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及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纲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标提示随堂训练知能巩固 03创新课堂高效学案01课 时 作 业警示易错技法总结02创新课堂高效学案 01 夯基础活思维拓视野全程导学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
2、就【轻巧识记】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五”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两个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三位杰出人物: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五大领先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水稻培育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一、二、三”一个目的:调动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一个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两个层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三个阶段:文化繁荣(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凋零(“文革”时期),文化春天(新时期)。“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内涵有何不同?提示:“百花齐放”是
3、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派别和观点,可以自由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受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提示:(1)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2)目的:为了冲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
4、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请思考:中国农民和西方世界为什么有如此说法?提示:(1)邓小平在全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推动了农业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2)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意义。提示:(1)原因: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正确决策;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广泛吸取相关科技成果并在创新中发展;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2)意义:经济: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
5、发展注入了科技因素;国防:重大科技的发展集中在国防领域,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政治: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世界: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两弹一星”的研制有何重要影响?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和原因提示:(1)20世纪
6、80年代前侧重点:国防科技发展迅速。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b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c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中国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需发展尖端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2)20世纪80年代后侧重点:各项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原因a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b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c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1“双百”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2新时
7、期恢复贯彻“双百”方针有何影响?试答:让文艺为人民服务。试答: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3“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这体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文艺工作者遵循的基本创作方针是什么?试答:“双百”方针。【观点】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读
8、】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新中国科技研发的阐述和认识:(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发展以国防科技为主,是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的,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2)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是指“两弹一星”),推动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立体剖析】审题 题干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其目的是什么A项“双百”方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9、,并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排除排查分析B项强调文艺为人民、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开放以后由邓小平提出的排除C项这是方针的意义,不是宗旨排除排查分析D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正确【正确答案】D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解析:克隆羊多利是苏格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1997年研制成功。B项是袁隆平的研究成果,C项在2003年取得成功,D项在1964年取得成功。答案: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
10、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做题关键是审准题意,注意从内容上比较二者的不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关于政治主张发表不同看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强调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与争鸣。答案:D教育事业的发展【轻巧识记】现代中国的教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两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形成体系,“文革”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四项决策:恢复高考、科教兴国、“三个
11、面向”、义务教育。“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如何?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提示:(1)教育发展历程: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
12、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2)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办教育;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如何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提示:(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科
13、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1新时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考试是什么时间?2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试答:1977年12月。试答:“三个面向”方针。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是在哪一年代?试答:20世纪80年代。【观点】“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及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的讲话【解读】材料中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
14、“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总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立体剖析】审题 题干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A项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正确排查分析B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
15、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排查分析D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公开发表排除【正确答案】A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答案:A 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曾经大幅报道了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路线图”:“三个全面”和
16、“三个还给”。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B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C突出强调人的发展D科学知识降到了次要地位解析:山东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吻合的,并不是说不重视科学知识,D项的说法错误。答案:D警示易错技法总结02 微点拨 补短板 启智慧名师微课1“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氢弹。错误。“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而不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2“百家争鸣”是指什么思想都可以争鸣,什
17、么言论都可以争鸣。错误。“百家争鸣”指学术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允许范围之内。3新中国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本质相同。错误。“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的自由争论,本质属于一种文化方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指战国各种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一种思想解放运动,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4“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的原因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错误。“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18、5中国“双百”方针主张的自由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主张的自由相同。错误。中国“双百”方针主张的自由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主张的自由不同。中国“双百”方针主张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多数人的自由。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是少数人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6“双百”方针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错误。政治运动对文艺的冲击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尤其是十年“文革”中,许多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遭到批斗或下放到农场改造,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文革”证明“双百”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7“希望工程”是利用国家力量办学的工程。错误。注意区分“211工程
19、”与“希望工程”。“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而“希望工程”则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8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图1 两弹一星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政权需要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百废待兴。(2)图示内容:“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影响等。图2“百花齐放,百家争
20、鸣”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在科学文化中的方针政策。(2)图示内容:“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要求,反映了当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国家形象。(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中国科学文艺方针,科学文艺成就等。时空定位再解题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任何一道试题表述的内容都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无论解答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先确定时空问题,再考虑解题。【例证】(2015武汉模拟)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
21、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析: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背景分析目的。1951年10月,中国已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因此,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时间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答案:C【练习】(2015浙江嘉兴模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以阶级斗争为纲ABCD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195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依据时间先后答案选A项。答案:A温示提馨请 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点击进入)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31(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