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51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检测: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15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2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

2、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 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3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4“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节选自忘山庐日记的这段史料反映的是()A门户开放政策 B预备立宪C国民革命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的

3、评价,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6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这一观点()A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斗争B说明国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C与民主革命的思想基本一致D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7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之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A北京政府在寻求进步B北京政府对报业发展积极支持C当时各省区团结统一D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是时代呼声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九一八”

4、事变 D西安事变9“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徐光启黄宗羲陈独秀ABC D10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11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

5、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C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13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前后没有

6、任何变化 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使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化14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表明()A民主共和观念被人们所接受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15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说:“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A共和政体不断完善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C民主共和观念被践踏D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16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

7、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17立宪派之所以对清末新政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是因为()A.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B.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C.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D.立宪派在资政院中缺少席位18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加一战()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派遣军队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C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D有

8、效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展19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这反映了他的哪一主张()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20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政府鼓励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2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均主张“中体西用” 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2

9、2陈独秀认为,孔子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A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B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C批判传统儒学糟粕认同其思想精粹D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二、解答题23习近平同志强调,知识分子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

10、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胡适自传材料三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孙中山全集(1)“是书”指的是哪本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谁将天演论翻译介绍到中国?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了解的只是“优胜劣败”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 天演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什么作用?(3)孙中山认

11、为“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的区别是什么?他的哪一思想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内涵?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摘自裘廷梁1898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中

12、裘廷梁认为“智国”“智民”的标准是什么?在他看来,导致中国不属于“智国”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材料三在观点与形式上有何异同?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可知,“智国”与“智民”的标准是国家有文字、人民识字。第二小问,由材料“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可知,原因是文言文的弊端。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主张“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三认定和拥护“这两位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来自新青年,因此,相同点是都提倡民主与科学,都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不同点是材料二是文言文

13、,材料三是白话文。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于1917年爆发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口号。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产生到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曲折历程。材料二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在辛亥革命之前,张謇一直是帝党成员,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他迅速地转向共和,剪掉辫子,日记换成阳历,他受孙中山邀请担任民国内阁实业总长。和孙中山会面后,张謇对孙中山的评价是四个字木知崖畔, “崖”即“边际”,当时南京临时政府资金紧张。之后,张謇离开了南京,北上加入

14、了袁世凯的阵营。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到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出卖国家主权的“二十一条” 时,张謇愤然辞职,在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前彻底与袁世凯斩断了联系。(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图中第3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张謇面对中国政局变动的表现。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BBCBCBDBBBBDCADBCC题号19202122答案DBBC二、解答题23(1)海国图志。影响: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2)严复。民族危

15、机严重,迫切需要救亡图存。促使民众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3)英雄革命:推翻民族压迫。国民革命: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三民主义。 24(1)国有文字、人民识字。文言文的弊端。(2)同:提倡民主与科学;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异:前者是文言文,后者为白话文。变化原因是“文学革命”。25(1)原因: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思想开明、支持民主进步运动,但不坚决;维护民族权益,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