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2018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2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积雪很深,能(没
2、漫)了行人的膝盖。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所以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结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晨间,阳光映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的雪白。傍晚,_ _, 直至天际最后一缕蓝紫的暮光消失。无论是晨间或者傍晚,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_ _。 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雾凇 忘忽所以 B绛红 晶莹剔透C映照 视觉盛宴 D置身 肃杀景象
3、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漫 变幻 显示 B没 变幻 呈现C没 变换 显示 D漫 变换 呈现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B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C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D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
4、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C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集聚到了上海,所有人都为这次盛会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海归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为世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物件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给这些商品送货,不仅是良好服务的体现,更成为潜在商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
5、的进展。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
6、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
7、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
8、,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
9、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0、( )(3分)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
11、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
12、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三、(每小越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上余青州书苏洵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日:“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
13、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
14、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 【注】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人高令
15、尹子文之行 高:高尚。B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 奋:振作。C不旋踵而南方义安 义:安定。 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狃于贫贱之辱者 狃:习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人为之嚣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脱然为弃于人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C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然其尝所欲见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C穷者黎藿不饱布
16、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 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 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
17、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急迫心情,同时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20080418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分)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1) 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
18、的思想情感。(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齐桓晋文之事 中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句子是,。(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了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4)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将进酒(5)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五、(12分)16根据下列文字概括“阳光动力2号”飞机的四个主要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4分)4月21日“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了它环球航行的中国段航程。这架革命性的飞机由碳纤维制
19、成,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飞机机翼、机身和水平尾翼上共安装了约17248个厚度仅为135微米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机翼下方安装的4台无刷、无感应电动发动机提供可再生能源。每个发动机能产生175马力的动力,还有一个减速齿轮,将直径4米的两叶片螺旋桨的速度限制在525转/分钟。整个系统的效率是94%,创下了能源效率的新纪录。在“阳光动力2号”的设计与制造中,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材料。其中,索尔维集团发明了一种电解质,用于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拜耳材料科技集团允许本次计划使用其研发的纳米科技;Decision公司则负责提供前所未见的超轻碳纤维。17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
20、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32年出版了一套开明国语课本。该课本由叶圣陶编写内容,丰子恺书写并画插图。这套课本当时就再版了40余次。2010年应读者要求,再次出版。六、阅读完成下列问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猫婆冯骥才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他视猫如命。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
21、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家中每个人全空了。我房前房后去找。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
22、到猫婆家的门。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我说:“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
23、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
24、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这猫叫
25、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18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9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4分)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2)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
26、空间里呼啸。21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6分)七、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1、【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字词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27、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字词,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字词,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词组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字词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词组的理解。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考生尤其要注意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中的错别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不规范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没:漫过或高过人或物;人或物沉下或沉没。漫:水过满,向外流;淹没。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
28、换成另一种。呈现:显出;露出。显示:明显地表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易错警示】本考点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于常用实词、虚词和熟语的使用能力,是易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与运用,而不是词语字典意义的识记和罗列。所谓常用词语,是指在汉语的交际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常见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所谓“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而辨别其使用的正确与否;二是在具体语境中,直接判断词语(熟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此题考查音近词的区别,分析师一定要注意前后语境。3、【答案】D【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
29、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高考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所谓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选用句式的目的就是能在阅读时辨识文章中句式的表达效果以及能在写作时选用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
30、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再次是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文中为第一个意思。B项,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望文生义。C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的想要试试。望文生义。D项,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对象错误。【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
31、、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犯而不校”“跃跃欲试”属于望文生义。“半大不小”的“物件”对象错配,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5、【答案】A【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成分残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
32、明对比”缺少介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D项成分赘余,“齐聚一堂”,意为“齐聚于一堂” ,与“在学校报告厅”重复,可改为“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相聚”。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B项不合逻辑,“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
33、分类不当。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6、【答案】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7、【答案
34、】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表述”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B项中,题干中涉及信息,考生就要重点看一下原文内容。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本分析能力。A从原文“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
35、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可知,“礼失,求诸野”说的是“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解答,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如该题中A选项,原文中在第五段“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即“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张冠李戴,回到原文分析判断。9、【答案】
36、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二、借助词义引申推断。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词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一个实词的意义可能很多,但一般都是由本义或常用义引申、比喻、或假借而来的。我
37、们如果能够了解词语词义的引申演化过程,在阅读时学会适当的引申推想,就往往能够对词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语法分析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何种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补语+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份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此处就是根据结构判
38、断。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代自己。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介词,表被动;介词,表比较。C副词,于是;副词,竟。【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
39、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11、【答案】C【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
40、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
41、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
42、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
43、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12、【答案】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
44、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选项内涉及递进关系,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文本相应位置,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无中生有。13、(1)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
45、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2)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重点注意“纷纷”:繁忙纷乱“自止”:自行停止的意思,语句的通顺。)【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纷纷” 、“自止”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我听说,楚国人认为令尹子文的行
46、为高尚,说:“三次任命他为令尹却不高兴,三次剥夺他令尹的职位却不愤怒。”他做令尹,楚国人替他高兴;而他不做令尹,楚人替他愤怒。我没期望做令尹,但令尹这个官位自己来了。那令尹子文难道只是厌恶富贵吗?知道它不可以求得,但安其所得,因此喜怒不触及到他内心,而别人却因此喧哗讨论。啊!难道这也不足够来看出自己的大度,而别人的小气吗?超脱的样子,被人抛弃,而不知道抛弃他是悲哀的事,忙乱的样子,被别人任用,却不知道任用是乐事。以前,明公您刚开始振起于南海之滨,成为天下的名臣。正当得意之时,激昂慷慨,讨论得失,判定对错,左边揣摩西羌,右边揣摩契丹,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压强悍不屈服的外敌,你的辩才好像是决
47、口的河流向东注入大海,名声在中原四溢,在戎狄等蛮夷中也显出磅礴气势,可说是最为兴盛。等到中间被罢黜成为海滨的平民百姓,大概这中间有十多年,您对人无所求,而别人对您也无所求。那以后,恰逢南方少数民族肆意放纵作乱,却没有人能够去解救这危难。您于是在百姓的队伍中奋起,鞭笞他们,不多时间南方安定。您难道是有所求而做这事吗?恰好遇到重大事件而成就大的功业,功业成,爵禄自然到了。您对于出仕退隐之事,大概也是绰绰有余啊。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得志的人,安于享乐,习惯做高高在上的样子,回头看四海之内忍受饥寒、走投无路之人,没有不皱眉皱额呕吐不高兴的。处境困难的人吃粗劣的汤羹
48、却不饱,穿粗布衣服却不暖,习惯被贫贱的处境摧残折磨,仰望贵人的光辉则神魂颠倒惊慌失措。这两种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说轻视富贵安于贫贱的事。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贫富贵贱的本质含义。只有天下那些习惯于富贵的荣耀,而且习惯于贫贱的耻辱的人,然才可以与他们谈论此类话题。我是四川西部的平民百姓,曾有志于当世,拖延时光未曾有所作为,便到了老年。然而我曾经渴望拜会的人,普天之下,大概五六人而已。那五六个人,我大都已见过,可是唯独不曾见过阁下您,常常认为是遗憾。如今您回来朝中,而我又在这里,因此不得不见您。俯伏思量盼望您的回音,我将不胜荣幸!14、(1)【答案】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
49、、酒旗,层次分明。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答题时,要从上阙体现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可抓住关键景物及关键词来分析作答。关键词“远”“虹”“系马短亭西”“斜阳”“丹枫”“酒旗”等,由这些词语可联想到词人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绘出远山和彩虹和近处的亭子与酒旗,层次分明,给人以魅力的画面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先抓住主要景物,
50、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题上阙意象词很多,例如,“斜阳”“丹枫”“酒旗”等;根据关键词“远”“系马”可判断出由远及近的写景角度。描绘画面时,可抓住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氛围进行描绘即可。(2)【答案】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评分标
51、准:共4分。第1条中两个情感各占1分。第2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中的“孤鸿”这个意象词就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5、(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
5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53、但得不到分数。16、【答案】重量轻 太阳提供能量 发动机能源效率高采用新型材料(符合字数要求,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的重点词语“重量”“太阳能电池”“能源效率”“新型材料”。【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题目的特征概括文段的特征,注意题干的要求“飞机的特点”“分点”。答题时注意对语段进行切分,切分的依据是按句子划分,然后提取关键词语,此题的关键词语是“重量”“太阳能电池”“能源效率”“新型材料”。17、【答案】示例:由叶圣陶编写内容,丰子恺书写并画插图,1932年出版当时就再版了40余次的开明国语课本应读者要求在20
54、10年再次出版。评分标准:要点完备2分,句式正确、句意连贯2分。【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短句变长句:可先找出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找出其共有的部分作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于中心语搭配。本题确定句子的主干最为关键,然后再将其它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作为定语即可。18、【答案】内容上,发现猫的可爱而改变先前讨厌的态度;结构上,这是小说情节的转折点,为下文丢猫、找猫的情节做了铺垫。(一点2 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
55、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以及主旨的关系,此段落内容上,发现猫的可爱而改变先前讨厌的态度;结构上,这是小说情节的转折点,为下文丢猫、找猫的情节做了铺垫。19、【答案】命运坎坷;孤苦贫困,与猫相依为命;仁慈善良,爱猫救猫;嫉恶如仇。 (每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
56、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20、【答案】比喻。把猫婆比作“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形象生动的表达对保护猫的猫婆的赞美之情。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猫婆误解的内疚心理和面对猫味扑鼻又脏又乱的环境的不适应的感觉,反衬猫婆的伟大。(答出一条,即可满分)对比。用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渲染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夜的漆黑”“雪的惨白”“奇冷的风”渲染了凄惨的环境氛围,烘托(暗示)爱心缺失的社会是多么冷漠,呼唤爱与善良的回归。(答出一条,即可满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句
57、子的题目,散文的赏析句子一般集中在修辞手法的考核,此题主要考核的是对比和比喻的修辞,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考核修辞,回答时首先答出是那种修辞,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然后结合文章分析效果,即表达什么情感,描绘什么景象或突出什么特征。21、【答案】对猫被困在瓦内至死遭际的痛心;对原来猫胡同内的猫寒冬雪天无处御寒的忧虑;对人们为了自家利益而罔顾其他生命的自私行为的悲哀;对猫婆收养受难猫儿的崇敬和追思。对爱心的渴望与呼唤。(6分,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考点定位】对作
58、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文章的情感注意结合全文作答,注意注意从文章的表象分析自己的情感。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要源于文章还要高于文章。22、作文【答案】守住传统文化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59、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
60、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61、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则材料属于说明类。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主要内容;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如本题认真阅读材料后,第一步,概括内容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过去和现在对比。第二步:抓关键句:“过去熟悉的”和“现在熟悉的”第三步,探究深意,“过去熟悉的”也就是传统文化,“现在熟悉的”也就是现代科技。从两者的对比给我们的感慨立意,所以可以立意为:守住传统文化;守住精神家园。 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重视科技发展。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等。写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时尚、诗意与效率、科技与文化等辩证关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