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国论 同步练习2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得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2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3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
2、芥 D洎牧以谗诛4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5下列语句中加线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sh命运)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C.洎(z等到)牧以谗(ch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借其用武而不终也。D.思厥(je他的)先祖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6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师不必贤于弟子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胜负之数,存亡
3、之理 思厥先祖父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B.C.D. 7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8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第一组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 C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陈涉率疲弊之卒转而攻秦第二组 B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不患寡而患不均(
4、 )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有大石当中流 9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4)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1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5)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 (1)(3)(5) 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 (2)(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C.(1)(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D.(3)(4)(6)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12归纳下面多义词的义项。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则与斗卮酒() 失其所与,不知() 咸与维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以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皆以美于徐公()13下
6、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
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近之际 革灭:消灭15.对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李牧连却之 是谁之过与 却匈奴七百余里A.词义不同,词义相同 B.词义不同,词义不同C.词义相同,词义不同 D.词义相同,词义相同16.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
8、易量。17.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18.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丹以荆卿为计牧以谗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9、智力孤危 三国各爱其地A. B. C. D.19.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六国论试卷答案: 1B(“厌”应译为“满足”。)2B(例句与B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3D(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4C(C中“异”解释为“以为异”,是意动用法,A、B、D项中加线字为使动用法。)5B 6D 7B 8C B 9B D 10(1)一天天地,名词做状语 (2)礼待,名词做动词 (3)使退却 (4)使变弱11B 12(1)同 结交 给 结交 参加 (2)因为 用 而,才 而 认为13D阅读题 14.B 15.A 16.A 17.C 18.C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