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54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讲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点清单1.新民主主义革命。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3国民革命失败误区警示(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史论共识国共两党开展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大革命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2.土地革命3根据地建设4红军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

2、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初期处于极度危险中。转折遵义会议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特别提示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结束左倾错误在中

3、央的统治”而不是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左”倾思想的清算是在延安整风时期进行的。局部侵华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1日本侵华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全面侵华全面侵华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侵华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全民族的抗战旗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敌后战场史实1937年秋,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平型关

4、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正面战场史实: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结果: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国外战场: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5、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知识图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整体把握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图解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史论共识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不代表两党之间的矛盾就此消除,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并没有改变。整体把握抗日战争四、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3战争进程南京总统府作为历史遗址,见证了国民党政权的成立、变迁与覆灭,复习时应多加关注。4意义线索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基准考点一国共的十年对峙主题一中共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史料一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

6、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大量鲜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信息解读史料表明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史料二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毛泽东

7、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信息解读史料表明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胜利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转变。主题二两次历史转变的启示1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2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纠正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准确地把握形势,提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3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还说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中国革命实践与马 相结合,发展了马

8、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基准考点二抗日战争主题一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1发动军事侵略战争。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等。2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是正常的战争行为。重点表现为:(1)屠杀中国百姓。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暴行记录。(2)蹂躏妇女:慰安妇等。(3)践踏国际法:细菌战和化学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解剖试验,还在中国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等。3实行殖民统治(1)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治华”。(2)经济上:实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大肆榨取中国

9、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3)文教上: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主题二近代两次中日战争视角1两次中日战争的背景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的想征服中国,于是乘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视角2日军侵华手段(1)日本在两次发动侵华战争中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的方式。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蓄谋发动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2)日本在两次侵华战

10、争中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视角3两次战争胜败的因素史料一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史料二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11、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信息解读两则史料从领导因素分析了战争胜败的因素。史料一表明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妥协求和导致甲午战败;史料二中毛泽东提出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救国良方。史料三信息解读两幅漫画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巨大力量,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史料四信息解读史料四表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阵地战与游击战相互配合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胜利。史料五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

12、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信息解读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支援下取得的。视角4战争影响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美国、苏联、国民党、中共史学界争论不一,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屈原”(日本投降屈服于美国的原

13、子弹),意即归功于美国。“苏武”(苏联参战,出兵东北),意即归功于苏联。“蒋干”,主要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面作战的结果。“毛遂”,主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英勇作战的结果。探究思考:你对以上观点是如何认识的?并说一说你的认识。答案(1)观点:以上几种观点均是片面的,应是“共工”,即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2)胜利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的抗战是中流砥柱。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是胜利的外部条件。基准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主题一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

14、主题二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与对抗比较1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和1937年9月1946年6月)比较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救亡组织形式党内合作党外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抗日救国共产党的作用领导工农运动中流砥柱,壮大抗日力量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干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历史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国共关系破裂实现了抗战的胜利合作性质四大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国共两次对抗(19271937年和19461949年)(1)革命力量: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小

15、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2)发展趋势:十年对峙时期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确立,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统治逐渐崩溃的时期,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3)结果不同:十年对峙后期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对立。史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

16、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现代化史纲信息解读史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军队,表明是党内合作。史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信息解读史料强调“战时民主”表明国共当时合作并没有统一的纲领;实行的是党外合作,高举爱国主义、反法西

17、斯主义旗帜,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主题三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

18、“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探究思考:你对此有何理解?答案(1)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国民党长期搞独裁、搞专制,失去民心、民意造成的。蒋介石把自己政权的失败归罪于“天意”,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方针,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意”也。例1 (2012重庆高考)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下图中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审题突破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图中

19、选项对应的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转移到武汉。A项为上海,B项为南京,C项为武汉,D项为南昌。故选C项。答案C例2 (2012四川高考)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西安事变的时间和把握此时的中美关系。西安事变爆发后,美国不希望中国内战,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持蒋介石的地位,主要目的是抵制日本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在华权益。由题干中的时间

20、判定,A、B两项与当时美国的对日政策不符,C项也不符合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故选择D项。答案D例3 (2012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1948年6月”,同时熟记解放战争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1949

21、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是在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时,故排除B、D两项。1948年,共产党已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由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逐渐失去民心,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A例4 (2011北京高考,节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审题突破要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建设来分析。答案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

22、理论。命题感悟历年高考都对本讲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往往选用一些名人的言论、影视资料等创设问题情境,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特点及阶段性成就;二是注意分析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斗争策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华民族的独立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军,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中国远征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关于这段历史史

23、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而进行的行动B入缅远征军是国共合作抗日典范C阻滞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D历史上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答案A解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不是国共合作的表现,排除B;是在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排除C;远征军出动时间之前曾有明朝军队赴朝作战,排除D,因此答案为A。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你认为符合该研究课题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国民大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辛亥革命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

24、年五四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2年,故可排除。3(立意主干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革命,有两次低潮:一是大革命失败后,二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的破坏。故选B项。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4(立意新价值观:爱国主义)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华北,保卫黄河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

25、先后顺序是 ()A BC D答案D解析发生在19501953年;发生在19371945年;发生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发生在1919年。据上述知识判断正确顺序是。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5同去,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国民党一大召开B国民大革命失败C五四运动遭镇压D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答案B解析漫画中的“汪”、“蒋”分别指汪精卫、蒋介石,两人与黑恶势力联合,意指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6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华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D全民族共同抗

26、击日本侵略者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的抗建通俗画刊及其他文字信息可知,这属于抗战时期的漫画。日本全面侵华的时间是1937年7月,故A项错;B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对点训练考点一国民革命运动与国共十年对峙1(2012山东高考)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代化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政治近代

27、化,所以答案选D项。A项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最广泛”这一表述上;C项与“近代化”无直接联系,排除。2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答案B解析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又与孙中山活动有关,应该是指国民革命时期,此时最大的革命成果应是北伐战争的胜利,故选B。3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

28、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确定“八一”为建军节源于()A南昌起义的发动B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C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发动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答案A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 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备选项涉及到的现象分别发生于1919年、1931年、1937

29、年、1949年,答案应为B。考点二抗日战争5“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答案C解析“东洋”在中国民间方言中特指侵华日军,太行山区人民,母亲送子、妻子送郎打东洋最有可能发生于抗战时期,故答案为C。61945年8月10日,艾青在其诗作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是因为()A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C人民从此成

30、为国家的主人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答案A解析194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狂欢庆祝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故答案为A。考点三解放战争7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8右图是1946年丁聪创作的漫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对漫画的

31、正确解读是()A揭露国民党统治下所谓的“民主”B表达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渴望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D号召人们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图片中的“民主”是指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干着非民主的勾当,屠杀要求民主的人士,即“逆我者亡”。因此答案为A项。9(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

32、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重大战略行动的影响。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生在1947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之前。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B、C两项。D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排除。深化训练1“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

33、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一事件是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故答案为D项。2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1942年7月7日”及图片之间“抗战建国”等信息,可知考查的应是与抗战有关的史实,故答案为C。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

34、点。下列能够佐证起点与终点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 C D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近代史的终点,备选项中D项与此符合。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

35、,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

36、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答案(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

37、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5军装军人的仪表,军队的标志,骄傲的服饰,威武的象征。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肩负使命,报效人民,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准备牺牲,献身祖国!图一身着国民图二中国工革命军服装的贺龙农红军军装 图三八路军军装图四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2)看图二、图三,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1948

38、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答案(1)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2)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3)图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图三:抗日战争时期;图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追歼残敌、剿匪。解析本题以军装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第(1)问根据南昌起义的内容作答;第(2)问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红军改编的背景和影响;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出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和革命任务;第(4)问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列举出1948年以后的军事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