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他的诗,风格豪迈,笔意爽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恢弘,对严格的词律有所突破,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 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有东坡乐府,存词300余首。主要代表作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念奴娇、水龙吟等。他的散文,由于其阅历丰富和
2、学识渊博,不少篇章都突破了前人在形式方面的种种限制,力求自由而准确地表达深邃的思想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政治失意,文场得意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赤 壁的所见所感,
3、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 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 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话今的悲咽,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 度。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月夜泛舟,饮酒赋诗。第二部分(23自然段):凭吊古人,由乐转悲。第三部分(45自然段):苏子答客,感悟人生。文章的内在思路:先写夜游赤壁的美好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月下赤壁图,继而由景转向对古人凭吊,感情也由乐而悲,再通过主客问答展现了自己乐观的一面,总体来说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乐悲乐”。主题1: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世界 1.阅读文章1、2段回答。(1)第1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怎
4、样?(2)第2段作者由乐到悲的心境是通过什么写的?怎样写的?明确:(1)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2)通过箫声写自己的悲凉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箫声起,悲意生。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为之落泪。2.阅读第3段,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明确:对比。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生悲,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
5、(不可骤得)的对比生悲。3.研读第4段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的词句,看看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4.总结讨论本文作者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明确: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
6、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的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主题2:体会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1.重读第1段,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作者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这种感情?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7、2.回顾全文,请讨论分析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明确:作者先写月下赤壁的美好景色,再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在前面三段景和情的基础之上第4段的说理则水到渠成,作者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显示出人生和天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而传达出了自己那种豁达乐观的精神。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答案(示例):想起秋
8、雨的声音,像是有千百勇士厮杀在战场上,显得雄悍有力,并非似春雨的稚气满面经不起磨炼;回想起秋雨落在身上的力度,像是数个冰粒落在身上,显得强毅不已,并非似夏雨的柔情或水的不堪一击;回想起秋雨的温度,比以往的雨水更加冰冷,使人感悟到了何为真正的雨水。正是那种冰冷,使得秋雨更加成熟。要说春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夏雨是位娇艳美丽的淑女,那秋雨就是位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武士。用自己有力,坚硬的身躯冲向、叩响秋的钟声。我喜爱秋雨,正是因为它具有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民族精神,显得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独一无二。关于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谈的人生哲理和他所持的人生态度,有的人认为是积极的,有的人则认为是及时行乐,是消
9、极的,你如何认为?请谈谈你的观点。观点一:苏轼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当他面对人生中的磨难时,他没有退缩,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都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里面,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他的人生哲理中也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观点二:苏轼在本文中向我们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在仕途中遭遇坎坷的苏轼融入到赤壁美好的景色当中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陶醉于自然风光中的苏轼,更是一个凭借深刻的哲理反思,达到自我释怀的苏轼,通过这种反思,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找到了快乐人生的支点。一、基础积累(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10、()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举匏尊以相属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解析】选D。A项“冯”同“凭”;B项“缪”同“缭”,C项“尊”同“樽”。2.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选A。B、C、D中的古今异义词分别是“白露”、“茫然”、“斗牛”。3.下列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
11、长江之无穷 A./B./C./D./【解析】选C。为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4.与例句中加点的“如”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C.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D.使使如秦受地【解析】选D。到,往。A.好像;B.及,比得上;C.好像。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歌窈窕之章【解析】选B。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分
12、别译为“攻下”“砍柴”“吟诵”。6.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何为其然也?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解析】选C。C项为定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7.对下列各句句式关系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相同,与不同。【解析】选D。并列,假设,转折。二、名句默写(5分)8.默写下列各句。(1)诵明月之诗,_。(2)
13、月出于东山之上,_。(3)耳得之而为声,_。(4)驾一叶之扁舟,_。(5)_,羡长江之无穷。答案:(1)歌窈窕之章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目遇之而成色 (4)举匏尊以相属 (5)哀吾生之须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岁十月之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而乐之 (看)C.履巉岩 (踏,攀)D.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解析】选D。“危”应解释为“高”。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掠予舟而西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羽衣翩跹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 C.和相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相同 【解析
14、】选C。句“下”和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11.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解析】选B。第一个“乎”是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第二个“乎”是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第一个“顾”,看;第二个“顾”,副词,只是。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
15、赤壁的故事,并生动地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复。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融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解析】选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分
16、)译文:_(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4分)译文:_ 答案:(1)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顾”“乐”各1分)(2)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去。(“东”“掠”“西”各1分,大意1分)四、语言表达(6分)14.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句子,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2分)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单。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
17、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胸怀浩大,但不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间个人主义的放大;_;_。答案: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是盲目中自以为是的迷失 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繁华中生命价值的贬损 旷达不是自在逍遥,自在逍遥是失意时人生烦恼的掩饰(任选其二即可)15.(2010全国卷)从下列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4分)缀满 扩散 显现 赫然 铺满 陶醉 悄悄 映衬 汇聚 稳稳 散落 沉醉 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昨天首次为公众做了一次变换造型的 演示。在
18、大型屏幕由蓝色背景缓缓变成一片红色之后,气势 恢弘的鸟巢图案就 映入眼帘。正当人们在议论下一个图 案是什么的时候,只见红色 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颗晶 莹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渐 的过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现 一个膜,随后变成多个膜,不一会儿,这些膜就组成了水立 方的图案。随后水立方幻化为 点点繁星的夜空。令人称 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断变大,最后 成一个巨大的圆形轮廓。伴着美妙的乐曲声,这个巨大的圆形轮廓慢慢 为国家大剧院。正当人们为此景此情而 的时候,突然一片灿烂的晴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晴空的 下,天坛祈年殿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答:_ 答案(提示):赫然 悄悄 散落 缀满 扩散 显现 陶醉 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