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1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生物试题【试卷综析】本卷重点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增殖及细胞生命历程等,符合高三模拟考试要求。本卷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动物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可用胃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CRNA只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其组成元素有C、H、

2、O、N、PD磷脂是线粒体、中心体和叶绿体等结构的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答案】【知识点】A4 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答案解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单体是葡萄糖,A正确;动物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一般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离,胃蛋白酶适合在酸性环境中起催化作用,B错误;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不仅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也存在,C错误;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而不含磷脂,D错误。【题文】2.有关下图所示的四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水解B乙为低等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均含RNA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D丁的细胞中无

3、线粒体却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答案解析】C水绵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而蓝藻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因此纤维素酶只能水解水绵的细胞壁,A错误;低等植物细胞为真核生物,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因此不含叶绿体,B错误;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中的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变形虫为真核生物,具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题文】3.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适当加热以加快荧光

4、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速率【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答案解析】D A、B两项均是酶的作用,可降低活化能;FeCl3溶液是无机催化剂,也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热不改变反应活化能。【题文】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自线粒体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自叶绿体和线粒体A B C D【答案】【知识点】C11 细胞的代谢综合【答案解析】C 线粒体中大

5、量产生ATP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正确;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光反应过程,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正确;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产生,错误;ATP与ADP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转化速率越快,说明细胞代谢耗能越多,正确;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光反应,故来自于叶绿体,错误;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来自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错误。【题文】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膜的流动性 B相对于骨骼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C龙胆紫溶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

6、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固醇【答案】【知识点】B2 细胞膜(生物膜系统)与细胞核【答案解析】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属于胞吐,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胰岛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或以高血糖素,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通过具膜小泡成为为内质网膜和细胞膜转化的枢纽,因此与骨骼肌细胞相比,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B正确;龙胆紫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过程中先通过解离过程将细胞杀死,因此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中的磷脂最丰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和和固醇均属脂质,

7、D正确。【题文】6.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Cab段下降是因为CO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下降;cd段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A错误;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CO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下降,但并未停止,B错误;从丙和丁图曲线与x=

8、0所围的面积(或者用数学术语说,氧气释放速率曲线的积分)(x0部分须要减去x0部分面积的绝对值)就是一昼夜氧气净释放总量显然装置乙一昼夜氧气净释放总量较大,积累的有机物较多,C正确;14点时甲中CO2不足,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浓度高,反应平衡右移,所以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D错误。【题文】7.下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I、表示场所,表示生理过程,AF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细胞可能为植物的根尖细胞B图中I、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如用180标记物质E,则物质C中不可能出现180D若图中过程均产生1

9、 mol物质C,则过程消耗了2/3mol葡萄糖【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C该细胞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从细胞外吸收氧气和葡萄糖,则表明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中I、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如用180标记物质E0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H2180,H2180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可生成C1802,C错误;无氧呼吸产生1molC02将消耗1/2mol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产生1molCO2将消耗1/6mol葡萄糖,故过程共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2+1/6=2/

10、3mol,D正确。【思路点拨】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中I、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一分别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E分别表示丙酮酸、H、C02、水、氧气该细胞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依然需要从细胞外吸收氧气和葡萄糖,则表明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题文】8.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答案】【知

11、识点】A3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实验【答案解析】C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也含有蛋白质,因此在其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A正确;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无水 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正确。【题文】9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8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B06h间,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与612h

12、间能量转换效率大致相同C08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D6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答案】【知识点】L1 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的应用【答案解析】D从图中曲线信息可知,06 h有氧呼吸较强,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水,而仅在68h有氧呼吸下降,而开始无氧呼吸,因此容器内水含量不致下降,故A错误;密闭容器内酵母菌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因为“J”型增长是理想状态下存在的,故B错误;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6h以后压强才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酒精的产生开始于无氧呼吸,从曲线可知开始于6h,无氧

13、呼吸的曲线斜率反映了酒精产生的速率,故D正确。【典型总结】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题干中提出,容器为密闭容器,因此容器内酵母菌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6h以后压强才开始不断增加酒精的产生开始于无氧呼吸,从曲线可知开始于6h。【题文】10.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32P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

14、2,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3、4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正常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答案】【知识点】F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解析】B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DNA分子复制了两次,根据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2,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因

15、此含有标记得细胞数为2、3、4,A正确;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典型总结】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16、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题文】11.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

17、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结构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解析】B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的结构,A错误;图乙DNA数和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因此此阶段会

18、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发生分裂,将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图丙中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题文】1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哺乳动物的卵子及其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B若形成的卵细胞中出现了a基因则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知识点】E4

19、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解析】C图中看出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成熟的卵细胞,从而形成受精卵,A正确;由于基因型为AABb,所以形成的卵细胞中出现了a基因则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组合,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的,D正确。【题文】13. 在对某二倍体生物镜检时发现体细胞中有29条染色体,你认为下列分析有道理的是 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多了一条染色体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少了一条染色体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

20、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裂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有一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AB C D【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解析】A如果亲代体细胞中含有14对28条染色体,则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多了一条染色体,形成的受精卵含有29条染色体,正确;如果亲代体细胞中含有15对30条染色体,则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少了一条染色体,形成的受精卵含有29条染色体,正确;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则会导致染色体成倍增加,错误;亲代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裂,则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错误;如果亲代体细胞中含有28条或30条染色

21、体,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如果有一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则形成的子细胞中27条和29条染色体或29条和31条染色体,正确;该生物受精卵分裂时,没有形成纺锤体,则染色体应成倍增加,错误所以分析有道理的是【题文】14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都有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答案】【知识点】D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答案解析】C动物体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

22、癌基因),A正确;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B正确;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不变,C错误;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思路点拨】分析题图:首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诱导基因导入甲小鼠纤维母细胞,使其成为诱导干细胞,诱导干细胞相对于纤维母细胞,其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所以a类似于“脱分化”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题文】15.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B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23、C动物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体细胞不会发生凋亡D凋亡细胞、癌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都相同,mRNA都不同【答案】【知识点】D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答案解析】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某些基因的表达的结果,A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B错误;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动物生活在正常环境中,也会发生凋亡,C错误;癌细胞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凋亡细胞是一种自然现象,基因未发生突变,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4、所以癌细胞和凋亡中基因组成有些不同,因此mRNA也有所不同,D错误。【题文】16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答案】【知识点】F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解析】D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

25、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错误;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C错误;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思路点拨】【典型总结】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题文】17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

26、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MaaccRR50%有色种子;Maaccrr 25%有色种子;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A由题干信息知,M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C-R-,MaaccRR50%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A-C-有一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或者是AaCCR-;Maaccrr25%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A-C-R-有两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r、

27、AaCCRr或AaCcRR;MAAccrr50%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C-R-中有一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CCRr或是A-CcRR;满足三组实验结果,M的基因型是AaCCRr。【题文】18右图是马铃薯细胞的部分DNA片段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脯氨酸的密码子为CCA、CCG、CCU、CCC)A. a链中A、T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B. 若b链上的CGA突变为GGA,则丙氨酸将变为脯氨酸C. 与相比,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D. 图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B

28、a链中A、T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若b链上的CGA突变为GGA,则相应的密码子由GCU变为CCU,相应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将变为脯氨酸,B正确;为转录过程,其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为翻译过程,其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过程中都有A-U配对,C错误;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图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D错误。【题文】19老鼠毛色黑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甲(黄色)乙(黑色)12(黑)、4(黄)甲(黄色)丙(黑

29、色)8(黑)、9(黄)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D根据交配组合:甲(黄色)丁(黑色)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甲的基因型为aa,丁的基因型为AA;甲(黄色)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甲(黄色)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见,甲和丁为纯合子。【题文】20.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

30、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 21【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B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其中纯合子占1/5,B错误;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

31、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子代全雌株(单显):正常株(双显或双隐):全雄株(单显)=1:2:1,D正确。【思路点拨】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说明F1是双杂合子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题文】21M、

32、m和N、n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D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说明该细胞中等位基因已经随着同源

33、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则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只有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但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C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M和N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题文】22.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伴显性遗传B

34、-4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2、-5一定是杂合子C-2的基因型是AaXBYD若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1与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12【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D 5和6患甲病,生了个不患甲病的女儿3,根据有中生无为显,判断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亲5患甲病,所生女儿一定患甲病,故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和2不患乙病,生了个患乙病的儿子2,根据无中生有为隐,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1和2不患乙病,生了个患乙病的儿子2,根据无中生有为隐,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现符合题意;

35、如果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现也符合题意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4的基因型不一定是aaXBY,B错误;C、-2的基因型是AaXBY C错误;若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4的基因型是1/3AAXBY或2/3AaXBY,1与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1-1/22/3=2/3,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1/4,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4(1-2/3)=1/12,D正确。【题文】23.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

36、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F1中异常雄果蝇可产生4种配子C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D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21【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C 据图分析图乙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F1中异常雄果蝇可产生4种配子,B正确;根据图乙染色体组成可知其产生的配子异常的比例是3/4,所以F1中有3/4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C错误;已知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所以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2:1,D正确。【题文】24.一个种群中AA占2

37、5% ,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个体减少20%,AA和Aa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45.5% B20% C18.2% D15.6%【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A假设某随机交配的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中AA占25%,Aa占50%,则AA个体数目25,Aa个体数为50,aa个体数目为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数量为2580%=20,Aa的个体数量为50120%=60,AA的个体数量为25120%=30,所以aa在种群中的比例约为20(2

38、0+30+50)18.2。A的基因频率=aa+1/2Aa45.5%。【题文】25.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B. 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NA为单链C.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D. 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答案解析】C图中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时为捕食,吞噬后两者的关系为互利共生,故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和

39、互利共生,A错误;由于原核生物中的DNA是环状的,因此叶绿体中的DNA也是环状的,B错误;由于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C正确;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显微调查法,D错误。【思路点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

40、中演化成了叶绿体。【题文】26.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A.11 B.10 C.21 D.31【答案】【知识点】E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答案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后代的雌雄配子以及后代的基因型: 雌配子12A雌配子12a雄配子a12Aa(单瓣花)12aa(重单瓣花)所以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1:1。【题文】27.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

41、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腺苷 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腺嘌呤【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D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苷,表示的是D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表示的是R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题文】28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17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

42、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C用于亲子鉴定的STR一定要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A正确;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可提高个体的特异性,进而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性,B正确;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母细胞完全相同,所以每个子细胞均含有(GATA)8和(GATA)14

43、,C错误;该女性只能遗传一条X染色体给其儿子,所以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D正确。【题文】29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表示氧元素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C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2/16=1/8,A正

44、确;细胞中元素的鲜重含量依次为O、C、H、N,故为最多的元素O,B正确;丙图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为Aa的概率为2/32/3=4/9,都为AA的概率为1/31/3=1/9,所以3、4号相同的概率为5/9,C错误;丁图中所描述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亲代的各一条链,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征,D正确。【题文】30下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因此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也不相同B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DNARNA蛋白质C图示细胞中,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D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

45、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知识点】D3 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答案解析】C 干细胞与白细胞基因相同,A错误;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没有DNA,B错误;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C正确;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题文】3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B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C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D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答案】【知识点】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答案解析】B传出神经细胞兴奋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该递质可作用于肌肉,完

46、成兴奋的传导,也属于生物膜的信息传递,A错误;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单个细胞因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而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是通过细胞之间的彼此接触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信息传递,C错误;在靶细胞上存在相应的受体,因此胰岛素能将信息传递给相应的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D错误。【典型总结】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

47、如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题文】32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黄曲霉毒素会影响人体的血糖调节功能B.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装配与核仁有关C. 蛋白质在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再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加工D. 一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治疗疾病,说明人和细菌的核糖体结构有区别【答案】【知识点】L2

48、 微生物的类型、营养和代谢【答案解析】C调节血糖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属于分泌蛋白,黄曲霉毒素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影响了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进而影响血糖的调节,故A正确;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核仁与某些RNA(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B正确;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胞内蛋白质,不需内质网加工而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分泌蛋白质,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故C错误;用某些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合成,说明人的核糖体与细菌有差异,故D正确。【思路点拨】【典型总结】【题文】33右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

49、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细胞3的种类最多A B C D【答案】【知识点】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答案解析】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错误; 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正确;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错误; 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故正确。【思路点拨】分析题图: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

50、淋巴和血浆,其中a是淋巴,细胞1为淋巴细胞;b是血浆,细胞2为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组织液,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题文】3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 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己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

51、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答案】【知识点】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答案解析】B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正确;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C正确;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典型总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

52、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题文】35.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知识点】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答案解析】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其

53、中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故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上的受体,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典型总结】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数目多少,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

54、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题文】36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B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 C内环境主要由、组成 D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答案】【知识点】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答案解析】A 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B错误;是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C错误;和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不同,D错误。【题文】37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

55、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c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答案解析】A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乙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甲电流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A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共有三个完整突触,d所在的神经元向右侧的突触没有突触后膜,B错误;在b点施加一

56、强刺激,使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引发甲所在的突触释放递质,引起f所在神经元兴奋,则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会测到电位变化,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只有在突触部分才会用于只有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而单向传递,D错误。【思路点拨】刺激a点,神经冲动传至甲、乙电表两电极均存在时间差,所以甲、乙两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偏转;图中共有三个轴突,无其他突触;在b处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且此兴奋可传至a、b、c、d、e、f中每一处,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刺激e处,因为突触的单向传递特点,a、b处无电位变化,但d处有电位变化。【

57、典型总结】【题文】38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答案解析】D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A正确;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B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58、,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题文】39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的转变 D刺激C处, 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答案解析】A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A正确;刺激D点,会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耗能过程,因此F内

59、的线粒体活动增强,但是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不能由D传至C,所以肌肉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增强,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只能由F至E,C错误;刺激C处由CA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CD,要经过突触结构,存在突触延搁,速度较慢,因此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思路点拨】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CD,乙图中是突触后膜,是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F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E是突触后神经元。【题文】-氨基丁酸Cl-Cl-图1神经突触辣椒素某种局部麻醉药+通道阻断剂Na+通道细胞膜细胞内图2某种局麻药的作用机理4

60、0-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答案解析】C据图2可知,局麻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

61、膜产生电位变化,A正确;根据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内负外正,兴奋时的电位是内正外负,故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正确。【思路点拨】据图2可知,局麻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根据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过程是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

62、变为正电位;-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但作用效果相同。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题文】41、(10分)某研究者利用栽在花盆中的植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图甲表示此盆绿色植物在两种不同温度下释放氧气的快慢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测定图甲纵坐标上a值的实验装置图,已知该植物的呼吸商A(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75,请回答如下问题:(1)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该盆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 。(2)图乙的钟罩内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为了测定

63、a值,可在钟罩内放入该植物后密封,置于25的环境中,并对钟罩进行 处理,若刻度管中红墨水 了b毫米,则a值为 毫米。(3)在25、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 。(4)若该盆植物为阴生植物,则在25条件下,阳生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氧气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很可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千勒克司。(5)将此植物进行温室栽培,若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2.5千勒克司,甲图中 温度下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6)若由于管理不善,该盆植物突然缺镁,则C3的含量会 。【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

64、(1)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该盆植物叶肉细胞同时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中基粒消耗ADP,而叶绿体基质产生ADP故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转移。(2)图乙的钟罩内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CO2,图乙装置用来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必须无光,因此要对钟罩进行遮光处理25时,植物呼吸释放O2为2a=b,即a=b/2。(3)在25、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真正光合速率为5a,此时呼吸产生的CO2为1.5a,所以植物还需要从外界吸收3.5a。(4)阳生植物有更强的呼吸,所以达到光补偿点需要更强光强。(5)

65、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2.5千勒克司,低温下更利于有机物积累。(6)植物缺镁导致叶绿素缺乏,光反应减弱,导致产生的ATP和H减少,因此C3因还原减少而积累。【题文】42(7分)下列是与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相关图像,图1和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图像,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该生物的性别和类型是_。(2)图1和图2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关系是_,图2所处的时期是_,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的_时期,图2细胞分裂时期结束后处于图3所示_时期(3)图1细胞即将进入的时期可用图4中_时期的数量关系表示,细胞分裂过程

66、中不会出现图4中的数量关系的是_【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解析】(1)雄性动物(2)相同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C BC (3)a d(1)图1是有丝分裂,图2是减数分裂,由图2均等分离可知该生物为雄性生物。(2)图1为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8个DNA;图3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图1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对应的是BC段;图2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单体,所以对应的是BC段。(3)图1细胞往后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变成两条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对应的是a时期;d时期不

67、会出现。【题文】43(13分)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分别为ZW、ZZ)。请回答 有关问题: (1)家蚕的体细胞有56条染色体,分析家蚕基因组,应测定家蚕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图一为家蚕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图,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条。(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粤桑11号,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其育种过程简要表示为上图图二,据图回答:处理方法a表示_ , 粤桑11号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育种原理是_。(3)在家蚕遗传中,

68、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黑蚁黄茧黑蚁白茧淡赤蚁黄茧淡赤蚁白茧组合一9331组合二0101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黑蚁白茧类型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蚁白茧的概率是。(4)一只雄蚕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假定上述雄蚕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雌蚕杂交,F1的表现型有四种,分别是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雄性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雌性都为野生型。用遗传图解表示F1代的杂交过程(B表

69、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1)家蚕的体细胞有56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分析家蚕基因组,应测定家蚕29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图一为家蚕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图,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56条(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粤桑11号,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其育种过程简要表示为上图图二,据图回答:处理方法a表示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诱导,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粤桑11号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多倍体育种,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3)丝腺是家蚕泌丝器官,利用丝腺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合

70、成外源蛋白成为研究应用的热点基因重组技术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4)组合一中黑蚁白茧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其中前者占1/3,后者占2/3.自由交配交配时利用配子的比例进行计算,根据黑蚁白茧的基因型可得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2/3Ab、1/3ab,其后代中黑蚁白茧的概率=1-淡赤蚁白茧=1-(1/3)2=8/9。(5)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雄性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雌性都为野生型,所以F1野生型的基因型为ZbZb,突变型的基因型为ZBW,遗传图解为:【思路点拨】基因组计划中,由于人类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性染色体,因此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2

71、2+XY)的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而对于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只需测定一般染色体的核苷酸序列。【典型总结】【题文】44.(8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I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II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III10min后5025IV15min后400(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

72、“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

73、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答案】【知识点】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答案解析】(1)第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根据(2

74、)中得到的结论,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思路点拨】第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

75、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2级第三次阶段学习达标检测生物试题参

76、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10ACDCC CCCDB 11-20 BCACA DABDB 21-30 BDCAC ADCCC 31-40BCDBD ACDAC二、简答题41(10分)(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转移; (2)吸收CO2 遮光 上升 b/2 (3)3.5a (4)大于 (5)15 (6)增多 42(7分)(1)雄性动物(2)相同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C BC (3)a d43(15分)(1)29 56 (2)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诱导(写出1个即可)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3)8/9 (4)(3分)遗传图解:44(8分,1分/空)(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3)b、c、d(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