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新闻两篇基础梳理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凝重()掩映()赠言()冉冉() 明媚() 婆娑()嬉笑() 沼泽() 步履()祷告()(2)给多音字注音降 泊 卡 场 塞 载2辨形组词 3词语释义掩映:_易帜:_窒息:_婆娑:_冉冉:_4近义词辨析(1)临近邻近临近:侧重表示甲方以乙方为参照,甲方靠近乙方。邻近:表示一般的两地接近,无参照意味。例句:他住在_太湖的一所疗养院里。我国东部跟朝鲜接壤,跟日本_。(2)消失消逝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过程,动词。消逝:指事物没有了,强调的是结果,动词。例句:原来的那个影子逐渐_在远方。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空间的消逝无法重来,时间的_也难以
2、追忆。(3)注视凝视两者都有集中注意力仔细看的意思,但使用对象略有不同。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西之外,不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例句: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_着参观者。他_着深邃的夜空中镶嵌着的一颗颗星星思考着。文本互动一、整体感知1细读文本,理清这两则消息的写作思路,分析它们的结构。二、深层探究2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新闻报道方面有何特色?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写法上有何独特之处?与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了“客观报道”
3、“零度写作”的框框,把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了个人的情感,因此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试概述并分析一下。5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些细节描写,试分析其作用。三、技法迁移对比手法文本回顾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有两处对比:英方在港岛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时,将156年前英方占领香港时升起英国国旗与今天英国海军士兵降下米字旗形成对比;英方“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把米字旗降下来”与“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将英方的黯然离去,中方神圣接管无比自豪的主题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技法点拨对
4、比将事物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其功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达爱憎。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生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恨。烘托突出。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通过暴风雨即将到来时海鸥、海鸭、企鹅们“呻吟”“飞窜”“恐惧”“躲藏”等惊恐万状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战斗英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辛辣讽刺。如变色龙通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狗的身份的不同猜想,警官奥楚蔑洛夫之
5、“色”竟变了六次之多,其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暴露无疑,显示了作品浓厚的讽刺意味。阐明道理。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如,他在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时,先从正面指出这一政策的目的,再从反面说明必须清除“妄自菲薄”的思想,防止“引喻失义”的做法,有力地强调了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写作练习以下文段出自高考满分作文,它以出色的对比运用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好评。_【参考答案】基础梳理1(1)nnynznrnmisu xzholdo(2)jinxinbpkqichnchnsisiszizi2悚惧竦立剽窃飘扬彻底沏茶撤离 清澈撰写酒馔焚烧贪婪福禧熹微 瞩目叮嘱3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国家
6、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a.盘旋舞动的样子,b.枝叶扶疏的样子,c.眼泪下滴的样子。a.慢慢地,b.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4(1)临近邻近(2)消失消逝(3)注视凝视文本互动1(1)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不列颠尼亚”离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结束主体一430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时间440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615英国告别仪式745第二次降旗仪式000香港交接仪式上易帜040“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二交代有关港督府的背景今昔对比,突出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7、第1、2段布热金卡现在的环境对比控诉法西斯,向往和平第3、4段奥斯维辛的有关背景第513段参观者的所见所闻按参观顺序第14段奥斯维辛的环境呼应开头2.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速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特定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文章
8、按照时间顺序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是晚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是子夜时分举行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是7月1日零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作者对这些重大场面的生动描写,主题集中而鲜明,不仅让人身临其境,而且使读者从场景的气氛中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了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
9、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意,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3视觉独特,从“平静”的环境中发现新闻。已不知有多少记者来过,昔日德国法西斯统治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明媚温暖的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似乎
10、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然而在这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却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感受,发现了平静之下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以情感波澜构成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优秀作品的基调。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以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它把作者自
11、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4.文句感受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最可怕的事情”, “像一场噩梦”集中营可怕的历史“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不安默默地迈着步子、很快地望上一眼、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张大嘴巴、表情木然特别恐怖,终生难忘;心情沉重,感到震惊;愤懑;憎恨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5.细节描写作用别了,“不列颠尼亚”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香港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
12、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形象地表现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美好的和平景象与布热金卡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暴行的痛恨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赞美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揭露了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赞美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生命的美好写作练习示例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到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了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作文轻松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