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53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四讲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016河南天一联考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D)A增加 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A降水变化 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 D土壤贫瘠解析第1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

2、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第2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变化。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据此回答34题。3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C)A总体呈萎缩态势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4近30年来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3、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B)A气温下降 B冰川退缩C过度引水灌溉 D降水减少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来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第4题,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读“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甲)和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图乙)”,回答56题。5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C)A晋 B贵 C甘 D吉6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D)A粮食总产量下降B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的海

4、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解析第5题,从年降水量大致在1002000mm之间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应为甘肃省。第6题,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该省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故甘肃省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将扩大。下面两图分别为“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信息显示(C)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8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D)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

5、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解析第7题,仔细读图,图1中,西南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在增加,降水增加不多,甚至有减少的趋势,总体看有趋于干旱的趋势;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第8题,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随着气温升高,我国高寒地区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无疑因为光温增加而有待进一步发掘;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如果提

6、高复种指数,将会加大农业用水量,水资源更加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读表,完成911题。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037,242花蕾期,084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9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D)A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10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C)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D减少物种

7、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11该植被类型可能分布在(C)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解析第9题,根据表中数据和注记可知,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始期提前037天,末期延迟458天,整个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而不是缩短;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都提前了,而不是延迟了;花期末期提前126天,花期始期延迟147天,即花期缩短。第10题,展叶和开花的提前,增加了植被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植被成熟期延迟,增加了遭受秋季霜冻的可能性,增加了物种生殖失败的可能性;物候变化不同步,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相互作用脱节,加快了物种淘汰的速度。第11题,根据题干可知,矮蒿草甸植被主要分布于高寒

8、地区,可推断该植被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海拔低,江南丘陵纬度低,内蒙古高原典型的植被是温带草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B)A B C D13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旱涝灾害增多某些物种灭绝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解析第12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第13题,全球气候变化会造成全球气温和降雨发生变

9、化,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发生。二、综合题(共24分)14(2016安徽3月)在2009年9月25日匹兹堡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瞩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数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危害比重69612415822材料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图1)。材料三图2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在台湾岛、关岛、南极大陆三个地区从

10、1993年4月到2002年12月浓度变化图。(1)简要说出材料一中四种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最多和最少两种气体的人为来源。_二氧化碳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氟氯烃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泡沫塑料、发胶、杀虫剂等产品_。(2)简要叙述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_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的吸收非常少,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的比较多,把地面辐射的热量储存到近地面的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_。(3)材料二中、两条曲线中表示平均温度差的是_,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性。_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加大,平均温度偏差呈现波动性上升,平均温度偏差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不

11、断上升_。(4)材料三中,最可能是南极大陆地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是_丙_,解释其理由。_在南极大陆,由于几乎没有植物,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小_。解析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把能量以大气逆辐射方式返还地面,这是其保温的根本原因;二氧化碳一般呈渐变趋势,而温差则呈波动变化趋势,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知,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低变化,与排放量呈正相关,同时与消耗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多少、生长状况呈负相关。15阅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1)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

12、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北冰洋2007年冰面范围比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大幅度缩小,显示了全球变暖现象还会持续。其原因主要从人因素分析,从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两方面来分析。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影响从淹没、灾害、港口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北冰洋冰面减少,有利于通航,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航运通过纬度较高的北冰洋航道,使路程缩短,从而节省能源和时间。第(4)题,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两个角度归纳。答案(1)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森林资源的破坏。(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上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业也会受影响。(合理即可)(3)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