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52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课时作业:1-5-2 正弦函数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追寻隶书演变之踪孟鸿声“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隶变”一词在唐代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

2、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觿、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

3、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

4、自觉的人文精神。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

5、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隶变是指汉字形态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过程,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B. 隶变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C. 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D. 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且自成系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在介绍“隶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一般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领起全文。B. 第二段先破后立,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

6、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C. 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引言论证说明了楚简的特点,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D. 结尾概述了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发展历程体味汉字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篆书线条圆转、依类象形,不容易辨识,其向隶书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俗体推动的结果。B. 秦王朝颁布“书同文”的政令,只是统一了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却无法统一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C. 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D. 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隶变,这个过程具

7、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答案】1. D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说法错误,原文为“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意思是隶变是现代汉字“演变”过程的起点,而不是现代汉字的起点。B项,张冠李戴,将形容隶书特点的“笔性丰富”一词用于形容篆书。C项,“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于文无据;并且,原文中“楚文的融合、转化

8、、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只是说楚文具有融合、转化、演进的可能,而并没有说隶书“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概括不全面。事实论证和郭沫若的引言说明楚简的特点,而引裘锡圭之言意在说明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

9、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C项,“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

10、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19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365个日日夜夜,我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高位推进、尽锐出战,完成13.25万人、128个贫困村、5个省级贫困县高质量脱贫任务,至此,我省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为今年巩固提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站在2020年的起点,我省正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紧盯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一往无前。精准,始终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坚守的要义。扶贫

11、要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离不开摸清底数,狠抓精准识别。去年,我省组织开展全省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共入户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39万户,走访贫困边缘的非建档立卡农户35万户,新识别贫困人口11738人,脱贫不稳固回退5762人。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我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一线,干部创新扶贫模式,为每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去年以来,我省在产业扶贫上实施项目4211个,惠及贫困人口62.96万人;在就业扶贫上,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99家,解决5678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在低保兜底扶贫上,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073元/年,23.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享受低保扶持我省

12、去年脱贫人数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我省脱贫攻坚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无疑是因病致贫,平均比例超过贫困人口的70。聚焦医疗扶贫。我省大力实施辽宁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大病集中救治4.25万人、慢病签约健康管理14.02万人、重病兜底保障1.86万人。我省还建立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第四重保障”,有效解决患大病贫困人口日常用药负担重问题。聚焦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兜底安置就业政策,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去年,全省515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除2人因升学考试暂无就业意愿外,其

13、余全部实现就业。聚焦贫困户危房改造。我省全面排查并确定了1.6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截至去年10月20日,全省1.63万户危房改造全部竣工。(资料辽宁日报1月3日)材料二:2019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回顾发展历程,我国

14、经济总量在1986年突破1万亿元,1991年突破2万亿元,1995年突破6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2012年突破50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总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0。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1,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虽然在今年初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

15、社会发展,就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顺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从居民人均收入来看,2010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0和11.0,快于同期8.7的经济年均增速。2013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也快于同期经济年均增速。由于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整体上更加向居民部门倾斜,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情况下,必然能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2

16、019年末,我国又有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降至551万人。2020年,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消费升级进入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0国际元,将进入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这一关键时期。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按照世界银行20

17、18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在数值上大体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205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2019年,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距目前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还有2000美元左右的差距。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当然也要看到,即使我们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也是一个较低水平的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美国的1/6、日本的1/4左右。这说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实现现代化并迈向发达国家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资料人民日报3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18、的一项是( )A.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我省高位推进、尽锐出战,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B. 辽宁省扶贫方案“量身定制”,灵活多样,有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扶贫等。C. 新冠肺炎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我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所以影响只是暂时的。D.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上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放缓。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人民币,顺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B. “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我国将

19、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C. 因病致贫,平均比例超过贫困人口的70,辽宁省聚焦医疗扶贫,有效解决患大病贫困人口日常用药负担重问题。D. 由于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整体上更加向居民部门倾斜,必然能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6. 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答案】4. D 5. C 6. (1)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狠抓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人均国内生

20、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放缓”错误,原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

21、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A项,“顺利实现”错误,“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是未然的情况,选项变未然为已然。B项,“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错误,是变未然为已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D项,“由于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整体上更加向居民部门倾斜,必然能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缺少必要条件,原文是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情况下,必然能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

22、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2020年,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从经济总量来看,2012201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0。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1,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2019年,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距目前的高收入国家门槛还有2000美元左右的差距。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据此,从我国脱贫工作、经济实力和国民收入等角度分条概括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

23、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

24、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盒,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

25、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

26、来。巧姐儿听见她母亲悲哭,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她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她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刘姥姥笑道:“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她顽,拿什么给

27、她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凤姐道:“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么?”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说道:“我们若不仗着姑奶奶,都要饿死了。如今虽说是庄家人苦,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又打了一眼井,种些菜蔬瓜果,一年卖的钱也不少,尽够嚼吃的了。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阿弥陀佛,前日我女婿进城,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唬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后来又听见说这里老爷升了,我又喜欢,就要来道喜,为的是满地的庄家来不得。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今儿

28、天没亮就赶着我进城来了。我也不认得一个人,没有地方打听,一径来到后门,见是门神都糊了,我这一唬又不小。我等了好半天,遇见了熟人,才得进来。不打谅姑奶奶也是那么病着。”这里凤姐愈加不好,见刘姥姥在这里,心里信他求神祷告,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姥姥坐在头边,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怪的样。刘姥姥便说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什么庙有感应。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

29、:“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节选自红楼梦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补充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扑面香气,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B. 巧姐的名字,源于她生于“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受凤姐请求,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法来给这孩子取名,说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C. 小说以他人叙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如通过刘姥姥的话语“若不仗着姑奶奶”“这两年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表明凤姐对普通贫苦百姓的关爱之心。D. 刘姥姥是一位农村老妇人。贫穷质

30、朴,身份低微,对贾府的一应陈设感到头悬目眩;又知恩图报,重义轻利,得知贾府被抄家、声势败落也前来探望。8. 请以两篇选文中凤姐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9. 假如刘姥姥感染了新冠肺炎,第一次进荣国府在府中病发。下列问题选择其中一个作答。贾府中有哪些人可能被她传染?请写出五个人的姓名,并简要说明理由。是否会将刘姥姥留在府中隔离救治?可能是哪五个人能做这一决断?猜测他们做去或留的决定,你的理由分别是什么。【答案】7. C 8. 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或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凤姐奢华的穿戴、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矜持的动作等,表明他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生活奢华的贵族

31、女子;用个性化的对话(或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凤姐与刘姥姥的交谈,流露出对刘姥姥的关心和信赖,对女儿巧姐的不舍与担忧,对家族衰败的无望与无奈;用典型化的场景(或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状态。如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听到自鸣钟响,看到“小丫头子们齐乱跑”,“一二十妇人”来去都“鸦雀不闻”衬托出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9. 周瑞家的,通过她的引见刘姥姥见到王熙凤王熙凤,刘姥姥和她面对面交谈;平儿,在刘姥姥等待熙凤和见熙凤过程中都在身边;贾蓉,来找王熙凤借玻璃炕屏,王熙凤让姥姥“你只管坐着”,刘姥姥就坐在炕沿;巧姐,原文“来至东面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

32、之所”,理论上可能被传染。王夫人,赶出去。她性情狠辣,赶走了晴雯逼死了金钏邢夫人,比较善于处事,和王夫人是妯娌关系,她的陪房婆子王善保家的送香囊“冲撞”王夫人,所以邢夫人可能会觉得对王夫人或王熙凤怎么不利怎么办,她一直是前两者的对头,可能留;贾母,赶出去。她只爱她自己,年纪最大怕死;贾政,留。受儒家思想影响,人还比较忠厚,对他官声有好的影响;贾赦,赶出去。他除了对纳妾上心,其他一概不理。王熙凤,留。她虽然心狠,但自己和女儿也被感染得病,看到得病的姥姥和其孙板儿,老妪弱童,同情心爆棚。林黛玉贾宝玉等辈份小,对刘姥姥的去留,没有决定权,只是被保护的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33、。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补充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补充和赏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明凤姐对普通贫苦百姓的关爱之心”错,凤姐只是关心和贾府有来往的刘姥姥,并不是“对普通贫苦百姓的关爱之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

34、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以两篇选文中凤姐形象为例”,说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为肖像描写,从穿戴上可以看出凤姐生活奢华,“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为动作描写,写出凤姐的高傲,体现她

35、较高的社会地位,文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不然你带了他去罢。”“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么?”“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 “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为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凤姐对刘姥姥的信任和对女儿巧姐的不舍与担心。通过“刘姥姥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

36、了几样”“半日鸦雀不闻”,可以看出凤姐的地位和威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目,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因题而异,要注意的是答题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表述一定要准确、到位、简洁。作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整体感知小说,分清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和主题进行深入的解读。本题第一问先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入手,主要的传播方式有近距离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再回到文本看看,从小说人物入手,周瑞家的引见刘姥姥见到王熙凤,她们接触密切;在刘姥姥等待熙凤和见熙凤时,平儿一直陪着刘姥姥;这期间贾蓉曾来找王熙凤借玻璃炕屏,所以也有可

37、能被传染;刘姥姥坐的炕是巧姐睡觉的地方,也有被传染的可能。本题第二问要从人物形象入手,王夫人是个“善人”,时常吃斋念佛。可是她心并不善,甚至很恶,她虚伪残酷。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但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她送

38、出大观园的。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青年一代遭到了巨大的摧残,王夫人实是元凶。此人又非常主观武断。她会把刘姥姥赶出去。邢夫人作为贾家的大儿媳,她得不到婆婆贾母的欢心,也没有当家的权力,自己的儿媳妇王熙凤又一味奉承贾母与王夫人,这使她极为不满。她一直伺机反扑,不时给她们制造难堪。当她发现傻大姐拾得的五彩绣春囊时,便以此作为武器,打发王善保家的交给王夫人,把王夫人“气了个半死”,这才引起了抄检大观园。、她可能会为了对付对王夫人或王熙凤而选择留。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具备了

39、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她可能会将刘姥姥赶出去,以免影响到自己和家中的人。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他可能会留下刘姥姥贾赦是贾母的长子,贾琏、迎春的父亲。贾赦虽是世家子弟,袭一等将军之职,在朝为官,却贪淫昏暴,算是贾门中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了。他生性好色,妾室一片,平日依官作势,行为不检。他不会在乎刘姥姥的生死。王熙凤对待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她也有不同的语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说出来的话既有谦词,同时呢,又告艰难,而且还不乏人情味,符合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炫耀的原则,王熙凤会留,以给自己和巧姐留下后路。二

40、、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从师许文懿公。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皆无所遇。及还武林,知罗知悌

41、,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即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尽得其学以归。翁不自满足,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意归。因作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以发挥之。于是,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辏于道,翁咸往赴之。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于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

42、。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选自元戴良丹溪翁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B.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C.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D.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指避讳,专指对逝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不直称或不直书,以示尊敬。B

43、. 理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C. 寺人,官名。亦作侍人。掌管宫内侍卫御车等的近侍。东汉始专指宦官。D. 辐辏,车轮四周的辐条都向车轴中心集中。后来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丹溪先习儒学求仕,后改医道助人。他先跟从家乡的先生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致力于医学,日夜研习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朱丹溪听从罗氏教诲,尽去旧学医术。他访名医,受业于罗知悌,听从罗氏教导,舍弃陈师文、裴宗元、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理念。C. 朱丹溪理学结合医学,推动医理发展。他深入研修医学时,用易经礼记等书的有关

44、意义参验所学,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D. 朱丹溪妙手医人病痛,仁心训诲伦理。他不仅在医术上声名益著,就是在做事方面,思想方面,也能够使人振奋、自我鞭策得无暇他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2)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2)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

45、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都是动宾结构,句子结构一致,应分别断开,故排除A、D两项;“鲜”意为少,是形容“知之者”的,故应在“鲜”之前断开。句意: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少有能够通晓它们的人。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46、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 “专指对逝去的”不正确,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故选A。【12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舍弃陈师文、裴宗元、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理念”错,原文说“乃以三家之论

47、去其短而用其长”,意思是融会贯通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的医术医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士,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苟,如果;推,推广;虽,即使;不仕于时,状语后置。(2)若,像;殆,大概;直谅,正直、诚实;以,因为;少,轻视。【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8、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渐渐长大,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跟从许文懿先生求学。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

49、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当时正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少有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武林(杭州旧称),知晓了罗知悌,罗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近侍,精通医学,得到

50、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

51、章,来阐发他的观点。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丹溪翁在婺州学习并掌握了道学的源流精髓,然后从事了医学。有人由于医事来求见的话,从来没有不是用保全并修养精神来启迪他们的心志。至于一句话语、一次沉默、一个行为、一次静处,凡是有关伦理的,尤其能够恳切地给人以教诲,使人振奋、急迫感慨、激动、自我鞭策得无暇他顾。左丘明有过这样的话:“仁爱之人的话,它的益处真是多而又大啊!”确实如此。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

52、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注】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尊重。翻:反而。14.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客则“开青眼”,传出意外的惊喜,呈示热切的企盼;无人来则“问落花”,实则是在凄楚中自悲自怜,透出沉挚的情愫,展现丰富的情感波涛。B. 春风细草,幸有客人带来友情的暖风,恰能排遣孤寂无聊;秋月晴沙,幸有明月洒下慰藉的光辉,驱使思想驰骋。C. “客久翻疑梦”,这一句化用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中“梦里不知身是客”句,意谓“客里不知身在梦”,是人生

53、如梦的深长感喟。D. 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只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没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和豪放。15. “独坐”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首联以有客衬无人,托出独坐时的心境。有客时,诗人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客时,诗人愁闷无遣,只能与花为伴,向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颔联拈出春风秋月的季节转换,展现终年独坐的情景。春风骀荡,温暖细弱的嫩草;秋月皎洁,朗照平旷的沙滩,都把独坐时冷暖自知的人生体验具象化。颈联由“客久”引起“忆家”,点明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身在梦中。朋友来时,诗人才会中断思念家乡。尾

54、联摄取独坐黄昏的即景,表明独坐也有欣喜。诗人刚抚过琴,读过书,被满天璀璨绚丽的晚霞吸引,就抛开琴书独坐观赏晚霞,也是孤独中难得的欣喜。【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没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和豪放”错误。诗人的精神世界中,自然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但更多的是“莫道

55、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和豪放。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本题考查对“诗眼”的分析与把握。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独坐”是诗题,分析时结合“独坐”与全诗的关系,即每一联如何扣“独坐”来写:“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

56、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排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一句,前为春,后为秋;前为白天,后为夜晚,是通过四季转换、昼夜交替来表现终年独坐的状态。“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客居久,反而以为是在做梦,有朋友来访,座谈聊天,就会冲淡思家的情绪。此联也有慨叹人生如梦之意。尾联“琴书独未整,独坐送残霞”,“独坐”照应标题,百无聊赖地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意即打发余生的时光,连琴棋书画都懒得打理了。【点睛】解答炼字题“四看”:一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

57、”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二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三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四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

5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回答说和其他三个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_,孔子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各自的志向: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3)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答案】(1)异乎三子者之撰 亦各言其志也(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

59、点字词的写法:撰、澄江、练、如簇、坼、乾坤。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这些症状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 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 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有“精神亚健康”表现的人大多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

60、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京师天中文系贺仲明教授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B.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状态在很多人身上都或显或隐地存在着C. 因此,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精神亚健康”的症状D. 因此,在很多人身上都或显或隐地存在着“精神亚健康”的状态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

61、,”。D. ,;”。19. 下列语句与文中“大多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所运用的修辞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一年之中,有四季来而复往;人的心灵中,也有春夏秋冬。B.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C.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D.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答案】17. A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括号句与前一句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在阐明事实情况,所以排除C、D两项;“症状”

62、与括号后的“这些症状”呼应得更好,另外,“或隐或显”表明症状由轻到重,更符合此语境。排除B。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第一空,此处的标点符号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应选冒号;第二空,“四个方面”之间是并列关系,据后文提示,此处应选分号;第三空,表并列,后文亦有提示,应选顿号;第四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而最后一空,表示直接引言结束,应依次为句号、后双引号。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

63、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题干“大多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为比喻。A项,“人的心灵中,也有春夏秋冬”为比喻;B项,“生如蚁”“美如神”为比喻;C项,“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连用了四个比喻;D项,“光与影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用诉诸听觉的“名曲”描绘视觉“光与影”,为通感。故选D。【点睛】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

64、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我们提倡“写现实”,认为这是更有难度的写作。为了说得明白,_。生活跟文学的关系就像粮食和酒的关系,从现实生活到文学作品,这个过程中,粮食_,而不是“物理变化”。所以现实生活的粮食,经历的绝不仅仅是什么“剪裁组合”的工作,也不仅是“归纳和选择”的工作。如果现实生活是粮食,作家就是一个酿酒器。现实生活进入作家这个酿酒器之后,经过一番复

65、杂的酿造而发生化学变化,再倒出来就是芬芳的酒液。酿造技术不同,酒的成色好坏也就不同,于是_。【答案】 (1). 我把写作过程比喻成酿酒 (2). 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 (3). 就有了杰作与劣作的区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第处横线前的“为了说得明白”和横线后的“生活跟文学的关系就像粮食和酒的关系”,可知此处把“写作”比喻成“酿酒”,横线可填“我把写作过程比喻成酿酒”。根据第处横线后的“而不是物理变化”得知酿酒是化学变化,可填“已

66、经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第处横线前“酿造技术不同,酒的成色好坏也就不同,”得知文学作品也分优劣,此处可填“就有了杰作与劣作的区别”。21.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是: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做事;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即使手机很安静,也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连续几个小时手机不离手,不停地刷微博、翻朋友圈、聊天。请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出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答案】手机依赖症是贪婪的窃贼,不经意间,它已偷走你的时间,偷走你的专注,偷走你的自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树立大修辞观,切忌片面性。(1)在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时候,除了要理解修

67、辞手法外,还要注意修辞手法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综合运用。(2)要注意修辞手法与语法、逻辑的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手法则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再形象生动、有表现力。其次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查思维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本题中,首先要在心里大致勾勒出“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例如占用自己的时间、影响学习的专注、让人失去自我等;再确定两种修辞

68、手法,可以使用拟人的手法,将“手机依赖症”人格化,也可以使用排比,将危害呈现出来。最后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及时调整。【点睛】易混修辞格辨析技巧1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

69、现。2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1)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3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出现的现象。4设问与反问: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

70、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若感情强烈,则可以用叹号。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会反思的民族,才会有前途。人们在迎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纷纷写下了这样那样的反思:“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知识先于娱乐,理性先于狂热,敬畏先于征服,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世界。”“在灾难面前,人类理应结成一个坚实且温暖的命运共同体。”“也许这次疫情会改变中国人的集体性格,让浮躁的生活变得清寂而简单:在家里读书、冥思、喝茶、健身、听音乐。” 以上观点哪一条最让你深有感触?它引

71、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反思?请据你的思考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从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诗句“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到鲁迅先生的一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从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到如今全球共患难,同担当,无不彰显出人类本就是一个整体。“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谁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应发挥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风雨共患难,更好造福人类。早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便明确

72、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但在这个高速发展又相互联系的时代中,人类应该更早地意识到整个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逐渐加强。曾经几次爆发的全球疫情或是金融危机,都在一次次提醒着人们人类之间的联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天而降,令人猝不及防,“逆行者”们怀着舍生取义心态,来到湖北,与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即使面临医疗防护物资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但是他们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支撑他们的正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强大的信念与毅力。当然,除了在前线的战士们,我们坚守在家中,也为疫情的好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次疫情才会

73、如此迅速地得以控制。再反观那些自以为自己利益高高在上而忽略事物联系性的人,所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了吗?并没有。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终究是每个人自私的结果。倘若有一人调解矛盾,出言劝阻,车上的15人,又怎会全部丧失生命?又例如本次的疫情,倘若的确是我国引起的,但这怎又是一个国家的灾难。中国是一个关口,如果关口失守,每个国家都会面临同样甚至更严重的灾难,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没有一片雪花无辜,没有谁是孤岛。然而,总有许多人认识不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一点,亦或是没有完全接受。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美国以此为机千方百计压制中国;当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美国非但不出力遏制疫情,反而在

74、批判各国上乐此不疲;当试图将自己与国际社会拉开距离,独善其身时,病毒已悄然降临,美国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受疫情危害的第一大国。在病疫这一人类的公敌面前,多数国家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诗经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而美国却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战友。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人类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世界需要这种责任感,这个课题很大,大到无所适从;但它又很近,近到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特殊时

75、期,我们都需要放下成见,心怀一种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共同面对这场灾难。【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此文,首先理解材料,然后分析立意。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76、 意思是为大家抱来柴火的人,不能够让他在风雪中冻死,为自由开路的人,不能让他被艰难的路上被困住,这句话饱含了勘破世态人情的悲凉。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互帮互助,需要抱团取暖。别人以善心温暖我们,我们也应回报扶危济困救济苍生的大格局大爱的人以爱。“知识先于娱乐,理性先于狂热,敬畏先于征服,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世界”,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而在人类诞生之前,自然便悄然出现。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就像当初恐龙想要主宰世界一样。人类是多那么地不自力,在自然面前,人类所当今所掌握的技术,只不过是凤毛麟角。人类的下场,只会重演恐龙的悲剧自生自灭。我们应该思考“维护地球所有生命”“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的

77、现实意义“在灾难面前,人类理应结成一个坚实且温暖的命运共同体”,当灾难发生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人类谁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我们应发挥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风雨共患难。“也许这次疫情会改变中国人的集体性格,让浮躁的生活变得清寂而简单:在家里读书、冥思、喝茶、健身、听音乐”,经历灾难,让人们懂得了珍惜,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因为懂得生命短暂,我们才能更珍惜生命。只有在短暂中,我们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懂得细心体会,才会有一颗善良的心。 根据上述分析,然后结合题干要求“以上观点哪一条最让你深有感触”,从中挑选一条,确定中心,谈谈自己的“联想和反思”。【立意】1.投之以桃,报之以李2. 敬畏

78、自然3.风雨同舟,众志成城4.珍惜当下【结构】文章开篇点明只有风雨共患难,才能更好造福人类,接着以新冠疫情为例,证明只有共同抵御才能获得成功,然后以反面事例来证明自私自利会带来灾难,最后呼吁大家放下成见,心怀责任感,共进退。【素材】1. 从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做出卓越的贡献,高尚的思想道德与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缺一不可。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那么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在致敬科学前辈的同时,更要吸取他们的优秀品质,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兼备,从老一辈科学家肩上接过振兴祖国的使命,勇于担当,投身到祖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去,为未来的科技强国

79、事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2. “岁在庚子,荆楚大疫。举国闭户,舟车无迹。唯我白衣,逆行无惧。一域有难,环宇戮力。功成身陨,万民涕泣。英灵不远,魂佑天地。哀哉痛哉,伏惟尚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出了一条光辉大道,让我们国家能够继续前进。他们永远倒在了追求曙光的路上,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因此,这三分钟,是向他们致敬,也是告诉他们的英灵:我们永不忘记。3. 人类打着“人定胜天”的旗号,向自然进军。于是,森林开始愤怒,它“点燃”了自己。澳大利亚山火共造成27人死亡,烧毁面积达到1030万公顷,数千栋房屋损毁,数千名居民无家可归,澳洲著名景点袋鼠岛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大火无情

80、吞噬。与此同时,开山挖矿、采煤,导致地面塌陷;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耕地盐渍化;大量使用化学燃料,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地面塌陷,人们无房可居,被迫移民;水土流失,淹没大量良田,荒废了无数土地;全球气候变暖更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淹没陆地。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人们终于明白:人对自然,始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道法自然”。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谆谆告诫过我们。人类拥有了改造自然的力量,但是过度改造最终会导致这种力量消失,甚至使人类自己消失。“享受在前,吃苦在后”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惯性思维,但是这个“苦”有可能是我们全人类都吃不起的。为避免最终与自然“同归于尽”,人类需要敬畏自然。人类

81、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也不会变成自然界的主宰。【点睛】审题要“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2)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就要概括其中心,明确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则要选取一点来确定写作角度,从而确定写作主题。(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考生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对于材料后的写作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那么作文里最好要巧妙地体现材料的内容,即要巧妙地“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此外,考生还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