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指南考试大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提示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知识梳理一、罢黜百家1背景1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2措施1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3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评价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民族历史文化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科举制的文化
2、影响1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1)含义:隋唐时代开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2)影响 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思维激活想一想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相同吗?提示:相同。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二者都是思想专制的表现。2汉书董仲舒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3、,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汉书董仲舒传中“此”的含义是什么?为达到“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教化”措施?对儒家思想有何影响?提示:含义:思想统一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措施: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从儒家学校中重用儒生做官。影响: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继续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学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材料中的“汉制”指的是什么?“选拔制”又是什么?在选拔中它是如何打破原有的家族和个人关系的?提示:汉制:察举制。选拔制:科举制。措施:打破血缘和门第的限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
4、的标准。观点术语填一填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微考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料品读试一试(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史料,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提示:(1)史料一反映了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史料二反映汉
5、武帝置“五经博士”和兴太学,从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史料三体现了新儒学为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2)主要原因: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启示:一种思想能否上升为主流思想,在于其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度思考要点 1 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提示:(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
6、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要点 2 辩证地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提示:(1)“大一统”:一方面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另一方面,大一统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以要摒弃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纯属唯心主义,但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4)三纲五常: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
7、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要点 3 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提示:(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
8、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要点 4 全面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提示:(1)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2)解决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3)评价“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9、,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4)认识任何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阶级采纳,关键在于其是否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跟进题组1(2016安徽联考)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经世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解析】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要求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养天下之士。这体现了董仲舒的思想大一统观点,而思想上大一统是为政治
10、大一统服务的,故 C 正确。A、B、D 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答案】C2.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B“仁者爱人,君轻民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君权神授”【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等信息可知,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答案】A名家评史【观点】汉武帝和秦始皇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但武帝所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比秦始皇所采纳李斯的建
11、议要温和得多。秦朝对各种哲学思想流派的方针是一律禁绝,造成思想界的真空。汉武帝则是在百家中扶植儒家,使它成为正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作者认为: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它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要高明。学科素养史学拓展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理论阐述】“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它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
12、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在封建社会,天人感应一方面对无限的君权进行了限制,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用关系,“天人合一”是体,“天人感应”是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应命名为“天人合一”说,而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天人感应”说。【典题例证】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
13、而大本举矣。”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感叹人性本恶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A BCD解析 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故错;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故错;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错。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A 项。答案 A品味经典1“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定时空:东汉。抓关键:“
14、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表明礼刑并重,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结合。【答案】B2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解析】定时空:由“儒学成为官学”判断隐性时空汉代。联知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被汉武帝接受,直接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答案】C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定时空:由为君主专制提供神学依据隐含西汉时期。抓关键: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定时空:唐代。抓关键: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