立意行文,也可以多点有机结合,统摄于某一中心主题之

46、中进行写作。(三)拟题参考:跟随英雄脚步奋力前行 两代英雄,一朝礼赞 尊崇英雄才有更多英雄 你我皆可为英雄平凡亦可为英雄 国之栋梁当铭记,英雄赞歌代代传生命在使命中升华勇担时代重任(四)参考例文例文1:把每一颗星汇入天空2001年,“杂文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而临行将去领奖的他无半点获奖者的光环,却更依是一位朴实无华、默默耕耘的农民。今年九月,第七批在韩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自二零一四年以来,已累计有716位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改革开放四十余载,八十年代的扎根,九十年代的起步,新世纪的追逐,才换来了今天中华大地的国富民强、焕然一新。如今我们衣食无忧,享受着共和国最殷实的基础设施和物

47、质财富,是否会想到这一切是在那些咬紧牙关、灰头土脸,似与我们相去甚远的日子里,由每一个奋斗者用汗水赢得的?袁隆平或许是他们之中再好不过的代表了。他有着云端的荣誉,却仍执着地扎根在最深的泥土里。他有着中华儿女千年来恒久的特质不辞辛劳、耕耘奉献。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沉毅的劳动者的品格,袁隆平方可突破万难,研究出杂交水稻。而新中国富强起来的过程中,除了吃饱饭,更有其他领域的腾飞。而这背后,是千千万万的“袁隆平们”扎根在泥土里,让贫瘠的土地开出花朵。如袁隆平一般的我们无从知晓的劳动者们如同一粒粒星子,在夜幕中燃烧自己,以期增添一丝点亮黑暗的火光。每一颗星子的光亮汇聚,黑暗便被点亮,光明随即到来。你是否看到

48、支撑着运车运载烈士们的遗骸回国的,是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是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孱弱的旧中国己死去,唤起新生的,是改革开放最初时下海远游的经济开拓者,是农业生产合作社里辛勤耕耘的农业奋斗者,是遥望北斗、克难攻坚的科技探索者。每一滴水汇聚成江海,每一颗星点亮黑暗,每一双手创造财富,每一个新时代的奋斗者铸就了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在烈士们的遗骸荣归故里的背后,是每一个“袁隆平”所铸就的底气与实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时代的火炮已然传递至我们的手上,共和国未来的星空要交由我们去点亮。也许我们不能真的成为如袁隆平一样的人物,却可以成为在自己的位置上闪闪发光的星星。“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

49、,便发一份光”,而共和国未来更加灿烂的星空,将由每一颗燃烧的星子铸就得更加明亮。简评:1.立意贴切,观点鲜明。围绕“把每一颗星汇入天空”论述,高度肯定了新闻主角的贡献,揭示了志愿军烈士、袁隆平院士和当今国富民强的因果关系,并号召民众学习传承先进人物的精神,建设美好明天。2.层次清晰,中心突出。开头概述材料,接着指出今日之国富民强源自当年的奋斗者,接下来由袁隆平联想到千千万万“袁隆平们”,由烈士回归背后是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谈及背后离不开无数奋斗者的奉献,很好地揭示了“星子”织就“星空”的道理。最后号召青年传承发扬优良传统,让“共和国的星空”更加明亮。3.语言流畅,朴实中不乏亮点。“星子”和“星空

50、”巧妙地揭示了个体和国家的关系,说理生动形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摆脱冷气,只是向上去,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等引用也为文增色。另外,书写漂亮,版面整洁。新闻评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文也设定了“向校报投稿”的情境,本文在这方面的分析论述有点薄弱,还应有所加强。总分:18+18+17=53分。例文2:学习楷模精神 开辟光明大道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20年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不论是袁隆平院士,还是志愿军烈士,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楷模。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时代楷模,凭借他们值得称赞,值得学习的楷模精神,将中国一次又一次

51、的推向光明的未来。在前辈们开辟的光明大道上,中国还要继续前进。这就需要我们的参与。而学习前辈楷模的精神,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学习楷模们的坚忍精神。文革时期袁隆平无意发现了一株高产水稻,他便冒着被判“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风险将其存于家中,悉心照料,小心育种,终于有了现代杂交水稻的前身;朝鲜战争中,战士们忍受着前线恶劣生活条件的摧残,艰苦奋战,他们曾有人说,自己住防空洞,吃雪水,就是为了不让乡亲们住防空洞,吃雪水。他们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隐忍着,终于迎来了胜利。作为新时代青年,只有学习楷模们的坚忍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动祖国在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上披荆斩棘。我们要学习楷模们的自强精神。袁隆平院士

52、年逾九十仍在试验田中奔波,为的就是填饱国人的肚子,壮实国人的身体,将饭碗抓在自己人手里;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是先辈们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保障了国家安全;志愿军烈土们有的年纪轻轻便战死沙场,有的甚至遗体仍未归国,他们慷慨赴死为的就是筑牢我国的军事防线,将话语权抓在自己人手里。这些,都是追求民族自强的表视。站在树枝上的鸟儿从不害怕树枝折断,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作为新时代青年,学习楷模的自强精神,为未来实现民族自强打好思想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新时代的祖国发展很快,但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人,这正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总有技不如人之处,这更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53、,为以后建设自立自强的国家,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要学习楷模们的奉献精神。几十年前,是一批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并赴朝鲜战场,用鲜血换来了国家的安定和平。他们走时,何尝没有挂念?但在他们心中,更重要的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奉献精神。是奉献精神和他们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他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为我们换来了安定。所以,在往后的建设中,我们身为大国青年,因胸怀家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只有一代接一代的奉献,才能推动中国在光明大道上继续前进。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祖国发展的节点上,我辈青年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袁隆平院士,还是志愿军烈士,他们身上都有熠熠生辉的闪光点。那些,就是楷模精神。“

5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辈青年,应当乘风接力,继承楷模精神,为祖国发展开辟光明大道,用激昂人生为祖国发展再续华章!时评如何紧扣材料? 中学课间操跳“敦煌舞”,是传统与现代的相遇相融(事件+判断,形成观点。传统与现代相对;相遇相融并列且拟人)近日,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凭借着课间操舞美敦煌走红网络。学校老师称,这支敦煌舞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这套课间操已经跳了5年,编排的初衷是希望借此传播敦煌文化。(本评论所依据的新闻是什么,首段呈现了。本段两句话,第一句简述敦煌舞走红事件,第二句引述老师对敦煌舞的解说。第二句的重要作用在于关联题目观点。)“第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在许多人印象中,

55、课间操无非就是一些弯腰踢腿之类的经典动作,这么多年基本上没啥变化。一成不变的广播体操,锻炼效果有限不说,学生们更是兴味索然。(举常规体操例子,与敦煌舞形成形式、兴趣、效果正反对比)近年来不少学校尝试对课间操进行改良,网上不时有戏曲课间操、武术课间操、街舞课间操之类的视频走红,引发网友“毕业太早”的感慨。即便在“另类课间操”各领风骚的大背景下,“敦煌舞”课间操依然令人感到惊艳不已。看着身穿校服的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时而还摆出反弹琵琶、飞天等动作,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美了,好想学”。(举课间操改良例子,与敦煌舞进行形式效果正比)(正比、反比结合,引出对敦煌舞走红的深层思

56、考,原因到底是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敦煌舞”不仅是对课间操形式的变化,更在于某些深层次的突破。(承接上文,对敦煌舞走红原因作出判断,为全文关键句!暗指标题。)“敦煌舞”首先突破了课间操的僵化思维。对于生性喜欢新奇有趣事物的青少年而言,单调乏味的广播体操已然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是,绝大多数学校依然继续按部就班地做操。敦煌中学5年前就开始编排舞美敦煌课间操,无论从行动初衷还是时间跨度来看,都足见其用心程度。(开始分点论述。首句为分论点,二三四句是论述。)“敦煌舞”课间操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绝好突破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因其年代久远,孩子们接

57、受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只是请专家对孩子们开展讲座指导,或邀请专业演员来学校演出一两场,效果也有限。在此背景下,“敦煌舞”课间操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尝试。(首句是分论点2。二三四句是论述内容。)简而言之,“敦煌舞”课间操不只是单纯改变课间操的形式,还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将敦煌舞和健美操的动作巧妙融合起来。这样的现代相遇,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乡土情怀,并在他们心中埋下传承的种子,于潜移默化之中传播传统文化。当“敦煌舞”课间操走红之后,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也成了敦煌文化的传播使者。(综述原因,照应标题,点明了敦煌舞课间操的价值和意义。)无独有偶,近日内蒙古赤峰大板第一中学数百名学生齐跳内蒙古特色舞蹈课间操,也走红网络。网友们评价“这样的课间操,很内蒙古”。看来,因地因校而异探索课间操“变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更多这样的现代相遇。(再举课间操走红例子,论证课间操需要尝试变化、突破,并呼吁弘扬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现代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