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4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3(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综合试题(三)一、单选题1(2020山东)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C)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解析】根据所学,诸侯与周天子之间存在臣属关系,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到一定的义务,而周天子通过举行授土授民仪式,进一步明确其与诸侯间的隶属关系,故C项正确;缓和矛盾并不是周天子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间的关系,排除B项;D项是分封制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周天

2、子举行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2(2020河南)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B)A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B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C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解析】孟子话语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B项的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幼小,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幼小

3、。与孟子的思想一致,故选B项;A项的意思是先生所拥有的教育人的方法,不过就是用来树立天下人的人伦道德;C项的意思是人有好恶感情,所以奖赏和刑罚可以使用,所以禁令可以立,而治道就完备了;D项的意思是牺牲个人来满足社会,错误;只有个人和社会都不受损,才是“天下大治”;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0江苏)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B)A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B各地对秦文化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C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时间不一D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显示,各地的

4、反秦斗争的激烈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反秦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各地对秦朝实行的政治、经济等政策的接受程度不同,对秦的文化认同存在差异相关,B项符合题意;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先后,与反秦斗争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4(2020辽宁)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A统一多

5、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解析】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阔,结合古代中国发展历程可知,这些地区是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的,代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逐渐形成,A项正确;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南方没有瘟疫,而且内蒙古在山东、河北北面,B项错误;因为所涉及的区域更多,因此记录的次数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选A项。5(2020福建)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

6、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一言论(B)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解析】依据材料“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来看,该言论反映了医者的心态,强调了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作,理学是宋代才出现的,A项错误;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成熟的标志,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医者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不

7、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故选B项。6(2020山西)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B)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社会变革引起观念变化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以看出,人们不再注重宗族家世,反映出社会变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D项。7(2020广东)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

8、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A)A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D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解析】材料信息是,科举考试由固定的官员为主考官到临时差遣官员为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进行监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促进了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选择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没有影响,故B项错误;科举制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但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选择,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和文人的政治诉求无关,故D

9、项错误。8(2020冲刺考)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通过海上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有6亿两。流入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通过中日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基本全部输入中国。自1571年后的20年间从美洲流入菲律宾的白银达3 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中国。1557166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由此可知,明清时期(D)A商品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B政府采取支持对外商业贸易的政策C东西方商人从事以朝贡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通过海上对外贸易,经日本、菲律宾、澳门等地,约有6亿两白银流入

10、中国,说明明清时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D项正确;明清时期与西欧国家相比,中国的商品经济相对落后,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府并不支持对外商业贸易,B项错误;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与东西方商人“以朝贡贸易为主”不符,C项错误。9(2020江西)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A)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

11、响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C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解析】清朝前期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同时也为了防范外国的侵略,材料说明清朝前期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B项错误,排除;康熙时期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对付占据东南沿海的南明反清势力,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海禁”政策的执行效果,排除D项。10(2020百校考)根据下面两图呈现的历史信息,推断合理的是(C)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救亡图存运动高潮迭起C清朝后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洋务运动兴起的必然性【解析】圆明园遗址体现出列强侵略加剧,太平天国是民族矛

12、盾激化阶级矛盾的结果,所以也与民族危机有密切关系,C项正确;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涉及历史事件时间不符,排除A项;圆明园遗址体现不出救亡图存,排除B项;D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科技,通过题干图片无法推断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必然性,排除。11(2020湖南)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时间金额(单位:万两)186363818771206188720541897227519073386数据摘编自赵长天赫德传等据此可知(B)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海关事业获得发展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D清政

13、府无力维护领土主权【解析】材料中中国海关征税数额不断增加,说明该时期中国海关在赫德的运作下,引入西方的管理模式,逐渐实现近代化,获得了发展,B项正确;海关税收增加和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无关,排除A项;通过题干提供的数据无法判断对外贸易情况是逆差还是顺差,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关税主权,而非领土主权,排除D项。12(2020大联考)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C)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

14、重视支持【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张之洞主张创办近代企业,发展实业,有利于近代社会的转型,体现了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张之洞之前已经有人创办洋务企业了,排除A项;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的政策,排除D项。13(2020四川)下表是19361941年自贡盐产量表。国府西迁,当局更加倚重自贡盐税收入,1939年9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自贡建市。其设市(A)年份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产量(万担)316328457503519526A体现了抗战大后方建设的特殊需要B表明了自贡盐业在全国的主导地位C是国民党“国民经济建设运

15、动”的成果D说明经济发展决定了政治民主建设【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抗战时期西南的四川地区更加倚重自贡盐税收入,并且逐年增加,体现了抗战大后方建设的特殊需要,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无关,排除C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14(2020四川)1946年冬至1947年春,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借鉴地政学派和平山土改经验与中间派所主张的乡村治理方案,在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基础上提出了以公债征购的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和平土改”政策。其主旨是(D)A缓和当时社会矛盾B壮大人民群众力量C满足农民土地愿望D巩固反蒋统一战线【解

16、析】1946年冬至1947年春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试图以公债征购的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走和平赎买地主土地的道路,主要是为了巩固反蒋统一战线,故选D项;1946年冬至1947年春是解放战争期间,缓和社会矛盾不是中共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和平土改”政策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另一方面对地主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措施,不仅仅是壮大人民群众力量,还分化了地主阶级,排除B项;C项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也无法体现“和平土改”的主要目的,排除。15(2020河南)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1956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

17、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 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C)A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百家争鸣”的方针B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C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科技发展D制定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解析】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明确国家建设需要的重要科技任务、中心问题及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科技发展,C项正确; 制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等与“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矛盾,A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于1995年,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排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美

18、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紧张对抗,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况,并未制定从西方大量引进科技的战略,D项排除。16(2020天津)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A)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解析】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是跨制度合作,丰富了“一国两制”内容,故A项正确;“解决港澳青年成

19、长就业问题”无法体现“独特的优势”,排除B项;C、D两项无法体现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独特的优势”,排除。17(2020湖南)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此处,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B)A成文法和习惯法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C万民法和公民法D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解析】由“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可知,这里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是国家或个人的利益,B项正确;成文法和习惯法是法律的呈现形式,与“公法”、“私法”的分类不对应,A项错误;万民法和公民法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来分类的,C项不符合题意;

20、稳定统治和惠及后世说的是罗马法的影响,D项错误。18(2020重庆)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赞扬奥林匹亚节说:“我们宣布休战我们共同来到一个地方,通过共同的祈祷与共同的献祭活动,回忆起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亲属关系。”这一节日的开展(C)A促进了希腊城邦的政治统一B维护了城邦之间的长久和平C培育了希腊的文化认同意识D传播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理念【解析】根据“通过共同的祈祷与共同的献祭活动,回忆起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可知,跨城邦的宗教节日活动,有利于培育希腊人的信仰共同体和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意识,C项正确;这种认同意识只是文化层面的,并没有促进整个希腊的政治统一,希腊各城邦在节日后仍是各自

21、为政,冲突不断,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政治理念的传播,排除D项。19(2020四川)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B)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解析】罗马法中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纠纷,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立法相关内

22、容,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相关内容,而且近代契约精神不可能在古罗马确立,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20(2020云南)下图是建筑师帕拉第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别墅。其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整体上和谐、对称。该建筑(B)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A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D表明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其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整体上和谐、对称”,别墅追求美感的同时又能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结合,B项正确;浪漫主义追求

23、个人主观感受,和谐、对称和浪漫主义不符,排除A项;1566年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C项;别墅并不是一般民众居住的场所,因此其无法反映民众生活水平变化,排除D项。21(2020福建)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俗语”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B)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解析】意大利文化精英关于意大利俗语和拉丁语优劣问题的争论以及最后俗语地位的确立,说明通过争论,带有传统文化意义和民间价值观的俗语被文化精英接受,这有助于推动民族文

24、化认同,B项正确;意大利的统一是在19世纪完成的,排除A项;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得到确立,说明传统文化的权威并未被瓦解,排除C项;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俗语地位确立导致,排除D项。22(2020安徽)18世纪后期,法国学者雷纳尔把美洲描述为“低劣”或“退化”的对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该学者(D)A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B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C提倡不同文明的交融D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等信息可知,法国学者雷纳尔赞扬这一时期欧洲

25、的理性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为自由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追求理性、自由的主张,即在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而是表达学者对启蒙思想的宣扬,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雷纳尔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的主要目的是为宣扬启蒙思想,而不是为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B项错误;材料中学者强调“理性”“自由”等,体现了其对启蒙思想的追求和宣扬,无法体现对不同文明交融的提倡,C项错误。23(2020江苏)1932年,苏联组建了2 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B)A

26、农业机械化的完成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解析】1932年正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期,这一时期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同时“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B项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农业是否完成机械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废止,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产业结构无关,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产业结构失衡,排除D项。24(2020联考)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

27、替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B)A立法主体的变化B行政权力的扩张C联邦体制的危机D分权体制的质变【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等信息可知,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在实行新政时期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紧急处置权,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说明这一时期美国行政权有所扩大,B项正确;美国立法主体是国会,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立法主体的变化,A项错误;这一时期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在实行新政时期动用宪法赋予总统的紧急处置权,行政权有所扩大,但不代表联邦体制出现危机,相反材

28、料所述措施推动美国摆脱经济危机,C项错误;罗斯福在新政时期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分权体制没有发生质变,D项错误。25(2020湖北)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遏制以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以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为主。这种转向反映了(D)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苏联民用科技的迅速发展C美苏争霸态势的反转D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对抗的重点从禁运战略物资转移到高新技术领域层面上,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突出的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与美国的霸主地位无关,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苏联的民用科技的发展,B项排除;C

29、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2020广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等等。古人还有把一切技艺都归结为“食”的惯语,如把政治比喻为烹调:“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千年来,中国人的“食”,从食物来源、加工烹饪技术到饮食制度都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从最初的“南稻北粟”到宋元时代的“南稻北麦”以及外来物种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也趋于成熟。以至于后来马可波罗惊讶地发现中国人的食谱

30、几乎构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聚宴的形式也由上古的“分餐制”变成了围桌共餐等。直至今日,喜谈中国文化者仍然关注有关“食”的观念,如以“吃了吗”为打招呼用语,以吃喝作为社交乃至政治运作的重要形式,直到从中式饮食中考证传统伦理原则及思维方式等等。摘编自秦晖千年回顾:民以食为天材料二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

31、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比如有些人盲目地把吃野味作为一种时尚。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食”文化发展演变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文化的变化。【答案】(1)原因:统治者推崇以农为本,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交融影响;中外交流的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宗法观念和儒家“和合”等思想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影响。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在治国、哲学、文学、礼仪等方面)影响了中华

32、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 (2)变化:由追求温饱到追求口味,营养均衡等;出现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观念。评析: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物资匮乏;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2年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丰富了物质生活;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但消费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和破坏生存环境,值得慎重对待。【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古代文献中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推崇以农为本,小农经

33、济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一“中国人的食,从食物来源、加工烹饪技术到饮食制度都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从最初的“南稻北粟”到宋元时代的“南稻北麦”以及外来物种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交融影响、中外交流的推动回答;根据材料“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也趋于成熟”“以吃喝作为社交乃至政治运作的重要形式,直到从中式饮食中考证传统伦理原则及思维方式等等”结合所学可从宗法观念和儒家“和合”等思想的影响分析。另外还可以结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影响来分析演变的原因。“影响”:可以从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

34、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2)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可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物资匮乏;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可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2年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丰富了物质生活,国人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二“食,

35、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比如有些人盲目地把吃野味作为一种时尚”结合所学可知,消费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和破坏生存环境,值得慎重对待。27(2020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

36、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通用食品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要求紧扣材料信息,观点明确;合理引用正确史实,进行恰当的说明;逻辑严密,表述

37、清楚。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能引用正确史实进行说明,但角度较为单一;有一定的逻辑,表述较清楚。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能部分引用史实加以说明,但史实离题较远;缺乏逻辑,表述不清;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说明如何,均不能得分。示例1: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示例2:食品生产工业

38、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解析】根据题干中地区一列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一列中的变化情况,如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

39、。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交流,可得出: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论证过程可以结合16世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论证如下,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28(选做题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0浙江)材料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

40、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针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答案】(1)原因:京城流动人口数量大;传统户籍制度的不适应;京城

41、居民杂役负担重;无籍流动人口影响京城的稳定。(2)措施:城乡户籍分治;政府中杂任杂匠岗位优先向无京籍身份的流动人口开放。影响:促使赋税制度改革(两税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京城的稳定;为后世提供借鉴。【解析】(1)“原因”:根据“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得出京城流动人口数量大;根据“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得出传统户籍制度的不适应;根据“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得出京城居民杂役负担重;根据“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得出无籍流动人口影响京城的稳定。(2)“措施”:根据“施行城乡户籍分治”得出城乡户籍分治;根据“政府主动适

42、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得出政府中杂任杂匠岗位优先向无京籍身份的流动人口开放。“影响”:根据“施行城乡户籍分治”并结合所学得出促使赋税制度改革(两税法);根据“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得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京城的稳定;根据“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得出为后世提供借鉴。29(选做题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20黑龙江)材料继这些和约之后是东西方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和。这种不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用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崩溃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的巨大的权力真空来予以解释。这些真空要求对权力关系进行某些根本性的再

43、调整。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再调整也是很难安排的,正如拿破仑战争后的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危机所表明的那样。二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即到来的“冷战”中最引人注目的表现是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对希腊内战的干预。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前年秋天就已在希腊北部山区出现。重新爆发内战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状况太糟,使得许多穷困的农民都加入了起义者的队伍。另一个原因是国际形势日益恶化,使苏联集团唆使和援助游击队反对英国支持的雅典政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杜鲁门总统干预希腊内战的背景。(2

4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西方之间日益不和带来的影响。【答案】(1)二战后,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美国实力剧增,欲称霸世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形势的变化。(2)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美苏争霸,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破坏世界和平,造成社会的动荡。【解析】(1)根据“继这些和约之后是东西方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和”得出二战后,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美国实力剧增,欲称霸世界;根据“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结合所学得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根据“冷战”得出美苏“冷战”,两极

45、格局逐步形成;根据“国际形势日益恶化”得出国际形势的变化。(2)根据“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得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根据所学,还可从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美苏争霸,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破坏世界和平,造成社会的动荡等方面分析总结。30(选做题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湖南)材料萨镇冰(18591952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国近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北洋政府的代理国务总理等要职。是福建水师派往国外学习的第一批学员。威海卫之战中,负责守卫日岛积劳成疾病倒,夫人陈氏从福州赶来欲登舰探视,被他以“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

46、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的理由拒绝。率守军英勇抵抗日军11天,直到炮台损毁,炮弹告罄,才奉命撤回刘公岛。辛亥革命期间,他以离舰出走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从而解除了各舰官兵的顾虑。抗战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大后方宣传抗日,发动了许多爱国能人志士加入抗日队伍,还结合自身专业给军队提供有效的建议。建国前夕,以病为由拒绝前往台湾,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等要职。1952年4月10日,病逝于福州。萨镇冰的一生,可谓:“生前享有隆声,活时享有赞许,死后享有美誉”。 摘编自锐舰:海军耆宿萨镇冰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萨镇冰一生的使命

47、担当和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就萨镇冰“传奇一生”的时代背景。【答案】(1)贡献:研习现代海军理论,培养近代化海军;身先士卒,保家卫国;弃暗投明,追求民主;抗日救国,积极奔走,献计献策;坚持民族大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中国建立后发挥自身余热。(2)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洋务运动的开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的深厚影响力;中国共产党的感召。【解析】(1)根据材料“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北洋政府的代理国务总理等要职。是福建水师派往国外学习的第一批学员”并结合所学可知,他研习现代海军理论,培养近代化海

48、军;根据材料“威海卫之战中,负责守卫日岛积劳成疾病倒率守军英勇抵抗日军11天,直到炮台损毁,炮弹告罄,才奉命撤回刘公岛”可知,他身先士卒,保家卫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期间,他以离舰出走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从而解除了各舰官兵的顾虑”可知,他弃暗投明,追求民主;根据材料“抗战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大后方宣传抗日,发动了许多爱国能人志士加入抗日队伍,还结合自身专业给军队提供有效的建议”可知,为了抗日救国,积极奔走,献计献策;根据材料“建国前夕,以病为由拒绝前往台湾,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等要职”可知,坚持民族大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中国建立后发挥自身余热。(2)根据材料“是福建水师派往国外学习的第一批学员”可知,当时洋务运动的开展;“威海卫之战中,负责守卫日岛”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根据材料“以病为由拒绝前往台湾,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等要职”可知,当时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的深厚影响力,中国共产党的感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