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762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5-2016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早雁 课件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杜牧诗三首杜牧(公元03852),字牧之,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关于诗人: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一、写作背景简介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

2、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二、了解基本内容象征咏史诗鉴赏步骤: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D、写作技巧?三、鉴赏(一)思考与回答(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2)问:雁为何“哀”?(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了解主题思考与回答(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哀”(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

3、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思考与回答“哀”。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莫厌”可以看出,诗人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关切(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写“月明“灯暗”有什么作用?“惊飞四散”。“孤影过”、“数声来”,写雁失群离散、形单影只,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月明“灯暗”起到烘托作用,加浓了孤独清寂的悲凉气氛。思考与回答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

4、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主题(二)主旨与艺术手法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描写大雁的四散惊飞,喻指边地人民在战乱中饱受骚扰,流离失所,表现了作者对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课本习题一、早雁表面写雁,实际写人,是一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手法,也可以称为象征手法。这种手法在

5、古人诗词中很常见。如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于谦的石灰吟、黄巢的题菊花、王勃的咏风、张九龄的归燕诗、李商隐的流莺等,这些诗都是表面写物而实际写人、写意。二、都是咏史诗。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不同。1、立意上,过华清宫批判意向明显。题乌江亭在为项羽的覆灭惋惜的同时,提出有别于传统说法的见解。2、在表现方法上,过华清宫运用描写、记述,不发议论、不抒情。把思想倾向蕴涵于冷静客观的描写记述中,题乌江亭则通过议论表现作者的见解。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不肯

6、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三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

7、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四、加的词语在诗中的作用。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人不能入寐,灭掉烛光,披衣出门,月光满照。姣好的月光更使人难以入眠。“怜”字突出了诗人对“远人”的怀念之情。2.“兀然”一句形象地突出了诗人与山同老、归依自然、安闲自得的心情。3.”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5.“次第”是“一个接一个”,“陆续”,表明宫门之多和骊山行宫的奢侈,与整首诗借“送荔枝”反映唐玄宗、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相合,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4.“莫厌”二字,担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从而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