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七生态环境的保护(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
2、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知识总结】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2.(2016东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轻对臭氧
3、层的破坏C.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D.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选D。温室效应会使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通过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以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
4、类等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解析】选D。赤潮是海水中发生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由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发生“赤潮”时生物大量消耗溶解氧,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大量含氮、磷的物质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4.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
5、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5.(2016湛江模拟)自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图甲为某清洁水体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此时间段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类似于图乙中的()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解析】选D。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增加,水体中有机物因消耗
6、而减少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减弱,数量随之减少。【方法技巧】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的关系。(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6.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
7、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解析】选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7.(2016南昌模拟)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中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生
8、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解析】选A。转基因油菜花粉的基因组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可能通过受粉过程传递给其他油菜;在野生油菜繁殖过程中,没有使用草甘膦进行选择;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和不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所以不是新物种;草甘膦能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会降低物种多样性。8.近年来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关于此次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9、A.造成此次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域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A错误、C正确;水华现象将使该水域的生物大量死亡,多样性被严重破坏,B正确;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9.干旱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10、,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干旱只影响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继续减弱D.长期干旱,会使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解析】选C。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严重干旱使物种多样性下降,每一个物种本身都具有特有的遗传特性,当物种多样性下降时,一定会影响基因多样性;长期干旱,物种多样性会持续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继续减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加固训练】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被誉为“地球之肾”,我国南方大量的湿地在近几年人类活动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在一定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可保持相对稳定,其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C.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解析】选B。湿地的破坏将会使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生物的潜在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可在一定范围内抵抗外来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一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人类的活动会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如果
12、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10.(2016临汾模拟)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湖光合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D。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
13、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决定;由于污染,A湖固定的太阳能少;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11.(能力挑战题)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农业生产,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变化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原因
14、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选B。本题给予一定图文信息,考查栖息地破碎对种群的影响。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种群越大,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越强,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一般而言,种群维持时间的长短与出生率高低无必然相关性;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易错提醒】本题易对“种群大小与种群维持时间的关系”分析不清而错选。错误地认为出生率高导致维持时间长而不选B项,对种群太小容易灭绝原理理解不深刻而错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5分)12.(24分)(
15、2016新乡模拟)研究发现,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等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_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目前人们依据_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2)甲基汞通过_的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_。(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
16、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_。(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_。【解析】(1)紧扣题图中无机汞、有机汞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通过“甲基汞”“富集”等字眼可知考查点为生物富集。“高度亲脂”可与生物膜(突触前膜)联系,“与蛋白质结合”可与受体(突触后膜)联系,乙酰胆碱作用后即被灭活,灭活过程需要乙酰胆碱酶,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据图可知,B类细菌将甲基汞(有机汞)转变为无机汞,说明此类生物为分解者。(4)“有效降低”即将原有水体中的汞减少,可联系浮床工艺;根据题干
17、“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得出增加B类细菌可增强对有机汞的分解。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过量释放乙酰胆碱(也可从影响酶活性的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受体蛋白的角度回答)(3)分解者流向分解者和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种植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入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入能分解甲基汞的真菌)13.(21分)(能力挑战题)(2016保定模拟)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
18、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_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大而_,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_。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受到轻度_(填“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_,该入侵物种和其他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_关系。(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_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从曲线图可看出随入侵程度的增大,物种丰富度会减小,物种数目的减少会影响
19、到弃耕地上次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在受到轻度干扰时,其物种数波动较小。(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该化学物质是一种化学信息素,通过化学信息的传递来调节种间关系。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有利于自己的生长,说明入侵物种与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等于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而同化量=呼吸消耗+次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44107-1.9106-2.18107=7105Jhm-2a-1。答案:(1)丰富度减小速度和方向抵抗力干扰(2)化学信息竞争(3)三7105Jhm-2a-1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