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2.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A.建立自己的学
2、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如何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此题应选C项。选项A不符合史实;B中思想阵地错误;D社会转型不符历史史实,均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
3、家争鸣实质【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与时俱进背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
4、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3.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 “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名师点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与孔子的“儒学”(1)“罢黜百家,
5、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4.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政治制度【名师点睛】汉朝到
6、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5. 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流行 C.印刷工艺提高 D
7、.思想控制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文字说明明代末期出版业繁荣,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市民文学兴盛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故答案选B,.商品经济繁荣、印刷工艺提高和思想控制削弱均不符合题意,故A C D三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印刷术【名师点睛】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
8、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7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
9、。这主要表明东汉时期 A.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化 B.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C.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 D.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等反映了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故选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民间教化信息,故A错误;礼仪并没有贯穿与农业之中,故B错误;宗法制不是材料体现信息,故C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思想影响【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
10、”的思想;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8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提倡不同等级问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11、D.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答案】D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111.Com9.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111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答案】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局限性1民主政治的特征(
12、1)主权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等。(2)法律至上雅典实行严格的法治,提出公民法律上一律平等,神圣不可侵犯。10.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3、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所以答案选D;是智者学派代表;中完全错误;中理性说法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观点【名师点睛】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一条 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
14、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11. 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111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答案】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进化论共同点【名师点睛】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
15、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12.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使追究国王责任有了法律根据,通过追究签署大臣的责任,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故A项
16、正确,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该法案不一定能保证国王不犯错,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要求按照“一、二和三”复习: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全过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3.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B.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17、C.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答案】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名师点睛】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 14. 18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
18、在1111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8世纪可以判断出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中的枷锁应该是封建专制制度;“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意思是君主如果不好好统治人民有权把他推翻。所以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反对君主专制,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不是最突出的表现。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批判专制。【名师点睛】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
19、、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5.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16.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
20、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材料突出反映了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即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学习、引进技术(器物阶段),且还需要国民心理、文化(文化
21、软环境、学习他国的氛围等)等的密切配合。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BC两项均不是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准确解读,不正确。而D项表述,即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展的相关条件学习他国的文化软环境【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要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的内容,明确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过程。二要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
22、、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17.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这一分析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答案】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脆弱的德国民主【名师点睛】英德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是选举的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德国宰相由皇帝
23、任命,对皇帝负责。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拥有实权,限制王权;德意志议会只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两个多世纪里,英国权力保持了相对稳定,“不管国王们和大臣们的想法多么不着边际,其本身的缺点有多少,但统治阶级的传统都能够因地制宜,利用英国现有的国家权利的条件,具体地铸造出显赫的国家权力。”这主要取决于A.限制君权的历史传统 B.两党政治的尖锐斗争C.责任内阁的不断完善 D.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不管国王们和大臣们的想法多么不着边际,其本
24、身的缺点有多少,但统治阶级的传统都能够因地制宜,利用英国现有的国家权利的条件,具体地铸造出显赫的国家权力”等说明君主立宪制体制的优越性,故选D项;限制君权不符合历史,故A错误;两党政治的尖锐斗争不是材料中体现信息,故B错误;责任内阁的不断完善从属于D项,故C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9. 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A.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C.反
25、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答案】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20.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材料 “厘金”的增加说明工商业和对
26、外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A错误;“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C与题干无关。故应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1.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又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A.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B.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答案】A
27、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2. 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C.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
28、、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等反映企业扩大自主权的问题,故选项;改革开放的开始是月份,故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以后,故C错误;城市体制改革是198年,故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自主权23.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答案】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29、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24.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说明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说明也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根据所学可知属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故选B;A是新中国初期政策
30、;C与材料意思不符;D中是集权模式。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5. 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的崩溃 B.欧洲艺术全盘颠覆了传统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他创作了立
31、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说明了毕加索的创作灵感来自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因此选择D。中崩溃错误;中颠覆错误;中立体主义错误。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现代主义26.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答案】A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经济特点27
32、.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材料提到,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观念变革已
33、是大势所趋。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28.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提倡 “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
34、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这一改革措施是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市场性而不是计划性,从而这一改革措施也就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另外,“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的改革措施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无关的,故AB和C错误。1111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外贸体制改革30.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
35、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计55分)31(22分)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中西经济交流时找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
36、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 年份原料半成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制18732.6不到0.537.458.31.7189315.5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32.98.0191039.10.20.513.111.928.
37、36.8192036.40.92.88.212.331.28.3193045.11.23.43.512.227.17.4193644.12.61.66.75.632.47.1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0分) 【答案】(1)地位:1618世纪:中国在贸易中占优势,欧洲则处于贸易逆差。(2分)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水平领先欧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经济水平低于亚洲。(4
38、分)地位: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西方控制中国的原料出口,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2分) 原因:欧洲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进行商品输出;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4分分)(2)特点:出口以农产品、手工制成品为主;以原料出口为主,半制品、制成品很少;出口货物比例不协调;具有半殖民地特征。(4分)影响: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6分)
39、考点:欧美资本主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特点和影响32. (21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
40、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
41、涵。(6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10分)【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6分)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4分) (2)经济:“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商运发展迅速。(3分) 社会:市民阶层发展。(1分) 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运用。(3分) (3)特点:
42、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3分) 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任答三点给6分)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郡县制;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宋代商业经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33. (1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
43、西文化交流情况: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高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
44、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12分)(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 解读:结合中国和世界信息进行解读。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近代化;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