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明的 向明标清新课开篇预知1.作家作品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
2、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2背景回眸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南宋已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虽然他有满腔爱国热情和抱负,但朝廷对他不信任,理由:一是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是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是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 1205 年词人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
3、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不听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的上阕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阕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3名句积累课内名句(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4、虎。(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课外辛弃疾名句(1)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2)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鹧鸪天)(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自主学习 边学边练基础自主预练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遥岑()(
5、2)玉簪()(3)螺髻()(4)鲈鱼()(5)揾泪()(6)舞榭()(7)狼居胥()(8)佛狸()cnznjlwnxixb2多音字(1)栏杆 枪杆子 (2)尽早 穷尽 (3)红巾 女红 (4)供恨 供奉 (5)巷陌 巷道 gngnjnjnhnggnggnggngxinghng二、词语解释1重点实词(1)登建康赏心亭()(2)遥岑远目()(3)把吴钩看了()(4)休说鲈鱼堪脍()(5)倩何人唤取()(6)揾英雄泪()(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赢得仓皇北顾()南京市小而高的山吴地产的宝刀把鱼、肉切细请(别人为自己做事)擦拭(眼泪)英雄业绩落得2一词多义(1)会无人会,登临意 会天大雨,道不
6、通 会不相从许 (2)封封狼居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理解适逢一定筑坛祭神边界(3)顾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可可堪回首 潭中鱼可百许头 学不可以已 回头看拜访难道怎能大约可以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遥岑远目()尚能饭否()(2)为动用法忧愁风雨()眺望吃饭为忧愁三、名句默写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句子是“_,_,_”。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
7、“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合作互动 彰幽显微课堂深入探究一、结构图解二、主旨归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下片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归之时的情景,描述如今人们在佛狸祠祭祀的情景
8、,表达了对金人南侵的愤恨和对沦陷区百姓忘却故国的忧虑;运用廉颇年迈尚思为国效力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希望为国尽力的爱国热情,以及空有爱国豪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文本译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 天 千 里 清 秋,水 随天去南方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水流向天边,秋无际。秋色无际。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清秋:清新凉爽的秋天。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水。随天去:指流向天边。秋 无 际:指 秋 色 没 有 边 际。指 出 登 临 的 时 间、地 点、在赏心亭上所见到的景色。气势阔大。遥 岑 远目,献 愁 供 恨,眺望远处
9、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玉簪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遥岑远目:即“远目遥岑”。目,眺望。遥岑,远处小而高的山。岑,小而高的山。献愁供恨:献供愁恨。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献愁供恨”用移情及物的手法,点出愁、恨,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以上三句的语序应该是:远目遥岑,如玉簪螺髻,献供愁恨。落 日 楼头,断 鸿 声里,江南落日斜挂在楼头上,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一个客居江南 游 子。的天涯游子正怆然伫立。落日楼头:日落楼头。指夕阳西沉。断鸿:失群的孤雁。雁是成群排队飞行的,断,指掉队。据说掉队的孤雁叫声特别凄切,所以“断鸿声里”意即令人伤感的
10、孤雁声中。江南游子:指飘零江南的自己。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读这样的句子,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跳跃性特点。“断鸿”喻示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把宝刀看了又看,把栏杆拍了又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 意。此地的抑郁苦闷心情。把吴钩看了:把,拿。了,完。吴钩,春秋时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当时吴地的冶炼锻造技术很先进,故生产的吴钩、吴戈等兵器都因锋利而出名。了,表过去时态。杜甫后出塞诗中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栏杆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
11、干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满怀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的面前。会:领会,理解。意:心情。这几句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吴钩、拍栏杆),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段解:词的上阕写景抒情。景是清秋、远山、孤雁、夕阳,情是愁恨、抑郁、孤独。休说 鲈鱼堪脍,尽 西 风,季鹰不要说鲈鱼美味,在这满目秋风里,我这个漂泊异乡的 归未?游子能回家吗?休说:不要说。鲈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堪脍:能够把鱼、肉切细。词中指鲈鱼味美。堪,能够。尽西风:指满目秋风。季鹰归未: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世说
12、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作者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现在不能说什么莼鲈之思,自己是想回到故乡去,然而自己的家乡还在金人的统治下。未,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借用典故,说明有家难归,也不能归。求田 问舍,像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只知道购买田怕应羞 见,刘郎 才 气。地和房舍,有何面目去见有雄才大略的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s)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而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
13、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这句又借用许汜的典故。以上两个典故的意思是说:我很怀念故乡,但却不能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我所忧愁的,是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惜时光流逝,树 犹如 此!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流年:时光流逝。年,年华、时光。风雨:指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
14、虚度时光的感慨。这句的意思是:我所忧愁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达到高潮。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请求什么人唤来知心人,擦一擦不能收复 英雄 泪?中原的英雄的泪水?倩:请,使。红巾翠袖:代指女子。这里是指知心人。揾wn:擦。最后三句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段解:词的下阕直接言志,既表达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达了北伐无期、不能收复中原的无奈和遗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 古 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 处。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千古江山:即江山千古,
15、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仲谋,孙权的字。作者对孙权推崇备至。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歌舞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舞榭xi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风流:指英雄业绩。总:都,全。去:离去。这两句慨叹江山 依旧,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却早已作古无处寻觅了。慨叹当中含敬慕之情。辛弃疾曾有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斜阳 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 住。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巷,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过。寻常:平常,普通。巷陌:这里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
16、,又废晋帝,建立刘宋。刘裕当年也创立过辉煌的业绩,现在,当年的“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想当年,金戈 铁 马,气吞万里如 虎。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如猛虎。当年:指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之时。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戈,古代兵器。长柄横刃,可横击钩杀。“斜阳草树”至此,写刘裕的英雄业绩。刘裕曾两次在京口住过,作者睹物联想,对他也充满敬佩之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极精练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北伐气概和赫赫战功。段解:词的上阕借怀念孙权、刘裕,表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元嘉 草草,封狼 居胥,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要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赢得 仓皇 北顾。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掉
17、头北望。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年号。草草:意为草率出兵。封狼居胥:指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的结果是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年)张浚北伐,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兵败事。顾,回头看。“封狼居胥”是借典故表明刘义隆的理想、志向。“仓皇北顾”是形象地表明好大喜功,贸然北伐带来的失败的结果。用意在讽喻本朝当权者。短短的句子里含两个典故,意在表明草率北伐会失败。四十三年,望中四十三年过去了,在遥望中我犹 记,烽火 扬州路。还记得,当年战火弥漫扬州路。四十三
18、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北方南来,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 43 年。烽火:指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这一句既对耻辱的现状表示哀痛,又含蓄地表明了自己不忘国耻。可堪回首,过去的事情真不堪回首,如今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 社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的噪声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 鼓。鼓声响成一片。可堪:哪堪,怎堪。堪,经得住,忍受住。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军,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神鸦: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神鸦社鼓”指祭祀的热闹场面。此句写沦为金人统治的
19、江北地区,一片和平景象,全无战斗 气氛。表现出词人对北方百姓民族意识日渐淡漠的深切忧虑,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 否?有谁来问,你像廉颇那样老了,是否饭量还好?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能饭,能吃很多饭,即饭量很大。否,不。以廉颇自比,慷慨悲壮。既表明自己壮心未已,又满含辛酸。段解:下阕借谴责刘义隆仓促出兵导致失败,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表达了词人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
20、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四、难点探究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提示: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点。楚天千里,辽远空阔,大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2如何理解“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提示:这三句写山。“献愁供恨”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点出“愁”“恨”,由单纯写景而开始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愁”与“恨”。这三句词的语序应该是“远目遥岑,(如)玉簪螺髻,献愁供恨”。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
21、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提示:意象含义艺术效果“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词人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4.词人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起笔,有何意图?提示:这两句写作者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英雄人物乃至“舞榭歌台”都杳无踪迹了,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提示:作者
22、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人心麻木,多年已过,仍不准备收复失地,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6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提示: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
23、难酬之愤!未雨绸缪 感知高考高考对点链接古代诗词中的用典本课两首词,用典手法十分典型,且此手法亦属高考考查重点之一,下面就此种手法做一详细解说,以期同学们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古代诗词中的“用典”,是古代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作者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
24、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用典分明用、暗用、借用、反用。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本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曹操短歌行(其一)是一首著名乐府诗,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显示招致人才、礼贤下士之诚心。2暗用。暗用也叫化用。把典故融于诗词中,不露痕迹。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含意;知其用典则更觉意味深长。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
25、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让孺子牵着,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孺子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齐景公年岁已老,磕掉门牙一颗。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此典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3借用。借典故来写与典故无关的事物,叫做借用。借事起兴,旁敲侧击,而又能起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宋梅尧臣田家诗是这样写的:“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手足相残之苦,梅尧臣借以写农夫生计之艰难。4反用。即反旧典意而用之,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
26、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在此而意在彼。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之句,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难得欢愉,和朋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今来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不同了。但诗人仍没有跳出哀怨的藩篱,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抑郁感伤。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作者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婉转,它蕴含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在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中,了解
27、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 郎 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注】向子諲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词前小序指出本词写于“绍兴乙卯”,即高宗绍兴五年(1135)。这时由于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屡次击败金及伪齐的军队,南宋的军事形势显得十分有利,具备进取中原的力量,但高宗等人畏敌主和,朝廷只图苟安而不思进取。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此词的。本词用了两个典故,请选其中之一来谈谈词人运用
28、典故的意图。【讲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锁定在用典上。这首词的用典方式属暗用。如“易水寒”“天可老”。作答时,先指出典出何处,再结合注释体味用典所突出的感情即可。【答案】示例一:“遥知易水寒”句,“易水寒”出自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句。此歌为荆轲作别太子丹前去刺秦时所作,表明他面对强敌,视死如归的豪气,本词的“易水寒”指的是中原沦丧,帝王被俘的耻辱。词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谴责。示例二:“天可老,海能翻”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和汉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句。这里化用其意,指出“天不会老,海不能翻”,即使能老
29、,能翻,要雪靖康之耻也难上加难。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怀念和国耻未雪的悲哀。(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
30、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讲析】(1)B 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C 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
31、业;D 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2)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词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好题干内容,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词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
32、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表面上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婉而深厚,见情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答案】(1)A(2)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
33、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word部分:请做:课内自我检测学而时习 提技长能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日积月累 铸炼文笔学科素养积累不龟手之药原文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以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注释】龟手:气候严寒,手皮冻裂如龟纹。洴(png)澼(p)絖(kung):漂洗丝絮。洴
34、,浮;澼,漂;絖,絮。金:古时计算货币的单位。说(shu):游说。越有难:越国发兵侵吴。难,乱事,指军事行动。译文宋国有个善于配制防治冬季手部皮肤因严寒而冻裂的药膏的人,他家祖祖辈辈都靠漂洗丝絮为生。一个外乡人听说此事后,愿意出一百金买下宋国人配药的方子。这个宋国人把全家族的人召集起来,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丝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数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金,请允许我把药方卖给他!”外乡人得到药方后,便拿去游说吴王。越国出兵进犯吴国,吴王便派外乡人领兵出战。冬天里,外乡人领兵和越国人进行水战,大败越国人。吴王就割出一块土地来封赏他。同样一个不使手冻裂的药,有的人用它
35、得到封赏,有的人用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丝絮的苦活儿,这是用法不同的缘故。解读信息财富 故事里的外乡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商人,他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防冻手药生产方和需求方的信息,轻而易举地谋取了利益。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虽然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但在其专业领域内占优势的,仍然是那些获取和掌握有效信息更快更多的人。价值最大化 防冻手的药在宋人手里只能作为漂洗棉絮的人的护手工具。而在吴王那里,却成了攻城略地的战略物资。客观上说,这是防冻手药的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很多人专注于学习、工作,其实质就是努力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伯乐难遇 防冻手药扬名吴越,是因为遇见了识货又懂营销的外乡人。可这样皆大
36、欢喜的事情实在太少了。灵丹妙药湮没失传,人才壮志难酬,正应了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他话题】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物尽其用 知识改变命运 生命中的贵人课内素材: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复兴统一祖国的事业中度过的,从他的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这样的线索,即外斗异族侵略,内斗主和权奸,丝毫不肯退让。从他少年时代的立志到壮年时的出仕参政,再到晚年还以老当益壮的廉颇自许,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从没有忘记过“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的铮铮誓言。早年在家乡的亲身经历和长辈们对他的教育,为他后来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打下了坚定不移的基础。南宋王朝只顾偏安,不思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作风,使他深感那
37、些祸国殃民的主和派所带来的危害,更激发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坚定了他与这些祸国殃民的卖国贼鏖战到底的决心。【素材运用】爱国,永远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话题,为人不爱国,必将遗臭万年。爱国是一个人人格的集中体现。辛弃疾的一生外斗异族侵略,内斗卖国权奸,绽放出一朵朵铁骨铮铮的人格之花,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人格之剧。【适用话题】爱国 责任 人格 位卑未敢忘忧国课外素材:位名医与一句话有一个出生在杭州书香世家的青年,18 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 岁时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深造。26 岁时获得博士学位,被留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8 个月之后,他做了从医后的第一个手术,那是一个小
38、小的阑尾炎手术。可四五天后,病人去世了,他心里非常难过。尸体解剖证明,手术没问题,不是他的责任。然而,他的导师讲了一句话:“她是 4 个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刀刻一般印在他的脑子里,使他一生难忘,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 60 多年外科医生的生涯。他就是我国医学界泰斗级的人物裘法祖院士。当记者问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时,他提到的是 60 多年前他的导师说的“她是 4 个孩子的妈妈”的那句话,是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理念,使他于 2001 年获得的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裘法祖把善待病人看作是比他的任何学术贡献都要重要的成就。【素材运用】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39、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高峻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最终走向成功。让责任心在每个人身上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适用话题】责任 职业道德把栏杆拍遍(节选)梁 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从刀刃剑尖
40、上滚过来的亲身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打算以身殉国,准备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热泪横流。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使向何处呢?辛词比其他文人词的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用血和泪铸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
41、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句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生活了 40 年,有近 20 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 20 年间又有 37 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时,他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分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诽谤,甚至有人说他独裁、犯上,于是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弄懂
42、,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国家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词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
43、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让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途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好词了。词,是
44、随便什么人就能写的吗?词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词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词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上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遭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改动)【赏析】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次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词人的成名,往往比一员武夫更备受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词人加武将的辛弃疾,又一次走入作家笔下,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梁衡没有把笔力下在赏析辛氏一首首名篇佳句上,而是从中看出沙场剑气,看出义胆秋霜。在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拳拳爱国情的同时,也由衷地赞赏作家选题之精当,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觅渡、觅渡、觅何处,同样闪现着思想的光芒和艺术的魅力。word部分:请做:课时跟踪检测再练基础 再拓技能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