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精练二分析环境描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选自(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有删节)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答:_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
2、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解析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我们应该注意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例如文中“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应该结合景物的特点,从整体的氛围、人物的心理及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丧、伤心,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压抑、忧伤的氛围,渲染了自己孤独、烦闷的心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
3、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
4、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2.试分析上面语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答:_答案写出了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显示了主人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富贵荣华,表现出贾府确确实实“与别家不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剃头匠申赋渔“剃头爷爷来了。”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
5、屋子里大喊。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木匠!”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泡沫。这时候动作就要轻了,剃刀在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爷爷苍老的脸一点一点露出干净的模样。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剃
6、刀从额头到两颊,到嘴唇,到下巴,到喉咙。终于剃好了,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剃头匠还要用热毛巾给他擦脸。擦过两遍,剃头匠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的一声。这时候,爷爷才慢慢醒过来。“怎么样,木匠?”“嗯,嗯。”这就是爷爷的回答。听到这声音,剃头匠很满意。剃头匠住在村子后面的河边上。一个人,住两间茅草屋。剃头匠每个月要挨家走一圈,这一圈要走五天。这五天里,中饭和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在我家吃中饭了,晚饭就到隔壁家,明天呢,再到隔壁的隔壁一家,如此循环。哪家伙食好一点,差一点,剃头匠不计较。不过,剃头匠来了,家家都要去割肉,或者杀鸡,这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大年三十这一天,剃头匠是不离家
7、的。他要把庭院打扫干净,门上贴上春联,掸掉屋梁上的灰,贴上福、禄、寿的神像。这些事情都得在上午办好。到下午了,他就搬把椅子,坐在屋门口,捧着水烟咕噜咕噜地吸。这是他剃了一年的头,等待收获的时候。申村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在这天下午拜访剃头匠。有人送来刚蒸出来的馒头,有人送豆腐,有人送鱼送肉,还有人送米送面送油或者自家腌的香肠鸭蛋。来人送了什么,是多,是少,剃头匠都不在意,他总是显得过意不去:“哎呀,太多了,太多了。”爷爷往往是最后一个来。他要一样一样看剃头匠的收获,剃头匠就一样一样指给他看,脸上满是得意的光辉。等都看完了,爷爷才回家去,拿来剃头匠过年还缺的。要是什么都不缺,就包个红包。申村人对剃头
8、匠的敬重,有点过。我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缘由的。这时候的剃头匠,已经七十多岁,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可是爷爷和一班老人,还坚持请他动手。剃头匠年轻时在北边的一座大庙里做杂工。一年多,方丈就教他剃头。给和尚剃头不是容易的事,学了两年,还没有满师,日本人就打过来了。一天,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带了人,在庙里开会。日本人知道了,半夜里围了上来。书记立即组织突围,书记断后,没跑掉,开枪自杀了。日本人忙了半天,只抓了一个死了的书记,很恼火,就把和尚们赶到庙门口,要方丈供出共产党的去向。方丈哪知道什么。日本人问了半天,很不耐烦,就把方丈捅死了,一把火烧掉大庙。然后驱赶和尚和杂工们,给部队挑弹药。后来,有人
9、就推荐剃头匠给日本兵理发。一试,日本兵们个个满意。那是一个午后,中队长差人喊剃头匠。中队长的住所是一座前后两进的老屋。前屋住的是士兵,后屋是中队长的卧室和办公室。剃头匠已经来过几次了,不只是中队长,这屋里上上下下的人,他都熟识,都是他剃过头的。中队长有个习惯,刮过脸之后,太舒服了,他要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这时候你不能喊他,刮完了,悄悄收拾好东西,蹑手蹑脚走就行了。中队长在椅子上坐着,看剃头匠过来,笑着递给他一支卷烟。剃头匠接过来,朝他弯弯腰表示感谢,然后夹在耳朵上,他舍不得抽。剪完头发,剃头匠用热水湿了毛巾,拧一拧,轻轻盖在中队长的脸上,然后拿出剃刀,在磨刀布上磨两下。揭开毛巾,剃刀在中队长的
10、脸上如轻柔的手指一般滑行。中队长的眼皮抖了抖,吸一口气,呼出,整个身体惬意地松弛下来。剃刀经过额头、鼻翼、嘴唇、下巴、咽喉,然后轻轻一抹。中队长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血流如注。剃头匠收拾好工具,出了门,轻轻把门带上。到了前屋,从耳朵上拿下纸烟,向一个士兵借了火,朝他弓弓腰,转身出去。剃头匠是撑了只小船离开的,小船应该是他早就瞄好的。几天之后,剃头匠回到了他已多年未回的申村。他请人在他系着小船的岸上,搭了一个茅棚。78岁的时候,他在这里去世。(选自匠人,有删改)3.小说描写了申村这一典型环境,这一典型环境主要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它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答:_答案特点:民风淳朴。作用:为主要人物剃头匠提供了典型环境,以典型环境的美好烘托了人物形象的美好。剃头匠在申村受到了人们特别的敬重,主要是因为他的民族气节。申村典型环境的刻画有利于突出小说主旨。申村这一典型环境的美好和日本兵的凶残构成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