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5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发布》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理科)(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

2、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3.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云:“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作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农

3、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4.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新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由此可知司马迁 ()A. 看到了工商业的重要性 B. 强调政府管理经济C. 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实行专

4、卖制度6. 少府监创设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负责管理手工业制造,东汉以后,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监负责管理 ()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7.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允许五百石以下船只进行贸易;康熙四十七年“禁商贩米出洋”;康熙五十六年规定出洋贸易“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五十九年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材料反映康熙年间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 “海禁”趋向松弛C. 官府垄断对外贸易D. 逐渐走向对外开放8.

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9.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 “重农

6、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0. 明代中后期,江浙地区农家普遍认为,多种稻不如多栽桑,以致桑蚕区的桑树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稻米种植面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 经济重心南移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1.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中

7、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12. 吕氏春秋上农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据此,重农抑商的理由不包括 ()A. 商业发展会侵夺农业劳动力 B. 商业发展会淡化民众乡土观念C. 商业发展会增加政府管理难度 D. 商业发展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13. 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B. 工

8、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 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 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14.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A. 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D.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5.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

9、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 克服商业危机 B. 扩大海外市场C. 对外倾销商品D. 追逐商业利益16.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 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 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17.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

10、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 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国际市场 圈地运动的进行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手工工场的发展A. B. C. D. 1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19. 美国历史学者斯文贝克特在其著作棉

11、花帝国中指出,自1809年利物浦棉花交易所正式成立后,“利物浦价格”成为全球棉花贸易的晴雨表,而英国成为了世界棉织品贸易的领头羊,改变了之前印度棉织品在世界市场独占鳌头的态势。据此推 ()A. 印度的棉花产量将会逐年降低 B. 国际贸易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C. 英国实现了棉纺织业技术革新D. 自由贸易政策的效果颇为显著20.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A. 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B. “机械化”是指世

12、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C.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21. 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22. 下表是英国17511851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年份年均增长率/%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1751-18000.892.170.

13、521801-18511.884.420.67A. 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B. 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C. 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D. 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23. 恩格斯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材料中“蒸汽和新的工具机”的应用 ()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使人类社会进人“大工业的狂飙时代”催生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和材料工业的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变革,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的新工具A. B. C. D. 24. 下图是中国

14、、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 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 充分利用工业革命成果D. 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25. 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 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铁路运输业B. 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 相对论人造卫星第三次科技革命26. 鸦片战争后大量的西方工业品出现在中国市场,首先

15、受到冲击的是中国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洋纱洋布质优价廉B. 欧美国家善于营销策略C. 自然经济封闭保守D. 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27.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时间工厂名称主要经营内容1863年俄商在武汉投资设立“顺丰砖茶厂”砖茶18771894年德商在烟台设立“缫丝局”;美商在上海设立“旗昌丝厂”,后上海增加到七家外国丝厂缫丝1890年以来于上海、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立“隆茂洋行”“平和洋行”“德隆洋行”等打包厂,便利了原料出口为皮革、羽毛、毛皮、棉花等打包A. 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

16、主导B. 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C. 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D. 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28. 下表为晚清重臣张之洞在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时间具体内容1895年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提出“广开学堂”的具体建议1898年发表劝学篇,主张先明内学,然后择西学以用之1903年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学制1905年与袁世凯等联衔上奏,请求废除科举制度据此可知,张之洞 ()A. 首倡“教育救国”的主张B. 深受民主思想的影响C. 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D. 推动了新式教育发展29. 下表为19011911年上海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晚清上海绘制)对图

17、表解读正确的是 ()部门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企业数(个) 80 69 54 30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436 7578 140 367 38 24742 A. 轻重工业之间均衡发展B.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 新增资本主要流向轻工业D. 工业发展得益于政策调整3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

18、.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

19、,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6分)在材料三中,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

20、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2分)32.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二 虽然圈

21、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 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

22、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3分),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5分)(3)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2分)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理科)答案一、 选择题1. B2. D3. C4. B5. A6. A7. A8. B9. B10. A11. A1

23、2. A13. C14. D15. D16. D17. A18. A19. C20. C21. A22. B23. D24. C25. C26. A27. C28. D29. D30. C二、非选择题31. (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规模很小,精耕细作;十分脆弱。(2)背景: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外部条件: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2. (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2)条件:圈地运动。特征:第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各行业的机械化为特征;第二阶段以科学与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2)影响:英国失去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世界贸易均衡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