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一、基础知识和运用(3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轻蔑( )桎梏( )缄口( )溜达( )赡养( )防御( )嘈杂( )嵯峨( )什刹海( )兢兢业业( )不屑一顾( )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6分) 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取得 地皮,利用为公路。简单地说,意思是:留之无用,且有敝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 )它的形成及其在位置上的发展,明显是辩证的,处处都反应各时期中政治、经济上的变化及其在军事上的要求。( )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
2、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近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惟一的。( )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获缺的。( )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人歧途。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绌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这难道是在这场为获得自由而从事的艰苦灼绝的斗争中一个聪明人所应持的态度吗?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这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 )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无意间,有一种隐
3、隐心动的心绪却似乎依然 心头,不曾随南燕归去。 她与丈夫闹离婚在居委会里又哭又闹我们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 不去。 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 没有人比我更 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 A.缠绕 推托 作壁上观 佩服 B.萦绕 推托 袖手旁观 钦佩 C.紫绕 推脱 作壁上观 钦佩 D.缠绕 推脱 袖手旁观 佩服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1975年至1981年洛阳市由于工业建筑乱选址,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地下文物大破坏 B.中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年轻的一代离我们期待的阅读整越来越远,卡通、漫画、奇幻代替
4、了传统的经典,如何改变他们的这种阅缕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C.说到古人对时间的感叹,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D.正如我以前在一篇教学论文中所说的,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得益彰。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尽管我们观点上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讲出自己的观点。 B.本着以诚为本用户至上薄利多销为原则,店主收藏了各类藏品千余件,欢迎各位藏友光临本店。 C.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了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
5、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D.枫桥夜泊、虞美人两个例子都说明这样一个观点: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你能想像当代人让勇气之花在他们手中凋谢吗?我们知道今后该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 B.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就让它来吧!我再重复一遍,就让它来吧!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 C.去年七月全国卫生会议,就明确地制定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总方针。 D.心里不开心,要买吃的,我又跑不动;要到哪里玩,我又不认得。你想,孤单,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7.在奥林匹克精神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对纽约和伦敦举办奥
6、运会的现实可能性作出评估后,我为这一意外的合成物向不朽的希腊祈求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这一“意外的合成物”指什么? (2分) 8.不自由,毋宁死第四段中演讲者说道:“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就不弱小。”演讲者认为“我们”不弱小的条件有哪些? (2分) 9.根据材料,补充得体的语句。(4分)李涛同学原先的学习成绩常在班级的前十名里,但是高二新学期开学以来,他受朋友的影响迷上了网络游戏,连平时上课也想着游戏内容。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大大下降。此时,李涛才醒悟过来,这几天都闷闷不乐的。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很想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老师和同学分
7、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老师说:“ 。”同学说:“ 。”10.下面一段文字因陈述对象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请在适当的地方作修改,使文意贯通。(2分) 现在有些人,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做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二、阅读鉴赏(40分)阅读下列又段,完成1116题(26 分)记者: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如今,这一条古训已被年轻人的前程和年轻人身在其中的激烈竞争冲得无影无踪。也许嘴里还哼唱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而双脚走在了离家千万里的路上。当我把话筒从
8、老年人转到他们的子女、当今的中青年人面前时,我听到了无奈的声音。(出录音)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又挺晚的,一天挺辛苦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面临上高中,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力,就这样,没有办法。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是南房,我是东房,离着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过去是瞎话,总归,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无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了,也是身体上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亲情是拴住风筝的线,线
9、的终端握在父母的手中。而当我采访了一位22岁的大学生之后,我不敢肯定,那条拴风筝的线是不是断了。(出录音)记者:你想过怎么做算是孝顺父母?大学生:平时没想过这种事情。记者:你假期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的?大学生:因为有学校的安排,还有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安排,要上一些辅导班,经常会放假就不回家了。记者:你知道你父母怎么想吗?大学生:不知道。他们肯定想我,但想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记者:反过来说,你想不想你父母呢?大学生:平时没有空闲时间想。父母把生命给了你以后,尤其到了这种时候,大家都独立了,谁对谁都没有太大的依赖性了。记者:你平时和你父母是什么联系方式?大学生:打电话。半个月打一次吧。记者:说些什么?
10、大学生:没什么好说的。记者:你没说让他们注意身体啊?大学生:这个,我想得很少。记者:你的那些同学呢?大学生:有的人一个学期都不给家里打电话。记者:写信吗?大学生:也不写。因为,他们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在学校住校了,独立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对父母、对家的概念已经不那么清晰了。记者:那你的概念呢?大学生: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吧。(录音止)记者:这位大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惶恐。10年后,当他成为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主体的时候,他的父母亲会是怎样的境遇呢?或许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出音乐)(出录音:几位社会学家)李先生: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
11、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或缺的。周先生:创新的前提是保守。保守什么?应该是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孝顺父母当然是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维持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念。亲情,是人类最基础的一种美好感情,而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说这种基本需求都没有了,说我们发达了,我们有钱了,那整个就是“搬砖砸脚”。面向21世纪,作为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亲情。李先生:会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会因为子女的出走、子女的不在、子女的不关心而感到心里很忧郁,从社会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有一些呼吁的声音,使得这
12、部分孩子能更多地关心父母。陈先生:社会不管怎么发展,不管怎么强调人的独立的意识,但亲情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上的家园。11.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是什么。(3分) 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3分) 12.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3分)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分) 13.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4分) (二)那么,主张拆除者又问了:在那有利的方面呢?我们计算利用城墙上那些砖,拆下来协助其他建设的看法,难道就不该加以考虑吗?这里反对者方面更有强
13、有力的辩驳了。他说:城砖固然可能完整地拆下很多,以整个北京城来计算,那数目也的确不小。但北京的城墙,除去内外备有厚约1米的砖皮外,内心全是“灰土”,就是石灰黄土的混凝土。这些三四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灰土坚硬如同岩石;据约略估计,约有1100万吨,假使能把它清除,用由20节18吨的车次组成的列车每日运送一次,要83年才能运完!请问这一列车在83年之中可以运输多少有用的东西。而见这些坚硬的灰土,既不能用以种植,又不能用作建筑材料,用来筑路,却又不够坚实,不适使用;完全是毫无用处的废料。不仅如此,因为这混凝土的坚硬性质,拆除时没有工具可以挖动它,还必须使用炸药,因此北京的市民还要听若干年每天不断的爆炸
14、声!还不止如此,即使能把灰土炸开、挖松、运走,这1100万吨的废料的体积约等于十一、二个景山,又在何处安放呢?主张拆除者在这些问题上面没有费过脑汁,也许是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乃至没有知道墙心内有混凝土的问题吧。就说绕过这样一个问题而不讨论,假设北京同其他县城的城墙一样是比较简单的工程,计算把城砖拆不做成暗沟,用灰土将护城河填平,铺好公路,到底是不是一举两得一种便宜的建设呢?由主张保存者的立场来回答是:苦心的朋友们,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呀,四面都是广阔的平原,我们又为什么要费这样大的人力,一两个野战军的人数,来取得这一带之地呢?拆除城墙所需的庞大的劳动力是可以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果实的。将来我
15、们有力量建设,砖窑业是必要发展的用不着这样费事会取得。如此浪费人力,同时还要毁掉环绕着北京的一件国宝文物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对于北京卫生有莫大功用的环城护城河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 这样辩论斗争的结果,双方的意见是不应该不趋向一致的。事实上,凡是参加过这样辩论的,结论便是认为城墙的确不但不应拆除,且应保护整理,与护城河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的计划,善于利用,使它成为将来北京市都市计划中的有利的仍为现代所重用的一座纪念性的古代工程。这样由它的物质的特殊和珍贵,形体的朴实雄壮,反映到我们感觉上来,它会丰富我们对北京的喜爱。增强我们民族精神的饱满。14.文段中主张拆
16、除城墙者的理由是什么?(3分) 15.反对拆除城墙者是怎样辩驳的?(3分) 16.从双方辩论的情况看,你认为哪一方占主动?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4分) 论幸运 培根 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等等;但另一方面,人之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愚蠢恰是另一个人的幸运,一方的错误恰好造成了另一方的机会。正如谚语所说:“蛇吃蛇,变成龙。”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与自信。西
17、班牙人把这种本领叫做“潜能”。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素质,能在必要时发挥这种素质,从而推动幸运的车轮转动,这就叫“潜能”。 历史学家李维曾这样形容老加图说:“他的精神与体力都是那样优美博大。因此无论他出身于什么家庭,都一定可以为自己开辟开辟出一条道路。”因为加图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这话说明,只要对一个人深入观察,是可以发现对他是否可以期待遭际幸运的。因为幸运之神虽然是盲目的,却并非无形的。 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不断作出细小的努力来达到幸福,这就是不断地增进美德。 意大利人在评论真正聪明的人时,除了夸赞他别的优点外,有时会说他表面上带一
18、点“傻”气。是的,有一点傻气,但并不是呆气,再没有比这对人更幸运的了。然而,一个民族至上或君主至上主义者将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把思考权交付给他人,就不会走自己的路了。 意外的幸运会使人冒失、狂妄,然而来之不易的幸运却使人成为伟器。 命运之神值得我们崇敬,至少这是为了她的两个女儿一位叫自信,一位叫光荣。她们都是幸运所产生的。前者诞生在自我的心中,后者降生在他人的心目中。 智者不夸耀自己的成功。他们把光荣归功于“命运之赐”。事实上,也只有伟大人物才能得到命运的护佑。恺撒对暴风雨中的水手说:“放心吧,有恺撒坐在你的船上!”而苏拉则不敢自称为“伟大”,只称自己为“幸运的”。从历史可以看到,凡把成功完全归
19、于自己的人,常常得到不幸的结局。例如,雅典人泰摩索斯总把他的成就说成:“这决非幸运所赐。”结果他以后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世间确有一些人,他们的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例如普鲁塔克就曾以泰摩列昂的好运气与阿盖西劳斯和埃帕米农达的运气相对比。但这种幸运的原因还是可以从他们的性格中得到发现。17.作者在文中用一段话表述了自己关于幸运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什么?(3分) 18.第二段中“蛇吃蛇,变成龙”,第五段中“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这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第一个比喻:(不超过28个字) 第二个比喻:(不超过22个字) 19.“只要对一个人深人
20、观察,是可以发现对他是否可以期待遭际幸运的。”这是为什 么?这句话强调什么因素必然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中起作用?(3分)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有“幸运”、“机缘”、“命运”等词语,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有关,但各不相同。 B.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这个人自己决定的。 C.文中所说的“傻气”,是老实勤恳而不取巧的意思。 D.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批评了那种把成功完全归于自己的人,认为他们不是智者,因为他们否定了“命运之神”的作用。这就显得前后矛盾。 E.这是一篇随笔性质的文章,因此不要求结构的严谨和论证的充分。 F.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知识的渊博,见
21、解的深刻。三、写作(3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很多选秀节日,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自我风采的展示。请以“年轻人要敢于展现自己的风采”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范闱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1.mi g jin li shn y co cu ch jng xi 2.(1)敝一弊 (2)应一映 (3)近一境 (4)获一或 (5)绌一拙 (6)灼一卓3.B4.D(“相得益彰”指两个人
22、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不出来。这里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改为“相辅相成”。)5.D(A“观点上”改为“在观点上”或“的观点”;B结构混乱,“本着”与“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c“生活富裕”与“生产发展”换位置,“生产”是“生活”的基础。)6.C(“制定出”后面的冒号去掉,因为后面的短语不成句。)7.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8.(1)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的有利条件;(2)把300万人民武装起来;(3)得道多助。9.示例:(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你知错
23、就改就是在进步,一切还来得及。(2)人难免会犯错误,但只要我们携手共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能起到安慰和鼓励作用符合说话人身份即可。) t10.将“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改为“甚至把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11.(1)表面上是工作繁忙,家务繁重,虽对老人“有心”但却“无力”;实质上对老人的渴求,尤其是精神上的渴求不理解甚至漠视。(2)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希望中年朋友在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家庭的同时,要多为父母着想,多与父母交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使老人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不能漠视的问题。12.(1)态度:当代一些大学生由于时代的变革、观念的变化,思想上与过去有了
24、很大的不同, 他们对“家”、“父母”的概念已经不很清晰了,因此对父母漠不关心。实质: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我发展,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意识。其结果是亲情这种人类最基本的美好感情的丧失,进而会导致诸多情感价值观的扭曲、沦丧。 (2)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要告诫年轻人,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永恒的情感,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多么进步,我们都不能抛舍亲情,否则会使道德沦丧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13.因为社会学家所强调的代际之间的融洽关系、创新应以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为前提、亲 情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好感情等内容,既指出了遵守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其必要 性,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灵魂的拷问,所以对
25、年轻人会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也许会让他们 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14.主张拆除城墙者的理由是能拆下很多砖,用于搞其他建设。15.反对拆除城墙者认为拆除城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墙内的灰土毫无用处而且无处安放;拆除时需要爆破,产生噪声污染;拆除城墙,就毁掉了一件国宝文物,是犯罪之举。16.从双方辩论的情况看,反对拆除的一方占了主动。因为他们辩驳的理由具体充分,论证有力,令人信服。17.一方面,个人的命运常常受到偶然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命运也往往是由个人自己造成的。18.(1)未犯错误的聪明人战胜犯了错误的蠢人,从而获得成功。(2)幸运机会多,能使人 获得巨大成功。19.因为没有才能就不能把握机遇,而一个人有无才能是可以观察到的,作者在这里强调一 个人的才能必然对决定他的命运起作用。20. BD2l.略。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