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8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6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三部分 题型一 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解题技能篇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方法一 熟知历史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思路 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如题干时间为 1655 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655 年”。因此时空定位很重要。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的是具体的时间,如 1886 年;有的时间信息比较笼统,如“18 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国民革命时期”等。不论是哪一种时间信息,考生都要根据这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阶段特征逐一推敲备选项,从中排除时间不符的干扰项。示例1.(2019开封

2、定位考,5)1868 年在上海租界内,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创办了“公家花园”,最初由于出现公园内攀折花木的事情,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 1928 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这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B国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C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取得成效D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解析 A 废除这一不合理规定的原因是人民的斗争,没有体现公共道德意识的问题和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故排除 B、C 两项;“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D 项;根据“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 1928 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知当时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选 A 项。2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

3、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思路 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还有就是故意夸大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决定”“动摇”等。绝对化的语言应排除。示例2.(2019赣州期中,20)1935 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 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 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4、解析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 B 项正确;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提出的,故 C 项错误;D 项包含在 B 项之中;A 项不符合题意。3以偏概全:故意用局部代替全部、用个体代替整体、用一个事实来证明普遍的道理。思路 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题干材料往往描述某一个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某一现象,这一现象只在这一地区内出现,在整体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还有的材料设置为某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所做的事情,它只代

5、表这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意见,同样在世界范围内或全国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干扰项故意将其普遍化。这在历史学上也可以称之为“孤证不立”,即孤立的一个证据不能完全证明一个普遍的真理。示例3.(2019厦门双十中学期中,1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1912 年 9 月 19 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1913 年 9 月 15 日:“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动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解析 C 根据材料中的“互换约指

6、,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可知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C 项正确;1912 年 9 月、1913 年 9 月已经是民国时期,A 项中“晚清时期”错误,排除;“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并不能表明妇女成为社会风尚引领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 D 项。4偷梁换柱:故意设置偷换概念、偷换主题、移花接木的干扰项。思路 这种方式就是题干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偷换概念,即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与题干材料中所描述的概念不符,如

7、题干中的概念为经济政策,而干扰项所涉及的概念为政治理念,这就等于偷换了经济与政治这两个概念。还有一种情况是偷换主题,即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与题干材料中的主题完全不符,如题干材料的主题为国家统一,而干扰项所涉及的主题为民主政治建设,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示例4.(2019三明期中,18)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解析 C 从材料“

8、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是 C 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 D项排除。5无中生有:故意设置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或者无法根据材料推理出来的干扰项。思路 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答非所问。如题干材料的主题为选官环节的变化,而干扰项却设置为促进民族交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材料有一定的关系,但题干材料中的证据不足以支撑这一结论,也就是说根据材料无法推理出这一历史结论。示例5.(201

9、9平顶山段检,2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下列巴黎公社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民主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规定解析 C 题意没有体现巴黎公社选举委员和公职人员的内容,故排除 A、B 两项;八小时工作制是 1886 年由芝加哥工人开始争取,故排除 D 项;根据“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可知巴黎公社已不再是特权机关,最高薪金的设定可以防止公务人员追求升官发财,故选 C 项。6逻辑混乱:故

10、意设置因果关系颠倒或与题干设问没有因果关系的干扰项。思路 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置在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此类陷阱主要针对因果关系型历史选择题。一种情况是因果倒置。题干设问要求是“因”,而干扰项设置为“果”;或者题干设问要求是“果”,干扰项设置为“因”。如题干设问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干扰项设置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显是因果关系倒置。还有一种情况是干扰项与题干设问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是对题干材料的简单重复或归纳概括,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示例6.(2019乐山三模,34)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 1922

11、 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 1924 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 40%的选举无效;1925 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 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 D 根据材料“农民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 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广大农民不参加 1924 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 40%的选举无效1925 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 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可知苏联小农经济的现实拖累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故选 D 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

12、联的农业问题,排除 A 项;1928 年,苏联模式才逐渐开始形成,排除 B 项;1927 年底才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排除 C 项。7本末倒置:故意以表象或假象来代替根本的东西。思路 这种方式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舍本而求末。此类陷阱主要针对“根本原因类”“根本目的类”“本质类”历史选择题。对于“根本原因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为无关紧要的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或外部因素。对于“本质类”选择题,主要设置一些表面现象、细枝末节等作为干扰项。示例7.(2019哈尔滨六中期中,23)17 世纪西方自然

13、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解析 A 依据“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可知,该学者是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即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8主次倒置:故意设置次要原因或某个问题的次要方面作为干扰项。思路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

14、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此类陷阱主要针对“主要原因”“主要目的”“主要意图”等设问类型的历史选择题。或许四个备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目的”,但肯定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或目的。示例8.(2019静宁一中二模,4)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解析 C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

15、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C 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排除 A 项;“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排除 B项;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排除 D 项。9史实错误:故意设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作为干扰项。思路 此类陷阱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识破的陷阱,但往往也是考生最容易忽略的陷阱。史实错误的类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历史要素的错误,也包括阶段特征方面的错误,也就是设置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时间段的阶段特征作为干扰项。示例9.(2

16、019三明期中25)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强调的是()A宇宙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判断B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C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D教会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解析 A 从材料“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中可以看出,宇宙可

17、以用数学进行解读,并且拒绝宗教的攻击,故 A项正确;材料中“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教会的作用,故D 项排除。10似是而非:故意设置表面上看似正确,但实际上离题意较远的干扰项。思路 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干扰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的知识组成干扰项。大多数情况下设置为偏离主旨的干扰项,即题干材料中

18、好像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示例10.(2019德州期中,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 1770 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解析 D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 A 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 B 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 C 项

19、;国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 D 项。方法二 洞悉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的主要特点11史实正确思路 抛开否定型历史选择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史实正确是正确选项的最基本特征。正确选项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具体历史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同时要符合题干材料所处时间段内的阶段特征。示例11.(2019石家庄二模,34)1857 年 3 月 8 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 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 年 3 月 8 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 年 3 月 8 日,俄

20、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 年 3 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 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D完成了保障女性权益的使命解析 A 据材料“美国纽约纺织女工第二国际筹划欧洲多国妇女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说明世界妇女节是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故选 A 项;1857 年 3 月 8 日,此时美国已经独立,不存在民族解放问题,排除 B 项;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节的由来,无法体现妇女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排除 D 项。12对应最

21、佳思路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材料型历史选择题。每一小段材料有且只有一个核心思想,即思想主旨。正确选项首先要符合这一思想主旨。其次,正确选项要与材料所述现象的具体内容严格对应。如材料所述现象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正确选项必然要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示例12.(2019上饶二模,34)19 世纪晚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变化: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其代表经选举开始进入政府和议会,“修正主义”思潮盛行。这是_结果()A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B国际无产阶级意识进一步觉醒的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D经济与社会变化的解析 D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 19 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进

22、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于是出现了题干中“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其代表经选举开始进入政府和议会,”现象,故选 D 项。13内涵全面思路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型历史选择题,而且材料中所述现象往往不止一个,这几个现象之间是并列关系。正确选项的内涵要涵盖材料中的所有现象,缺一不可。仅符合其中一个现象的选项绝不是正确选项。示例13.(2019雅礼中学月考,23)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体现了西欧外交独立自主

23、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 A 法国在二战后是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法国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说明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B 项中共同外交策略,说法绝对;C 项中一贯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日本的实力对比,D 项错误。14概念准确思路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概念型历史选择题。每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正确选项的历史概念要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概念完全相符,或者同属于某一概念范畴。如题干材料描述的历史概念为民主法制,那么正确选项的概念范畴也必须为民主法制。示例14.(2019河南省六市二联,

24、34)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D扩大了集体经济自主权解析 B 据材料“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可知 1927 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体现了斯大林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为工业化服务,故选 B 项;材料是 1927 年斯大林的农

25、业集体化政策,而没有反映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农业集体化,不涉及经济手段问题,排除 C 项;农业集体化并没有扩大集体经济自主权,排除 D 项。15逻辑合理思路 这一特征主要适用于因果类、推理类历史选择题。正确选项必须与题干材料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者与题干材料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完全能通过题干材料推理出来。如果选项与题干材料之间逻辑关系混乱,那么该选项绝不是正确选项。示例15.(2019成都十二中摸底,35)17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

26、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解析 D 根据材料“平等的舞台”可知法国大革命改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权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故 D 项正确;据材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可知材料充分肯定该制度积极的一面未有继续推进下层民众革命的意愿,故 A 项错误;材料意在肯定“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未体现促成国家权力转移,故 B 项错误;材料与政党政治无关,故 C 项错误。16程度适合思路 正确选项的表述往往非常严谨,让所有人找不出一点毛病,其中一个重要

27、表现就是该表述在程度上非常适当,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绝对化的表达方式。示例16.(2019徐州抽测,10)1955 年 10 月 29 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这次座谈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组建中央人民政府B制订社会主义宪法C改造私营工商企业D研讨科教兴国战略解析 C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讨论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会议是 1949 年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 A 项;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故排除 B 项;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故排除 D 项;根据“1955 年 10 月 29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

28、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 C 项。方法三 熟练掌握确定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17逻辑判断法思路 对于因果关系型、推理型历史选择题,就要用到逻辑判断法分析备选项。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清题干材料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考生要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进行逻辑判断。示例17.(2019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5)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

29、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C法、美、德、英D英、美、法、德解析 B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英国是循序渐进类型,美国是完成独立之后建立了和别国不同的共和制,属于“独辟蹊径”,德国在统一之后颁布 1871 年宪法保留了君主制,属于“借尸还魂”,法国大革命先后经过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等过程,属于“循环往复”型,故 B 项正确,其他 A、C、D 三项顺序不符合题意,排除。18常识判断法思路 社会常识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看似普通平常,实则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是社会知识的精髓。在推敲备选项时,有时会运用社会常识加以判断。

30、那些不符合社会常识的备选项肯定是干扰项,坚决予以排除。示例18.(2019开封定位考,1)战国时期,士与大夫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前称“大夫士”,之后则称“士大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于大夫士C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的对立D形成重视布衣将相的社会风气解析 A 士和大夫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大夫士”和“士大夫”只是称谓顺序的变化,故排除 B 项;士和大夫社会地位的变化没有体现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的对立,故排除 C 项;布衣将相出现于汉代,故排除 D 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宗法制体系中,大夫的地位是高于士的,士与大夫位置的变化说明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故选

31、A 项。19语法判断法思路 俗语说“文史不分家”。许多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往往不是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语文语法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试题就要用到语法判断法进行分析。正确选项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述,而干扰项往往不符合最基本的语法规范。示例19.(2019眉山月考,5)据载,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下列对此原因推测较符合实际的是()A两宋时期人口锐减土地闲置多,为牧羊提供了条件B羊肉多来自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地缘较南宋有利C两宋时期人口增加粮食紧张,养猪成本远大于养羊D两宋中外交往频繁,波斯和阿拉伯人刺激了羊肉消费解析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疆域与游牧民族区域

32、接壤,因此“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而南宋偏安江南,和游牧区域不接壤,羊肉较少,因此“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故 B 项正确;两宋时期人口没有减少,故 A 项错误;C 项和材料无关,故错误;唐代中外交往也比较频繁,因此不是材料信息的原因,故 D 项错误。20概念判断法思路 每一段历史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有一个概念范畴,这一概念往往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而正确选项所涉及的概念必然要与题干材料所属的概念同属于一个概念范畴。不符合这一概念范畴的选项必然是干扰项,即使表述再正确也要坚决排除掉。示例20.(2019三明期中,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33、。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挑战()A推动清朝重建天朝体制B促使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思想C要求中国派遣驻外使节D导致新式国际关系强制输入解析 C 据材料“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晚清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要求中国派遣驻外使节,属于“人对人的刺激”,属于挑战范畴,故 C 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重建”;B 项说法错误,错在“全盘接受”;D项属于应战范畴,排除。21规律判断法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择题中题干材

34、料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必然也有一个发展规律,正确选项的设置也一定要符合这一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往往是正确选项,而不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往往都是干扰项。示例21.(2019遂宁零诊,1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解析 D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 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

35、命政权,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 C 项。22史实判断法思路 史实判断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判断方法。除否定式选择题之外,正确选项首先要符合史实正确这一要求,因此对于史实错误的选项应首先排除。对于大多数选择题来说,都可以先用这种方法排除一些在表述上存在史实错误的干扰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示例22.(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5)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

36、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解析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弹劾的权利;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官员素质的问题;C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1(2019开封定位考,3)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

37、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C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解析 C 大一统局面在秦汉时已经出现过,故排除 A 项;摧垮世代荫袭家族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而不是藩镇割据,故排除 B项;题意与民族交融无关,故排除 D 项;唐代墓志署名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的变化就是不再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为主,说明世家大族走向没落,反映了科举制的实施导致旧的门阀士族的衰落,故选 C 项。2(2019厦门双十中学期中,3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

38、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在此,恩格斯()A鼓舞工人阶级武装起义B组织工人政党参与选举C反对专制的德意志宪法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解析 D 从材料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比不合法的斗争更令德意志统治阶级害怕,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普选权恰恰为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恩格斯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D 项正确;材料中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而非武装起义,排除 A 项;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涉及政党参与选举的问题,排除 B 项;材料反映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排除 C 项。3(2019厦门双十中

39、学期中,21)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 C 从材料中“与国民党总决战”“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可以判断中共存在“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是城市中心论的表现,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势力的强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共存在“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是城市中心论的表现,A、D 两项错误;1927 年南昌起义、秋收起

40、义都是城市暴动,B 项中“尝试”表述不恰当,排除。4(2020三明期中,7)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祧(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C隋唐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D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解析 D 根据材料可知,在唐中期以后,“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说明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的私有财产有支配的权力,没有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伦理的变化,故 B 项错误;材料反

41、映的是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有体现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故 C 项排除;通过材料中所述及的唐中期以后关于财产继承权的变化,即“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祧(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私有财产有绝对的支配权力,即国家对私有财产权实行了保护政策,故 D 项正确。5(2020西安一模,31)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这表明()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清朝经济重心

42、已经转移到南方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解析 B 材料中说明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 C 项错误;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故 D 项错误。6(2019哈尔滨二调,10)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这表明()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冲击传统经济

43、结构B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工业化契机C政府力图缩小丝织品出口以满足民间需要D重农抑商思想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解析 C 根据材料“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可知政府力图缩小丝织品出口以满足民间需要,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冲击传统经济结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政府力图缩小丝织品出口以满足民间需要,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思想,也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思想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排除 D 项。7(2019云南二检34)1921 年 7 月,列宁指出:“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地收取

44、粮食税”,为此,他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加强粮食收购机构,建立税收检察机构,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材料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侵害苏俄农民利益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随意性C余粮收集制加剧了苏俄的危机D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解析 D 根据材料“1921 年 7 月,列宁指出: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地收取粮食税,为此,他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加强粮食收购机构,建立税收检察机构,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可知所述内容反映了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故选 D 项。8(2020马鞍山三模拟,31)1958 年我国

45、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 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 4 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 2.6 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C造成通货膨胀日趋严重D克服了中央财政赤字状况解析 B 据材料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大幅度提高部分商品的价格,达到了回笼货币、控制大面积通货膨胀的目的,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故选 B项;材料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没有助长左倾浮夸的风气,排除

46、A项;控制了通货膨胀而不是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排除 C 项;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克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9(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模,34)下表是 1960 年欧佩克(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前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增长情况表。这反映了()年份成本价格利润1950$0.30$2.16$1.861979$3.25$20.00$16.75A.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B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油价上涨C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D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解析 A 由材料从 1950 年到 1979 年可知石油价格、利润大幅度增加,有利

47、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竞争,故选 A项;材料强调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世界的影响而非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新兴国家的兴起,排除 C 项;石油输出国组织是能源合作组织而非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 D 项。10(2019广安二中月考,16)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 A 材料肯定“

48、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 A 项;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 B 项;C 项只说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故排除;题干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D 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1(2019赣州期中,8)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解析 C

49、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C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不是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而是强调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B 项错误;材料反映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D 项错误。12彼特拉克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据此可知彼特拉克提倡()A实用主义B人文主义C经验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 B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提倡人文主义,与材料“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相符,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而非实用主义,排除 A 项;经验主义是指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与材料强调的人文主义不符,排除 C 项;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