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7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学业分层测评 第3单元 10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十)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宫阙(qu)绮户(q)参与(y) 浅薄(b)B琼楼(qin) 吟啸(yn)失落(lu) 道观(un)C一蓑(su) 料峭(qio)空闲(kn) 恣意(z)D萧瑟(s) 不胜寒(shn)虔诚(qin) 面颊(ji)【解析】D项,“胜”读shn。【答案】D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B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诮春风吹酒醒,微冷。【解析】A项,“倚”应为“绮”。B项,“时”应为“事”。D项,“诮”应为“峭”。【答案】C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

2、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答案】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C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D苏

3、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解析】C项,“四大家”一般认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答案】C5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我欲乘风归去,_,_。(2)_,_,此事古难全。(3)_,谁怕!_。(4)_,归去,_。【答案】(1)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4、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抒情主体怎样的形象?(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解析】(1)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不是纯客观的人或物,都会加入其作者的主观色彩,成为作者某种情感的载体。因此,概括形象时,既要写出其表面的形象特点,又要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2)上阕写遇雨。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态度超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将眼前遭遇拓展为平生经历,既说明了所写风雨,又有象征意味。【答案】(1)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

5、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2)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绕”或“晓”更恰当,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绕”字好,因为它切

6、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首词上阕写的主要内容和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的评价,然后根据自己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意或不同意。最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其理由。在回答时,要注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

7、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

8、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2)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借景抒情的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确本句描写的景有“月”“桐”“漏”,然后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月”是“缺月”“初月”,桐树不是茂盛的而是“疏桐”,“漏”也是水已滴尽的漏壶,最后分析这些景物所

9、蕴含的情。(2)结合作者的遭遇分析“恨”的内容。关键之词要结合意象及情感分析。【答案】(1)这两句用“缺月”“疏桐”以及水已滴尽的漏壶等意象写深秋夜晚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2)“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阕描写“缺月”“疏桐”“人初静”“幽人”“孤鸿”及水已滴尽的漏壶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9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

10、必须点出诗人并引用诗句。我喜欢具有超世之才而又处变不惊的苏轼,虽渴望“樯橹灰飞烟灭”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和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研究供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本题中例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我喜欢,虽,但”仿写时要保留这格式。【答案】(示例)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自己已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10(2015湖北高考)欣赏下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突出景物特征;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画面内容,注意所写内容“围绕早春”这一限制条件;鲜明生动,写成小诗或短文,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通过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富有文采;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80。【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