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0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0页
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共70张PPT)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考点2考点1考点3A.知识全通关 B.题型全突破方法1方法2方法3考情精解读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1 知识体系构建 考试 大纲 1 2 3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2 知识体系构建 注:5%表示命题机会为5%,出题的概率比较小。近三年同类题型高考实况考点2016全国2015全国2014全国自主命题地区经纬网的判断与应用【20%】全国,6,4分地图三要

2、素【5%】2014京,8,4分等高线的判断与应用【30%】2016沪,78,4分2016苏,34,4分2015沪,1516,4分2015苏,11,2分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10%】2014沪,1819,4分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考情精解读 3 知识体系构建 1.热点预测 经纬网的应用和等高线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为28分,以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为载体,考查判断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2.趋势分析 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势:关于等高线,主要以等高线图或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形式仍然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于

3、经纬网,主要是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主要考查考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情精解读 4 返回目录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知识体系构建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考点全通关 1 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断与应用 继续学习 一、经纬网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概念 平行于赤道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点,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 相等,约2万千米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间隔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都相等 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 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继续学习 纬度 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或者是某地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3 继续学习 纬度 经度 划分方法 从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90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分布规律 北纬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度数愈向南愈大东经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半球划分 续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4 继续学习 3.经纬网的类型

5、侧视经纬网 方格状经纬网 俯视经纬网 图示 特点 纬线多为直线或弧线,经线多呈弧形 纬线为横线,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纵线 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的线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5 继续学习 续表 侧视经纬网 方格状经纬网 俯视经纬网 变 式 图 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下图:判 读 要 点 横线(或横向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竖线(或纵向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

6、的 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经线则是从圆心发出的射线;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6【通关秘籍】在经纬网图上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例如,右图中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例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等。例如A(40N,20W)与D(4

7、0S,160E)。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7 继续学习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位置 地球上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确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特征(东西经、南北纬、数值大小),可以确定某点或某区域的地理坐标,判断该点或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时区位置、风带位置,也可以联系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经纬度特征判定该点或该区域所在大洲、大洋或国家。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8 继续学习 2.定方向(1)确定方向的原理 确定南北方向:分别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大者在北

8、;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大者在南。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注意】东经度未必在东,西经度未必在西,要通过经度变化判断东西方向。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9 继续学习(2)不同类型经纬网图确定方向的方法 方格状经纬网图 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经线、纬线一般呈直线,交织成方格网状。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0 继续学习 具体定位方法: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在A南方 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在A东方 依据综合分析B在A东南方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1 继续学习 弧线式经纬网图

9、(以极点上空俯视经纬网图为例)。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弧线,经线为线段,确定自转方向是定方向的关键。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2 继续学习 具体定位方法:依据极点和B、C同经线确定C位于B的南方依据自转方向和A、B同纬线确定B在A的东方综合分析C在A的东南方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3 继续学习 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则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判断方向。例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4 继续学习(1)在经线上,纬度1的实

10、际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下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在纬线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如下图中AC。(3)如果图示为小范围区域,那么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来。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5 继续学习 4.定“范围”(1)所跨纬线完全相同,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的图,所表示

11、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区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6 继续学习 5.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确定最短航线时,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大圆”: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7 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劣弧向北凸。南半球大圆劣弧向南凸。(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

12、“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下图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沿劣弧的行进线路即为最短航线。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8 继续学习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1:500 000或1/500 000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3)大小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值越大,比例尺越大。(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19 继续学习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 实地

13、范围 内容 精确度 大 小 详细 高 小 大 简略 低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 图幅 内容 大 大 详细 小 小 简略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0 继续学习(5)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的放大,就是把比值放大。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n;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n+1)。比例尺的缩小,就是把比值缩小。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1/n;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1-1/n)。比例尺缩放后,面积之比为缩放倍数的平方。例:将一张1100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

14、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右图)。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1 继续学习(6)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实际距离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2.继续学习 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

15、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则要减五个“0”。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3 时针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东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通关秘籍】其他判断方向的方法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为注记。例如:泰山1532.7米中“”属于图例,“泰

16、山”和“1532.7米”为注记。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4 继续学习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与应用 1.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比较 地形 特征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 山丘 四周低 中间高 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 洼地 四周高 中间低 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值处;脊线数值高于两侧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5 继续学习 山谷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谷线数值低于两侧 鞍部 位于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位于两山峰之间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

17、号判断 续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考点全通关 26 继续学习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就越陡,反之就越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 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落水洞、风蚀蘑菇、“女王头”等地貌 大大小小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规则 肚大口小 水库库址一般选在河流峡谷、盆地或洼地“口袋形

18、”“肚大口小”处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2.地貌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考点全通关 27 继续学习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等高线 特征 密集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中间疏四周密稀疏海拔 高,超过500米较高低,0200米较低,一般(绝对高度)不高于500米地表起 伏程度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平坦广阔四周高、中间低坡度较缓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8 继续学习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a.山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c.山脊处多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d.山谷处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19、。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f.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9 继续学习 水文特征 a.流向与密集等高线垂直的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流向与密集等高线平行的河流,所在地区山高谷深。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c.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 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20、30 继续学习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判断气候差异(3)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 选“点”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31 继续学习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水库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带,并要依据坝高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

21、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32 继续学习 选“线”线的类型 要求 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路程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在两条等高

22、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少量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例如右图,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引水线路 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选“面”考点全通关 33 继续学习 面的类型 要求 农业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

23、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 布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聚落布局 宜选择在依染源等。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高于洪水位的向阳地带,且交通便利,远离污平原地区)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点全通关 34【通关秘籍】地形特征描述思路 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考法1 等高线地形图中

24、的常见计算方法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 考法透析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2 例证:如右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

25、度200米H400米。3.计算陡崖高度的方法(1)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等高距(2)陡崖绝对高度的计算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h大+d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3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ADB。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ACDB。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5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

26、中(单位:米)的坡度:BDAC。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6 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tan=H/L的值进行比较。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中心区域的海拔的确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于大值”;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小,我们简称为“小于小值”

27、。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7 例如,下图中有两处等高线闭合区域,其中A处海拔小于100m,大于0m,为低地;B处海拔大于200m,小于300m,为高地。6.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打井深度)的计算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计算至少打多深的井才能出水。计算公式为:h=a-b,其中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位线值。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考法示例1】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8 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

28、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9 继续学习 思路分析 第(1)题,求某地海拔,要根据已知地海拔与等高距进行分析。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0 第(2)题,高差要根据两地的海拔进行计算。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11 答案(1)D(2)C解答反思:解答有关等高线的计算问题,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计算公式;其次根据公式从材料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图中信息之间的关系,比如本题中,计算Q地海拔时要注意河流两岸的等高线数值最低且相等,通过设

29、置“瀑布落差为72米”,增加高差计算的难度。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考法2 等值线图的判读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2 1.等值线图判读步骤展示 2.等值线图判读步骤分析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3 步骤 说明 一看 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二看数 值特征 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在等温线图中可根据数值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 三看 疏密 如等高距一定时,同一幅图中,等高线愈密则坡

30、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同一幅图中,等温线越密的地方,温差越大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继续学习 题型全突破 14 步骤 说明 四看延 伸方向 分析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如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 五看等 值线形 状 看等值线是闭合的,是弯曲的,还是重合的等。例如,几条等高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形成台风 续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15 继续学习 步骤 说明 六看 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

31、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续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16 继续学习 步骤 说明 七看 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上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八看综 合分析 应用 在

32、等温线图中可判断半球位置、季节差异、影响温度的因素等,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等;在等压线图中可判断风向、风速、天气系统、季节等续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2016河北唐山一中测试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1)(2)题。(1)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题型全突破 17 继续学习【考法示例2】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2)关于图中等值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处等值线向南凸主要是受地形影响B.A处等值线向南凸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D.

33、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读图指导 题型全突破 18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等值线的数值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则图示地区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2)由图可知,A位于乌拉尔山附近,该处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固体降水占全年百分比较大,是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故A正确,B错误。B处等值线发生闭合,其数值为20%30%;降水增多;B处位于阿尔卑斯山附近,所以该处等值线出现闭合应是地形的影响,故C、D均错误。答案(1)C(2)A题型全突破 19 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34、图所示)(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题型全突破 20 继续学习 考法3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21 继续学习(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点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题型全突破 22 继续学习(4)根据

35、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1点15点的相应高度。(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点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看:(1)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2)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上的高度是否一致;(3)看最高点和最低点

36、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值等高线、最低值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上最高点的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最低点的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题型全突破 23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3.应用通视问题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一般来说,我们会碰到以下一些情况,如右图所示:如果是上陡坡下缓坡(凹坡),则通视情况良好;如果是上缓坡下陡坡(凸坡),则通视情况不佳。题型全突破 24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下图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分配速率(吨/公顷年)等值线图,土壤再分配速

37、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1)(2)题。(1)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A.B.C.D.题型全突破 25 继续学习【考法示例3】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2)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A.B.C.D.题型全突破 26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读图指导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再分配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也就是说负值越小,越容易发育为冲沟。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四条虚线中,负值最小的是,所以最可能发育成冲沟的是。第(2)题,根据MN线穿过的等值线分析,负值小表示侵蚀强,侵蚀强说明坡度大,海拔下降多。正值表示沉积,沉积处表示地势平缓。图中M到N海拔 题型全突破 27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逐渐下降,没有升高处,曲线不符合,C错。图中等值线M处较密集,然后等值线数值变为0,说明开始海拔下降快,然后变得地势平坦,经过一段等值线数值大于0的平坦的沉积区,N附近又有侵蚀,说明海拔又有下降。曲线一开始就是水平的,A错。曲线后半段有上升趋势,不符合M到N的地势变化特征,D错。只有曲线符合,B正确。答案(1)B(2)B题型全突破 28 返回目录 高考帮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