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6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佛山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 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 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 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 7 块,其中有文字的 刻字卜甲 2 块,总计 34 字,大意为:有 2 个人分别率领了 30 个人

2、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3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 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度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B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宗族团结 D强化了社会等级分化4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 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官僚政治开始兴起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各国关系

3、走向和谐 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5.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 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6.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

4、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 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 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8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 683前 621 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 3 人,以孙立者 2 人,不明嫡 庶者 1 人,以长子继位者仅 2 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9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

5、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 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 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10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 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11如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时期议题理据内容汉文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灾异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

6、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 滴见天地,灾及万民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 黄白云降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灾异六年有日食之异如表据此可以判断,汉代A民间迷信思想较为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具有神秘色彩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12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

7、有利于社会发展13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 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14“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 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 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

8、5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 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 15 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16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 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 古代A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 B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 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9、政治 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17中国建筑史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 公里周长,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宋代A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B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C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D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18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 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B强调君臣间的平等关系C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D具有鲜明的反专制色彩19随着

10、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 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20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官员常常 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且重要政务事从公议。据此可知,行省制A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色彩B扩大了元朝统治疆域C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D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21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

11、成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22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年份1534 年1580 年1635 年1751 年比价1:6.31:5.51:101:14.6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23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 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24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

12、腕、运筹帷幄的权略 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 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 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 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D商业经营观念落后25万历十二年(1584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 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

13、绘制了坤舆 万国全图。这批地图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天下观B促进了古代中国科技的转型C推动了儒家文化向外传播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2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 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27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年画名称主题女子自强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

14、与男子共 同生存下去庄稼稼穑难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打男挨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A底层女性地位上升B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C女性维权意识强烈D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28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 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 A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B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 D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29下表为 18 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

15、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30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 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 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二、非选择题(40 分。请将答案做在相应的答题纸上,并拍照上传)唐宋元是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 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

16、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 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 日渐衰微;直到唐代后期,儒学始开启复兴的机运,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大影响。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 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 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材料二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 750 年与宋的 1050 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 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

17、,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 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 1814 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 有 12 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 首都是一个典型的 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 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 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 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

18、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 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 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 13 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 45 万人,但只有 500 人得到进士。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 nation 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 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的主要差异,(4 分)并说明形成差异的原因。(8 分)32

19、.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8 分)33.请结合宋元的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8 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 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佛山三中高二级 3 月考试历史科答案1. 【答案】A。材料“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 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说明魏国人认为九州应该是华夏之域,反映出 中华文

20、明由中原地区向外扩展,故 A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心所向”,排除 B;材料 信息不能体现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排除 C;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与宗法 制无关,排除 D。2. 【答案】B。材料中只是提到“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 块,总计 34 字”,并不能表明甲骨文是当时唯一的文字资料,排除 A;由材料“有 2 个人 分别率领了 30 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体现了西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 选 B;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C;材料没有提到郡县的信 息,排除 D。3. 【答案】C。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宗法制有利于维系

21、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主要和宗法 制重视血缘关系有关宗祠有利于维系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主要和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 有关,C 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分封制的信息,A 错误;材料说明宗法制是巩固宗族的团结, 并不是说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强化了社会的等级分化,D 错误。4.【答案】B。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贵族在国家中享有很多 特权。据材料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还要负有亲自的世职,可以看出,“士” 在西周享有世袭特权;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 这说明了贵族政治走向崩溃,与材料相符,B 正确;官僚政治的典型特

22、征不是世袭的,而是 由任免或能力当选,材料没有体现,B 错误;春秋战国各诸侯之间征伐不断,不会走向和谐, 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与分封相关的信息,D 错误。5.D6.【答案】D。【解析】据材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和“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 能”说明重视历史和教育,故选 D 项;材料“天下一家”说明不是宗法制,排除 A 项;据 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不是宗教信仰,排除 B 项;据材料“是人与人、 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观念,排除 C 项。7.【答案】C【解析】 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

23、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 项正确;统一文字和秦 中央集权的建立是秦帝国统治的措施,两者并无关联,排除 A;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 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后世的作用不符,排除 B;统一文字是在秦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 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8. 【答案】D。根据材料“兄终弟及者 3 人,以孙立者 2 人,不明嫡庶者 1 人,以长子继位 者仅 2 人”可知,秦国国君的继承并未严格按着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 时进行调整,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故 D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秦朝自襄公建国至孝公时期经济发展落后,秦孝公时

24、期经过商鞅 变法经济才逐渐强大,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国王位未严格按着嫡长子继承原则,但 是并未体现导致王位争夺激烈,故 B 项错误;材料所述兄终弟及、以孙立等虽然不符合嫡长 子继承制,但是符合王位世袭制的原则,并未破坏贵族的世袭特权,故 C 项错误。故选 D。9.【答案】C。根据材料“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 教工”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的培训,从而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故 C 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技术不外传,不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故 A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不 在市场流通,故 B 项错误;材料介绍的是手工业工匠技术的培养,不是论述经

25、营管理理念, 故 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10【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他的职权是皇权的延伸,故尽 管刺史位卑但权重,C 项符合题意。刺史只负责监察,并不具体管理地方,排除 A;B 项只 看到了表面,郡国守相畏惧的不是刺史权威,而是其背后的势力,排除;造成材料这种状况 的是因为刺史的监察职能及其背后的皇权,并不是因为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排除 D。11.【答案】C。材料信息“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滴见天地, 灾及万民” “议可以佐百姓之急”;“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有黄白云降” “议尊宝鼎”;“六年有日食之异“议郡守不宜频更”体现的是政治与

26、天命的结合,说明 皇权政治具有神秘色彩,故 C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皇权政治,不是民间迷信,故 A 项错误;天人感应理论普遍流行开始于汉武帝,故 B 项错误;D 项说法错误,材料主旨是强 调皇权的神秘化。12.【答案】B。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 B 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 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 C 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 错误。13.【答案】C。从材料中立代王为皇帝的理由可以看出,孝顺宽厚以及长幼有序等思想已经 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体现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题

27、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上古政治指的是禅让制,而材料与禅让无关;B 选项错误,这一情况的 出现不代表着治国思想的改变,文帝上位之后依旧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D 选项错误,若严 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代王将不能继承皇位。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仁孝宽厚、立长固顺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这番理论体现出 的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影响,而并非周礼、禅让等内容。14.【答案】C。试题分析: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受时代精神和哲学风尚的影响,呈 现出自身的时代特色。儒家的“中庸”观、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意境”说、玄学的 “言意之辨”都对当时书家的书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各种因素的

28、影响, 才使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达到自觉和成熟的高度。所以在汉魏六朝书法成就空前,综合 题目的四个选项,只有 C 选项符合题意,AB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艺术成就书法【名师点睛】书法: 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 性化)15.【答案】B。根据材料“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九品以上地方官, 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可知是中央加

29、强对地方控 制的措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B;秦朝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A 选项排除;材料与科举制无关,C 选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与 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无关,排除 D。16.【答案】B。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第一级是分封制结束,郡县制出现,第二级察举制, 第三级是科举制。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由封建政权走向士人政权再 走向科举选官,这有利于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体现了政权基础,逐渐走向大众化民众化的特 点。故选 B。推行科举制从隋朝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史上即被称为士人政府, 所以 A 错误。C 趋向只是第一级分封制向郡县制

30、过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能代表全 部,排除 C。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就成为正统思想,当时处于第二级,不能影响到第一级, 故 D 错误。17.【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 景中的,宋代建筑变小虽然与当时的国力贫弱有关,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 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有“向内转”、“内敛”、“内倾”的特性,所以在建筑方面一 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蕴意,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 强调民族待色而是强调建筑规模变小的

31、原因,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18.【答案】C。依据“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 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可以看出,南宋理学认为孟子的说法是 合理的,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故选 C;孟子的思想和理学都属于传统儒学,二者没有 本质的区别,A 项排除;理学维护的是君主专制统治,B 不符合史实,排除;反专制色彩出 现在明清时期,排除 D。【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紧扣 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9.【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等是需要进行较 精

32、密的数字化管理的经济部门,联系材料中“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 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可知,宋朝时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反而为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发展留 下了回旋的空间。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有限,并 不能表明其失去了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排除;B 项,材料无法体现宋朝统治基础是否动摇, 排除;D 项,由于宋朝对一些新兴行业“管理宽松”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能反 映其冲击了自然经济的传统地位,而且在宋朝自然经济仍占据传统地位,排除。20.【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行省制赋予行省较大的权力,同时又对行省官员的权力进行 制约,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创

33、新,故 C 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实行代议制,与行省制有根 本区别,A 错误;材料反映行省的权力问题,不能体现行省制扩大了元朝统治疆域,排除 B;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D。21.【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是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 以农民被称为臣等,魏晋、宋元时期随着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农民又有了新的称呼,即土地 经营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例如,夏商周时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赋役制度的改革和农民称谓变化无直接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在

34、古代中国农民经济地位是一直低的,选项 D 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2.【答案】C。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之所以逐渐的减小,主要是由于中国明清时期在对外 贸易的过程中,长期保持顺差,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长期高 度发达,C 正确;明清时期仍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A 错误;B 与题意无关,排除;鸦片 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应该增大,D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排除。23.【答案】B。据材料“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 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信息可知, 清朝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35、,即便宗法关系也难以与等级关系相比,皇权至上的思想占有很大的 比重,这也符合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B 正确;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后妃地位内容,A 错 误;单凭清代公主与母亲、公婆见面的限制,不能反映程朱理学焕发生机,C 错误;单凭清 代公主与母亲、公婆见面的限制,不能说明家庭伦理关系紊乱,D 错误。24.【答案】C。“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 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中国古代商帮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 转化为资本,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到生产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商帮没有雄厚的根基, 在自然经济滔天的洪水的冲击下必然失败,故 C 正确

36、;材料主要反映商帮没有根植于生产领 域,并没有体现商帮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商业经营观念落后,排除 ABD。25.【答案】A。这批地图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世界认知不同,从而冲击了中国士人 的世界观念,故 A 正确;这批地图冲击了中国的思想世界,但与古代中国科技的转型、儒家 文化向外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B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愈发严重,外交政策并未出现 根本性改变,D 错误。26.【答案】A。材料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可知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受西 方君主立宪制思想影响的结果,故 C 选项排除;从材料无法判断“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 普遍认同,故 B 选项排除

37、;王夫之“虚君共治天下”理念,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严重削弱无关,故 D 选项排除。27.【答案】B。材料中的“女子自强”“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妻打男挨”等信息凸显了当时女性的自主意识,故选 B 项;材料未体现底层妇女地位和女 性维权意识,故排除 A、C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礼教内容的变化,故排除 D 项。28.【答案】D。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代时期,故 A 错误;材料中提 到是“御窑”产品不投放到市场,故 B 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瓷器 制作无关,排除 C;粉彩和珐琅彩是清代康熙

38、、乾隆年间的主要瓷器,珐琅彩源自西方,粉 彩是对珐琅彩的学习和借鉴,工匠将粉彩和珐琅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展现了当时国家的文化 自信,故 D 正确。【点睛】 根据选择题的客观性特点,妙用排除法,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选项。历史选择题由题 干和四个选项组成,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为干扰项。排除法,顾名思义, 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三个干扰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29.【答案】B 十八世纪后期,在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情况下,粤海关关税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长,说明在中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是因为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优势地位,国内市场对西方 商品需求不大,故 B 项正确;清

39、朝此时依然严格实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A 项 错误;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C 项错误;随着鸦片贸易的发展,中国对 外贸易逐步转为入超,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错误。30. 【答案】D。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 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从而减少 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入,因此大城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D 选项正 确。明清时期大都市人口规模缩小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减小了 大城市对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缩小关系不大,A 选

40、项错 误。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直接联系,B 选项错误。明清实行海禁政策,新航路开辟对明清 两朝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C 选项错误。31.差异:唐:多元、开放;(2 分,每个点 1 分。或答“异彩特色”给 1 分)宋:单一(或“各派思想主流趋于融合”)、内敛(或“文化精神趋于单纯与收敛”)。 (2 分,每个点 1 分。建议从内容、特点两个维度思考作答,如答唐“兼容并包”“吸收外 来文化”不给分,因这是两者的相同点) 原因:唐:承袭魏晋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趋 于衰微;开明的民族政

41、策和对外政策。(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每点 2 分) 宋:儒、佛、道融合产生理学,并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2 分。若只答“儒、 佛、道融合产生理学”或“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给 1 分)32.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每点 2 分,任意答 4 点即可,共 8 分)33. 儒学发展成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或个性化书法艺术及风俗画) 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画或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 大、理学兴起。元朝散曲的出现反映了元的文化政策导致汉族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的 社会状

42、况(或答“元朝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发”亦可展)(评分标准:1 点 2 分,4 点 8 分。此问要求“社会背景+史实”才可得 2 分,如只答背景只得 1 分,只答表现且笼统 说“理学”“宋词”等不给分,其他举例符合题目要求也可得分)【解析】31.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 素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结合所学得出唐:多元、开放;据材料一“北宋时,各 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 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得出宋:单一(或“各派思想主流趋于融合”)、内敛 (或“文化精神趋于单纯与收敛”)。第

43、二小问原因,唐: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 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结合所学得出承 袭魏晋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响;据材料一“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 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结合所学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趋于衰微;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宋:据材料一“北宋时,各派 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 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结 合所学得出儒、佛、道融合产生理学,并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

44、态的地位。3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有宋、辽、夏、金”得出外交多元化;据材料“唐时有 1814 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 时则有 12 的人口在南方”结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 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城市(市场)经济 发达;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得 出科技(文化)先进;据材料“宋朝 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

45、人,仍是国家的精 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 13 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 45 万人,但只 有 500 人得到进士”结合所学得出士人政治。3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 了较大变化包括理学、宋词、绘画、书法、元曲、元杂剧等方面:儒学发展成理学,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或个性化书法艺术及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 层兴起;文人画或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34.【答案】示例 1: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 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 量越来越多

46、,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 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 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 制的加强。示例 2: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 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 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 示例 3: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 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47、。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 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 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 僵化没落。示例 4.科举制度与士人文化的发展【解析】 本题结合材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可知,科举制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明代在录 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到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科举制的相关 知识即可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从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