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备课资源历史回眸1640年,一场改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开始了,到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既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也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序幕,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此后,欧美国家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逐步确立而迅速发展。当英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军与代表封建势力的王军在马斯顿荒原上鏖战的时候,远在东方的中国也处在战争之中,不过它进行的只是一场旧式的、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其结果是明王朝的倒
2、台,及随后清军的入关并在全国确立了它的统治。清朝前期的几个皇帝也算励精图治,通过推行垦田、摊丁入亩等措施,使得遭受战乱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16621796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近四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当时如果没有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国大地何以能繁衍如此众多的人口。人们把这一段社会繁荣时期称之为“康乾盛世”。然而,当时的中国经济无论怎样繁荣,也不过是一种旧式的封建农耕经济的繁荣。虽然“康乾盛世”时的中国手工业、商业也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但清朝统治者却固守“重本抑末”的祖训而不知变通,甚至变本加厉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沉重
3、打击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禁榷制度从西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到了清朝不仅扩大禁榷的范围,而且以严刑保障禁榷制度的推行。清朝统治者不仅继续把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而又一般不能自己生产的盐、铁、茶作为禁榷的主要对象,而且进一步把金、银、铜、锡、硝、矾、硫磺等商品的专营权也网罗在政府手中。(二)实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清初为了镇压抗清力量,颁布禁海令,严令“寸板不得下海”;接着又颁布迁海令,强制闽广苏浙沿海居民内迁50里,越界者立斩,从而完全断
4、绝了海外贸易。(三)加强矿冶管辖,限制民间开矿。清代对矿冶业的管辖也是严厉的。贵金属的开采、冶炼基本上由官府经营,私采者“正犯处以极刑,家口迁化外”。对于铁矿冶炼,清政府也管制得很严,规定除征收铁税10%以外,凡采铁冶铁地方,要将炉座的数目、产量、工场主以及矿工、铁工的姓名等呈报官府,发给执照;贩卖铁斤,也要呈报给单,过关验单,严禁无照私自买卖铁,尤其是禁止运销海外。在这样严密的控制监督之下,厂商不但无法扩大再生产,即使是维持营业也难。康熙年间,为防止矿工聚众闹事,甚至一度禁止采矿。(四)重征商税,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清朝广设钞关,其中户部二十四关、工部五关。钞关的主要任务是征收通过税。随着商
5、品的流通,封建国家对钞关的管理也越严格、具体。苛重的商税和肆意掠夺,使广大客商视商业为畏途,许多商人抽出商业资本而投向兼并土地。清朝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且使得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到鸦片战争前的1840年,虽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仍然只是一个萌芽,始终无法发展壮大。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于乾隆年间又开始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西方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经济发展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中国的经济逐渐不可同日而语,双方力量迅速发生逆转,富有扩张性的资
6、本主义经济把扩张的矛头开始对准了这个东方大国。“康乾盛世”的悲剧色彩明清之际,中国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特别是“康乾盛世”之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但是,如果说中国近代以前的发展在康乾之时达到辉煌的巅峰的话,那么,中国历史的悲剧色彩也极浓重地涂抹在这两位“英明”的君主身上。作为一位杰出的君主,康熙调整了前朝不合理的土地和分配关系,发展了农业生产,扩展了疆土,统一了各民族,“文治武功俱佳”。然而,伴随着康熙本人的逐渐老去,国内各种社会阶级矛盾再呈激化之势。其时各地贪官污吏横行,肆恶虐众,东南沿海“海寇”骚扰不断,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矿民动辄“聚众几万至十余万,强梁争竞”,已过“
7、知天命”之年的康熙难有往日的英奋进取,他想的多是“守成”和“传位”。为制止矿民闹事,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八年,他将上述各省的矿业“逐一封闭”,造成矿业生产严重衰退;为杜绝“海寇”和防范西方势力的渗透,康熙五十六年又宣布“禁海”,使沿海数省“土货滞积,而滨海之民半失作业”;同时在文化领域采取镇压措施,大兴文字狱。由康熙肇始的“禁海”闭关政策,自此被清朝定为“国策”,及至乾隆,都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种夜郎自大式的骄傲,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自大和保守,加固了中国社会的封闭性。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已经开始了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昂首迈向政治舞台,“老死不相
8、往来”的世界旧格局逐渐被打破,无数贪婪的眼光已在向遥远的东方张望。这时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位俄国彼得一世式的人物,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祖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谦虚自省,放下泱泱大国的架子,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敞开大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产品,同时效法西方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可是,尽管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几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却迥然相异。为真实了解西方,彼得大帝亲赴英、荷等国考察,回国后仿效西欧,强力改革,励精图治;而康熙此时却闭关自守,盲目乐观,欣赏自己的长寿和多子多孙,说与历代帝王相比,“在位久者,朕为之首”。强大壮阔的中华帝国,就这样在歌舞升平、其乐陶陶的“盛世”中一天天走向衰退,一步步落后于他人历史上还有比这更具有悲剧意味的事情吗?-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